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11500381009320238D/2022-00015 [ 发文字号 ] 江津府办发〔2022〕14号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城乡管理)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2-01-26 [ 发布日期 ] 2022-02-09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江津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已经区政府第133次常务会议、十四届区委常委会第213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津区“十四五”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221

目 录

前言 4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规划概述 5

第一节发展基础 5

第二节存在问题 8

第三节发展机遇 10

第四节规划年限、范围和内容 12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5

第一节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基本原则 16

第三节发展目标 17

第三章建设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络 20

第一节推进轨道交通体系建设 21

第二节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 22

第三节完善人行慢行系统建设 26

第四节扩大公交设施覆盖范围 27

第五节提速公共停车场的规划 30

第四章构建均衡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 32

第一节优化城市电网的布局 33

第二节完善天然气体系建设 33

第五章建设宜居精美的市政环卫设施 36

第一节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 37

第二节推进城市排水设施建设 37

第三节提升环卫设施处理能力 38

第六章打造清秀优美的城市环境品质 40

第一节打造自然循环的“海绵城市” 42

第二节实施城市“清水绿岸”建设 43

第三节推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45

第四节建设集约高效城市综合管廊 48

第五节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建设部署 48

第七章推进运营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设 50

第一节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51

第二节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52

第三节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54

第八章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及韧性 56

第一节防洪抗旱 57

第二节防震减灾 58

第三节消防工程 59

第四节人防工程 61

第五节城市应急 62

第九章投资估算 63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65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67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67

第二节科学规划指引 68

第三节统筹要素保障 68

第四节推进规划实施 69

第五节深化宣传引导 70

附件 70

前言

基础设施是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基本前提,是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保障,具有服务的全局性、建设的系统性和发展的引导性等特征,在城市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先导地位。提升江津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服务市民生产生活、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措施。

《江津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全市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渝府发〔202020号)、江津区政府《关于规范“十四五”规划编制程序》(江津府发〔2019107号)任务分工,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编制,是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江津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规划概述

第一节发展基础

江津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主城都市区西南部,全域面积3217.82平方千米,现设5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

江津地形南高北低,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域的74%,属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区,纵跨川东平行岭谷和盆周山地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燕尾山)4条平行山岭,南部地处大娄山系,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长江江津段127千米横贯东西,綦江河、塘河、笋溪河、璧南河等24条支流纵横交错;林地面积约1332.6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8.5%;耕地面积约996.30平方千米,富硒土壤丰沛,含量占全域土壤的90%,良田广袤;草地面积约57.21平方千米,分布零散;现状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13处,环境管控单元34个,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极其重要。

全区现有户籍人口148.88万人,常住人口135.96万人,城镇人口81.79万人,城镇化率约60.16%。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56.56平方千米,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14.93平方千米(包括城镇建设用地93.39平方千米,农村居民点用地121.54平方千米),交通水利及其他设施用地40.60平方千米。

江津是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是“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高品质新城区”,更加注重“同城化”和“先行”发展,作为主城都市区的重要层级,内承中心城区,外联支点城市和桥头堡城市,努力发挥传导“极核”势能、辐射带动周边共同发展的示范作用。立足资源禀赋、自身特色和发展阶段,江津将重点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组成部分、南部对外开放主枢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等的功能。

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从683亿元增长到110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9%,成为全市第六个GDP突破千亿元的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1%10.6%,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8.9%提升至33.3%

十三五”以来,江津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担当实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创城市基础设施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同城一体化项目和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不断提高,整体迈入同城化发展新阶段。

——城市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至江津段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9.1亿元;城市道路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建设53.95千米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总通车里程达300.1千米,同城、融城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华福隧道、华岩隧道、西江大道等融城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完成人行道建设83.17万平方米;公共交通建设发展成绩显著,建设公交站点456个,公交站点300米与500米覆盖率分别为60%90%;新建独立(公共)停车场29个,停车泊位0.47万个,新增路内停车位1.1万个,新增4.2万个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城区停车难得到进一步缓解。

——能源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十三五”末,江津区内现状电源共计2875.3兆瓦,江津区电网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33座,变压器67台,变电容量5161.2兆伏安;建成平桥储配站一座,储气量约1.2万立方米。

——市政环卫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396.82千米,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大修、技改49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垃圾分类治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60%,面源污染治理顺利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增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1个,全区新建改建道路装灯率达到100%;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

——城市品质提升呈现新气象。十三五”期间,江津区持“生态优先,绿化发展”理念,坚持量质并举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新增绿地城市绿地面积472.29m2,其中城市建成区新增城市绿地409.2m2,公园绿地面积153.25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6㎡。

——智慧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间,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拓展了数字化系统管理空间,实现了对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监测、监控等监督管理;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与通信服务业务成为江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与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安全建设达到新水平。到2020年末,形成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高效的应急抢险救援机制,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全生产基层基础和基本素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城市建设的安全生产。

第二节存在问题

然而“十三五”以来,江津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融城通道近而不通、远而不快,公共交通形式单一、缺少体系。城市交通发展方向上,存在自成体系、互不搭接的现象,需进一步提升与中心城区九龙坡西部、巴南鱼洞、大渡口等区域的空间融合;与中心城区之间交通联系方式单一,部分进出城快速通道尚未建成,目前仍以高速公路为。公交系统形式单一,缺少大运量公共融城交通体系由于受地形限制,城区交通存在拥堵现象。由于城市历史建设和车辆极速增长等原因,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

——电力基础设施有不足,燃气保障稳定性较差。接入江津电网的电源不足;江津区受资源、环境、经济等条件限制,新增电源项目十分有限,未来电力缺口将会进一步增加,电力能源保障对输变电系统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加;南北片区联络线较少,南部电网供电质量不高;电力负荷峰谷差大,电网调峰困难。天然气输配系统储气、应急设施缺乏;供气能力不足,供气稳定性较差;部分次高压主干线管径偏小,供气能力受限,可能造成供气瓶颈;同时,次高压管线未有效实现内部互联互通,随着用户市场的拓展,极端情况下稳供、保供压力较大。

——城市管理水平待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有待加强。城市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所欠缺,提升空间大,特别是在跨江河大桥、特大桥的管理上,建设初期未考虑到在线监测的问题,后期想要建设难度大,资金保障存在问题;城市排水系统仍有不足,老城区未全部实现雨污分流,部分管网使用年限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及缺陷等,排水建设相对滞后,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没能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欠账越来越多,个别污水处理厂存在严重超负荷的问题;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因平衡全区财政资金使用的需要,未能如期启动建设;根据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需要配置厨余垃圾处理厂,该建设项目未纳入“十三五”规划,未能提前启动建设;江津长江水域清漂码头工程因长江岸线审批和规划选址问题未能如期建设。

