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11500381009320238D/2024-0001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4-02-29 [ 发布日期 ] 2024-02-29
重庆市江津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江津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全面落实党建统领“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五项机制”重点任务,着力谋开局、稳增长、扩需求、调结构、提信心、防风险,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经济恢复稳定、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升级加快、改革成效明显、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稳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赛马比拼在全市获得先进等次,现代化新江津建设开局良好。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项经济社会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GDP)、规上工业增加值、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粮食产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13项指标,以及服务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农业增加值3个子项达到或者超过预期。受全球经济下行、贸易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单位地区GDP能耗、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等7项指标及工业投资子项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详见表1)

表1江津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2023年预期目标

2023年完成

1.地区生产总值(GDP)

6.5%以上

7%

#农业增加值

4.5%

4.5%

#服务业增加值

6.5%

6.7%

2.规上工业增加值

8.5%

8.5%

3.批发业销售额

15%

16.8%

4.零售业销售额

10%

11%

5.粮食产量

64.1万吨

64.4万吨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

9.5%

7.固定资产投资

10%

10.4%

#工业投资

12%

11.2%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0.2%

0.5%

#税收收入

13.2%

13.3%

9.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提高2个百分点

提高2个百分点

10.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

1.7万户

2.2万户

11.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12%以上

15%

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

6.6%

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5%

4.4%

14.进出口总额

5%

-10.6%

15.外商直接投资

4600万美元

2500万美元

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1.5个百分点

提高1个百分点

17.城镇新增就业

3万人

3万人

18.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

300天以上

299天

19.单位地区GDP能耗

下降3.5个百分点

下降2.2个百分点

20.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5.5%以内

——落实稳进增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下更大力气稳工业、稳市场主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1.6亿元,增长7%,增速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22年的10∶56.6∶33.4,优化为9.9∶56.2∶33.9,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78.9亿元,增长10.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96亿元、增长0.5%,税收收入增长13.3%。

——落实除险清患。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有力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归集资金资产72.7亿元,“保交楼”交付总量居全市第一。超额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年度任务,政府综合债务率压减十个百分点。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99.4%,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落实改革求变。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成立数字重庆建设专班专门负责全面统筹,成立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运行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应用部署贯通、“一件事”场景上线运行、事件闭环处置。上线企业开办、入学等63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自储自用柴油全链条管理一件事”为首批接入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区县存量特色应用。园区开发区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园区开发区由8个整合为3个,重组科创产业集团等市场化运营公司3家。

——落实惠民有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圆满完成25件重点民生实事和10件主题教育新增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创新建立街道联席会、社区评议会、网格邻里会“三会”议事体系,着力解决“公事”“共事”“家事”,走出一条基层共治自治新路径,“三会”解决“三事”在全市推广。

(一)全力推动助企纾困。切实改善社会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强化用地、用能、用工要素保障,深化“三张清单”管理,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中诚信建筑劳务集团国家级建筑劳务产业园基地项目、重庆江津李市110KV输变电工程等10个项目建成投用,142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8.9亿元,有力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携手渝富集团等组建30亿元联动基金,新引进投资51亿元的微链道爱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生产及应用研发基地项目等产业类项目132个,协议引资1088亿元,近三年新引进项目开工率达60.5%。加快恢复市场需求。大众化、个性化、体验式、多层次餐饮、休闲娱乐、食品家电、文化旅游、网络消费等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带动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万达广场莲花石坊商业街、吾悦新印象主题商街开业运行,成功培育鼎山“莲花市集”、金科美邻汇“邻里市集”、爱情海“爱尚里市集”、米兰小镇“周末市集”等江津本土市集品牌,夜间经济提质增效,城市商业提档升级,“莲花市集”荣获全市最受欢迎十佳市集。抢抓节庆假日消费热点,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消费节、柏林2023嗨夏季、油溪粑节、嘉平猫山西瓜节、塘河流域川渝龙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发动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大型商业主体,举办各类促销活动200余场次,带动消费超10亿元。成功举办不夜江津造趣生活节、江津区春季文旅节等展销活动20余场次,有效促进消费回暖。打造“津选津品”一件代发供应链电商平台,开展公益性直播带货,举办“我是江津卖货官”直播大赛、“双12”购物狂欢节直播带货活动,区镇村三级电商站点体系入选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202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6亿元、增长9.5%,批发业商品销售额968.8亿元、增长16.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09.3亿元、增长11%。专业市场集群商贸流通额突破800亿元。推动市场主体恢复发展。全面落实服务工业企业专员制度,遍访规上工业企业助企纾困,全面推广“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收集问题346件,全面办结。54名知名专家教授受聘“科技副总”,助力企业创建创新平台28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2项,解决关键难题90个,创造经济效益超3亿元,“科技副总”进企业获评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最佳案例。新增减税降费15.1亿元,区财政直接补助企业5.3亿元。落实促进经济恢复提振金融政策资金306.4亿元,惠及企业3.6万余户。实现“无证明”办理事项129项,814项行政许可全流程审批减少环节1104个、材料1484个,实现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全程帮办代办”。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总量达13.5万户。实现更加充分就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98场,发布岗位7.8万个,达成意向1万余人。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职业培训补贴等多项政策“免申即享”和单位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项政策“直补快办”,兑现各类补贴资金1亿元,稳岗12.9万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9594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19.8万元。

