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重庆市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2-06-27 15:11:02

根据2022年区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精神,我委委托长江设计院编制的《重庆市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按要求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正式印发。现将相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规划制定背景

江津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水质稳定性不足,支流水质污染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生活污染源贡献突出,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城镇排污水管网覆盖率低且存在雨污不分流等现象。除生活污染源外,城镇面源、农田面源、养殖污染源、工业污染也是较为主要的污染来源。江津区河流水系较多,水网结构复杂,入河污染物来源较多,缺乏系统层面的统筹治理,城区等部分区域的污染治理压力较大,同时较多河流为过境河流,河流水质的改善需要上下游协同治理。此外,江津区水环境监测与预警能力不足,现有监测断面不能完全反映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亟需通过系统规划,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水质水量监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被写进了政治报告。经过五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之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江津区地处三峡水库库尾,其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三峡水库库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江津区水体生态安全,对重庆市、三峡库区乃至长江上游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涉水部门围绕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开展了大量工作,如生态环境部牵头实施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建立了以水环境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体系;水利部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了河长的六项重点任务及河长责任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的收集、处理体系,确实发挥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用,各地方也在探索水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梳理现有的成功经验可知,河湖水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需要站在全流域的角度,做到水里岸上同步、上中下游统筹、左右岸域协调,同时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四水共治”。

除了涉水部门依托各专项规划实施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江津区也组织实施了专门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如2019年启动实施的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涵盖全区30个镇街,幅员面积约3218平方公里,按照集中连片实施水环境治理划分为排水管网检测及修复工程、津东北、津西北、津中、津东南、津西南五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智慧水务工程7个子项目。工程内容包括排水管网检测及修复、污水管网完善及雨污分流改造、净水厂站建设、自来水厂建设、河库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整治及智慧水务等,旨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消除全区镇街建成区范围黑臭水体等。当前,各项水环境治理工作陆续开展,但江津区水环境最终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已启动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是否能够解决江津区的现有水环境问题,同时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尚没有开展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

以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为龙头,对流域水环境开展区域统筹、系统治理,一张蓝图干到底,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治水新模式。江津区目前还存在防洪排涝标准较低,部分水体水质不达标甚至呈劣V类,部分国考和市区考核断面不能稳定达标,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江津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重庆市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根据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发展需求,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根本约束,以水环境根本改善为核心目标,以水务基础设施既是城市发展的服务支撑又是城市发展约束指引为总体原则,统筹城市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全面规划建设与流域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水环境治理和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支撑流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就是做好本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总蓝图”,编制该规划十分必要且相当紧迫。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定位。江津区地处三峡水库库尾,其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三峡水库库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江津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十分紧迫,2019年江津区启动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项目,工程内容包括排水管网检测及修复、污水管网完善及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厂站建设等。然而,已启动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是否能够解决江津区的水环境问题,还需要开展哪些工作,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梳理。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对江津区水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系统谋划水环境治理需要开展的相关工作;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线,统筹环保、水利、住建、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措施;针对已经启动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项目,进行查漏补缺,明确下一步江津区水环境治理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同时为未来江津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指引。

(二)现状和问题。江津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支流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存在超标现象的河流包括大溪河、桥溪河、安家溪、璧南河、梅江河、涧漕沟、石板溪、临江河、大东溪、狮头河、黄墩溪、乘潭溪、李市小溪、民福溪、杜市河、笋溪河、綦江河、驴子溪、曹家沟等19条。

水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区污水系统不健全,厂网效能有待提升。二是村镇重厂轻网现象严重,处理效能尚未充分发挥。三是工业点源数量多,工业园区污水厂排放标准过低。四是农业面源分布广,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污染交织。五是局部地区城镇面源和内源不容忽视。六是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管理需综合提升。

(三)总体规划。规划目标为:到2025年,不低于上游地区来水水质;在上游来水优良的条件下,国考断面、重庆市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支流总体达到河流水质类别要求,水质状况明显好转;水生态功能初步恢复,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防洪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措施。一是提质增效。旧城分期雨污分流改造,新城严格分流制;双福、德感、几江、珞璜按流域调整排水分区。扩建双福、德感、德感工业园、白沙、几江、珞璜污水厂,新建和爱、马宗南污水厂。重点对三、四级缺陷管道进行修复。依托污水处理厂布局5座再生水厂。镇区完善污水厂站管网,中心村就近接管或者新建处理站,基层村配套小型处理设施或者就近生态化处理。二是控源减量。强化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加强园区外高污染企业整治。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种植业产业模式生态化;对渔业专用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稻田渔业和休闲渔业。通过溢流控制和海绵改造治理城镇面源,对重点河段实施清淤。三是生态修复。保障生态流量,开展水生态系统建设。对生境阻隔明显,影响较大的拦河建筑物进行拆除,恢复生境连通。以污水厂下游、畜禽养殖排水河段等为重点,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净化措施。在水生生境受损河段实施水生群落构建。在长江干流、塘河、笋溪河、綦江、璧南河等开展生态监测。四是综合治理。对接防洪规划确定防洪标准,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4类;对易涝点实施改造工程。构建“一轴六廊五带多点”的景观结构。搭建“5+N”智慧管理框架。

(五)规划项目和投资。近期项目456个,水环境治理项目317个,占69.5%。远期项目213个,其中水环境治理项目131个,占61.5%。近期项目中,本次规划新增202个,PPP项目159个,其他专项规划项目95个。规划总投资237.61亿元,其中近期116.83亿,水环境占64.2%,远期120.78亿,水环境占31.2%。近期投资中,本次规划新增36.18亿元,PPP项目投资24.14亿元,其他专项规划投资56.51亿元。

政策原文: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