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2016年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6-02-29 12:32:05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江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发展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一五七六”发展思路,低调务实、少说多干,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谱写了江津发展的新篇章。

“十二五”末,全区生产总值达605.6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两倍。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1650亿元,年均增长24.1%,总量增长近两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60亿元,年均增长24.3%,总量增长近两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7.3亿元,年均增长24.2%,总量增长近两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9亿元、商品销售额达5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4%、25.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950元、13720元,年均分别增长11.8%、14.8%。

五年来,我们坚持融城、扩容、提质,美丽滨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府批准《重庆市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3.7%,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到116.4平方公里。大力实施融城和产城融合两大战略。“一江两岸”中心城区坚持扩规模与提品质并重、抓建设与强管理并重、开发建设与文化保护并重,几江半岛和德感老城区改造升级,滨江新城建设全面发力,鼎山长江大桥、滨江路支坪段建成通车,东部新城“断头路”“瓶颈路”基本打通,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游泳馆、实验小学、东城小学、鼎山公园一期等重大社会文化设施建成投用,新增城市绿地4000亩,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双福新区城市面积增加到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提高到18万人,南北大道、西江大道建成通车,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绕城高速、渝泸高速、“三环”高速江永段通车,绕城高速境内下道口增加到7个,云篆山隧道打通投用,江津承接主城、联动周边能力明显增强。珞璜工业园与珞璜镇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大口岸、大枢纽、大基地综合优势更加彰显。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白沙镇、石蟆镇、李市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山古镇获评“中国最美小镇”“重庆最具人文价值小城镇”。

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为要、五业互动,产业增量提质升级成效明显。注重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在总量扩大中实现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工业园区产值从270亿元增长到1485亿元,位列全市特色园区之首,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工业集群发展,产值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88.3%;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66户、10亿元以上企业22户,重庆潍柴荣获“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全市最大的双福国际农贸城、和润国际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建成开市,专业市场群加速形成。“六个一”旅游精品工程成效显著,四面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市级旅游度假区。新引进19家金融机构入驻,存贷款余额实现翻番,分别达649亿元、412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富硒特色效益农业成为最大亮点和品牌,认证农产品品牌数量全市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5年全市第一。

五年来,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域,全区一体化发展效能提升。“七大平台”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成为引领江津发展的“火车头”。其中,滨江新城完成政府项目投资130亿元,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搭建,10平方公里新城初具规模;双福新区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分别增长4倍和2.9倍,商品销售额增长24倍;珞璜工业园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分别增长5.3倍和4.4倍;德感工业园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分别增长4倍和1.7倍;白沙工业园建成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余家;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新设立四屏镇,开启四面山风景区、度假区“一山双核”发展新格局。各镇街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重点,实现特色发展,全区呈现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支撑有力。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改革部署,“多规合一”、低丘缓坡、白沙镇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管办评分离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全面推行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区市场主体增加到7.6万户;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量化确权,“地票”收益超10亿元,农业规模经营度达40.7%。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累计转移达17.3万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五年进出口总额达36.5亿美元,招商引资到位18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五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35亿元,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39家,发展小微企业1.2万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

五年来,我们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始终把民生作为第一目标,累计民生投入2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以上,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坚持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其中解决5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0多公里,建成公租房、廉租房5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近2万户,建成教师周转房2300套。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加快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投入近15亿元新建中小学校14所,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85%,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3.3万人,重庆工商学校成为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江南职业学校成为市级首批中职示范校,重庆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迁入江津并全面开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获评“全国中医药先进区县”。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人均预期寿命79岁,现有百岁老人135人,占全市10%以上。文化强区建设深入推进,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城区,电视剧《聂荣臻》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涌现出方联海、梅忠全等一批全国、全市先进模范。城市、城镇和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成功创建重庆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获评“全国减排先进集体”。全面完成三峡移民工程整体竣工验收。

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江津建设态势良好。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区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规划建成公安“三所一队一中心”,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干部下访化解率达90%以上。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更加健全,三级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双百”目标。深化重点领域整治和打非治违,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持续下降。“六五”普法圆满完成,“院坝会”法治专场活动入选全国普法经验案例。