——预留的绿化用地偏少,城市环境品质有待提升。江津区城区待建区域内预留绿地不足:基础设施配置不集约,旧区不完善,新区滞后,城区的公园绿地人均指标偏低;城市形象不突出,山脊线保护不足、水岸线活力不强、天际线塑造不够;城市环境品质“据点式”开发特征明显,环境空间不紧凑;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综合管廊建设落后,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设;居民对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需实行城市更新行动。

——通信设施布置不均衡,城市智慧化水平不高。通信管道方面,江津区存量管道主要在几江及鼎山街道,滨江新城和双福街道较少,急需规划新增以满足通信发展需求;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智慧化水平仍然不高。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城市安全韧性有待增强。目前,江津区缺少现代化的消防救援指挥中心,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管理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城市安全韧性不足。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稳定、不充分等问题,这为即将迎来的又一个五年发展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第三节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组成部分的示范作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第一个五年,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义尤为重大。到2025年,对标“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江津城区全面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全区基本形成开放、创新、生态、人文的特色发展趋势。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人口集聚效应明显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支点作用初步显现。

江津区是重庆南向对外开放门户、西进联结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主城都市区的同城化先行区,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区位。“十四五”期江津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发挥好区位优势,当好融入主城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

特定的发展阶段、特殊的区情,为本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必须清醒认识、科学把握。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列指导意见,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外在推力。二是各区域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巨大潜力不断释放,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三是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为治理目标的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四是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推广应用,产业基金、专项债券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倾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五是以城市道路为核心、地上地下统筹协调发展的建设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机制保障。

第四节规划年限、范围和内容

规划范围:主要包括长江以北生态创新城,即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的双福、滨江新城、圣泉、德感片区,长江以南文化康养城的几江、鼎山、支坪、先锋片区,以及珞璜副中心和白沙副中心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规划期限:2021—2025年。

规划内容:包括城市交通、能源保障、市政环卫、城市环境品质、新型智慧基础设施、城市安全等六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2. 国家、重庆市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其他资料

  1. 《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

  2. 《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全市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渝府发〔202020号)

  3.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2016年)

  4.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

  5. 《重庆市区县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2013年)

  6.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7. 《关于规范“十四五”规划编制程序》(江津府发〔2019107号)

  8. 《重庆市江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9. 《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0.11

  10.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129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11. 《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9-2035

  12. 《重庆市城市道路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13. 《重庆市慢行系统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14.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建设计划》的通知(渝建道路[2021]6号)

  15. 《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16. 《重庆市江津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17. 《江津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18. 《重庆市江津区主城区排水(厂网一体化)专项规划》

  19. 《重庆市江津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20. 《重庆市江津区城镇供水“十四五”专项规划》

  21. 《江津区5G通信基础设施规划》

  22. 《重庆江津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十四五”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23. 《重庆市江津区电力专项规划》

  24. 《江津区公共汽车客运发展规划》

  25. 《江津区融城交通规划研究》

  26. 其他部门和平台公司相关规划资料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坚持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坚持建设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坚持夯实城市御险能力,统筹城市交通、能源、品质、信息等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均衡、高效和韧性程度。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

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创造便利、高品质的生活、生产条件。在满足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需求,不断提高舒适性和便利性,把“以人为本、用心建设”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二、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城市基础设施应根据江津区城市发展目标统一规划,并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实现组团与组团、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分步实施,逐步建设完善。

三、坚持适度超前、重点推进的原则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适度超前,加快建设。同时,根据江津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的原则

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

五、坚持整合资源、建设集约化的原则

按照集中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走集约化道路,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整合新建设施与既有设施资源。

六、坚持城市配套、重点发展的原则

注重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着力完善便捷顺畅城市道路网:着力建设融城快速通道,着力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建设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

七、坚持项目结合、同步发展的原则

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结合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同步改善城市交通、城市绿化和城市景观,实现建设精美、环境优美、人文淳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

第三节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加快江津区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改善公共交通,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环境品质,大幅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见效,到2025年末,基本建成“交通便捷顺畅、能源均衡稳定、生活宜居精美、环境清秀优美、管理智慧高效、城市安全韧性”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交通: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城市公共交通为主导、慢行系统为辅的城市交通体系。轨道运营里程达到28.2千米,城市道路通车里程达420千米,路网密度达6.5千米/平方千米,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65%,公交站点500m覆盖率达95%停车位充电桩覆盖率不低于10%

城市能源:构建以城市电网和天然气建设为核心的能源保障体系着力发展城市能源保障体系建设。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5%,城镇天然气普及率达100%

市政环卫:建设以宜居精美为目标的城市环卫体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路灯智能控制率至95%

环境品质:打造以清秀优美为目标的城市高品质生态体系。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比例达45%,建成区绿地率达38%500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智慧城市:推荐以智慧化为重点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光纤入户率达100%

城市安全:着力建设以确保水资源供应安全和突出加强抵御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安全体系。完善城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市政消火栓完好率达99%,城市防洪达标率达98%

详细的江津区“十四五”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发展指标如下表所示。

江津区“十四五”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指标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城市交通

轨道运营里程

千米

0

28.2

城市道路通车里程

千米

300.1

420

城市路网密度

千米/平方千米

6

6.5

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

%

55

65

公交站点500m覆盖率

%

90

95

停车位充电桩覆盖率不低于

%

3

10

城市能源

配电网供电可靠率

%

99

99.95

电网综合网损率

%

8

6.9

城镇天然气普及率

%

98

100

市政环卫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

%

98.2

99

管网基本漏损率

%

15

1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95.2

10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环境品质

路灯智能控制率

%

90

95

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比例

%

40

45

建成区绿地率

%

37.1

38

500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

80

90

智慧城市

城市光纤入户率

%

95

100

互联网出口宽带

T

0.3

0.5

城市安全

市政消火栓建有率

%

99

100

市政消火栓完好率

%

95

99

普通城市消防站覆盖面积

平方千米

10

7

城市防洪达标率

%

95

98

第三章建设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络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和辅助公交等构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构建与西部槽谷一体化的多层级交通网络,促进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优化城市道路路网,完善公交设施的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的交通体系。建设人性化的慢行网系统,完善停车设施配置,加强停车设施管控和共享,提供高品质交通出行环境。加强交通政策引导,切实落实公共交通优先。

