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 11500381009320238D/2021-00010 | [ 发文字号 ] | 江津府办发〔2020〕174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20-12-28 | [ 发布日期 ] | 2021-01-07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江津区进一步加强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津区进一步加强防汛救灾
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防汛救灾工作,切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推进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推进全区防汛救灾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全面提升我区防汛救灾应急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在“抓紧、抓早、抓短、抓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加快补齐全区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短板弱项;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初步构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水旱灾害重特大责任事故和群死群伤事件“两条底线”。到2022年,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应急救援力量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着眼长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实施专项整治,提升整体防洪能力。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责任体系。
1.强化政府属地责任。区、镇(街)要落实防汛救灾属地责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汛期双值班、24小时在岗值守等制度,完善区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村(居)民小组的“三重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单位:各镇街)
2.强化职能部门属事责任。进一步厘清防汛救灾部门职责,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水利、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气象等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推进防抗救前后衔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
3.强化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完善本单位防汛救灾工作制度,切实做到单位责任人职责、宣传教育、风险研判、安全巡查、隐患整改、防汛预案、预案演练、物资设备、队伍建设、先期处置“十到位”。(责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
(二)严格防洪标准。
4.提高规划防洪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2014)和我区2016年编制的《重庆市江津区城市防洪规划》,把安全标准刚性、空间利用弹性、城市运行韧性有机结合起来,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责任单位: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
5.严格防洪标准约束执行。强化防洪区及河道管理,城市规划区选址和建设必须满足防洪标准要求。加快防洪标准未达标区城镇改造提升,对建成区防洪标准不达标区域,结合旧城改造搬迁、防洪综合治理等推动逐步达标;对短期内难以整改到位的,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严控新增开发利用项目。(责任单位: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
(三)提升预警预报能力。
6.优化监测站网布局。结合江津灾害风险区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部分监测站点位置,依托市局科研项目,增加长江沿线监测站点,提升长江航运气象监测能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小河流水文基础设施站网,逐步恢复近年来水毁的水文监测站点,开展信息化建设,对跨省市界的部分水文站点监测方式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提高中小河流监测能力。对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步实现智能化监测预警全覆盖;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预警设施建设。(责任单位:江津气象局、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镇街)
7.提高预报精度。依托市气象局“天资”智能预报预警系统,开展江津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分析,建立江津气象灾害模型。不断完善江津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天资”预报系统和本地实况对比检验,不断提高预警精准度。完善区县水文监测业务系统部署,实现市、区县及邻省相关市县之间水雨情数据共享。逐步推进中小河流水文基础设施站网信息化及标准化建设,探索应急、气象、地灾、水文等行业的水雨情预警信息化一张图建设,逐步推行水雨情应急管理智能化体系。(责任单位:江津气象局、区水利局)
8.完善预警体系。完善三级预警体系,推动村级预警工作站建设,建设一批村级工作站,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村级覆盖率;充分利用移动大数据平台实现基于灾害发生位置,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靶向式预警信息发布,不断扩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百度智能预警平台、江津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及移动云MAS等多种渠道实现全媒体快速推送信息智能发布。推动气象、水利、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一网通”。(责任单位:江津气象局、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局,各镇街)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9.强化“一图一库”管控。建设基于多灾种监测和风险隐患数据的多部门自然灾害专家研判平台,分区分级划定不同时段暴雨、山洪、地灾等灾害风险等级,科学绘制气象、山洪、干旱等灾害风险空间分布图,建立防洪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风险点、城市内涝风险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数据库,采取差异化风险防控策略,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水旱灾害风险。(责任单位:江津气象局、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应急局,各镇街)
