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11500381009320238D/2022-00048 [ 发文字号 ] 江津府办发〔2022〕42号
[ 主题分类 ] 体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2-03-29 [ 发布日期 ] 2022-04-06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江津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1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津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3月

  

  

  

  

目  录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江津区体育发展基础.................................... 5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成绩显著................................... 5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9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江津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10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江津区体育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15

第一节  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 15

第二节  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16

第三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7

第四节   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18

第四章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9

第一节  优化项目结构................................................................. 19

第二节  健全备战体系................................................................. 19

第三节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20

第四节   完善运动员保障........................................................... 20

第五章  促进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21

第一节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21

第二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3

第三节  健全体育产业市场体系................................................ 23

第六章  加快发展青少年体育.......................................................... 23

第一节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23

第二节  强化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24

第三节  全面深化体教融合......................................................... 25

第七章  持续巩固武乡建设.............................................................. 26

第一节  扩大武术活动供给......................................................... 26

第二节  传承弘扬武术文化......................................................... 26

第三节  拓宽段位制推广渠道..................................................... 27

第八章  促进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27

第一节  弘扬体育传统文化......................................................... 27

第二节  挖掘体育文化内涵......................................................... 27

第三节  加强体育文化交流......................................................... 28

第九章  完善保障体系建设.............................................................. 28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28

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 29

第三节  推进依法治体................................................................. 29

第四节  强化要素保障................................................................. 30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我区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体育发展实际,制定《重庆市江津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江津区体育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区体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重庆市体育局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实施体育“1+5+1”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持续发展,着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为助力体育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成绩显著

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区政府逐年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为我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投入近亿元资金,对区体育场和现有其他区级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维修升级改造,现区体育场已达到承办国际级田径和足球比赛场地标准。目前,我区体育基础设施已形成“一场两馆三中心”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格局。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均按要求,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大型体育场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50余万人次。全区累计建成市级健身广场12个,五人制篮球场、足球场等群众体育健身场地(场馆)3890个、总面积93万平方米。全区175个行政村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室外器材安装700余件、其他室外健身器材6000余件,村社覆盖率100%。全区共有体育场地面积308万余平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米。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每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对全民健身工作从体育设施建设、活动组织开展、组织网络建设等方面均给予坚强保障。一是群众性体育蓬勃开展。坚持“文体旅”融合、协同发展思路,不断丰富群众性体育活动。依托各单项体育协会、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镇街、村居,广泛组织开展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联赛、健步走、乡村健康跑、农民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较高的全民健身活动和青少年、老年人等专项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办滨江城市铁人三项挑战赛、“帅乡杯”门球邀请赛、2019亚洲田径大奖赛(江津站)等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持续打造四面山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东方爱情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西湖山地自行车赛、白沙塘河龙舟赛等文体旅品牌赛事活动。年均举办“活力江津·魅力之城”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次,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全民健身氛围。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达49.49%。二是社会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建立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站点3200多个,各站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对健身人员进行科学指导。积极开展“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806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5%。创建体育俱乐部19个,其中6个为国家级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及基金会共16个,会员人数超过6.5万。各单项体育协会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活动。三是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区政府出台《关于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江津府办〔20157号),对建成投用的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公共设施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区体育局网站”“江津体育”微信公众号、江津“智慧场馆”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公开设施目录、开放时段、收费标准、免费项目、健身服务等信息,有效提高全民健身参与率。

体育产业不断优化。区政府出台《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有效促进了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全区以体育服务业为主体的大中小微型社会资本营运企业181家,年营业收入近1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逾千个。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10个,全区年均体彩销量1.2亿元。四面山荣获“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体育旅游类),四面山滚石户外营地推出的“穿越北纬28°”获评重庆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江津区滚石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和重庆聚一实业有限公司获评重庆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019重庆江津东方爱情国际半程马拉松荣膺“铜牌赛事”,“行禅养生·朝圣爱情”体育旅游线路获评2020年重庆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竞技体育成效显著。江津区竞技体育以江津区体校为龙头,肩负“选拔、培养、输送”全区优秀体育苗子及组织参加市级体育竞赛的任务。设拳击、举重、武术套路、跆拳道、田径、羽毛球、摔跤、柔道8个运动训练项目,已经连续7年荣获重庆市重点区县体校考核第1名,足球、田径(竞走)、武术套路、拳击、举重、摔跤、羽毛球、跆拳道等8个项目被认定为重庆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单项训练基地,是全市布局重点单项训练基地最多的区县。由区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得金牌83枚,银牌87枚,铜牌91枚,参加重庆市年度比赛获得金牌1184枚,银牌962枚,铜牌1048枚,单项团体冠军114个,96个团体亚军,65个团体季军,累计输送到国家队、国青队优秀运动员12名,向重庆市输送优秀运动员51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国际运动健将。

