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一)政策背景。2017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和工作内容。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医药教育界代表时指出:“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二)全市推进情况。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9月,全市在潼南、忠县、彭水开展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2019年10月,在南川区召开全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现场推进会,增加万州、黔江等15个试点区县;2020年,又新增开州、武隆等7个试点区县。全市现有试点区县25个,其中:主城都市区10个(九龙坡、北碚、巴南、永川、南川、大足、璧山、铜梁、荣昌、潼南),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9个(万州、开州、城口、丰都、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6个(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
(三)江津方案起草情况。本方案由区卫生健康委牵头,根据2020年1月19日《中共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医改〔2020〕2号) 和2020年11月16日《重庆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区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医改办发〔2020〕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布局和服务能力,综合谋划思考。
二、主要内容解读
《江津区卫生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组建模式、管理体制、内涵建设、进度安排、保障措施7个方面为基本框架草拟。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明确我区卫生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求。依据渝医改〔2020〕2号文件,结合实际将总目标调整为“区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全区基层总诊疗量占比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按期达到健康中国重庆江津行动计划目标。”
第二部分为基本原则。提出江津区卫生健康共同体“三通”发展的32字原则,明确共同体建设路线。
第三部分为组建模式。纵向联合:以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按分片区联合30个镇(中心)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学部,提升全科医学服务能力;以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30个镇(中心)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和康复服务能力;以区妇幼保健院为牵头单位联合30个镇(中心)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健康部,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其他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专科优势联系30个镇(中心)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服务区,推进基层特色科室建设。横向整合:集中区域内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财物等资源,实行集约化管理,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分步实施,形成发展合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水平。以油溪、珞璜、李市中心卫生院为重点,整合周边镇(中心)卫生院,规划建设津北、綦河、津南3个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区域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服务。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优化村卫生室设置,镇(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业务、药品、绩效为主的管理模式,推进星级村卫生室建设,为村民提供更加安全、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部分为管理体制。主要明确了江津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管理模式。一是组建区卫生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共同体建设发展等重大事项,研究决策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日常监管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健康委,具体承担区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和绩效考核等工作。三是完善区卫生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治理机制。牵头医院应当成立理事会,明确管理方式,制定制度章程,规定各联合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四是构建共同体“两员一机构”医防融合新机制。区疾控中心向共同体牵头医院派驻公共卫生专员和联络员,构建医防协同的人才共享机制。共同体牵头医院承担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的工作机构,负责共同体内公共卫生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协调动员相关资源,落实共同体内公共卫生任务。五是保持卫生健康共同体内“三个不变”,明确共同体各成员单位机构性质、机构名称和人员身份保持“三个不变”。六是明确管理权责。进一步明确管理领导小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医院的权责管理,形成权责明晰、分工协作的权责清单,确保“三通”任务落实。
第五部分内涵建设。严格按照要求,以“医通、人通、财通”为主线,同时,将医防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同步推进,解决前期试点中“通医不通防”的问题。内涵建设共包括“医通、医防融合、人通、财通、考核”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在医通方面,明确通过推进病种下沉、公共卫生服务下沉、药事服务下沉、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在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组建区域妇幼健康服务、中医服务两个专科联盟)、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6个方面的技术下沉,形成“医通”服务共同体;二是在医防融合方面,建立两部一馆一专区服务新模式(即: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卫生院门诊科室布局,设置妇幼健康部、全科医学部和中医馆、专科服务区),建立医防管理融合机制、医防队伍融合机制、医防服务融合机制、医防信息融合机制、医防绩效考核融合机制5个方面的医防“五融合”新机制,实现医防融合发展;三是在人通方面,建立医共体“人力资源池”、优秀医务人员上下流动机制、医共体内专业技术人员横向联动机制、健全医务人员“下挂上派”服务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机制等6个机制,推动人员下沉实现“人通”,形成责任共同体;四是在“财通”方面,包括建立卫生健康共同体统筹资金池,明确医共体统筹资金的使用方式,统筹资金的管理,强化共同体统筹资金的监督评价,统一设施设备配置和集中采购,建立医保总额统筹使用机制等6个方面的内容,强化资产管理,实现“财通”,形成利益共同体;五是在“考核”方面,明确建立统一考核机制,落实“两个允许”激励政策,明确以“考核”为杠杆,激发医共体工作活力。
第六部分进度安排。严格对照市医改专项小组的要求,明确江津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进度安排。确保2021年9月底基本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围绕“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完善信息平台、落实考核评估、强化宣传动员”五个方面内容,明确各医改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责任,为建设好江津区卫生健康共同体“三通”提供保障措施。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