10.开展“日周月”排查。紧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易涝区、江河两岸防洪不达标区域、临江经营场所、病险水库等重点区域,危旧房屋、工棚、旅游景区、学校、养老院等重点部位,采取村(社区)日巡查、镇街周检查、区部门月抽查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日周月”隐患排查,建立全区隐患台账,实现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教委、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应急局,各镇街)
11.落实“一点一案”整治。加快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尽快推进油溪、龙华、滨江新城3处长江干流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对已排查出的区级防洪风险点、病险水库、城市易涝点、气象灾害防御薄弱点等,逐一编制整治方案,限期整改。(责任单位: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江津气象局,各镇街)
(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2.实施抢险救援分级响应。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河流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工程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抢险培训和演练。进一步规范不同等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结束)的主体和流程,编制应急响应明白卡,绘制应急转移避险路线图,明晰应急响应措施,实现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高效救援。(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各镇街)
13.完善抢险救援协同机制。明确商请驻津解放军、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程序和渠道,建立军地之间、消防救援与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灾害预报预警、灾情动态、救灾需求、救援进展等信息通报机制,加强联合演练和队伍训练,完善联合指挥、协同保障机制,实施现场抢险救援指挥官制度,提升应急救援水平。(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各镇街)
14.提升应急通行保障能力。协调辖区高速公路各运营公司开辟应急车辆通行“绿色通道”,实现快速免费通行。落实应急救援车辆编制核定。依托重庆公路应急抢险指挥及物资储备中心区位优势,保障我区重大以上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确保辖区公路通畅。(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应急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各镇街)
15.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坚持兴利服从防洪、电调服从水调,充分发挥水库水电站拦洪、削峰、错峰和抗旱保供水作用,确保重点地区、重要城镇防洪及供水安全。(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各镇街)
(六)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16.健全物资仓储体系。健全以中央库为依托、市级库为主体、区县库为基础、乡镇库为补充、管护单位仓库为延伸的物资仓储体系。到2020年底,建成1个区级中心库、30个镇街应急救灾物资仓库;加强气象应急保障设备配置。(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水利局、江津气象局,各镇街)
17.丰富物资储备种类。组织开展应急和防御物资设备普查,编制《“十四五”应急和防御物资设备规划》。逐步推广协议储备、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和家庭储备,有针对性地补充拦截打捞、生命探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物资设备。制定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目录,明确队伍装备配备数量。编制物资调运预案,鼓励引进智能仓储系统,提高物资仓储智能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各镇街)
(七)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18.持续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江津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方案》和“专、常、群”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模式,重点打造1支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4支片区队伍,镇街级应急救援队伍按重点镇街专职人员不低于10人、一般镇专职人员不低于5人、村(社区)专兼职人员不低于6人的标准,加强应急救援力量配备。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有关社会救援力量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专业化救援能力。(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各镇街)
19.加强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按照消防救援站建设标准,加强车辆、装备建设,加强专职消防员的招聘、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应急救援业务水平。加快滨江新城消防救援站建设,尽快形成战斗力。(责任单位:江津消防救援支队)