建成渝昆高铁、成渝铁路公交化改造、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建成新建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延长线)跳磴至津线,开工建设新建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延长线)跳磴至津线(圣泉寺站至鼎山段),根据《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对接市级相关部门争取尽早将17号线三期(石家院子至双福片区段)和19号线一期(江津鼎山至大学城中路段)纳入后续建设规划,启动鼎山至鱼洞段和26号线(白市驿南至双福段)前期论证工作、争取纳入市级规划,优先发展以铁路、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际大运量客运,争取开行公交化列车,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启动建设支坪长江大桥、小南海长江大桥等同城化通道,加快建设几江至龙华、鼎山至支坪等快速路,持续建设城区、园区市政路网,提档升级老旧城区道路,完善步行道、登山道、骑行道等人行路网。推进与重庆中心城区及毗邻主城新区之间的公交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外、区内公交线网,完善公交优先体系。加强公共停车场供给与管理,解决停车难问题。完善客货运枢纽、场站和集疏运系统建设,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第一节推进轨道交通体系建设

突出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一环两纵”轨道网。建成跳磴站至圣泉寺站段,开工建设圣泉寺站至鼎山站段(过江段),争取尽早17号线三期(石家院子至双福片区段)19号线一期(江津鼎山至大学城中路段)纳入后续建设规划,启动鼎山至鱼洞段前期论证工作、争取纳入市级规划。项目总投资约335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1亿元。

轨道交通规划图

第二节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

优化交通网络,完善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核心,以密集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的道路网络体系。以交通走廊引导全区整体发展,实现城市交通与西部槽谷(科学城)、中部槽谷一体化发展,构建半小时同城化通勤圈。加快建设城市快速通道、融城通道、区域间连接道及关键节点,同城化通道和城市快速路:争取开工建设小南海长江大桥、支坪长江大桥;积极打通二纵线、金曾路南延线、珊瑚大道东延伸线、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七纵线曾家至走马段等;积极布局西江大道-西彭-珞璜-南彭快速路(含铜罐驿长江大桥)、跳蹬-珞璜-支坪等快速路;推动碑亭隧道至渝南大道连接线工程等融城通道的建设。优化完善组团间城市干路,主干路形成“十纵多横”的规划布局:谋划布局缙云山科创大道(货运通道)等,开工建设支坪-鼎山、几江-龙华等城市主干路贯彻“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完善各片区次支路网,畅通“微循环”,路网密度达到6.5公里/平方公里。改造一批城区道路路面,着力推进城区、园区市政路网建设与升级改造,提高道路通达性和舒适性。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规划道路建设总里程约339.6km。项目总投资约335.56亿元,“十四五”期间完成投资270.69亿元。

专栏1:城市道路路网结构布局

二横三纵”快速路网:二横指的是江泸北线高速滨江新城连接线—西江大道—铜罐驿长江大桥—珞璜—巴南,德感—几江—西彭;三纵分别是:南北大道、快速路一纵线(含支坪长江大桥)和快速路二纵线(含小南海长江大桥)。

十纵多横”的主干路网:沿山道路、福祥大道金曾路南延伸道等十条纵向通道,以及珊瑚大道、福城大道等多条横向主干路。

快速路路网规划图

主干路路网规划图

专栏2:城市道路建设项目

重点融城通道:融城道路交通着重建设“两横两纵三桥”。两横:珊瑚大道东延伸线、碑亭隧道至渝南大道连接线工程,两纵:金曾路南延伸线、七纵线曾家至走马段,三桥:大力推进支坪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力争小南海长江大桥和铜罐驿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总里程约31.4km

区域间连接通道

科学城江津园区:重点实施九江大道西延线、福城南干道中段、科教西路、泸北线高速滨江新城互通及连接线、燕子岩隧道等5条连接通道,总里程约16.9km

江南片区:着重建设连接鼎山组团和支坪组团的鼎支路,总里程约9.0km

区域内城市主干路

科学城江津园区双福新区浒溪北路稻田公园段、津福大道二标段、福城南干道中段(含桥梁)道路工程(一期)34条主干路,总里程约57.1km

珞璜组团:珞璜工业园渝黔铁路珞璜南站换乘枢纽配套工程(玉兰大道西延段)、珞璜工业园碑亭大道西延段工程等9条主干路,总里程约14.9km

区域内城市次干路

科学城江津园区:缙云山沿山公路二标段、双福五小北侧道路、双福五小东侧道路等83条次干路,总里程约76.5km

珞璜组团:珞璜工业园临港立交及连接道(珞璜南站段)、绕城南支路网建设(二期)等5条次干路,总里程约13.1km

鼎山-几江-支坪组团:仁沱加油站-梨子园市政道路改造工程1km

白沙组团:白沙工业园迎宾大道延伸段道路工程、白沙工业园三期市政道路工程、白沙工业园增光大道石塔段道路工程等23条次干路,总里程约共59.0km

区域内城市支路

科学城江津园区:支路体系19.61km

珞璜组团:珞璜园区支路体系、综保区支路体系共16.98km

鼎山-几江-支坪组团:鼎山公园凉风岗连接线、大有正街路2.8km

白沙组团:白沙园区支路体系33.08km

打通“瓶颈路”:大有正街路,里程约0.6km

路面改造:实施几江半岛沥青路面修复工程、艾坪山上山道路等路面改造项目,共改造面积约240000平方米,护栏提升约12700米。

设施改造:鼎山大道中央隔离设施改造项目、宝鼎路及老城区部分区域路灯改造工程等5条路设施改造。

节点改造:进行江州大道与塔坪路交叉口下穿道工程、东门转盘道路交通改造工程、成渝铁路改造下穿(海螺路、望江路、篆山坪下山道路)等7个节点改造项目。

第三节完善人行慢行系统建设

加密城区步行网络,构建安全、舒适、便捷、人性化的步行网络体系。在城市山体公园、枢纽站点和轨道交通出入口等与周边用地高差较大地区,建设垂直电梯、自动扶梯。采取分隔、保护和引导措施,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充分发挥人行过街设施在“人车分流”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在公交枢纽、学校、医院出入口、大型娱乐场馆、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地区,因地制宜布局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形成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系统。加强慢行通道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提高步行道平整度以及步行道的林荫覆盖率,建设城市“凉道”。结合地面公交站点、公共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发展自行车交通,形成公交慢行换乘系统。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计划建设过街天桥和人行下穿道过街设施,并实施2项人行步道项目,“十四五”期间投入约2.05亿元。

专栏3:过街设施建设项

过街设施:滨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人行过街设施、滨江新城人行过街设施打捆(圣泉寺公园天桥、江津高铁站天桥、江津中学地下通道、津马路永辉超市人行天桥等)、江津区鼎山小学区域人行天桥工程、桥南加油站人行天桥工程、南北大道与享堂北路交叉口人行地通道、享堂东路人行下穿通道、九江大道西延线人行地通道、浒溪路人行下穿、高屋广场人行天桥、江津区实验小学人行天桥项目过街设施建设。

人行步道:珞璜园区云篆山步道、珞璜樱桃湖环湖步道。

第四节扩大公交设施覆盖范围

加快推进公共交通施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公交设施,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换乘站、融城公交站、公交首末站、轨道站的公交接驳站、公交港湾等设施。