青少年体育稳步推进。我区现有中小学校146所,在校学生167033人,体育专、兼职教师827名,配备率90.29%。区内各中小学校均严格按《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要求每周开足体育课时,保证课程计划实施,开课率达100%;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成立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组建班队、校队,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形成学校体育特色。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全面推广《体育、艺术、科技“2+2”班级展示活动》,要求学生至少掌握2项以上科学健身的体育项目,将跑步、体操、体育舞蹈、球类、武术等融入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健身兴趣和增强学生体质。我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学生身体素质稳步提升,多所学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喜获佳绩。

“十三五”体育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二五”

时期

“十三五”时期

规划目标

实现目标

1

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92.7

93

93.5

2

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43.78

45

49.49

3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1.61

1.8

2.2

4

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17

20

24

5

国家级、市级人才输送(人)

19

20

19

6

体育产业总规模(万元)

1000

3000

5000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区体育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当前体育发展整体水平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尚有一定差距。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有待健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一些长期制约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类型较为单一,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全民健身氛围还不够浓厚,品牌赛事、精品赛事数量不多、影响力不够,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二是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体育设施缺乏必要投入,篮球、足球等群众受众面广的体育项目场地不足。标准化体育场馆、大型酒店等大型赛事配套设施少,承办大型赛事条件不足;三是体教融合深度不够,学校体育教育硬件薄弱,开设的体育项目不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配套训练场地和设施不足,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数量还较少,体育人才梯队苗子培育不足。四是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缺乏领军企业,产业品牌不多,体育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江津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党和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将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全市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进一步畅通体育发展合作渠道,推动重庆体育更高水平的开放协作和更高质量的产业协同。市委、市政府要求江津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赋予了江津新的定位和使命,为江津高质量发展、创高品质生活注入了新动力、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为提升江津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江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提升体育影响力带来重大利好。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江津区体育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深化改革创新,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体育强区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战略部署上,为全区体育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政治保障。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中国体育发展实际出发,遵循现代体育发展内在规律,顺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体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科学研判全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体育发展社会化、市场化。更新体育理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体育发展活力,为建设体育强市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坚持系统观念。做好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注重防范重大风险挑战,整体性推进体育发展,实现体育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相统一。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2025年,夯实体育强区建设基础。体育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努力建成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素质优良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队伍;体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加快建设完善区级大型体育公共设施和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基本形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发展体制机制更加顺畅,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高。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4%,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8名,全区各镇街均成立相应的体育分会。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整体提升。高水平教练员达到20名以上,每年力争承办全国1次、市级12次以上的单项体育赛事。竞技项目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梯队有效衔接,优势项目保持稳定,潜在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有新提升,在各级各类赛事中不断创造佳绩,取得更大突破。

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基本建成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普及深入,学生普遍掌握12项体育技能,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基本建成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主体多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体教融合更加深入,建成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10个,常年在训青少年人数达到400人以上,人才基础更加雄厚坚实。

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及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全面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样优质,形成消费引领、科技驱动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对标《“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规划并建成一批全民健身设施、训练设施、比赛场馆等补短板项目。具备承办国家级单项体育比赛的能力显著提升。人均场地面积稳步增加,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

体育文化初具特色。体育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江津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加彰显,全区优势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良好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培育一批本土体育文化品牌,基本建立起高效协同的现代体育传播体系,塑造开放、进取的江津体育整体形象,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弘扬。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指标属性

1

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93.5

94

约束性

2

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49.49

50

约束性

3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2.2

2.5

约束性

4

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24

28

约束性

5

国家级、市级人才输送(人)

