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11500381009320238D/2022-00104 [ 发文字号 ] 江津府办发〔2022〕62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2-04-22 [ 发布日期 ] 2022-04-28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4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2135号)等文件要求,推动全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特别是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1所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建设1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5个以上高水平专业群;力争建设2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和5个以上国家级优质专业,建设2所市级优质中职学校和5个以上市级优质专业;力争建设1所市级优质技工学校和1个市级优质专业。到“十四五”末,全区技能人才努力达到1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2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以上。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职与高职衔接、普教与职教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区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位列全市前列,建成现代职业教育强区和技能型人才强区。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1.巩固现代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稳步提升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作用,坚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致相当,推动中职学生升学比例达到50%以上。加强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推进在津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培养能力,建成一批面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教融合示范性职业院校、专业(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建成一批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

2.推进不同层次职教纵向贯通。

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持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建设优质学校,打造优质专业,创建国家级“双优”中职学校、国家优质技工学校等。建立“学生自主网上报名、区级严格审核把关、市级统筹宏观管理、学校依法依规录取”的招生录取运行体制,主动适应“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方式、“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占比不低于50%,大力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更多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充分发挥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优势,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扩大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规模,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比例和就业质量。助推重庆工商学校、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试办社区学院。支持重庆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两所学校建成技师学院。强化在津高职院校主力军地位,加大对国家级和重庆市级“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的支持力度,推进“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助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入下一轮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双高学校”B类名单,争取13所高职院校进入“双高”建设“双高专业群”B类或C类名单。助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十四五”期间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千亿产业集群所需一线技能人才。全力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有效衔接,推动各职业院校持续开展“五年一贯制”“五年制”“三·二分段制”等人才贯通培养和长学制培养。

3.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

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融通,支持中职学校成为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鼓励各职业院校与中小学校“手拉手”,在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内容。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融通,主动服务重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协同发展。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的组织实施体系,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培训制度。加大重点群体职业技能供给,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职校毕业生、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群体的生活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支持职业院校落实法定培训职责,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和社会化培训,职业院校年培训人次不低于在校生的2倍。支持对承担职业技能社会培训的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技能培训收入的一定比例追加当年绩效工资总量,追加的总量进行单列管理,并实行定向分配。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面向中小学生及家长、社区群众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宣传职业教育成果,扩大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与社区探索共建810个社区教育基地、5个以上老年学习中心,成功建设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和社区学院。

(二)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1.优化职教供给结构。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密对接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和支柱产业发展,精准把握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加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打造一批轨道(铁道)交通、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建造、现代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需要的专业(群)。对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立足全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着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动漫设计、现代农业、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幼儿保育、老年护理、康养、家政等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建筑工程施工、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营维修等一批传统专业,引导学校消减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在技能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平台上积极发布白皮书。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按照重庆职业教育“1+2+4+N”布局,助力江津区打造职业教育区域中心。主动服务重庆市“一区两群”职业教育布局,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助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成渝地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加强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规划,持续深化同四川、贵州、云南、江苏等地职业教育协作发展。主动服务绿色技术产业发展,支持职业院校师生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深入相关企业开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学习实践活动。加强乡村地区职业院校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支持职业院校开展校际对口帮扶,推动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依托各职业院校的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特色学院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西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工商职教集团、重庆市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等职教集团办好现代职业教育。支持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商学校、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等院校持续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及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教育,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让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努力构建覆盖全区的乡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推动农村居民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积极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方式, 建设技能型乡村。

2.健全多元办学格局。

努力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对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强化职业院校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面向产业的技术优势。做强做优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电梯智能运维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智慧交通研究与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实训基地”、重庆工商学校产学研训实训基地、江津区电子商务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涉农培训实践基地以及重庆市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合作共建心育创新特色校等,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实现面向我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解决企业和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产教融合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3.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规模,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加强与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合作,努力打造“实体化、示范性”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引企入校、引教入企、校企共建等方式,推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测绘地理信息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推进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西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推进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内河航运职教集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全国电梯职教集团(联盟)等高职院校集团建设;推进重庆工商职教集团和重庆市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示范建设;推进重庆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西部交通职教集团建设,推动科教产融合创新。推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建桥梁有限公司联合,提升土建类专业化人才的社会培养力度。推动联合重庆能源职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和东风小康、重庆潍柴等技术力量筹建“智慧绿能汽车研究院”,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牵头建设重庆市交通运输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与交通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助力和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支持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引进跨国公司、全国500强企业在江津区设立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三)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1.丰富职业院校办学形态。