(二)全力深化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江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梁八柱”,印发《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与四川自贡、宜宾、内江、泸州以及重庆永川、合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等川南渝西各自贸关联功能区签署《川南渝西自贸协同改革联动创新联盟扩盟框架合作协议》。成功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专精特新”创新赋能大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江津专场)暨山地丘陵智慧农机产业研讨会、首届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江津·合江”新材料产业园纳入第一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促成合江的中蓝国塑、金田纸业等20余家企业合作,引入投资50亿元的华健未来创新医药等四川籍重大产业投资项目。江泸北线江津段建成通车,双城经济圈货运班列获评十大协同发展创新案例,江津-泸州、宜宾的水上穿梭巴士开行162航次。成立川南渝西自贸协同改革联动创新联盟。联合泸州、永川实施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60万亩花椒、50万亩晚熟荔枝龙眼等多条农业产业带。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立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成立泸永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泸永江眩晕专科联盟等多个医疗协同联建机构,组建泸永江医保基金监管专家库,入库专家500人。联合泸州、永川、荣昌共享科技领域专家399名,联合开展泸永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举办泸永江协同创新成果发布活动,发布泸永江智能成果30项,举办首届“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初级技术经济人培训”,培育技术经济人179人。

(三)全力加快开放引领。聚力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加快完善枢纽开放功能。建成投用小南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珞璜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珞璜港进境粮食中转码头、兰家沱进境粮食中转码头,启动“一区两场所”一体化海关监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物流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综保区冷链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珞璜港区工作、小南垭物流中心货区改造工程、小南垭冷链设施建设项目,提升枢纽承载服务能力。加快提升通道运行能级。搭建中欧、中老、中老泰、中越、中缅、成渝等10条串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的国际国内通道品牌,江津区高水平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荣获2023“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奖。2023年,江津班列开行1207列,占全市开行量比重38%以上。运输货物超6万标箱,运量位列全市第2位,连续3年在货量、货值上实现翻番。持续深化开放合作。抢抓RCEP发展机遇,建设重庆东盟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集采分销基地。成功获取老挝啤酒、吴哥啤酒中国区代理权,“一带一路”商品展销中心开业运营。承办2023年陆海新通道跨欧亚供应链协同发展论坛暨国际货运展洽会,东盟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中国(重庆)联络处落户江津。加快推进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引进年外贸进出口额达60亿元的新加坡GKE金属物流、荷兰世天威物流等项目。提升开放经济质量。搭建重庆首个“百团千企”区县组团,数十家本土企业赴东南亚国家开展商务推介,签约订单7000万元。江津百人交易团实现“进博会”进口采购订单1亿元。我区有外贸实绩的企业超15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30.1亿元,稳居全市第四。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家、外商市场主体超过120家,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26.5%。