第五次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审计、监察、编制、统计、供销、消防、民防、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体育、青少年、妇女儿童、科普、老龄、残疾人、气象、地震、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五年,我们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法治轨道上、各方监督中推进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4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7.6%,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08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7.8%;我们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五心”教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心齐事成”的干事创业环境。

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呈现经济健康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概括起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个新突破。一是经济增长有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达6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居全市第3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居全市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4%。二是财政收入有新突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3亿元、增长20.8%,总量由上年全市第9位,分别升至第7位、第1位。争取债券资金22.6亿元,通过替换短期债、高息债,每年节约利息1.2亿元。三是工业发展有新突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1650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60亿元、增长22.7%,总量居全市第4位,同比上升两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55亿元、增长31.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7.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8%。完成工业投资398亿元、增长31.8%,总量居全市第1位。四是富硒产业发展有新突破。富硒产业附加值大幅提升,产值达33亿元、增长32%,富硒水开发成功,注册富硒商标90件,富硒农产品展示中心建成投用。五是商贸物流有新突破。双福新区三大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300亿元,拉动全区商品销售额增长34.6%,增速继续领跑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提高到1400万吨。大力培育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依托渝新欧实现第一单,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1个。六是旅游发展有新突破。随着四面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中山双峰寺(四面山少林寺)建成开放,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3%、21.7%。七是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一中心三组团”城市格局全面拉开,第三军医大学迁建、轨道交通延长线江津段、滨江路支坪段公园、德感滨江公园、“五馆两中心”加快建设,双福市民广场建成开放。渝黔铁路新线、珞璜长江枢纽港、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和江习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推进有力。八是改革开放有新突破。全面推进国家级试点改革,PPP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在全市前列。申报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海关及检验检疫机构进展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04亿元、外资3.5亿美元。九是民生改善有新突破。投资38.2亿元滚动实施30件民生实事。2.4万名建卡贫困人口越线达标,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职业教育得到张德江委员长高度赞扬,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进展良好。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有新亮点,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同比增加10天。十是平安江津建设有新突破。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5.4%。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正确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和驻津机构、驻津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支持江津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未来五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还在延续;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这些都将增加我区发展难度。当前,发展不够仍然是江津最大的实际!产业还需提质增效升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难度不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需继续努力;创新要素聚集不足,创新驱动能力较弱,市场主体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社会矛盾和各类风险交织,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干事创业激情和改革创新锐气,在困难面前不敢作为、不善作为,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克服弊端,加快补齐短板,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在“十三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莅临重庆视察指导,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各项工作成就,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重庆把脉定向。这既是对全市干部群众的极大鼓舞、有力鞭策,又为我们推进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当前的江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干部群众精神振奋、积极作为,新的发展机遇叠加,新的发展动能积聚。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刻分析了江津“十三五”发展的“十大增长点”。“十大增长点”既有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建设,又有国家级改革项目的试点;既有城市建设的扩张,又有一二三次产业发展的提升;既有交通设施的联通,又有智慧江津的打造。机遇承载使命,挑战考验担当。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奋力开拓江津发展新境界。

根据区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区政府编制了《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两个定位、一个总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跨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两前三区一高地”,即改革创新走在全市前列,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开放合作新高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就是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市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国内外知名旅游度假胜地为支撑,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体系。

——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积极融入重庆大都市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构建以“一江两岸”城区为中心、以双福珞璜支坪为组团的城市新格局,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彰显特色的美丽城镇。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就是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化城乡综合改革,着力发展富硒特色效益农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就是发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和“水公铁”多式联运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与川南黔北及周边区域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两前三区一高地”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引领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总思路。“两前”是落实“争做‘领头羊’”总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区各方面工作都应追求的目标、对照的坐标、衡量的标尺;“三区一高地”是综合性的定位,是发展的重要思路、重要方向、重要着力点。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到2020年,经济保持年均增长11%左右,生产总值跨上千亿台阶,达1100亿元左右,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达8万元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达36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年均增长17.6%以上;商品销售额达1800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翻三番;农业总产值超1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比2010年增长2.2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繁荣发展呈现新气象,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全面依法治区坚持党的领导,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用新理念破除新障碍,用新理念催生新状态,用新理念引领新实践,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推动全方位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