健全完善“政、行、校、企”多方联动运行机制,推动在津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优质企业等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等,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工作室,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进程,支持校企共同开发颁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统筹规划建设23个产教融合型职业学院、2个职业教育“双基地”、10个产业急需和骨干特色专业(点)、6个现代学徒制专业(点)、16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建1个国家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市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筹建4个农村电商、智慧建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学院。

2.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

建立健全校企专业规划、教材管理、课程设置、新形态教材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机制,积极打造“标准引领、异地协同”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样板。持续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师队伍和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积极引导职业院校主动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制,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和教材。依托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成果,建设体现学徒制特点的专业教学实践场景,建立校企异地协同的远程教学系统。健全学徒制育人的成本分摊机制,形成一批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理论成果与育人成果。

3.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强化校企合作支撑,建立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把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的落地。贯彻落实国家、市级相关文件要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财政、税务部门积极落实深化产教融合的金融及财税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积极落实土地政策,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支持经信部门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企业评优等的重要参考。支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把校企合作成效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支持学校积极争取国家试点任务,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工程。

(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支持职业院校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一批区级、市级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一批“德艺(技)双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校企共建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开展师德铸魂、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教师职业发展建设等系列计划,积极推动企业高技术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在校企之间双向流动。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优化职校教师编制岗位,对“双优计划”学校给予岗位政策倾斜,稳步提升相关职校高级和中级职称岗位占比。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72%以上。实施职业院校“双导师”特聘计划,扩大“双千双师”交流计划。推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和企业实践制度,支持职业院校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自主招用企业技能人才兼职任教。鼓励职业院校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市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市级技能大师或技术能手10名、企业工作站3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7个、教学名师工作室13个、现代产业导师工作室10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8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

2.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专业发展深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和实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素质。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思政教育主题宣讲活动、仪式活动、文艺活动和实践活动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推进国家、市、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协同建设和共享共用,加强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制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建设一批一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和智能云教材。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治理能力,统筹建设一体化和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定期开展“课堂革命”活动,打造“课堂革命”典型案例9个,其中市级以上4个。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参加全国及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等各项赛事。

3.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

推进职业院校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材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校企双元专业共建、教材共编、标准共融、教学共育、基地共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四史”教育。持续推进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持续推动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换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引导学校和行业企业建设地方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推行“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系统衔接。

4.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教师、课程、教材、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化、安全等国家职业教育标准,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执行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不断强化我区履行职业教育职责督导力度,积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健全完善质量年报制度,定期组织对职业学校质量年报的审查抽查,提高编制水平,加大公开力度。强化办学质量监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加强过程评价和跟踪反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监测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

(五)打造江津特色职教品牌。

1.提升合作办学水平。

引导我区职业院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走出国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思路,不断扩大职业教育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吸引境外高水平职业类学校与我区各类职业院校合作,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同打造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鼓励我区职业院校与成渝、渝西、川南等地教育机构、职教学校联合办学,深度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助力泸州、永川、江津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西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联盟,建立渝西川南(泸永江)教育资源数据库。强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支持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等参与境外培训计划,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参加国际技能大赛,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海外远程教学中心、鲁班工坊、“一带一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努力获取重庆市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打造重庆市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品牌,努力在“留学中国”项目中获奖。

2.服务多方产能合作。

支持职业院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培养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鼓励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促进我区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向境外推介。助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紧密对接;支持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德国海因茨学院合作成立科研团队;努力构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德企合作平台2个,建立AHK中德培训中心;支持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与韩国湖原大学开展中韩国际合作,共建通信系统运行与管理专业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支持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建设“国际轨道(铁路)交通人才培训基地”;支持重庆工商学校继续开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多边基金资助的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区域级培训中心建设;支持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与2个以上国际合作办学机构或职业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开展实质性合作;支持重庆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交通运输专业方向的“鲁班工坊”,并开设交通运输专业方向的国际交流班。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江津区税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中华职教社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对照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措施,逐项推进落实。