(四)全力突出科技赋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力建设创新平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7个。标能瑞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成为我区第一家区县级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户、科技型企业586户。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4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全区共引进高层次人才477名。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3个。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新增支持95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1亿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区有效发明专利2790件,专利密度增至20件/万人,建成首个科技成果库,收录科技成果102项,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总量突破23亿元,居渝西地区第一。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关键技术及国际首座5MW机组示范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五)全力强化产业支撑。升级壮大3大主导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构建现代化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我区获评“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江津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威马农机成功上市。202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03.2亿元,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加快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以工业设计中心江津分中心为载体,实现工业设计市区联动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85个,推动企业上云120余家。新增数字化车间15个和智能工厂1个、市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60亿元、增长3.5%,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50亿元、增长15%。实现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467.5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数字制造业产值229.5亿元、增长15.7%。持续推动服务业发展。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全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2735.1亿元,增长13.3%。物流业发展加快,完善和润物流园、天扬钧达物流园、深国际等物流节点,实现辐射重庆全域及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服务体系。交通运输业总体运行平稳,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24.2亿吨公里,增长6.8%,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58.8亿吨公里。

(六)全力践行务农重本。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四项行动”,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力做好稳粮保供。落实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1.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7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5.3万亩、产量64.4万吨,生猪出栏82.7万头,蔬菜产量116万吨。实现农业增加值141.5亿元、增长4.5%,富硒产业产值146亿元、增长12.3%。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江津枳壳、江津甜橙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市级农产品(花椒)出口示范基地2个,全国唯一的花椒SGS认证中心落户江津。“重庆江津花椒栽培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津花椒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江津青花椒种植基地上榜“全国美食地图”,江津花椒品牌价值达64亿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做法,打造“津彩大院”12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到綦河(西湖段)栖息,吴滩郎家村、先锋保坪村、永兴黄庄村上榜2023年度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江津区获评2023年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中山常乐村、四面山双凤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完成农村入户便道316公里、农村改厕2578户、农村低收入群体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76户。乡村建设工作获评全市巩固衔接典型经验区县级二等奖。“积分制”“清单制”在行政村推广率达100%,先锋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慈云小园村荣获“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成江津区互联网村示范地、水稻物联网示范基地、花椒智能化生产、智慧农机应用场景,花椒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五大平台开始运营。建设冷藏保鲜设施信息化系统平台,补足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确保全区低温处理率达到27%以上。推动农村电商网点整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0.2亿元,增长8%。探索实施强村富民工程。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探索“村村联合”,实现组团发展,全区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提前清零,平均经营性收入达54.9万元。

(七)全力彰显山水特色。筑牢长江江津段生态屏障,休闲旅游胜地建设展现新气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江津。迭代升级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采砂监管和涉河涉水案件处置,落实“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继续做好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工作,用心改善、守护长江岸线生态环境。发现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原生分布,培育并野外回归,被央视新闻频道专题报道。开展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完成5.7万平方米绿地品质提升。2023年,我区4个国控断面、3个市控断面水质均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6个水功能区水质的达标率均为100%。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联合会商、预报预警、联防联控,启动区级污染预警18次,发现并完成整改涉气环境问题920余个。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6.8万亩,新增城市绿地7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绿色示范村4个,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3%,绘就碧水蓝天青山净水美丽画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举办2023年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春季)活动,拉动文旅消费超5000万元。助力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在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推送重庆市江记酒庄有限公司“梅见”果露酒荣获金奖、荷花·臻情珍珠麻片礼盒荣获“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推进“人文江津”系列项目、江津区四面山旅游特色小镇文旅片区项目等文旅项目建设、杜市太公山景区七彩梯田步道开放、3539文创园正式营业。新引进银翔·山怀等12个项目、引资33亿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吴滩聂荣臻故居、中山双峰寺、白沙王政平民居、石蟆清源宫、塘河廷重祠等进行保护修缮。将首批50个传统古庄园全部纳入《保护利用管理清单》,通过非遗购物节、美食节非遗节目展演等活动,展示我区非遗保护成果。夯实乡村旅游基础,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先锋保坪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认证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6个。持续擦亮“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名片。成功举办“文旅中国·渝见四面山盛夏季”系列活动、第十八届“趣在中山·云享长宴”中山古镇千米长宴民俗文化节、第十六届七夕东方爱情节等活动,网络曝光量超1亿次且持续增长。越走越美创演秀—2023四面山全国城市邀请大赛吸引湖北、贵州等16个省市1000余支队伍积极响应。举办第十四届地市新媒体创新发展大会暨“百家媒体看江津”大型采访活动,全国160余名地市主流媒体负责人、专家齐聚四面山。围绕体育赛事、研学基地、民宿酒店、文创餐饮、高山避暑等高端版块合作洽谈,推动四面山片区功能完善。创新建设“云端四面山”数字服务平台,进一步升级智慧旅游系统。