19

19

预期性

6

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

9

10

预期性

7

体育产业总规模(万元)

5000

10000

预期性

第三章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

1.健全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在已有区级体育社会组织比较健全的基础上,加大培育镇街和村(居)基层体育协会组织、好体育人志愿组织,逐步形成区、镇(街)、村(居)三级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带动各类体育项目和各类群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培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团队等形式的社会体育健身组织。

2.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完善内部组织机构,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带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积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激励机制,通过委托、公助民办、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效率和效果,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将“好体育人”志愿服务纳入全区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优秀运动员和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全民健身站点,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十进”活动,促进“好体育人”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打造“好体育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第二节  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1.大力实施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山地、城市绿道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健走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等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利用山脉、江河、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建设户外运动营地、水上运动设施等全民健身设施;争取上级资金、利用本级资金、动员社会资本加大社会足球场地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利用城市边角地、无主地建设社区健身点和体育公园等;逐步改善镇、村两级体育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

2.按照能承办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的要求建设一批“平战结合”的体育场馆及副馆;改造和完善一批现有场馆(包含区体育馆、滨江体育中心、琅山体育中心室外篮球场等)的灯光、显示和音响系统等配套设施。

3.加快完善区级竞技体育专业训练设施,建设包含拳击、举重、柔道、摔跤、武术等重点竞技体育项目训练场地的竞训中心,夯实专业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

4.充分利用四面山、骆崃山、大圆洞、清溪沟、白沙影视城、西湖镇、中山古镇、塘河古镇等旅游休闲资源,积极创建一批户外体育运动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体育休闲综合体或体育特色小镇。打造富有特色的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第三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打造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加大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渝黔毗邻地区体育部门互访交流,在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产业、体育设施融合、人才共育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两地体育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集聚,增强区域间体育交流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推进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两地人民。

2.积极举办或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借助我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优势,积极争取重大单项体育赛事落户我区,力争每年申办一批市级重大赛事活动;持续高质量举办好重庆江津东方爱情马拉松赛、四面山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迎新登高比赛等大型赛事,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丰富赛事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规模和档次,展示我区人文风采,促进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影响力,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知晓度。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将体育事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围绕我区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和镇街不同地域特点,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群众体育赛事品牌,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同时,探索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登山、漂流等山地运动和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满足群众体育活动多元化需求。组织好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全民健身活动。

4.推进重点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提高体育设施适老化程度,改善老年人健康场地设施条件,鼓励推广符合老年人运动特点的门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项目,开发针对不同疾病和体质状况老年人的专门健身项目,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比赛。加强残疾人健身与康复的分类指导,完善残疾人体育设施,推进社区残疾人健身点建设。

第四节   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1.进一步落实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场地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严格落实《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江津府办发〔20157号)精神,积极推动全区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市民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广泛更多样的体育设施服务保障,切实解决政府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稳步推进学校和社会单位内部体育场地设施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2.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推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探索形成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锻炼标准达标监测活动常态化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健身项目培训、讲座和咨询等,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促进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3.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场馆建设。加快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的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和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打造我区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赛事活动、开放时段、收费标准、场馆预约、健身指导等信息,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科学指导,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第四章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第一节  优化项目结构

结合我区实际和本地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和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结构,形成区体校、中小学校、体育协会、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区体校拳击、举重、竞走、武术套路、摔跤、柔道、跆拳道、田径等重点项目,在政策、人才、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高水平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推动在全区高、初中布局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组建高水平运动队。

第二节  健全备战体系

积极协调推进江津区“十四五”规划中区竞训中心建设项目,力争早日动工建设,不断提高各项目训练场馆的软硬件水平,满足系统训练和备战参赛需要。力争体育彩票公益金按相关规定比例投入竞技体育。结合市运会竞赛备战需求,积极争取经费投入,扩大参与人群,厚植人才根基。加强市专业队和市体校江津籍运动员的跟踪服务和扶持力度,全力争取更多优秀运动员入选青运会、全运会和世界大赛参赛阵容。突出人才引领战略,实施优秀运动员培养计划,选派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到市专业队和市高水平运动队代培,力争每年向市专业队输送35名运动员。出台政策鼓励区内高校、中、小学、协会和社会机构组建球类、棋类、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等项目运动队,承担我区市运会参赛任务。

