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11500381009320238D/2021-02870 [ 发文字号 ] 江津府办发〔2021〕102号
[ 主题分类 ] 体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1-07-07 [ 发布日期 ] 2021-07-19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贯彻落实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21号)文件精神,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江津区贯彻落实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7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津区贯彻落实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细化表”,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的“决心图”,要深刻认识《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落实到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陈敏尔书记对我区当好融入主城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和川渝合作的排头兵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加快推进“体育强区”“主城都市圈”“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加快推动我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体育强区,助推体育强市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

以体育强市建设为契机,以体育强区为抓手,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体育强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落实体育强区建设相关工作。

三、明确工作目标

2025年,夯实体育强区建设基础。体育发展体制机制更加顺畅,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与教育文化旅游进一步融合,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达到93.5%以上。

203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达到93.9%以上。竞技基础项目得到巩固,“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水平明显进步,全项目参加市运会并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创造佳绩,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2050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区。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达“全市一流”水平,体育成为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事业。

四、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21号)要求,区政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将体育强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区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社保、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委、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和各镇(街)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体育强区建设目标如期完成。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实现我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体育发展基础。

1.大力实施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山地、城市绿道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健走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等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利用山脉、江河、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建设户外运动营地、水上运动设施等全民健身设施;争取上级资金、利用本级资金、动员社会资本加大社会足球场地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利用城市边角地、无主地建设社区健身点和体育公园等;逐步改善镇、村两级体育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

2.按照能承办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的要求建设一批“平战结合”的体育场馆及副馆;改造和完善一批现有场馆(包含区体育馆、滨江体育中心、琅山体育中心室外篮球场等)的灯光、显示和音响系统等配套设施。

3.加快完善区级竞技体育专业训练设施,建设包含举重、柔道、摔跤、武术、击剑等重点竞技体育项目训练场地的竞训中心,夯实专业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

4.充分利用四面山、骆崃山、大圆洞、清溪沟、白沙影视城、西湖镇、中山古镇、塘河古镇等旅游休闲资源,积极创建一批户外体育运动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体育休闲综合体或体育特色小镇。

(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1.进一步落实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场地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严格落实《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江津府办发〔20157号)精神,积极推动全区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市民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广泛更多样的体育设施服务保障,切实解决政府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稳步推进学校和社会单位内部体育场地设施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2.积极推进多元化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在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同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和后期管理,在税收、用地、行政审批、招商引资、项目补助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形成体育设施建设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资、开放型运作的新格局。

3.健全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在已有区级体育社会组织比较健全的基础上,加大培育镇(街)和村(居)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好体育人志愿组织,逐步形成区、镇(街)、村(居)三级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带动各类体育项目和各类群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级各类单项体育组织的培训管理,切实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4.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场馆建设。加快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的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和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打造我区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赛事活动、开放时段、收费标准、场馆预约、健身指导等信息,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科学指导,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三)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

1.打造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加大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渝黔毗邻地区体育部门互访交流,在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产业、体育设施融合、人才共育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合作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渝黔毗邻地区联合赛事品牌、体育产业,举办跨区域品牌赛事,促进两地体育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集聚,增强区域间体育交流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推进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两地人民。

2.积极举办或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借助我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优势,积极争取重大单项体育赛事落户我区,力争每年申办一批市级重大和渝川黔区域联合赛事活动;持续高质量举办好重庆江津东方爱情马拉松赛、四面山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迎新登高比赛等大型赛事,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丰富赛事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规模和档次,展示我区人文风采,促进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影响力,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知晓度。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将体育事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围绕我区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和镇(街)不同地域特点,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群众体育赛事品牌,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同时,探索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登山、漂流等山地运动和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满足群众体育活动多元化需求。组织好残疾人、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全民健身活动。

(四)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体育功能。

1.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建设,不断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打造体育产业品牌,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培育或引进体育品牌产业企业、体育人才培训机构入驻江津,推动我区体育产业发展。支持体育实体经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大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体育产业新业态培育。

2.提升体育产业规模。结合我区实际,加大对体育实体产业的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行政审批、招商引资、项目补助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营商环境,助推体育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步提升、发展壮大。

3.推动体育消费和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四面山“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集聚效应和我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富硒文化、爱情文化等要素,将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集体育、文化、康养为一体的综合体,发挥体育多元功能。强化体旅融合,打造一批体旅精品线路、体旅精品赛事和体旅精品产业基地,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加强对赛事活动名称、标志、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为群众提供更多互动性、参与性强的产品和服务,扩大体育消费。

(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交流发展。

1.弘扬体育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凝心聚气的社会功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力。传承和保护优秀民间体育文化,加大对我区优秀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整理研究、推广和创新,推广武术、龙舟、舞龙等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不断增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2.挖掘体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江津体育历史和文化内涵,发挥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励市民爱国热情和振奋精神等方面作用。挖掘体育赛事的江津元素、文化内涵,在赛事命名、奖牌设计、竞赛礼仪、配套活动等方面精心运用体现江津特点的文化元素,展现江津人文风貌的独特魅力,体现江津体育文化自信,成为展示“活力江津、魅力之城”的城市符号和靓丽名片。

3.加强体育文化交流。发挥江津文化魅力,持续做好“请进来、走出去”的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结合传统体育文化振兴,借助体育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争取把江津体育文化纳入全市和全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盘子”。策划传统优势体育项目“走出去”,到市外、国外开展民间体育文化交流。加大“家门口”体育赛事的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江津城市人文风采,扩大对外影响力。

(六)大力推进竞技体育项目建设,提升竞技体育综合水平。

1.优化项目结构。结合我区实际和本地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和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结构,形成区体校、学校、体育协会、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区体校拳击、举重、竞走、武术套路、摔跤、柔道、跆拳道等重点项目,巩固田径、羽毛球等重点发展项目,进一步拓展竞技、健身体育项目数量,在政策、人才、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培养、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力度。推动在全区高完中布局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组建高水平运动队。依托区体校和菜市街小学,共同打造艺术体操队。

2.健全备战体系。结合市运会竞赛备战需求,积极投入经费,科学规划项目设置,扩大参与度,厚植人才根基。加强江津籍在市专业队和市体校运动员的跟踪服务和扶持力度,全力争取更多优秀运动员入选青运会、全运会和世界大赛参赛阵容。实施人才强体战略,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运动员到市专业队和市高水平运动队代培,力争每年向市专业队输送35名运动员。鼓励区内高校、完中、小学和协会布局并组建球类、田径、武术散打、跆拳道、艺术体操等项目运动队,承担我区市运会参赛任务。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不断完善各项目训练场馆的软硬件水平,满足系统训练和备战参赛需要。

3.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持续完善以区体校为龙头、市级区级传统项目运动队为骨干、体育后备人才小基地为支撑、体育特色项目训练点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小基地认定工作,推进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系统培养,全面改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小基地的训练条件,着力提升基层教练的能力水平。

(七)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一是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大力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培养青少年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精神,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积极营造以参与体育运动和拥有健康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二是强化青少年运动技能普及。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注重运动技能推广和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提高青少年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培养青少年至少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体育、教育等部门和单位加大对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推广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机构组织开展项目技能普及推广工作。

三是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建立健全校家社政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鼓励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各镇(街)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青少年活动品牌,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整合体育、教育等部门和单位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建立相互衔接的大中小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赛事、周末组织校际赛事、假期组织开展本区域或跨区域赛事。

部门解读:

《江津区贯彻落实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 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