(八)全力提升功能品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宜居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促进融城通道建设,市郊铁路江跳线与轨道交通5号线贯通运营,58个宜居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7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1个、棚户区116户,推动3539文创园、元帅大道中段提档升级、四牌坊-奎星阁-杨嗣桥等5个项目成功申报2023年市级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持续改善中心城区路网,打通几江半岛滨江二路、大同路、德感物流园片区路网一期等断头路、产业路,田家炳中学人行天桥建成投用,启动龙华到白沙沿江快速干道建设,3539文创园片区接驳西江街更便捷群众,重百商圈和遗爱池商圈实现“双圈”联动。全区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2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比例50.2%。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十大行动”工作方案》,出台城市资本上山下乡十条措施。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化运营,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109宗,金额6078.6万元。新培育家庭农场86个、农民合作社90个,新认证市级龙头企业16家。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4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590人。首席专家制度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试验示范50项。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增文化驿站、文化培训中心、书吧等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37个,现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521.7平方米。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动青年发展型社区、街区、园区建设,为城市增添更多的青年元素。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心城区已形成“一场两馆三中心”大型体育公共设施格局,全区建成投用的政府公共体育设施均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公共体育设施人均面积增长到3.3平方米。打造篆山坪公园、绘制浒溪公园“生态景观墙”,提质改造滨江体育公园等4个老旧公园,建设圣泉莲花石公园等4个口袋公园,特勤消防公园获评重庆最美口袋公园。建成21个小微停车场,新增2590个停车位,浒溪公园停车场获重庆最美小微停车场。推动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在云想公园、滨江公园鼎山段等6处城市绿地周边设置便民服务摊区,补足休闲绿地和公园周边消费配套短板 。

(九)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办好办实民生实事。25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和主题教育新增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8%。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建成农村公路108公里,安装临水、临崖、临坎安防设施90公里。助力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建成帅乡幸福食堂20座,完成2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贯彻落实《重庆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方案(2023—2027年)》,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在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础上,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深入实施精准扩面,基本养老保险扩面计划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养老保险待遇惠及全区40.9万人。全力推广“数字社保”场景应用,实现社保领待人员“无感认证”80.1万人次。在全市率先推出征地社保补贴应用社保卡发放,率先试点开展社保卡“一卡三通”惠民活动。城乡养老、基本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在全市率先开展深化“两病”门诊用药保障试点,区中心医院启动DRG实际付费,基本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疾控中心,4家基层卫生院通过甲级评审。深入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累计节约医保基金和减轻就医群众负担5.3亿元。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全力推动永川至江津长输管道、中贵线江津站至支坪输气线路建成投用,南川至江津长输管道主线建设完工。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取得新进展,建成屋顶光伏装机5万千瓦。开工建设大唐燃机发电项目,装机规模107万千瓦,推动大唐、能投风电项目前期测风工作,装机规模40万千瓦,成功引进众能光储储能项目。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

(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围绕建设“五地一城”奋斗目标,紧扣“加快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当好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使命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江津,切实为全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坚持“现代化新江津”建设为统领,围绕“五地一城”奋斗目标,按照全区“十四五”规划拟定的发展目标、全市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指标评价及市对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指标考核等要求,系统全面谋划,抓住关键环节,拟定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19项。体现发展综合质量效益的指标8项,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含农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规上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含工业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含税收收入);体现创新发展的指标3项,分别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体现协调发展的指标1项,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2项,分别为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单位地区GDP能耗;体现开放发展的指标2项,分别为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体现共享发展的指标3项,分别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

表2  江津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表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GDP)