客运枢纽。到“十四五”末,构建“一主两副多节点”客运枢纽体系,“一主”为以江津北站、江津南站为主要依托的江津城区主枢纽,“两辅”分别为以珞璜南站、白沙站为主要依托的珞璜副枢纽和白沙副枢纽,“多节点”为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客运站为依托的城乡客运换乘枢纽。“一主两副”枢纽主要承担江津城区与重庆中心城区、周边区县和市外地区的客运服务;“多节点”枢纽主要承担区内组团之间,组团与周边城镇之间的客运服务。通过功能互补、枢纽换乘、统筹运营(服务一体、票制互通、安检互信等)等,实现干线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都市快线(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发展。加强客运枢纽与公交衔接,构建全天候的轨道接驳步行系统。

公交站线。提高地面公交线网和站点覆盖率,有需求的次支道路可布设公交线网,居民接驳进入轨道网方便。到“十四五”末,建成区道路网的公交线网覆盖率不低于90%,公交站点500米建设用地覆盖率达到95%。优先保障公交路权,主干道及有需求的快速路应设置公交专用道,推进新型中运量公共交通发展。保障公交场站设施用地,提高公交车辆进场率,规划江津北、江津南等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争取开行至中心城区商圈(陈家坪、杨家坪、大坪、观音桥)和毗邻城区(大学城、西彭、陶家、白市驿、巴南、璧山、永川)的同城化公交线路或公交快线,优化开行珞璜、双福、德感工业园等职住通勤公交线。

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滨江新城、江津南、白沙镇等9个综合客运枢纽,总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双福、珞璜等公交接驳换乘枢纽,白沙、德感、支坪等公交27个,首末站建设占地面积182000平方米;规划布局公交停保场(与公交首末站合建)5个,总占地面积约84000平方米;在几江、滨江新城、双福、德感建设400个公交停车港湾,包括公交站土建改造及智能化设备。”十四五”期间投入8.80亿元。

重点建设渝昆高铁江津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德感综合枢纽、双福综合枢纽、I04-3/03双福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中心、轨道交通5号线双福站公交接驳工程、江津客运中心枢纽、珞璜东站综合枢纽、白沙镇客运中心等交通枢纽。

公交设施规划图

第五节提速公共停车场规划

完善分区差异化停车配置要求,引导交通出行结构调整,推动停车设施的社会共享。控制组团各类停车位总量及路内停车位数量,组团外围轨道站点周边设置P+R停车设施(换乘停车场)。通过用地复合利用,挖掘老旧居住区的停车潜力。制定和实施“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以及分区差异化的停车管理政策。通过共享停车、预约停车等智能化停车管理措施,提高停车效率及服务水平。按照“配建为主、公共为辅、占道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格局,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标准,严控路内占道停车位,提速公共停车场建设,进一步增加停车供给,缓解城区停车供需矛盾。结合现状需求,加强老城停车场建设,补齐老城停车缺口,同时推进新城停车场建设,满足新城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另外,推进立体停车楼建设,提升城市规划区内停车场建设、管理水平。在公共停车场建设时,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停车、充电需求,配套建设电力设施、充电桩、电客栈等,满足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

十四五”期间,建设公共停车场15个,新增泊位数约14500,建设智慧停车综合管理生态云平台,实施城区路内停车泊位及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改造,改造泊位8000,“十四五”总投资约5.95亿元。

重点建设元帅广场停车场(元帅大道)、西江街停车场、滨江新城社会停车场附属工程、滨江新城双龙社会停车场、圣泉寺公园一期停车场工程、双凤路商业及立体停车综合楼项目、滨西广场新建停车场、琅山公园一号停车场、琅山公园二号停车场、江津区城市道路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珞璜工业园1号停车场、珞璜工业园2号停车场、珞璜工业园黄石桥社会停车场工程(一期)、珞璜工业园黄石桥片区社会停车场(二期)、白沙镇停车场改造工程(流水寺片区、大旗山公墓、园区)。

第四章构建均衡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供应系统,打造绿色智能电网,稳定天然气供应,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供应系统,打造绿色智能电网。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电力能源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电网建设进程,以助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构建安全、稳定、合理的电力保障体系,满足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引导和促进各项电力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地进行,并适度超前于城市发展,合理使用土地,确保功能正常发挥。积极参与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 提升对渝电力供应能力。依托重庆市大电网,推进500千伏及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优化220千伏环网结构,加强110千伏配电网建设。

构建多元多向、供需平衡、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的城镇燃气系统,至2025年,城镇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达100%。依托川渝、中贵输气干线,建设江津大型燃气分输站,积极参与重庆区域性输气管网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渝西天然气输气管网工程,确保天燃气区内消纳通道高效畅通。合理布局车船用加气设施,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加强城市重大燃气设施及廊道安全管理.稳定天然气供应,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构建多元多向、供需平衡、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的城镇燃气系统。引入新气源,从而实现全区年供气能力逐步提升,同时改造新建输气管线、配气站满足未来供气需求。

第一节优化城市电网的布局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将进一步加强城市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新建设安全可靠、结构合理、吞吐能力强、运行经济、发展适应性好的各级网架。

积极推进江津区老城区电力线路升级改造工程,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结构,推动智能电网建设试点,构建稳定、高效的电力保障体系。总投资约9.18亿元,“十四五投”入9.18亿元。

重点规划建设:双福新区110KV变电站1座、重庆江津新区110kV输变电工程、重庆江津兰家沱110kV3号主变扩建工程、德感热电联产项目、科学城江津园区35KV及以上高压线迁改工程、四楞碑110KV变电站、重庆江津东海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重庆江津西城110kV3号主变扩建工程、珞璜热电联产项目、珞璜工业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配电工程、国网重庆江津区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综合展示大厅环境治理、国网重庆江津区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老城区电力线路升级改造工程、白沙工业园三期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白沙工业园110kV武骏专用变电站工程。

第二节完善天然气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完善、优化新旧燃气输、储、配系统,增强全城区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推动城乡供气气源统筹管理、管网互联互通和供气企业整合,提升供气保障质量。配合国家和重庆推进成品油仓储设施建设。巩固拓展煤炭、电力和成品油供给渠道。积极推进整合电、气、油、煤等能源信息数据的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

有序推进新能源设施建设。新建3座日供气量9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门站(日供气量共270万立方米),新建各组团中配套天燃气管线。总投资约1.53亿元,“十四五”投入1.53亿元。