(二)强化目标管理。

在区政府领导下,重点督查实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表彰激励、资源配置、投入引导的重要依据。充分用好江津职业教育资源,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强区和技能型人才强区。

(三)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努力创建重庆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区,将教育经费适度向职业教育倾斜,稳步提高财政生均保障水平。将技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区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加大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认同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作用,为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提供智库支持和决策参考。主动参与重庆职业教育活动月,讲好职业教育故事、唱响职业教育旋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强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

附件: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清单

附件


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工作任务内容

责任单位

1

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1所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建设1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5个以上高水平专业群。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有关高职院校

2

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2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和5个以上国家级优质专业,建设2所市级优质中职学校和5个以上市级优质专业;力争建设1所市级优质技工学校和1个市级优质专业。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有关中职学校

3

主动适应“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方式、“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占比不低于50%

区教委

4

支持中职学校成为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鼓励各职业院校与中小学校“手拉手”,在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内容。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

5

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融通,主动服务重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等,有关职业院校

6

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重点群体职业技能供给,支持职业院校落实法定培训职责。

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

7

在技能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平台上积极发布白皮书。

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等

8

主动服务重庆市“一区两群”职业教育布局,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助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

9

主动服务绿色技术产业发展,支持职业院校师生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深入相关企业开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学习实践活动。

区教委、职业院校

10

加强乡村地区职业院校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支持职业院校开展校际对口帮扶,推动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开展深度合作。

区教委、区农业农村委、职业院校等

11

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对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强化职业院校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面向产业的技术优势。

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等

12

加强与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合作,努力打造“实体化、示范性”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

区教委、各职业院校

13

推动在津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优质企业等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等,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区教委、高职院校

14

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工作室,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进程,支持校企共同开发颁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职业院校

15

统筹规划建设23个产教融合型职业学院、2个职业教育“双基地”、10个产业急需和骨干特色专业(点)、6个现代学徒制专业(点)、16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建1个国家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市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筹建4个农村电商、智慧建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学院。

区教委、有关职业院校

16

建立健全校企专业规划、教材管理、课程设置、新形态教材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机制,积极打造“标准引领、异地协同”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样板。

区教委、职业院校

17

强化校企合作支撑,建立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发展改革委等

18

积极争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落地落实。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江津区税务局等

19

支持校企共建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

区教委

20

优化职校教师编制岗位,对“双优计划”学校给予岗位政策倾斜,稳步提升相关职校高级和中级职称岗位占比。

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

21

推动全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72%以上。实施职业院校“双导师”特聘计划。

区教委、职业院校

22

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和企业实践制度,支持职业院校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自主招用企业技能人才兼职任教。

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

23

鼓励职业院校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市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市级技能大师或技术能手10名、企业工作站3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7个、教学名师工作室13个、现代产业导师工作室10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8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

区教委、职业院校

24

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治理能力,统筹建设一体化和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定期开展“课堂革命”活动,打造“课堂革命”典型案例9个,其中市级以上4个。

区教委、职业院校

25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四史教育”。

区教委

26

持续推进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建设。

区教委

27

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建立健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持续推动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推行“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区教委、有关职业院校

28

鼓励我区职业院校与成渝、渝西、川南等地教育机构、职教学校联合办学,深度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助力泸州、永川、江津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西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联盟,建立渝西川南(泸永江)教育资源数据库。

区教委、有关职业院校

29

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海外远程教学中心、鲁班工坊、“一带一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区教委、有关职业院校

30

努力创建重庆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区。

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等

31

教育经费适度向职业教育倾斜,稳步提高财政生均保障水平。将技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区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

区教委、区财政局等

32

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作用,为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提供智库支持和决策参考。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中华职教社等

33

主动参与重庆职业教育活动月,讲好职业教育故事、唱响职业教育旋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强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

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委宣传部、职业院校

备注: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推动各项工作。

部门解读:

《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媒体视角:

《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炉

一图读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