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美丽江津,区政府印发了《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128号)文件,确定在全国“11+5”城市和地区开展试点。重庆市为其中之一, 2019年主城区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2020年底完成建设试点。2020年9月,《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万州等9个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函》(渝无废组〔2020〕2号)文件,江津等9个区纳入了除主城区外的第一批“无废城市”建设区,按要求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情况
《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于2020年10月启动。2021年1月初稿编制完成后,通过发书面函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共先后6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充分吸纳了相关建议,区政府也多次组织专题会进行研究。在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下,按程序进行了公众意见征询,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审查,区司法局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等。最后结合专家审查意见、区级各部门等反馈意见和公众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最终成果,即《实施方案》上报区政府123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印发实施。
三、《实施方案》编制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基于江津区现有社会经济基础,识别固体废物领域的关键问题、关键行业及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目标及实施路径,发挥区域特色。
二是坚持系统发力,逐个突破。明确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发展方向,系统提升工业、农业、生活、危险废物等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三是坚持以点带面,区域协同。加快构建“无废细胞”,建成典型行业资源循环链条,创新打造“无废园区”试点,推动形成“点、线、面”统筹发力的良好格局。
四是坚持理念先行,全民参与。以垃圾分类为抓手,以绿色消费为重点,培养公众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江津区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概况、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7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设范围和时间
建设范围为全区30个镇街。时间为2021年—2025年。其中:2021年为启动期, 2022-2023年为重点建设期, 2024-2025年为巩固深化期。
(二)建设目标
以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支柱型工业产业全过程“无废”模式;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抓手,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为重点,实现区域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着力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以“无废细胞”为“点”,以绿色循环产业链为“线”,长江沿岸“无废模式”为“面”的基本格局,打造“以点连线,以线绘面”的“无废江津”美好蓝图,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江津。
(三)主要任务
建设任务方面共分6大类98项,按职责分解落实了牵头单位和完成时限等。重点项目方面共分2大类21个项目,建设总投资88090万元,其中工程项目总投资85790万元,占总投资的97.39%,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配套政策及无废城市细胞建设23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1%,主要为区财政投入。指标设定方面共分工业、农业、生活源、建筑垃圾、保障能力等5项1级指标,工业源头减量等14项2级指标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等55项3级指标。总体上根据相关部门反馈意见设定了2022年中期和2025年末期考核目标,在目标能实现、任务能完成的基础上,做好“无废江津”建设。同时,制定了指标解释说明便于相关部门操作。
(四)保障措施
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强化制度落实、加强技术支撑和严格监督考核等5个方面予以保障,确保“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