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优势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经开区,以双福、德感、珞璜工业园为载体,并成功拓展白沙工业园,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到2020年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3300亿元。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汽摩及零部件业重在延伸产业链,打造“整车+零部件”发展模式,力争产值达1000亿元;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重型装备、工程机械、冶金设备、内燃机等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协作配套能力,力争产值达1000亿元;新型材料业大力发展高档包装纸、金属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力争产值达800亿元;电子信息业壮大笔记本电脑配件、应用软件、汽车电子等产品,力争产值达300亿元;食品工业打好富硒牌、长寿牌,大力发展食用油、富硒健康食品、淀粉糖浆等产业,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粮油食品基地,力争产值达300亿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力争产值超1000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打造全市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国内外知名旅游度假胜地。加快珞璜综合物流枢纽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加强专业市场引进、建设和培育,打造“立足重庆、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的专业市场群。加快建设几江半岛和滨江新城、双福新区“一主两副”城市商圈。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网络零售产业,加快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四面山“一山双核”两轮驱动发展,高标准、高品质打造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服务业,着力提升金融要素集聚辐射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最大载体,以突出发展富硒特色效益农业为最大抓手,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形成“1个场馆、2个基地、3个产业带、多个示范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富硒特色效益产业,开展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培育,抓好质量监管,做畅销售网络,不断拓展增值增效空间,力争到2020年富硒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

加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突出创新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以上。强化工业园区引领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突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在津高校作用,大力引进一批创新资源。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服务的众创空间。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区、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打造“智慧江津”。

(二)坚定不移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发展均衡性。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发挥八大平台带动作用。合理引导重点开发和重点保护区域,促进平台和镇街各显其能、因地制宜、协调均衡发展。坚持要素向平台集聚、政策向平台倾斜、项目向平台落地。集中力量推进滨江新城、双福新区、珞璜工业园、德感工业园、白沙工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四面山景区、支坪组团开发建设,提升平台实力,放大平台效应,打造江津经济发展强大引擎。支持各镇街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错位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和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一中心三组团”带动作用。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重庆大都市区重要组团功能定位为指引,促进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有机统一,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按照“一中心三组团”城市新格局,深入实施融城和产城融合两大战略,彰显“山城”“江城”风貌,强化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打造充满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滨江城市。坚持“一镇一特色”,推进白沙镇与白沙工业园融合发展,高标准开发四面山镇和四屏镇,完善石蟆、李市、油溪等中心镇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中山、塘河、吴滩等历史文化名镇优势,加强一般建制镇建设,努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把农村建成设施完善、服务均衡、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水公铁”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珞璜长江枢纽港建设,完善兰家沱、朱杨溪等港口功能,推进长江航道、綦河航道江津段等级提升,切实增强水运的服务、集聚、辐射能力。建成江綦高速、江习高速、合璧津高速、九永高速江津段;确保华岩隧道西延伸线、金曾路南延伸线、珊瑚大道东延伸线建成通车;加快国省道公路标准化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建成渝黔铁路新线江津段,推进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渝昆高铁江津段建设。轨道交通延长线江津段建成通车,积极推进17号线、7号线以及巴南至珞璜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关工作。同时,新建一批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江津至荣昌输油管道。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完善城乡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积极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文明素质。围绕建设文化强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落实国家关于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部署要求,提升双拥模范城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第三军医大学迁建工程。发挥重齿公司等军工企业技术、装备、人才优势,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工作。

(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强化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严格市场准入和技术标准,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提倡绿色消费。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开展环保“五大行动”,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流域联防共治。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长江经济带森林经营等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9%。持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执法,落实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机制,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垂直管理。

(四)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发展,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

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规划建设江津综合保税区,努力建成内陆“大通关”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基地、渝川黔三省市边际重要的采供销平台。争取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设立海关及检验检疫机构,健全完善大开放平台体系。

