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一、政策背景
江津是重庆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是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组成部分。城区距重庆市中心42公里、江北机场70公里,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国家级深水良港5个;渝泸高速、江习高速等10条高速交汇于此;成渝、渝黔、渝贵、渝昆高铁等5条铁路穿境而过,全国首条双流制市郊铁路江跳线投入运营,江津同城发展迈入“轨道时代”,形成“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近年来,江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优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制造业和商贸业持续快速发展并释放出巨大的物流需求,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物流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根据《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重庆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15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江津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物流规划》)。
二、目标任务
《物流规划》立足全区物流产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系统性,重点提出10项量化指标。到2025年,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增加值实现45亿元,货物运输总量7000万吨,标准集装箱吞吐量20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铁路货运量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率≧25,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率≧15,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量占全市50%以上,3A级物流企业数量5家,5A级物流企业数量1家。
三、主要内容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问1: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是怎么样规划布局的?
答1:围绕全区经济总体发展情况、产业布局的特点、物流潜在需求和物流产业的战略定位,规划建设由1个国家物流枢纽(珞璜物流枢纽)、1大中心(科学城(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多节点全覆盖(德感、白沙、先锋、朱杨等4个物流节点)构成的三层物流空间体系,即形成“一枢纽一中心N节点”(“1+1+N”)总体格局。
(二)如何提升物流网络服务能力?
问2:如何提升物流网络服务能力?
答2:以物流枢纽为引领、物流园区为支撑、城乡配送中心为补充,重构全区物流枢纽网络体系,提高物流枢纽干线通道物流组织规模,强化区域分拨集散功能,加强与其他地区物流枢纽之间的网络衔接与功能协同。
问3:物流网络设施重点围绕哪些方面建设完善?
答3:一是打造珞璜综合物流枢纽。重点发展新材料、智能家居等物流服务,打通国际供应链,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打造科学城(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补足补强集中仓储、冷链、多式联运中转等物流设施,重点发展物流仓储、配送、网络货运平台等业务。三是围绕全区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布局德感、白沙、先锋、朱杨等4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形成覆盖全区的骨干节点设施集群。
问4:如何完善城市配送网络服务?
答4:一是加快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珞璜综合物流枢纽、科学城(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物流设施资源,完善堆场、分拣包装、仓储保管、冷链设备设施、运输组织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公共配套,建设城市配送分拨中心。二是推进城市配送信息化发展。推进智慧物流平台、专业市场信息平台及第三方APP等信息化平台建设。三是探索城市配送多元化模式。支持探索以共同配送为主、多种配送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城市配送模式。
问5:从哪些方面完善城乡配送网络服务?
答5:一是完善物流配送节点布局。进一步完善区、镇、村配送三级节点布局,构建以城市配送分拨中心、镇级配送中心、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城乡配送网络。二是创新城乡配送模式。加快农村交通、邮政、供销、电商物流、本地物流等系统融合发展,统筹优化配送线路,提高共同配送效率。
(三)专业物流服务系统围绕哪些方面建设?
问6:如何建设多式联运服务系统?
答6:一是以珞璜综合物流枢纽为主要载体,配备现代化转运设施,加强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建设,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实现货物多式联运物流组织形式的无缝衔接。二是加快推进枢纽融合,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协调发展,实现货物换装、仓储、中转、集拼、配送等一体化作业。三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港口群、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网络,加快发展“水公铁”多式联运。四是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重庆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提高多式联运服务能力,降低多式联运成本,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问7:如何建设冷链物流系统?
答7:一是加快推进铁路货运站场、港口、物流园区、冷链配送中心等冷链仓储、冷链集装箱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新冷链物流组织协作方式,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冷链物流多元化发展。三是积极推动冷链物流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市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推广应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四是优化全区冷链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重点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冷链产业错位发展。
问8:如何优化国际物流服务系统?
答8:一是加快推动建设小南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争取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珞璜港区,升级完善江津电子口岸平台,有效提高通关和物流水平。二是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国际物流业务支撑基础建设。三是加强国际物流的规模化组织。积极加密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加快推进“津货津出”和“买东盟、卖全球,买全球、卖东盟”。
四、专家视角
重庆市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秘书长:蒋啸冰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叠加的政策红利为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机遇。重庆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市委、市政府赋予江津新的定位和使命,为江津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也为江津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江津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优势明显,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是重庆南向对外开放重要门户,重庆建设陆海新通道的主枢纽。江津是开放热区,珞璜临港产业城集聚国家级开放平台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和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珞璜港两大物流枢纽,吸引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东盟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纷纷落户,“综保区+交通枢纽+分拨中心”的复合型开放体系逐步成型。
依托江津综保区,江津加快推进口岸建设,小南垭铁路枢纽、珞璜港已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争取成为重庆铁路、水运口岸的扩大开放区。与中铁成都局集团共同推动建成小南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通关服务水平,扩大口岸辐射范围,建设成为服务重庆、辐射川南黔北的内陆开放重要口岸。
江津区物流通道集铁路、公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于一体,“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稳步推进,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更加优化,通道物流、投资贸易、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等方面指标居全市前列,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物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开放通道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完善,搭建“水公铁”多式联运和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构建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在江津贯通融合的格局。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