重点规划建设:新建珞璜三合一综合站、新建支坪门站、D219次高压27KmDe250中压40KmDe200中压14KmDe160中压54KmDe110中压28Km、江津双福工业园区拓展区天然气管道工程(一期)、江津双福工业园区拓展区供气工程、双福拓展区坤煌佳源供气管道工程、双福拓展区坤煌佳源标准厂房供气配套工程、恒大养生谷天然气管道改线工程、蓝光水果侠天然气管道改线工程、双福走马环线供气工程、中卫线接气工程、江津德感工业园区平溪支路燃气管道工程、江津滨江新城万达广场片区燃气管网工程、江津德感工业园区兰家沱燃气管网工程、江津德感工业园区德福线燃气管网工程。

能源保障规划图

第五章建设宜居精美的市政环卫设施

着力提升城市供水、排水管理水平,推进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推进“马路办公”,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提升市政设施管理维护水平,推进城市道路、人行道品质提升。优化完善城市照明,营造魅力夜景。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树立城市全周期管理意识,完善城市全方位服务管理体系。提升管网管线建设水平,推进几江、德感、双福、珞璜老城区二三级管网改造力度,新区开发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统筹推进“共杆”“共箱”建设和有条件区域“共同管沟”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改造和新建一批自来水厂,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增强生产生活用水供给能力,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强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规范和治理城市广告、站牌,提升保洁服务水平,保持路灯完好率。

加强城市供水体系项目建设,统筹地下地上管网改造建设。加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项目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系统建设。加快水厂项目建设,加强供水管网和设施的维护管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修正值)控制在10%以内。完善雨水、污水分流体制,统筹布局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截污、扩容、提质增效等措施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高污水、污泥处理效能和资源能源回收利用水平。至2025年,全区污水量总规模55万立方米/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尾水再生水利用率力争达20%以上。

第一节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

对于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江津区将以提高供水水质和安全可靠性,降低电耗、药耗和漏耗为目标,加快输配水管网设施改造建设,形成供水能力充足、水质优良、管网布局合理的安全供水体系。“十四五”期间总投资约15.72亿元。重点规划建设:新德感水厂扩建,江津城区新建、改造给水管工程、珞璜工业园供水提升工程、白沙镇滩盘水厂、白沙镇项垭水厂、白沙工业园三期宝珠片区供水工程。

第二节推进城市排水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将推进城市污水、雨水等各类地下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改造,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排水设施建设规划主要包含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雨水管网相关项目总计46项,其中科学城江津园区21项,“十四五”期间总投资约46.16亿元。重点规划建设:推进兰家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双福新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德感污水处理厂、中渡污水处理厂、几江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

再生水需水量工程。构建绿色水循环系统,鼓励开展雨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全区布局5座再生水厂。双福新区现状工业再生水用水需水量1m3/d,德感工业园工业用水需水量3m3/d,珞璜工业园区工业需水量2m3/d。近期依托于5个污水厂(双福新区污水厂、德感污水厂、德感工业园污水厂、珞璜工业园B区污水厂、几江马家坡污水厂),建成6m3/d的再生水规模。

专栏4: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污水处理厂:兰家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双福新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德感污水处理厂、中渡污水处理厂、几江污水处理厂、珞璜镇污水处理厂、珞璜工业园B区污水厂扩建、绕城南污水处理系统等8座污水处理设施。

第三节提升环卫设施处理能力

加强城市资源循环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可持续固废全过程管理体系。

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有效衔接,实现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针对环卫设施建设,将加快城镇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更新维护现状损坏环卫设施,保障环卫作业的顺利开展,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处置。环卫设施建设规划主要包含垃圾中转站4个,江津区厨余垃圾处理厂、江津区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江津区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项目--垃圾处理部分(1、白沙垃圾处理场综合整治工程,2、江津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公厕项目41。总投资约3.9亿元。

重点规划建设:双福工业园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珊瑚大道处)、综合保税区垃圾中转站、(新增迁建大西门垃圾中转站)江津区厨余垃圾处理厂、江津区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

第六章打造清秀优美的城市环境品质

以建设“三生三美三宜”山水人文城市的引领,实施“一江两岸三山四片多点”的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布局。城市品质提升围绕以“一江两岸”为核心,打造清水绿岸的江边风貌,强化两岸空间秩序,控制建筑高度、密度和山水视线通廊,强调整体性和协调性,突出立体感和层次感。重点依托鼎山、篆山坪、燕子岩等三处城中山体,打造郁郁葱葱的山边美景,建设山地城市公园、登山步道和城市眺望点,临山地区顺应地势形成前低后高的立体空间形态,加强坡、坎、崖等区域立体绿化种植。围绕科学城生态创新城、江南文化康养城、珞璜和白沙东西两翼四片区,多点布局生态园林公园及景观绿地。

专栏5:“三生三美三宜”的城市品质

三生三美三宜”: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精美、环境优美、人文淳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其中对城市品质提升的主要要求如下:

以人为本,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保护好城市“绿水青山”、建设好城市“绿地公园”、打造好城市“绿廊绿道”;

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动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

大气精致,用艺术家的眼光和“工匠精神”把城市作为景区来打造,让城市更有颜值、更具气质。

建设美丽山水城市。坚持融山、融水、融绿,保护好山脊线、水际线、城市轮廓线和视觉通廊,构建山、水、绿生态网络系统,提升打造“江城”“山城”“生态园林城市”等美丽山水城市形态。提升“江城”品质,加强“一江两岸”保护、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建设“清水绿岸”休闲游憩亲水长廊,塑造高品质滨水空间,把“一江两岸”约40公里岸线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景观长廊,彰显“滨江城市”魅力。提升“山城”品质,加强“四山”保护、整治及生态修复,打造多彩森林观光休闲带,把缙云山-临峰山森林景观带打造成为江津本地居民及外来游客城市观光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强城周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田园打造,展现“山城”“田园城市”形象。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加强城市综合公园、主题公园、专业公园和景观长廊、生态绿道、街头绿地建设,强化公园建设先行引领新城新区开发,实施城市绿化美化、环城森林景观、绿色通道、森林生态等绿化工程,配套完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各级各类绿地体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物种多样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切实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生态空间、留足城市开敞空间。


打造自然循环的“海绵城市”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预防黑臭水体为重点,加快城市海绵综合体、海绵型绿地系统、海绵型道路和广场建设,增强城市雨水消纳功能,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十四五”时期,城市建成区面积的45%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将按“因地制宜、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统筹建设、分类实施”的基本原则,以“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全面推进”为实施步骤,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江津区将规划区分为6个片区,规划范围内共计划分排水分区110个(其中双福新区片区17个,滨江新城片区14个,德感片区15个,几江片区31个,支坪片区6个,珞璜片区27个)。结合各片区的下垫面情况,主要考虑绿化率,开发强度,硬地比等主要指标,确定各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指标要求如下表:

序号

名称

面积(不含水域)/h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

1

双福新区

4083.9

69.79%

52.34%

2

滨江新城

1715.1

77.17%

57.87%

3

德感

3301.0

68.09%

51.07%

4

几江

2246.2

71.43%

53.58%

5

支坪

1366.6

77.85%

58.39%

6

珞璜工业园区

4018.3

68.11%

51.08%

7

合计

16731.0

70.69%

53.01%

专项规划中确定海绵城市管控指标要求主要为4大类共11项建设指标,指标覆盖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显示度等方面。为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后效果明显,计划片区内径流控制工程将按照雨水管控单元建设。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将结合重点公园建设项目,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推进海绵城市排水分区改造,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水环境,调节城市微气候。十四五”期间投资约0.45亿元。重点规划建设:海绵城市排水分区改造。


实施城市“清水绿岸”建设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将实施城市“清水绿岸”建设。把原水体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河流水质力争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及以上标准),主要河段全年不断流并保持稳定生态基流,流域范围内城市建成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要求,绿化缓冲带的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同时,建立健城市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城市水体长制久清。

本次规划中,其建设内容包括:大溪河一期、大溪河三期项目、团结湖湖水生态治理工程等总计12项,其中科学城江津园区6项,项目总投资约18.57亿元。

重点规划建设:江津区双福新区大溪河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大溪河综合整治(三期),团结湖湖水生态治理工程,核心商圈河道改造,江津区滨江新城仓房沟河道整治工程,双福片区生态环保类项目,白沙镇黑石山白鹭栖息地修复项目,白沙镇东海沱综合治理工程,白沙镇马项垭生态修复,白沙长江大桥至影视城生态廊道,白沙镇长江支流综合治理,白沙工业园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滨江新城A7-02-3/03号地块河道整治工程。

清水绿岸规划图

第三节推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按照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多样性结合、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结构合理、布置均匀、便民使用、多层次、立体化、独具山城特色的城市绿地广场用地布局。结合山地城市特色,将城镇建设用地内、临近城镇建设用地的能发挥城市公共绿地功能的山地如燕子岩、篆山坪、艾坪山等规划为绿地。至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十四五”期间,江津区将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加大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

本次规划中,江津区规划重点绿地项目共74个,其中科学城江津园区43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4.58亿元。

专栏6:生态园林建设项目

城市公园:

科学城江津园区:福云路至双庆路段绿化景观工程(山地公园),山地公园附属设施(登山步道),团结湖公园,稻田公园项目(圣泉高压走廊区域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山地公园项目,生产步道山地公园至感仙寺,生产步道山地公园至茶马古道段,双福中央公园,大岭湖公园项目,长岭公园(市民公园),李家湾公园,江津区滨江新城圣泉寺公园一期工程,圣泉寺公园(二期),江津区滨江新城圣泉湖公园二期工程(圣泉湖湿地公园),万达广场(公园),体育公园,浒溪河公园(中建桥梁公司),中渡公园,陡石公园,圣泉滨江公园,篆山坪儿童公园设施,篆山坪绿地建设及配套(篆山坪公园一期),高家坪山地公园(人行步道),高家坪山地遗址公园,双龙公园,德感园区公园广场项目

几江片区:几江半岛东部新城B1-4地块(拟命名魏家沟湿地公园)景观工程,长江著儿童公园

珞璜片区:安家溪湿地公园二期,云篆山公园二期、三期

白沙片区:江津区白沙镇大旗山公园工程

景观绿化:

科学城江津园区:双福新区福城东广场,兰成渝输油管线带状绿地建设项目(聚福路至双庆路段),南北大道轨道交通5号线提质工程、南北大道与享堂北路交叉口人行地通道工程,轨道交通5号线九江大道段提质工程,祥福大道北延线景观附属工程,景观亮化工程,汽摩B线支路提质项目,浦项宝鼎片区道路提质项目,聚嘉北侧道路提质项目,交大支路(福云路至福城大道段)附属设施完善工程,滨江新城迎宾大道绿化工程(绕城高速滨江新城下道口景观工程(一期)),西彭下道口景观升级提升工程(立交改造),几江长江大桥北岸景观工程,望江休闲广场建设项目,滨江中学绿地建设及配套,德感工业园港城大道形象提升工程,珊瑚大道西延线附属工程,农贸城西侧道路设施完善及提质工程,双福北立交节点景观提升项目,祥福大道道路景观综合提升工程,绿城路附属设施完善工程,九元路延伸段设施完善工程,110KV龙煜线防护绿化带(团结大道段)提质工程,滨江新城南北大道中央隔离带升级改造工程,浒溪公园景观坝及通行桥工程,科学城江津园区(滨江新城)秋春绿化行动计划(项目),福城南干道中段(含桥梁)道路工程(一期)绿化附属工程,"双福核心商圈水系改造工程原名核心商圈河道改造",双福核心商圈片区环境整治工程,科学城江津园区(双福)秋春绿化行动计划(项目),德泽路绿地广场项目,福城南干道中段(含桥梁)道路工程(一期)绿化附属工程,双福工业园小康路提质项目,南华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几江片区:鼎山大道(津西立交至客运中心含蜀果小游园)绿地提质项目,名豪老旧广场提升改造工程,滨江大道几江段外侧人行道提档升级改造项目。

珞璜片区:珞璜工业园环境提升工程。

白沙片区:白沙工业园体育活动中心,白沙工业园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白沙长江大桥东引道沿线绿化(江津区城镇绿地建设及配套项目),江津区白沙高速路下道口—黑石山景区道路改造沿线绿化(江津区城镇绿地建设及配套项目)等。

城市绿地规划图

第四节建设集约高效城市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实质是指按照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原则,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工程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管廊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投料口和消防、监测等配套系统。“十四五”期间,实施江津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第五节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建设部署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强化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建立健全与城市存量提质改造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助力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生活功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完善产业功能、打造就业创新载体,完善生态功能、保护修复绿地绿廊绿道,完善人文功能、积淀文化元素魅力,完善安全功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十四五”期间,实施江津区几江街道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江津区鼎山街道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罗盘片区老旧小区附属设施改造工程,传统村落消防设施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白沙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约3.52亿元。


推进运营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设


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构建满足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需求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数字江津。

前瞻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高水平打造“数字基建”,完善4G基站网络,推进5G网络布局和应用,“十四五”期间建设5G基站4500个,实现街镇和交通干线5G全覆盖。加快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环境设施、交通物流设施、综合管网设施、清洁能源设施、幸福民生设施智能化建设,打造“感知城市”物联网系统,构建城市智能化中枢,按照管理一张网的要求,建立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覆盖全域的城市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全面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力,推进各行业基础信息库整合;完善重点行业应用智慧体系,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智慧产业园区、智慧公园、智慧景区等建设,推进交通、城管、教育、卫生健康、文旅等数字社会各领域场景应用建设,创新一批符合当地百姓需求的特色场景。着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助力城市智慧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未来社区数字化协同发展试点,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安全治理等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实现100%社区接入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存量社区先试先用CIMCity Intelligent Modeling城市智慧模型)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推广未来社区服务模式,形成数字社会城市基本功能单元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数字化,持续推动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