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依托港口码头、铁路物流综合枢纽、工业园区等平台和成渝高铁、高速公路等通道,加强与全市铁、空、水三个“三合一”平台的对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主动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转移、功能疏解,引进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合作,力争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有所作为;积极打造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增强区域合作成效。

(五)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着力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教育强区,完成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任务,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市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特殊教育协调发展。深化校地合作、校企结合、产教融合、工学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在津高校内涵式发展。

着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办好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两所三甲医院,积极支持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力争第一、第三人民医院办成二甲医院,完善镇村医疗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改善人口管理服务。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着力保障就业和促进增收。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做好三峡后续工作,确保移民安稳致富。

着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实行“五险”合一、统征统缴,实现社保大统筹。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逐步建成“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体系。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扎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两前三区一高地”目标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努力再创江津发展新辉煌!

三、2016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按照区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的要求,切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完成市里下达的环保约束性指标等任务。生产总值增长1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个目标是积极的,既是实现“两前”的具体标志,又是建设“三区一高地”的具体要求;这个目标是可行的,从近年江津各产业增加值增长态势看,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努力完全可以实现。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在创新,根本在创业,落脚在产业集聚发展,目的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视野要宽、立足要实、施策要准,努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着力扩大有效供给。重点在“增、减、降、补、防”上下功夫。增,就是要着力增加、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富硒产业,不断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推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减,就是要着力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去过剩产能和库存,引导市场出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降,就是要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补,就是要着力弥补基础设施短板、产业发展短板、社会事业短板、区域发展短板、工作中的短板等等,促进协调发展、全面进步。防,就是要着力防范和管控房地产风险、非法集资带来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政府投资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0亿元,促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项目早日建成投用。切实抓好房地产投资,科学调控土地出让量和房地产开发量,加强公租房和商品房联通互动,引导房地产业向休闲避暑地产、健康养老地产寻找增长点。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定制服务、体验式消费模式,促进服务消费、扩大信息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支持时尚消费、提升品质消费、增加农村消费,形成市民购、访客购、电商购多购并举消费局面,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

推动工业在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上实现新突破。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平台承载大发展,双福、珞璜、德感工业园产值增长23%以上,白沙工业园力求增长更快,力争全区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实现工业总量有大的突破。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造一批规模效益显著、配套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竞争实力突出、行业优势领先的现代制造业集群,实现产业集聚有大的突破。汽摩及零部件业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水平集聚,确保北汽特车建成投产,支持东风小康、潍柴汽车新车型开发和市场拓展;装备制造业加快重庆水轮机等项目建设,支持重齿公司、重庆潍柴等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创新商业模式;新型材料业加快玖龙纸业三期建设,确保杜拉维特年内投产;食品工业积极推动武汉福达坊、广州双桥淀粉糖浆、太极富硒水等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业扶持群光电子等企业稳步发展;加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力度,支持新能源业、新材料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产值超300亿元。加强工业项目促建,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超500亿元,实现项目建设有大的突破。按照产业空间格局特色鲜明、产业空间联系协调一体、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的要求,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集聚,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园区发展有大的突破。积极支持广兴、先锋、油溪、夏坝、李市、石蟆等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发展中小企业。

推动服务业在突出优势、彰显特色上实现新跨越。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着力提升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商圈建设,促进城市商业上档升级。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培育,不断扩大集群效应。促进珞璜“水公铁”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年内成型,实现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培育壮大本土电商,推动更多“江津产”“江津造”上线销售。巩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加快建设旅游度假区,抓好中山古镇、双峰寺(四面山少林寺)、恒大神秘王国等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争取重庆银行设立片区分行,引进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推动创新创业释放发展新动能。认真实施“6+X”技术创新工程,力争规上工业研发投入达14亿元。推动“互联网+”跨界融合,大力建设智慧江津,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加快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进一批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和服务链联动,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服务等活动的协同化和网络化。大力培育食品产业、富硒农业、青年创业等10家众创空间,在全社会营造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的浓厚氛围。

