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一、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农农发〔2021〕11号)提出,要引导柑橘区域布局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各级要制定本地区种植业具体规划,做好与地方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津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江津府发〔2022〕1号)提出,要做强柑橘等两大优势产业。
我区是全国著名的柑橘老产区,是农业农村部《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长江上中游优势柑橘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第一批(柑橘)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也是《重庆市百万吨优质柑橘产业化工程规划》和“百亿级”柑橘产业链建设重点区县,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已具雏形,柑橘产业也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全区“一主两辅”农业产业的辅助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无论是品种结构、种植理念和市场营销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新一轮柑橘产业迭代更新正在进行,站在时代的风口,江津柑橘产业振兴亟需顺潮流而变,随时代而动。《江津区柑橘产业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柑橘规划》)正是在此背景下编制完成。
二、目标任务
到2027年,基本完成江津柑橘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柑橘产业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形成“3+N”的生产布局(3:沿长江、綦河、笋溪河海拔400米以下的三条柑橘产业带;N:N个现代化柑橘标准果园及休闲采摘果园);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早、中、晚熟比例调优至1:4:5;推进标准化生产,柑橘优质果品率提高到30%以上。
——基地质量明显提升。到2027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建设智慧化基地0.1万亩,机械化基地0.4万亩,标准化基地2.2万亩,完成老果园标准化改造2.3万亩。
——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建设商品化处理线6条、大型柑橘综合贮藏库6座;引进或培育1—2家柑橘精深加工企业,推进柑橘深加工。
——销售体系更加完善。打造“江津甜橙”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创新销售形式,拓展销售市场,建立线下线上融合的全渠道市场营销体系,推动江津柑橘出口。
——科技创新明显提升。加强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完善柑橘产业人才培育体系,把江津打造成柑橘品种选育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
——产业文化更加丰富。挖掘江津柑橘文化,建设江津柑橘文化馆;高质量建设一批乡村生态游、观光休闲游、农耕文化游等柑橘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
三、适用范围
《柑橘规划》适用区域为几江、德感、鼎山、圣泉、支坪、珞璜、白沙、油溪、李市、先锋、慈云、杜市、石蟆、蔡家、吴滩、贾嗣、永兴、龙华、石门、柏林、朱杨、嘉平、中山、塘河、西湖、夏坝和广兴等27个镇街,适用对象为江津区柑橘产业主管部门、区镇村柑橘产业技术推广从业人员、柑橘经营主体、柑橘种植农户等。
四、主要内容
(一)制定规划有何必要性?
答:长期的栽培历史和文化积淀,奠定了江津在我国柑橘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江津位于农业农村部《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长江上中游优势柑橘产业带”的核心区域,也是《重庆市百万吨优质柑橘产业化工程规划》和“百亿级”柑橘产业链建设重点区县,截至2022年,江津柑橘种植面积16.59万亩,产量超过15万吨,柑橘产业对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气温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冬季气温的上升,使得库区更适宜柑橘产业发展,从而导致全市柑橘产业规划发展重点转移至了库区。再加上近年来,江津柑橘盲目引种,产业定位摇摆不定,缺乏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日益萎靡。但是,江津区柑橘产业基础好,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已具雏形,具备产业振兴、做强做优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无论是品种结构、种植理念和市场营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柑橘产业迭代更新正在进行,站在时代的风口,江津柑橘产业振兴亟需顺潮流而变,随时代而动。科学编制《柑橘规划》,有利于引导江津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柑橘产业发展优劣势与机遇如何?
问1:我区发展柑橘产业有哪些优势?
答1:一是区位优势。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区位。二是交通优势。我区是区域性航运枢纽、高速和铁路贯通。三是气候优势。气候条件适宜柑橘栽培生长。四是经济优势。区域经济上行明显。五是技术和政策优势。配备柑橘专业技术人员30名,有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作技术支撑,柑橘是江津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1324”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中的两大优势产业之一,是江津区“一主两辅”农业产业的辅助产业之一。六是品种资源优势。先后选育出锦橙、先锋橙、渝津橙、长叶香橙等优良品种。
问2:我区柑橘产业存在哪些劣势?
答2:一是季节性光照不足。二是生产条件较差。三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四是标准化生产推广较难。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六是果实综合利用差。七是营销队伍和品牌缺乏。
问3:我区柑橘产业发展有哪些机遇?
答3:一是江津是重庆市非疫区建设的示范区。二是农业产业政策环境利好机遇。三是江津被国家定位为柑橘优势产区的发展机遇。四是柑橘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机遇。
(三)新增柑橘产业基地是否还有用地空间?
答:本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多次征求涉及镇街的意见后,确定了在规划期内,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通过发展规模种植、庭院经济,改造低效果园、低效林地等土地资源新建果园,完成0.91万亩新建柑橘基地的目标。
(四)柑橘产业规划重点涉及哪几方面建设任务?
答:重点开展七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种业提升,鼓励开展柑橘新品种选育、评价、筛选与示范,建设全国柑橘种业高地;扶持育苗企业进一步完善 “三圃两园”建设,做强做优国家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基地提质,开展增柑橘基地新建,调整柑橘品种结构比例,(新)改建智慧化基地、机械化基地、标准化基地、老果园标准化改造等。三是生产提标,建成江津柑橘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化宣传普及率达到100%,加强柑橘检疫性病害监测,构建多层级的柑橘疫情监测与防控体系。四是加工提档,建设商品化处理线、柑橘综合贮藏库,推进深加工全产业链。五是营销提级,打造“江津甜橙”作为江津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六是文化提振,建设江津柑橘文化馆,高质量建设一批柑橘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七是科技提速,建设区级柑橘科技创新中心、柑橘种质资源选育试验场和柑橘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
(五)规划建设内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建园改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问题,在定植时,采用沿横坡等高挖沟改土,增施农家肥、分层覆土、松土地面覆盖秸秆杂草等措施,可大幅度减轻水土流失;在定植至成林前的时期内,可通过间作套种油料、杂粮、蔬菜等,或采用雨季生草栽培,旱季采用秸秆覆盖等措施,增加土壤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基地管护使用的农药肥料可能造成污染问题,可通过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等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通过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商品化处理线厂区废水、烂果、废弃物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可通过对废水过滤、生化处理分离处理后循环使用,包装废弃物运送垃圾场处理,烂果就地深埋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五、专家视角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果树科科长、市特色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孔文斌表示:江津柑橘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柑橘之乡”,是长江中上游著名的柑橘老产区。2003年以来,江津柑橘产业在市、区两级的推动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取得了一些较突出的成绩,产业发展基础较厚实。但发展中也暴露出如产业链条不全、经济效益不高、品种结构不优、柑橘品牌不响等诸多短板和问题,掣肘产业高质量发展。《柑橘规划》以全产业链的角度,明晰了今后4年的产业发展思路,科学谋划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策划了一批重点项目,助力推动江津柑橘产业振兴。
为高质量做好《柑橘规划》编制,区农业农村委和编制单位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区柑橘产业发展实际形成《柑橘规划(初稿)》,先后三次向区级有关部门和柑橘主产镇征求修改意见,在江津区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第二次联席会议审议和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市林业局产业处、市农技总站、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区决咨委等单位专家评审通过后,经区委网信办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为低风险,并在区农业农村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和通过区司法局合法性审查,最终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24年1月正式发布。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