第一节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将依托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运营商数据处理及运营中心建设步伐,打造全区信息口岸。加速布局城市智慧管线,构建宽带、泛在、融合、智能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强化基站、机房、管道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运营。加快推动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三网融合”,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下一代网络等工程建设。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将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同步推进通信管道建设、杆路建设,并根据市场发展,推进基站、机房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区域通信水平。建设5G基站4500个,建成较为完善的5G规模化网络,加强5G在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存量通信杆塔、社会杆塔、公共设施及附属资源、建筑外墙和天面等资源开放。建立健全城市治理大数据应用中心、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智慧小区等大数据管理平台项目。积极推进完善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区域网络灾备中心等项目。推进工业互联网、智慧工业园区等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场景。

十四五”期间,城区通讯基础设施总投资约20.15亿元。重点实施项目2个。重点规划建设:新一代5G信息基础设施,园区大道、云港大道、中兴四路等通信线路下地项目。

第二节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建设支撑各领域业务应用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等。建设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智慧公共卫生安全及应急设施系统、智慧消防、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智慧管理系统等,建设完善智慧城市场景。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将结合现状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把握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城市运行效率为目标,在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江津区创新发展。

首先,全面推进新建小区光纤到户建设,切实加强既有住宅小区光纤到户改造工作;加快实施“全光网城市”建设;创新WiFi运营发展模式,推进公众场所WiFi建设和免费接入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打造信息通信枢纽和互联网经济高地;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用虚拟化、云计算、服务集群等软硬件技术,积极协调推动全区数字城管信息平台与区云政务平台整合工作,打造服务于江津区的云计算中心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空间、人口、经济、建筑等公共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基础信息的全面共享服务,以及专题信息的部门共享服务,满足各行业发展对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最后,规划建设各类应用于政务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保障房管理、物流、交通等方面的智慧应用系统。

第三节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全面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针对现状交通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根据城市发展进度、互联网+智慧交通的要求,与主城智能建设同步,新建、改建、扩建交通信号、流量监测、执法、诱导等设备的布建覆盖,推进集公安交通指挥、管控、服务等一体化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十四五”期间,江津区范围内将持续开展交通管理、控制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设施、交通数据采集设施、交通改善相关设施、潮汐车道、可变导向车道等设施。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基础上,着重完善城区公交智能站牌及智能系统,建设智能红绿灯系统,实施车路协同试点,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十四五”期间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22个,投资约32.44亿元。

专栏7: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智慧双福项目(一期),智慧双福项目(二期),滨江新城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江津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重庆智能视觉产业基地,路晟科技人工智能微波芯片及智能物联网系统西南总部项目,江津工业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雪亮工程”:江津区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雪亮工程二期智慧应用,城区路内停车泊位及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改造二期项目,江津区花椒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建设项目,江津区智慧物流平台项目,医院信息系统改造、智慧医院建设,江津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江津智慧小区大数据平台项目,江津区智慧消防管理工程,江津综保区“智慧综保区”系统建设,白沙5G智慧城市,江津区城区智能交通建设,智慧白沙城市管理中心。

第八章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及韧性

提升城市防洪排涝、供电供气安全、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应急设施,切实提升城市发展的韧性和底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健全城市风险治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应对风险的韧性能力。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推进行政管理、组织指挥、应急力量、制度保障“四大体系”和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构建区、镇(街)、村(居)、网格“四级”综合监管网络,构建监测防控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气象、洪涝干旱、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和节点监控,加大应急信息平台、车辆装备和技术设施建设,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强化应急物资保障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全社会防灾救灾避灾能力。

基本建成结构合理、综合完善、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统一的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体系。统筹优化综合防灾空间布局。完善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等机制。加快重大危险源安全改造、搬迁或关闭退出。推进实施防汛抗旱、交通道路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等多项工程,夯实综合防灾基础设施,推进气象现代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四五”期间,将根据江津区城市特征,结合现状城市安全设施建设情况,从城市防洪抗旱减灾设施建设、防震减灾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推进城市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江津区继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体制机制的健全,提高科学化水平,要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以城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包括消防和避难场所等。按照地震基本烈度6度抗震设防,城市生命线工程及其它重要建筑工程均应提高一度设防。到2025年,建成满足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体系,市政消火栓建有率提高到100%,市政消火栓完好率提高到99%


防洪抗旱


结合江津区现状防洪设施建设情况,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解决城市防洪问题,完善城市防汛的防护体系。加强河道维护管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城市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山洪防御能力。

建成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保持探测环境和设施长期稳定。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在高层建筑、轨道交通、输电、输电、油、气线路以及沿江等重点区域加强监测设施建设,增加应急移动监测设施,对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及时预报。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性、关键性防御工程,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大降低。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严格执行《重庆市江津区防洪规划》确定的城市防洪标准,严格按照《重庆市江津区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的河道管理线预留城市河道行洪通道。实施城市防洪重点项目8个,其中科学城江津园区4.65项。“十四五”期间城区区总投资约38.96亿元。重点规划建设:双溪老街片区防洪工程,江津区德感(二沱)防洪护岸改造提升工程,江津区几江防洪护岸改造提升工程,江津区支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綦江河段),江津区真武场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江津区仁沱场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江津区珞璜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工程,江津区白沙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第二节防震减灾

按地震基本烈度划分,江津处于六度抗震设防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加强城市防震规划建设。城市内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各类生命线工程的选址与建设应当避开不利地段,并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不得建在城市人口稠密地区,已建的应当逐步迁出,正在使用的,迁出前应当采取必要的抗震防灾措施。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人员密集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外部通道及间距应当满足抗震防灾的原则要求。

防震减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升我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完善防震减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立信息网络基础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系统、防震减灾综合服务系统、地震现场移动应急平台系统等,并与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中心互联互通。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组建涵盖社会公众、生命线工程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地震预警网络。推进地震观测台建设,优化地震观测台网布局,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作用,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和分析研判工作,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提供基础保障。

第三节消防工程

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为城乡提供有效的消防保障。完善消防站布局。在城市规划区内,结合城市重点消防地区分布状况,采取均衡布点与重点防护相结合的原则,每4-7平方千米区域设置一个标准型陆上消防站。完善其他消防基础设施。加强消防供水水源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城镇给水管网为消防给水水源,现状以自备水源为主的工业企业,应逐步接进城镇给水管网。有计划,按步骤地建设电厂、变电站及电网,为消防供电提供有效保障。加强消防通信及指挥系统建设,建成报警、调度、指挥和信息处理自动化管理系统、城市火灾报警监控管理网络系统。确保高层、超高层和大型公共建筑扑救面及内部消防设施完善,综合治理占用消防通道问题。

