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江津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2-11-01 16:41:22

《江津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江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江津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争取各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依据,集中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本底分析、规划目标、总体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现将《规划》作出如下解读:

一、编制依据

依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了规划。

二、编制过程

为统筹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落实《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按照《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2161号)要求,经区政府同意,我局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召开规划初步成果研讨会1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2次、专家评审会1次,形成《规划》。

三、框架及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六章,其中前三章阐述了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要求,划分了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第四章明确了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第五章、第六章分析了综合效益,并提出了加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本底分析。一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全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功能极重要面积占比高达52.83%,主要集中于四面山、牯牛背、鸡公岭、中梁山等山区。二是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全区整体呈现出南部敏感,中部不敏感或轻度敏感,北部山区中度敏感的特征。三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全区城镇、农业、生态的整体发展潜力呈现显著的“北城、中田、南山”的格局特征。四是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总体水平较高,恢复力中等及以上区域总面积占比高达82.15%。主要分布于江津区南边四面山镇、四屏镇、柏林镇、中山镇、蔡家镇等区域。五是生态系统退化评价。全区整体状况较好,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类型以未退化和轻度退化为主。

(二)规划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优化全区“一带一屏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总体格局,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江津。并从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构建13项指标。

(三)总体布局。构建以长江生态涵养带、四面山生态屏障为主,以长江次级河流、平行山岭(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重要交通廊道为廊,以重要独立山体、大中型水库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为重要节点的“一带一屏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依托江津区山清水秀林茂的生态本底,统筹划定长江沿岸农业生态提升区、四面山生态屏障区、长江滨江城市品质提升区、津中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区、云雾山丘陵生态协调区等“五大片区”。

(四)重点工程。根据全区“一带一屏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总体格局,聚焦全区生态、农业、城镇以及矿山主要生态问题和主攻方向,按照提高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功能、提升生态品质、促进和谐发展的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长江-綦江及支流流域综合治理、四面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津南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四面山山体生态修复、津西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津中土地综合整治、中梁山-云雾山矿山生态修复、长江滨江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紫荆山森林质量提升等10项重点工程、26个重点项目。

(五)保障措施。一是落实组织体系,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建立政策保障,建立区域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机制;三是加强技术支撑,加强理论方法体系与相关标准的建立;四是严格评估监管,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检测、评估、管控、考核等全生命周期的适应性监管体系;五是强化资金保障,开展多元资金筹措渠道;六是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规划》共设置10个专栏、1个附表和3张附图,明确了2021-2035年期间江津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