预期性

7%

#农业增加值

预期性

4.2%

#服务业增加值

预期性

7%

2.规上工业增加值

预期性

8.5%

3.批发业销售额

预期性

17%

4.零售业销售额

预期性

12%

5.粮食产量

预期性

64万吨以上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期性

9%

7.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性

8%

#工业投资

预期性

14.5%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1%

#税收收入

预期性

9%

9.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预期性

提高1.5个百分点

10.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

预期性

1.8万户

11.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预期性

12%

1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与经济增长同步

13.进出口总额

预期性

3%

14.外商直接投资

预期性

3000万美元

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提高1个百分点

16.城镇新增就业

预期性

2.4万人

17.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

约束性

300天以上

18.单位地区GDP能耗

约束性

下降3.5个百分点

19.城镇调查失业率

约束性

5.5%以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预期目标定为7%,综合分析了外部环境、基础条件、潜力后劲,兼顾了需要与可能,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更好服务全国、全市、渝西地区发展。江津作为全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设定7%的目标,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体现江津作为、江津担当,将为全市、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局做出更多江津贡献。二是充分考虑我区高质量发展态势。区委区政府围绕现代化江津建设,作出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部署,推出了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为推动三次产业量质齐升积蓄强大动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赋能,为江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有利于恢复和提振市场信心。提出7%的目标,是向全社会传递出更多积极的信号,有利于更好凝聚起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建设现代化新江津的磅礴伟力。也要看到,实现7%的经济增长需要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创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变化,保持定力、增强信心,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千方百计实现既定目标。四是自身发展需要。“十四五”规划中,预期目标为GDP年均增长6%以上。前三年年均增长6.2%,2024年增长7%,高于“十四五”规划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将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三、2024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要实现7%的增长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立足思全局、谋大事、抓改革、促发展,着力挖存量、优增量,全力推动现代化新江津建设轻装上阵、行稳致远,2024年将聚力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聚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区。一是持续贯彻落实一规划、一方案。印发《江津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4年重点任务分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科学谋划“四张清单”项目。二是加快建设内联外畅交通网络。推动渝赤叙高速、合璧津高速、永津高速以及渝昆高铁和成渝铁路公交化改造江津段建设。三是加快推动产业协作提质增效。纵深推进“江津•合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印发《合江·江津(白沙)产业合作示范园建设方案》,建成泸永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朱杨荔枝)产业园。四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建设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公共图书馆联盟、泸永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泸永江眩晕专科联盟等若干教育、文化、医疗协同联建机构,促进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二)聚力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坚持“通道+经贸+产业”联动发展,大力拓展“保税+”“贸易+物流”等新业态。做大做强加工贸易、物流贸易,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着力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货运代理领域的龙头和知名企业。一是完善枢纽服务功能。推动枢纽港产业园、重庆先进机电装备及数字物流产业园实体化运行。加快推进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珞璜港区,启动申请设立相应特殊商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筹备工作。持续推进兰家沱港改扩建工程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的公用粮油集散中转基地和粮油交易市场。二是增强班列品牌影响力。锚定“1155”目标,加密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全年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1800列,力争运量全市占比第一。实现中老、中老泰班列常态化开行,培育连接新加坡的物流通道品牌,打造东南亚国际班列集结中心。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通道建设,加强与广西防城港、钦州、南宁、云南磨憨、新疆等通道沿线城市在特色班列、通关便利化及展会论坛方面合作。抢抓RCEP及“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契机,加强与老挝、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沿线国家合作,深化与阿塞拜疆苏姆盖特市等友好城市关系。四是努力培育外资外贸新增长点。巩固传统优势出口产业,支持润通、威马等存量大型外贸企业稳中提质,培育群光电子、敏达等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壮大。巩固“百团千企”考察成果,组织企业出海推介及扩大海外投资,推进多边经贸往来。积极参加进博会、西洽会、服贸会等知名展会,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加大外资招引力度,推进存量外资企业持续增资扩股。提升开放服务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外贸促进政策及外商投资法,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开展“三送一访”活动,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

(三)聚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实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行动,培育一批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系列活动,积极培育工业设计中心,开展“工业设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系列活动。实施品牌增值工程,推动酒水饮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智能家居等消费品行业积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粮油食品加工能力,提升医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二是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度融入重庆市“33618”现代产业集群体系,构建“3+3+X”现代产业集群,落实《江津区贯彻落实“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工作方案》,围绕“2435”产业梯度培育计划,以8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重要抓手,推动特色集群不断壮大规模,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批产业智能化项目。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新建2家以上智能工厂,3家市级以上绿色工厂,新建12家数字化车间。加快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推荐5家企业参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持续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聚焦“两主四特”产业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2023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五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五大倍增”行动,不断加大存量企业挖潜增效力度,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重点保障A级企业要素需求,严格运用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培树领跑者先进典型,全面提升参评企业质效,力促亩均效益再提升。