推动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把民生为本和企业为基结合起来,继续实施提升效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专项行动,做到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创优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着力培育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打造勇闯天地的创新型企业,努力实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发展。

第二,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谋划城镇建设“大棋局”,形成城镇建设“大合力”,着力提高城镇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加快构建“一中心三组团”城市新格局。始终把握“江津是重庆大都市区重要组团”这个方向和逻辑,加快完善几江半岛、德感片区城市功能,确保鼎山大道立交桥建成投用,抓好德感滨江公园、港城大道建设,有序实施旧城改造;全面提高滨江新城建设水平,推进德滨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几江长江大桥、“五馆两中心”建成投用,行政中心同步搬迁入驻。加快双福新区商业中心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宜业产业新城。加强珞璜组团商住、教育、医疗等配套建设,打造产城融合、融城发展新城区。支坪组团以第三军医大学迁建为重点,积极推进滨江公园、基础设施等项目,实现高品质开发建设。加强中心镇、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延伸,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就地城镇化。

大力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品质内涵比规模速度更重要的理念,突出“显山、滨水、生态、文化”特色,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镇,把历史文脉融入城镇,形成独特的城镇“性格”和“品质”。积极促进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提高、公共服务就近配套,提升城市通透性、人情味和微循环能力。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法治化管理、全周期管理、合作性管理的城市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巩固提升城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成果,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切实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江綦高速,力争江习高速刁家至付家段通车,加快九永高速江津段建设,抓好合璧津高速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华岩隧道西延伸线建设,力争金曾路南延伸线开工;改造优化德油路、塘蟆路等干线公路;启动支坪綦河大桥前期工作。抓好渝黔铁路新线江津段、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建设,力争渝昆铁路江津段开工。全面推进轨道交通延长线江津段建设,中梁山隧道及江津境内工程全线开工。完成珞璜长江枢纽港陆域改造工程。

第三,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农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涵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更强、农村生态更美、农民生活更富,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二重唱。

大力发展富硒产业。突出创新高效、标准品牌、生态安全、开放合作、幸福共享,着力构建富硒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建成富硒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4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3万亩,富硒畜禽出栏稳定在550万头(只),全年富硒产业产值达40亿元。开展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打造猫山富硒生态茶园、石笋山生态农业园、太公山富硒水产业园等示范园、精品园,促进富硒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单一产业模式向“种养加销游”全产业链延伸。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水平,加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创建4A级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景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骨干龙头企业20家、家庭农场100个、农民合作社60个。保护利用好富硒水源和土壤,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扩大“三品一标”认证,全年创建无公害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10个、名牌农产品4个。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建成一批农民新村市级示范点,注重保护自然风貌和历史建筑,让农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400公里左右农村公路,硬化110公里村社便道,整治2000口山坪塘,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16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洁化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继续加强三峡后续项目建设和管理。

大力促进农民致富。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动农民职业化。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发展富硒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使经营农业有钱赚。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农民公平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实现持续增收。

第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治、建、管”上狠下功夫,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让江津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全面贯彻落实“水十条”,抓好长江沿线污染防治,推进綦河等中小河流和团结水库综合整治。强化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快燃煤设施达标治理或清洁能源改造,开展工业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全面完成重庆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生态功能,着力打造一江碧水。建成滨江新城污水处理厂,完成几江污水处理厂扩建,加强各镇污水处理厂管理使用。与市林业局共建城乡林业统筹发展先行区,实施退耕还林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7%。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大力开展“十大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强化环境准入,严格执行产业投资禁投清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探索集中式供热,在农业园区推广林下经济、循环农业。抓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照明,倡导绿色生活。

第五,加快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推进开放合作,江津既有区位优势,又有政策支撑,要在开放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在开放功能释放上求实效。

切实加强开放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经开区、综保区、海关以及检验检疫支局申报,力争年内落地。坚持边申报、边建设,抓好综合保税区建设规划设计,启动平场、围网、海关卡口、海关国检办公区及仓库建设。抢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机遇,全面融入全市对外开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体系。