第三节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持续完善以区体校为龙头、市级区级传统项目运动队为骨干、体育后备人才小基地为支撑、体育特色项目训练点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小基地认定工作和全区青少年田径队队员的遴选工作,推进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系统培养,全面改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小基地的训练条件,着力提升基层教练的能力水平。规范全区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注册工作,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小基地日常训练督导制度,推进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系统培养。

第四节   完善运动员保障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整合区内教育体育资源,采取共建模式,科学合理安排运动员训练、学习时间。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努力将符合单招条件的等级运动员输送到高校。调整完善全区出席市级以上比赛奖励政策,调动运动员积极性,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第五章  促进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第一节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竞赛表演业。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探索举办深受群众喜爱的各类体育项目业余联赛市场,开发赛事配套文创产品,发展赛事经济。持续打造重庆江津东方爱情马拉松赛、四面山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帅乡杯”全国门球比赛、迎新登高比赛等大型赛事,力争形成一批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丰富业余体育赛事,支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

创新发展场馆服务业。推行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建立场馆运营管理长效机制,激发场馆活力,实现最佳运营效益。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业。依托山、水、林等自然资源,在四面山片区积极开展健步走、健身跑、山地自行车等群众喜闻乐见和参与度较广的项目,推广登山、攀岩、探险等山地运动,发展游泳、漂流、滑水、钓鱼等水上运动,培育露营、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支坪片区规划建设以水上娱乐、山地户外运动、健身休闲为特色的体育小镇。完善“爱情天梯”登山步道,打造滨江路市民健身长廊。

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围绕建成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目标,推广登山、攀岩、探险等山地运动产业,发展游泳、漂流、滑水等水上运动产业,培育露营、丛林穿越、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产业,推广武术、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深度开发人民群众从幼儿到老年各个阶段的生活性体育服务。提升生产性体育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重点推进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重要行业发展。

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体育+”工程,重点推进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农融合,促进体育与教育、旅游、养老、文化等复合经营。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进市场化体育培训机构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体育旅游综合体。探索发展我区乡村健身休闲和运动休闲产业,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集文化、旅游、康养、养老为一体的综合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电子竞技、体育动漫、体育游戏等新兴产业,培养一批体育文化融合发展企业。

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大力开拓体育彩票专营和主营网络,健全优化销售网点布局,提升网点运营水平,力争实现镇街和新建小区全覆盖。到2025年,全区电脑彩票销售网点数量稳定在100个以上,提高单点销量,力争年增长率达到5%以上。

第二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网络,新建双福体育中心、滨江新城体育公园、滨江体育公园等区级重大体育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江津区竞训中心。持续巩固拳击、竞走、举重、武术套路、田径、羽毛球、跆拳道、摔跤等重庆市重点单项训练基地,完善现有大型体育设施等场馆设施功能。加快构建镇街、村居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体系,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

第三节  健全体育产业市场体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扩大体育市场社会资本开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体育产业开发、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俱乐部发展。坚持“放管服”并重,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综合利用产业政策和税收、金融、土地等手段,加大对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及重点发方向的扶持力度。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积极推进投融资制改革,推动体育产业资源与资本市场结合,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通过政府购买、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设立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推动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六章  加快发展青少年体育

第一节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培养青少年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精神,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积极营造以参与体育运动和拥有健康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强化青少年运动技能普及。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注重运动技能推广和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提高青少年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培养青少年至少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体育、教育等部门和单位加大对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推广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机构组织开展项目技能普及推广工作。

第二节  强化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建立健全校家社政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鼓励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各镇街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青少年活动品牌,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

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整合体育、教育部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建立相互衔接的大中小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县及市级比赛。进一步完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制度,健全运动成绩评定奖励机制。全面加强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合理布局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支持建立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大力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加快构建面向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管理、服务、监督和评价体系,引导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健康运营。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完善青少年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加大对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财政扶持。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

第三节  全面深化体教融合

构建体教融合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全面落实。制定《重庆市江津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作用,形成一体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格局。