(四)聚力激发内需潜力。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182个、年度计划投资322.5亿元,深化“三张清单”管理,做好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力争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建立项目联席机制、评审机制、考核机制等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分级分领域持续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切实抓好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专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的项目资金争取和定期调度工作,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提效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二是激发消费潜能。进一步加大对消费品市场的牵引作用,落实好房地产、新能源汽车、购物节等方面的消费支持政策。大力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新增限上商贸主体50户。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办好系列促销及展会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市级关于促进消费政策措施,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各大商业综合体创新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推动有条件的商业充分利用店外空地开展外摆促销活动。积极盘活闲置商业资源,引进首进江津品牌店,推动遗爱池商圈招商、居然之家智能生活馆顺利投用运营。研发江津尖椒鸡等江津名菜成为预制菜,拓宽销售渠道,举办以富硒土货为食材的蔡家镇“吃新”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擦亮“富硒美食”名片。巩固发展夜经济,加快建设莲花市集、米兰小镇、3539文创园等夜间经济集聚区。

(五)聚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推动区属国企功能、优势、体制机制重塑,建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国企。全覆盖排查所属国企“出血点”“一企一策”制定实施风险防范化解及改革方案,有效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全面实行“户头、人头”双控,建立“两非、两资”预警长效机制。推进国企优化重组,加快形成权责分明的政企关系,深入实施集团公司内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压减管理层级3级,压减企业法人户数46户。深入推进园区开发区改革。精减园区开发区内设机构,完善人才流动、薪酬激励和考核约束机制。创新运营公司投融资模式。加快战略重构、资产重组、业务重塑,推动园区开发区运营公司加快向产业投资、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发展,提高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能力。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先A级企业要素保障,设置差异化的价格配给机制,推动亩均改革支持政策。强力推进集约化发展,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开展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清理处置,整治高耗低效企业50家,新增盘活低效土地1000亩、闲置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深入推进政企分离改革。加快完成政企分离,服务回归政府,企业市场化运行,形成责权利明确的政企关系。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与所属企业全面“脱钩”,实现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全覆盖。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确权登记,通过“三个一批”方式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增效益,形成规范运营、保值增值的管理体系。挖掘形成特许经营项目尽快投入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参与资产盘活,市场化转型的同时从“开源端”挖掘财政收入。优化民用醇基液体燃料业务布局。采砂(石)经营权需进一步整合全区资源后投入市场。加快建设LNG加气站。二是深刻数字化变革。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到公共数据归集全方位、核心业务梳理全覆盖、“一件事”谋划全动员,推动基层治理“141”体系走深走实,持续推进政务大厅智慧化建设,丰富全区数字政务应用场景,全力推进数字赋能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群众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银行+保险”“银行+担保”等新型抵质押金融产品。研判和细化产业奖励扶持政策,立足推动全区工业经济“稳”“进”“立”,延续实施一批经营性主体受惠多、产业激励作用强的财税支持政策。推动农村动产抵押融资创新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发展。四是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各项改革措施、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走深走实并取得突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认真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规范市场准入管理,持续抓好清廉市场试点建设工作。抓好农村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六)聚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一是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快推动保交楼项目建设,实现全区恒大和类恒大项目全部交付销号。加快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加强在建项目预售资金监管,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品质,更好满足工薪群体的刚性住房需求,争取2024年公租房分配率达到95%,有效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的住房问题。二是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续力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攻坚战。加强研判,做好中长期财政收支形势分析,动态评估财政可承受能力,确保财力兜得住、可持续,坚决守牢“不爆雷”底线。通过预算安排、核销核减、债券置换等方式,切实担起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治责任。严格管理,落实各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要求,做好新增债券资金需求申报、资金拨付、还本付息等全流程监管,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压降政府综合债务率。严控投资,持续推进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处置,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资产效益,增强经营性融资能力和抗风险水平,坚决遏制新增隐债,牢牢守住资金不断链、债务不爆雷的底线。三是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等机制,严厉打击重点领域经济犯罪活动,防范化解非法集资等涉众型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持续实施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防控专项行动,抓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效管控新发案件数量和规模,加快推进存量案件化解,落实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防控处置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七)聚力抓好“三农”工作。一是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强储备粮监管及应急保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质6.4万亩,常态化做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45万亩、64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60万亩、117万吨以上,水产品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6.2万亩、3万吨以上,坚决守牢兜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持续壮大农业经济。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持续推进“一主两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依托中试城平台,加快花椒系列产品的产品中试和市场中试。开展柑橘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应用示范,发展柑橘优果工程3000亩。打造甘薯标准化示范基地4000亩。全力创建江津花椒、江津茶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协作,开展粮油、花椒、荔枝等产业发展,合作共建巴蜀鱼米之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三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和“五清理一活动”。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500户以上。推进“1+2+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持续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打造各具特色巴渝和美乡村“和美院落”,全面推进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市级美丽宜居示范镇建设。四是扩宽农民增收道路。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探索“村企联合”“村村联合”等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90%。