继续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和消火栓的建设,逐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形成现代化消防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结合现状江津区城市消防设施分布情况,加快城市消防站、消防水源和区域性消防训练基地的建设;完善消防通道,强化通道管理,满足消防应急救援需要;建设多种形式消防队站;按标准增补城市建成区市政消火栓,同步建设新建城区市政消火栓,维护现状消防栓等消防基础设施,确保公共消防设施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对消防队伍进行有效的训练,建设训练有素、积极反应、高效处理的城市消防队伍。总投资约3.13亿元。重点规划建设:新建消防救援指挥中心,白沙工业园消防中心站,双福工业园消防站。

第四节人防工程

遵循“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着力构建现代化人民防空体系。加强人防设施建设,完善其供电、供水、通讯、仓储、救护等配套地下防护工程,严格限制易燃、易爆、有毒品的生产和储存规模,保护生命线工程。加强城市广场、绿化带、停车场等空间建设,确保战时人员及时聚集与疏散。城市规划区人防工程规模按战时70%-80%人口留城,人均0.4平方米的人防工程使用面积计。在人口稠密区和重点目标区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地下室和过街地道等掩蔽工程。

结合江津区城市结构,进行城市安全分区,通过分区划分,在每一个分区中规划建设紧急避难场所;另外,在分析城市的地理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停车场、地下室、地下通道等设施的分布情况,推进人防工程的建设;同时完善紧急避难场所、人防工程的各类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综合防护体系。

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8.5万平方米人防工程项目。其中2021年规划2万平方米项目,2022年规划2.5万平方米项目,2023年规划1.5万平方米项目,2024年规划1.5万平方米项目,2025年规划1万平方米项目。其中人防工程重点项目3个。重点规划建设:江津中医院公共人防工程,第二人民医院公共人防工程,重庆西部战备数据库。总投资约1.1亿元。

第五节城市应急

在规划区应加强抗震避难场所的建设,加强救援体系和疏散通道建设,确保市民迅速达到避难场所,以步行510分钟路程的疏散半径为宜。“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城市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城市灾害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和预防预警系统,使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防灾、减灾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城市应急工程2个,总投资约3.08亿元。重点规划建设:新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全区应急广播系统提档。

第九章投资估算

江津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项目总投资规划各类项目513个,总投资590.94亿元,其中城市交通类投资338.47亿元,能源保障类投资10.71亿元,市政环卫类投资65.78亿元,城市环境品质类投资77.12亿元,新型智慧基础设施类投资52.59亿元,城市安全类投资46.27亿元。

资金来源分析,“十四五”期规划总投资590.94亿元,其中:市级及以上政府投资114.62亿元(含市级主导项目轨道交通和道路项目),区级自筹193.26亿元,社会投资283.06亿元。

具体各项投资估算见下表。

江津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投资汇总表

类别

名称

投资(亿元)

分项

小计

合计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51

338.47

590.94

重点融城通道

74.63

区内城市道路

196.06

公共停车场

5.95

公交设施

8.80

慢行系统

2.05

能源保障

城市电网

9.18

10.71

城市燃气

1.53

市政环卫

城市供水

15.72

65.78

城市排水

46.16

垃圾处理

3.62

公共厕所

0.28

城市环境品质

海绵城市

0.45

77.12

清水绿岸

18.57

城市绿地

44.58

综合管廊

10.00

城市更新

3.52

新型智慧基础设施

通信基础设施

20.15

52.59

智慧城市

32.44

城市安全

城市防洪

38.96

46.27

人防工程

1.10

消防工程

3.13

应急工程

3.08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次将对规划的协调性、大气环境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固体废物影响、电磁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以及环境合理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一、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次规划各建设项目贯彻落实了国家相关文件,充分反映了重庆市对于基础设施的相关要求,与国家政策、重庆市相关规划相协调。

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于机动车尾气影响、恶臭影响及环境效益的分析评价,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于区域大气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可通过可行的技术手段予以缓解,将环境影响降低至可接受程度。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后,将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全满加强配套管网建设,促进再生水利用,显著削减地区重点水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将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起到改善作用,环境正效益更为突出。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基础设施规划实施造成的地下水水质、水位影响不大,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可以缓解。

五、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后对区域声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可通过可行的技术手段予以缓解,将环境影响降低至可接受程度。

六、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与评价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后,虽会产生一定的固体废物,但均可得到安全、妥善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七、电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规划实施后,对于电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信基站和电网建设,由于电磁辐射随距离衰减较快,其环境影响范围较小,在可接受程度范围内。

八、社会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后,将显著提高江津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各项民生项目,社会正效益十分明显。

九、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规划的实施基本不会损坏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是生态系统可承受的。

十、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各类规划工程应优先避让环境敏感区,确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的,应在符合国家、重庆市等有关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通过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十一、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十四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与江津区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相符合,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规划的目标是合理的。

同时,“十四五”期间,城市道路布局以缓解交通拥堵为建设重点,布局有序,符合城市人民生活要求,规划的布局环境也是合理的。

总体而言,“十四五”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江津区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道路,发展点多、面广、任务重,资金需求大,为切实抓好、抓实各项工作,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指挥长制和项目责任制,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明确实施主体及责任。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科学制定详细规划,严格推进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科学规划指引


深化规划研究,充分考虑全区、全市甚至全国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突出战略性、增强系统性、体现适度超前性、注重可持续性,还需创新建设理念、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十四五”期间,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继续深入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等相关设施的重点建设规划项目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重点项目规划,同时优化、完善区级建设项目规划。


统筹要素保障


(一)强化资金保障

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原则,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江津区发展,积极吸引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集聚。积极争取中央、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信托业务、政府债券等融资,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项目建设。鼓励并引导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形式,推进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建设。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建立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等发展的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二)强化土地保障

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价格调节机制,提高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有序推进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控制性开发,优先保障重点区域和重要产业平台建设的用地需求。结合产业发展现实和项目需求,以及远期结合建设用地供需缺口,提早做好土地规划调整,加强土地储备与用地指标的衔接。

(三)强化人才保障

发挥全区劳动力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与调度系统。加强企业与教育研究机构合作,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层次。构建并完善创新人才政策支持体系,营造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进规划实施


对规划中所有涉及的任务和措施逐年分解到当年的年度计划中,在执行年度计划、财政预算计划、各类行动计划时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任务分解,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同时,建立规划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制,明确部门责任,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深化宣传引导


规划实施过程中健全政府与企业、居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争取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提高建设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的民主化和透明度。

附件:1.江津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清单

      2.江津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图

部门解读:

《江津区“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媒体视角:

“十四五”我区将扩大公交设施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一图读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