20.强化交通救援力量建设。以现有海事救援力量为主,港航机构及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开展长江干线江津段水上应急救援工作;港航机构水上救援站牵头,各属地镇街,企业救援队伍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救助站点作用,开展支小河流、封闭水域水上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下湾公路应急救援中心优势,在津南、津北、津西、綦河四个片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周边布局区域性应急救援点,形成“1+4”普通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基地体系,进一步提升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管辖公路安全畅通。(责任单位:江津海事处、区交通局,各镇街)
21.加强防汛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区防办、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队伍、洪水预报中心和水文监测站建设,合理配齐专业技术人员。探索由镇街分管领导兼任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加大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对防汛救灾和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的统筹力度。(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应急局、江津气象局,各镇街)
(八)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22.推进“一网融合”。推动防汛抗旱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与气象、水利、规划自然资源、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消防等多部门和单位指挥系统嵌入融合,打通信息共享通道,实现实时数据交换、信息共享、预警联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应急局、江津气象局、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江津消防救援支队,各镇街)
23.实现“一网调度”。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防汛救灾数据库,开发建设全区防汛救灾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与国家、市联动实现防汛救灾应急“一张网”“一张图”管理,实现洪灾信息实时获取、在线智能监控、一体化指挥决策功能。(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大数据发展局、江津气象局、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各镇街)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细化任务分工。要加强同编制管理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研究解决应急、气象、水文等防汛救灾应急工作机构和编制事宜,合理配齐力量。
(二)加大资金投入。区和镇街财政要将应急救灾和防汛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制定抢险救援补偿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汛救灾应急。
(三)强化宣传教育。选取防汛救灾典型案例,拍摄宣教片,大力宣传防汛救灾工作。制作防汛救灾应知应会手册,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四)严格监督问责。将防汛救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督查检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洪灾调查评价制度,对因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附件:1.市级、区级防洪风险点整治清单
2.病险水库整治清单
3.长江干流防洪治理(二期)工程清单
4.地质灾害隐患整治清单
5.气象灾害防御薄弱点整治清单
附件1
市级、区级防洪风险点整治清单
序号 |
名称 |
所在河流 |
主要问题 |
整改措施 |
责任单位 |
整改期限 |
备注 | |
非工程措施 |
工程措施 | |||||||
1 |
白沙镇 |
长江、驴子溪 |
区域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 |
完善预案,落实责任,提前预警,及时转移 |
实施防洪综合整治工程 |
白沙镇 |
2022年 |
市级、重点场镇 |
2 |
贾嗣镇 |
綦江 |
局部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 |
贾嗣镇 |
2022年 | |||
3 |
西湖镇 |
綦江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西湖镇 |
2022年 |
区级、重点场镇 | ||
4 |
广兴镇 |
綦江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广兴镇 |
2022年 |
区级、重点场镇 | ||
5 |
夏坝镇 |
綦江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夏坝镇 |
2022年 |
区级、重点场镇 | ||
6 |
嘉平镇 |
笋溪河 |
下游新建电站太高水位,场镇现状防洪标准较低,堤防工程长度较短。 |
嘉平镇 |
2022年 |
区级、水利工程影响 | ||
7 |
永兴镇 |
驴子溪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永兴镇 |
2022年 |
区级、重点场镇 | ||
8 |
塘河镇 |
塘河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塘河镇 |
2022年 | |||
9 |
中山镇 |
笋溪河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中山镇 |
2022年 | |||
10 |
双福街道 |
大溪河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双福街道 |
2022年 | |||
11 |
珞璜镇 |
长江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珞璜镇 |
2022年 | |||
12 |
四面山镇林海村 |
笋溪河 |
旅游景区山洪灾害多发。 |
四面山镇 |
2022年 |
区级、风景区 | ||
13 |
李市镇龙吟 |
笋溪河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李市镇 |
2022年 |
区级、重点场镇 | ||
14 |
先锋镇夹滩社区 |
长江 |
现状防洪不达标,洪灾频发 |
先锋镇 |
2022年 |
区级、重点场镇 |
注:1.整改措施由各镇街编制“一点一案”具体完善。
2.工程措施中涉及重点水利工程的,以批复工期为准,有关“整改期限”主要指非工程措施完成时间。
附件2
病险水库整治清单
序号 |
薄弱点名称 |
类型 |
主要问题 |
整改措施 |
责任单位 |
整改 时限 | |
非工程措施 |
工程措施 | ||||||
1 |
下罗锅凼水库 |
小(2)型 |
三类坝,存在病险 |