(八)聚力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一是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落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十大行动”,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创新城镇化建设新要求,以宜居城市建设为依托,持续做大城市规模,力争2024年城镇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全面落实市委要求,做好江津区国土空间三维实景地图建设,将实景地图下沉至区级治理中心和基层智治平台。二是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加快策划、包装和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旧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层面的统筹。加快旧城改造,推进几江三九片区、德感三线片区等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李市、油溪、吴滩等镇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双福享堂片区、江津站TOD、滨江体育公园等城市更新项目。确保3539文创园一期、元帅大道中段提档升级工程完工投用,积极开展几江大桥南桥头向东至长风路的车行下穿道、几江大桥南桥头匝道提升工程、贯通大同路断头匝道前期工作。三是扩宽畅通融城通道。围绕扩宽交通“大动脉”、畅通内外“微循环”,加快推进水运、公路、铁路、桥隧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着力推动市郊铁路江跳线过江段、支坪长江大桥、中梁山隧道、快速路七纵线等一批融城通道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融城步伐。

(九)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推行“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严格产业准入,建立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降碳,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鼓励火力发电、水泥、烧结砖等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产能置换规定,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对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逐步增加清洁能源输入,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逐步深化重点领域节能行动。推动长输油气管道和电力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在津高校和企业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二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加强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宣传教育,鼓励绿色智能消费,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着力深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改,巩固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加大对空气排放物、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限塑减废,突出治理油烟、恶臭、噪声等“城市病”,优化城区绿色空间布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两岸青山、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风貌整体大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十)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接续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等25件重点民生实事。一是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为试点主体,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创机制,重点对城镇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城乡结合部小区加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因地制宜配齐商业设施,建成一批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二是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叠加发力,在就业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两个优先,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以上、技能人才评价1.6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工作目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着力稳岗扩岗,建立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持续向好。三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贯彻落实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和基金缺口分担机制,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着力围绕便捷社保、高效社保、暖心社保三个服务品牌,打响“津”彩社保品牌,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提质扩面,引导灵活就业主动参保,实现参保符合条件的群众应保尽保,特殊困难群体应缴尽缴,高质量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力争城乡养老、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全面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持续推进支付方式和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切实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和便民服务。四是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用人单位在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对妇女就业的歧视行为,促使女性生育与就业形成良性互动。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托育服务,新增托位1200个。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发掘和利用,鼓励支持身体健康、有技术专长和创业意愿的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我区经济发展、文化生活、公众事务和公益活动。完善适合老龄劳动力再就业保障和服务培训体系,积极开发更多适合老龄劳动力就业岗位,增加他们参与灵活就业机会,让更多老龄劳动力实现再就业。五是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德感小学、双福九小。力争享堂小学、专门学校二期、综保二小、江南职业学校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程建成投用。六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新增2家甲级镇卫生院。继续推进“区聘镇用”“镇聘村用”,每年按照不低于区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当年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数量的80%统筹,调配“区聘镇用”人员,确保下派人员到位并切实履职。加强社区医院建设,鼓励将辖区人口多、服务能力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成社区医院。加快卫生健康领域数字信息化融合发展,提升与市级平台信息互联互通能力,加快构建业务协同联动、智能高效的数字健康新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