切实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依托专业市场和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汽摩整车及配件、机电产品、高档卫浴等一般贸易,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检测维修、融资租赁等服务贸易,建成重庆跨境电子商务(汽摩)产业园。支持润通动力、瑞士ABB、威马农机、龙煜铜管、群光电子等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力争进出口总额超6.5亿美元。

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资”和“外资”并重,“引资”和“引智”并进,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新兴产业招商,既注重招大招强,又注重招特招优。针对产业链条构成,筛选重点区域重点客商积极对接、精准招商,提高招商项目签约率。着力引进加工制造、保税物流类项目,特别紧盯“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龙头企业,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50亿元、外资3.5亿美元。

第六,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切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中青年人乐业创业,让老年人颐养天年。

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围绕民向民盼民愿,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改建镇级污水处理厂、残疾人(家庭)帮扶计划、农村电商暨富硒农产品网络营销三级服务体系、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等5件民生实事。进一步增加投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确保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家庭因疾病、失业等原因返贫。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抓好白沙中学迁建等重点工程,改善师资队伍、设备设施建设中薄弱环节,确保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顺利迎检。提升高中教育质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好在津高校发展,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重视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扩能建设,推进塘河、慈云、中山等薄弱卫生院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办医,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区。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积极发展老年体育、残疾人体育,提高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步伐,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就业预期,抓好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实现社保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7%以上。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精准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全面提高救助能力。促进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抓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

第七,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使改革落地生根,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改有所获。

集中攻坚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快“多规合一”改革,争取《国土空间综合规划》早日落地和法定实施。深化白沙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支持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6月底前清理公布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全区行政事务“一网办理”、行政权力“一览无余”。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继续抓好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国有林场改革、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和配套措施。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抓好“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建立综合治税协调机制,实施财政体制调整改革。按照上级统一要求,把国税地税征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公务用车等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第八,持续深化平安江津建设。安全稳定连着千家万户,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要在预防和治本上下更大功夫,让安全稳定成为发展的底线。

努力抓好安全生产。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事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责任。加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产品质量、森林防火、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学校医院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着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现电梯维护、保养、监管全覆盖。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乡安全、市民安宁。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公安机关“四项建设”,着力提升“五个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和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好干部下访接访任务。加强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依法处置非法集资案件。

努力加强社会治理。强化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素质。抓好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深化网格化管理,推进志愿者规范化建设,高效用好便民服务中心、群工系统等平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

第九,着力抓好要素保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铺好路、搭好桥。

着力抓好人才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专业人才,集聚一批有战略眼光的投资创业者,吸引一批区外劳动力有序转移。

着力抓好资金保障。认真研究中央、重庆财税政策,积极争取转移支付、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和政府债券发行份额,确保明显增长。努力培植壮大税源,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依法抓好财税征收,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  “三公”经费支出,从严加强大额资金管理,确保政府债务可控。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政银企合作,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

着力抓好土地保障。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夯实用地空间保障基础。灵活运用好“地票”、增减挂钩、低丘缓坡等用地政策,科学保障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坚持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在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上做好文章。持续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序拓展和优化建设发展空间。

着力抓好政策落地的服务保障。坚持创新服务、精准服务、并联服务,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方便基层。

第十,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常态呼唤新状态,新理念呼唤新作为。我们必须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讲政治重法治。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融入心中、化为行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着力减审批、强监管,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勤学习强本领。没有能力作保障,干事创业就是一句空话。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本领恐慌已成为我们面前的现实考验。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靠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我们要把高度的使命感转化为加强学习的紧迫感,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钻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系统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五大支柱性政策、补短板防风险等发展战略重点,准确把握江津“两前三区一高地”目标定位的内涵要求,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按制度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胸中有数、行动有策、落实有效。

正风气树形象。我们要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实施意见和区委实施办法,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抓长效、成常态、防反弹,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扬鞭奋蹄、埋头苦干,以实实在在的奋斗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工作效率换取企业的发展效益。坚决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与政府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共资金等管理制度,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始终做到敬仰事业、敬重人民、敬畏权力,努力塑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乘风扬帆正当时,众人划桨立潮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两前三区一高地”目标定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