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 11500381009320238D/2018-18688 | [ 发文字号 ] | 江津府办发〔2018〕13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18-01-26 | [ 发布日期 ] | 2018-02-08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江津区贯彻落实重庆市“十三五”信息化规划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26日
江津区贯彻落实重庆市
“十三五”信息化规划重点任务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区信息化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市领先。到2020年,完成“宽带中国”战略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光网·无线重庆”目标基本完成,光纤网络实现全市行政村及其周边有条件的自然村全覆盖,光纤入户用户占总宽带用户的比率达到9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0%;4G网络实现城镇地区深度覆盖和农村地区广域覆盖,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90%;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实现智能协同全覆盖。
互联网经济初具规模。利用信息技术催生壮大经济新业态,互联网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新模式不断拓展。“智慧江津”建设初见成效,建成全区公共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全面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和行业应用,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支撑社会治理坚实有力,教育、交通、医疗、社保等民生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信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到2020年,全区软件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快推进,严格执行网络空间法律法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光网·无线重庆”建设。深入实施“光网·重庆”工程,实现城市家庭用户宽带平均接入能力超过100Mbps,农村家庭用户宽带平均接入能力超过50Mbps。加快实施“无线·重庆”工程,推进4G网络在城镇区域的深度覆盖和在农村区域的广域覆盖。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进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提升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性能,扩大覆盖范围。
加快农村地区网络覆盖。在行政村通光纤的基础上,推进宽带服务向自然村延伸,开展“光纤到户”建设。继续推进行政村4G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现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牵头单位:区经信委、区文化委;责任单位:江津移动分公司、江津联通分公司、江津电信分公司、铁塔南岸分公司江津办事处、广电信网江津分公司)
(二)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
加强数据资源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互联网数据资源建设。编制全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明确业务领域、共享等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深化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统筹推进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整合全区信息资源,依托利用云计算中心,搭建基础平台。加快完善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证照等基础信息库。全面推进交通、健康医疗、环境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安全利用,深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提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有关部门)
推动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机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完善政务共享、信息惠民、信用建设、社会治理四大应用系统,适时推进其他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系统建设,切实提升政府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电子政务办)
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出台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实施意见,明确部门权责划分,形成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工作管理体系。搭建全区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推动政府和公共部门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社会开放。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和开放计划,优先推动信用、环境、地理、交通、气象、医疗、科技等公共服务行业领域数据向社会开放。提高数据准确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责任单位:区级有关部门)
培育大数据生态圈。引进和培育大数据软件开发商、互联网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不同行业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优化生产组织和运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大数据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大数据新模式、新业态,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创新行业运营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培育大数据增值应用新业态。(牵头单位:区经信委;责任单位:区招商局)
注重数据安全保护。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开放等环节的安全保护。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和非法买卖数据的行为,保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等有关部门)
(三)构筑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体系。
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培育新模式新业态,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全面推动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企业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数字化车间建设及智能化工厂创建;鼓励制造企业发展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组织管理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等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合作,打造制造、商贸、物流、金融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推广,推动汽车、电子、装备、消费品、医药等重点行业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应用。加快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防控,提升工业领域信息系统风险防范能力。(牵头单位:区经信委)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管理的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推广应用。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产品电商市场主体。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牵头单位:区农委;责任单位:区经信委、区商务局)
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重点推动“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大力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发展水平和技术支撑能力,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区经信委、区商务局、区农委)
(四)加快完善现代信息产业生态体系。
加快发展电子制造业。重点发展4G/5G移动通信终端和新一代智能网络传输与交换设备,打造通信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手环、虚拟现实设备等,培育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产业。大力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医疗电子、汽车电子产业,壮大应用电子产业。(牵头单位:区经信委;责任单位:区招商局、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珞璜工业园、白沙工业园)
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变革趋势,着力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关键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平台、数据、应用、服务、安全”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中小企业采用云服务,打造协同共赢的云平台服务环境。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和服务,支持发展基于软件和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化、社交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积极培育新型网络经济模式。加强物联网运行支撑软件平台、应用开发环境等研发应用,进一步深化物联网软件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融合应用。(责任单位:区经信委)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加强产业创新机制和载体建设,瞄准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引进、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和支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成立开源技术研发团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群。充分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牵头单位:区科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信委)
(五)建立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优化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统筹健全电子政务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加快现有电子政务应用的清理和整合,加大业务系统重构和数据资源开发力度,提升电子政务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责任单位:区电子政务办)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提升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区规划局、区国土房管局、区环保局等)
(六)建立完善的信息惠民体系。
拓展民生服务渠道。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幅提高政务服务智慧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升级服务形式、畅通服务渠道,提高政务事项办理效率。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夯实政务服务信息化基础,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制度化、标准化、平台化、网络化水平,初步形成全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体系。(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有关部门)
创新民生服务供给模式。整合行业各类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高效智慧的交通管理与服务,方便居民出行。加快建设健康医疗基础资源数据库,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及应用体系,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步伐,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教委、区经信委、区交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计生委等)
(七)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加大依法用网管网治网力度,凝聚和壮大网络正能量,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助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管理,强化新闻网站动态考核。健全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执法联动机制。加强网络空间精细化管理,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敲诈、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责任单位:区文化委、区经信委、区委机要局)
创新网络社会治理。加强对属地互联网企业的引导,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界联合会作用,加强属地网信领域社会组织的建设、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规范网络社团发展。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网络治理,推进互联网行业自律自治。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文明、网络诚信建设。(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责任单位: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文化委)
(八)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防范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网络安全风险。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机构,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统筹组织开展对党政机关、重点行业、智慧城市和大型互联网服务平台等的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逐步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先评估后使用。加强重要领域密码应用,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密码安全保障和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国产密码在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和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务信息系统中全面应用。(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委机要局)
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处置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情报共享、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更好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对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制度,规范网络安全信息报告、通报和发布程序。完善网络安全检查、风险评估等制度。落实分级保护制度,健全安全保密测评和风险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全面覆盖的安全保密防护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区委机要局、区文化委、区电子政务办)
强化网络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推广,积极推广应用国产涉密专用计算机、服务器、安全存储、核心网络设备和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组织开展安全可靠信息技术产品应用试点示范,推进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应用。(责任单位:区委机要局、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区电子政务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信息化项目会商制度,统筹全区信息化重点工作,协调解决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政府性投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专家论证和绩效评价,严格落实项目投资审批制度,推动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利用现有的政策资金,重点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性应用的示范推广等。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推动和引导设立信息化投资基金,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企业的资金支持,扩大融资规模和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体系。鼓励创新信息化项目推进和运作机制,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市场化运营管理和动态考核评估机制。有序推进信息化领域有关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化服务的配套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三)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实现网络访问速率、质量、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单位流量、语音套餐费用的有效下降。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力度,依法严惩各类破坏信息基础设施和其他危害信息化发展的违法行为。
(四)强化智力支撑。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市级和我区相关人才政策、引智政策,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打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大力培育和引进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才、研发团队和商务精英。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和信息化专家在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