加强观测、控制水位、应急预案 |
除险加固 |
区水利局 |
2022年 |
2 |
河坝水库 |
小(2)型 |
三类坝,存在病险 |
加强观测、控制水位、应急预案 |
除险加固 |
永兴镇 |
2021年 |
3 |
挖断山水库 |
小(2)型 |
三类坝,存在病险 |
加强观测、控制水位、应急预案 |
除险加固 |
蔡家镇 |
2021年 |
4 |
徐家湾水库 |
小(2)型 |
三类坝,存在病险 |
加强观测、控制水位、应急预案 |
除险加固 |
中山镇 |
2021年 |
附件3
长江干流防洪治理(二期)工程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 |
责任单位 |
总工期(年) |
1 |
江津区油溪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
新建堤防1.52千米 |
区水利局、油溪镇 |
2 |
2 |
江津区龙华镇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
新建堤防4.55千米 |
区水利局、龙华镇 |
2 |
3 |
江津区支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綦江河段) |
综合整治5.93公里,新建护岸5.78公里 |
区水利局、支坪镇 |
3 |
4 |
江津区白沙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 |
综合整治6公里,新建护岸4.5公里 |
区水利局、白沙镇 |
3 |
5 |
江津区几江防洪护岸改造提升工程 |
几江街道段4.8公里,对已成堤防进行加固提升至50年一遇洪水标准 |
区水利局、几江街道 |
3 |
6 |
江津区德感防洪护岸改造提升工程 |
对已成堤防德感街道段3.5公里加固提升至50年一遇洪水标准,新建二沱护岸2.2千米 |
区水利局、德感街道 |
3 |
附件4
地质灾害隐患整治清单
序号 |
拟整治隐 患点名称 |
位置 |
体积 (万立方米) |
影响对象 |
防治措施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1 |
江津区先锋镇金泉乡滑坡及危岩带,永兴镇穿心店危岩 |
江津区先锋镇、永兴镇 |
70.2 |
威胁居民41户130人,房屋90间约5500平方米,金观大道行人及车辆 |
金泉滑坡:分级抗滑桩或挡墙+局部格构+截排水沟;金泉危岩:清除+支撑+挂网喷浆+肋柱锚杆+局部主动网防护+截排水沟;穿心店危岩:凹腔填充+危岩清除+锚杆锚固+临时防护 |
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先锋镇 |
2022年 |
2 |
江津区四屏镇转龙山危岩带及滑坡 |
江津区四屏镇 |
681.7 |
危及四屏镇旅游度假游客接待中心等约1144人 |
梨树坪不稳定斜坡采用“抗滑桩+放坡+护脚墙+裂缝封闭+截排水+绿化+危岩支撑锚固”;梨树坪危岩采用“支撑+锚固+局部清除+挂网锚喷+被动防护网”;转龙山危岩采用“支撑+锚固+清除+被动防护网” |
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四屏镇 |
2021年 |
3 |
江津区珞璜镇珞璜社区华西路186号楼及191号楼塌岸 |
江津区珞璜镇 |
直接危及住户共计43户181人,以及两栋楼天然气管道的安全 |
桩板挡墙+重力式挡墙+放坡开挖+预制板块护岸 |
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珞璜镇 |
2022年 | |
4 |
江津区白沙镇凤鸣街滑坡 |
江津区白沙镇 |
5 |
滑坡下方居民62户111人生命财产安全 |
分级抗滑桩+挡墙 |
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白沙镇 |
2021年 |
附件5
气象灾害防御薄弱点整治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薄弱点 |
整改措施 |
责任单位 |
时限 |
1 |
气象灾害监测精密能力建设 |
灾害高风险区气象监测密度不足和存在监测盲区 |
优化观测战网布局,结合江津灾害风险区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部分区域站位置。 |
江津气象局、各镇街 |
2022年 |
依托市局科研项目,增加长江沿线监测站点,提升长江航运气象监测能力。 |
江津气象局、江津海事处 |
2022年 | |||
2 |
气象灾害预报精准能力建设 |
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度不高 |
依托市局“天资”智能预报预警系统,开展江津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分析,建立江津气象灾害模型。不断完善江津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天资”预报系统和本地实况对比检验,不断提高预警精准度。 |
江津气象局 |
2022年 |
3 |
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 |
预警信息尚不能到村到户到人 |
完善多部门自然灾害协同研判平台。建设基于多灾种监测、风险隐患数据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大数据的多部门灾害风险智能分析系统和专家研判平台(百度智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功能完善) |
江津气象局、区水利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局,各镇街 |
2022年 |
充分利用移动大数据平台实现基于灾害发生位置,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靶向式预警信息发布,不断扩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百度智能预警平台、江津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及移动云MAS等多种渠道实现全媒体快速推送信息智能发布。 |
江津气象局 |
2022年 | |||
推动村级预警工作站建设,建设一批村级工作站,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村级覆盖率。 |
江津气象局、各镇街 |
2022年 | |||
4 |
气象应急能力建设 |
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事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薄弱 |
对单兵站(移动观测站)定期进行维护,加强对移动观测站观测人员培训。 |
江津气象局 |
2022年 |
5 |
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和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队伍建设 |
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和预警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
强化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队伍建设,合理配齐专业技术人员。 |
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各镇街 |
2022年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