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按照市体育局、市教委共同制定《重庆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定办法》,建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动态评估机制。积极创建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项目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支持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制定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探索灵活学籍制度。支持高校创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共同布局运动项目,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体系。积极推荐高水平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支持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训工作。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鼓励体校通过联办、共建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积极与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

第七章  持续巩固武乡建设

第一节  扩大武术活动供给

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武术组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武术力量为骨干,以武术“六进”为载体,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武术健身活动,推广适合大众锻炼的武术健身方法,丰富和完善武术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打造江津区地方武术健身品牌;定期组织武术名家、专家、优秀运动员开展武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展示宣传等活动,提高群众武术健身意识,倡导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传承弘扬武术文化

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社会功能和价值,加强武德教育,弘扬武德精神,培育拼搏向上、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提升武术的时代价值。组织开展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武术资源调查,推进地方特色拳种和濒危拳种等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充分发挥民间代表性传承人在武术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三节  拓宽段位制推广渠道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武术段位推广十年规划》要求进一步拓宽武术段位制推广渠道,结合我区实际把段位制作为“武术六进”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社区、乡镇、企业、机关等单位广泛开展段位培训与考评。鼓励各武术馆校、俱乐部申报段位考试站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段位培训与考试。

第八章  促进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第一节  弘扬体育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凝心聚力的社会功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力。传承和保护优秀民间体育文化,加大对我区优秀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整理研究、推广和创新,推广武术、龙舟、舞龙等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不断增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二节  挖掘体育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江津体育历史和文化内涵,发挥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励市民爱国热情和振奋精神等方面作用。挖掘体育赛事的江津元素、文化内涵,在赛事命名、奖牌设计、竞赛礼仪、配套活动等方面精心运用体现江津特点的文化元素,展现江津人文风貌的独特魅力,体现江津体育文化自信,成为展示“活力江津、魅力之城”的城市符号和靓丽名片。

第三节  加强体育文化交流

发挥江津文化魅力,持续做好“请进来、走出去”的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结合传统体育文化振兴,借助体育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争取把江津体育文化纳入全市和全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盘子”。策划传统优势体育项目“走出去”,到市外、国外开展民间体育文化交流。加大“家门口”体育赛事的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江津城市人文风采,扩大对外影响力。

第九章  完善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区政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将体育强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政策,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精心组织,全面保障实施重大体育工程项目,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社保、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和各镇街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实现我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管理,积极打造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加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加快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体育投融资体制改革,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体育基金等多种模式推动公益性体育事业发展。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项目建设,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第三节  推进依法治体

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全面落实依法治体,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把体育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体育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依法对体育市场进行监督管理,营造公开、公平的体育市场准入环境。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专项管理,切实抓好游泳场所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设施设备的开放监督。加强体育执法队伍建设,吸收法律专业人才进入体育执法队伍。大力培育、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指导体育社会组织依法开展自治。加大体育法治宣传教育,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创新普法形式,提高普法效率。引导体育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社会责任。对运动员、教练员以及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加强体育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市场有序发展。

第四节  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规划编制。规划部门要将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地需求,在规划新建居住区和小区时,要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

强化用地保障。完善建设用地标准,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范围内,保障重要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体育重点项目必要用地,并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因地制宜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山地、城市绿道等区域建设一批健走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等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公共绿地、边角地、无主地、城市空置场所建设社区健身点和体育公园等。

加强资金筹措。按照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并重,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原则,区政府将体育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统筹预算安排公共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强区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社会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支持政策,抓好资金筹措与平衡。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灵活运用各种财税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事业,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加大人才引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引进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办法》,用好人才激励政策,稳步推进我区竞技体育重点项目教练员、科研人员等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积极做好用人需求沟通和对接,加强体育人才信息收集和整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签订聘用合同、周期执教、联合课题研究等方式,有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强化宣传引导。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完善和健全信息发布机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结合新闻传播特点,完善体育宣传工作机制,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不断丰富体育宣传形式,引导大众树立科学健身理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主动传播、实时传播、互动传播,掌握体育宣传主动权。探索体育对外交流新途径,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体育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  


部门解读:

《江津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媒体视角:

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江津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

一图读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