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www.jiangjin.gov.cn

[ 索引号 ] 11500381009320238D/2023-00034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江津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3-02-16 [ 发布日期 ] 2023-02-16
重庆市江津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江津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向大会作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考验,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提前、密集、精准调度部署经济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大力推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有效对冲了超预期因素影响。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20项经济社会指标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税收收入)、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新增就业、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单位地区GDP能耗、城镇调查失业率等10项指标以及工业投资子项达到或者超过预期;受疫情、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含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规上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工业投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等10项指标及税收收入子项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详见表1

1江津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预期增幅

实际完成

1.地区生产总值(GDP

6.5%

3.2%

#农业增加值

4%

3.9%

#工业增加值

7%

4.1%

#服务业增加值

7.5%

1.5%

2.批发业销售额

22%

11.3%

3.零售业销售额

15%

6.3%

4.规上工业总产值

10%

7.9%

5.粮食产量

64.4万吨

62.8万吨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

1.9%

7.固定资产投资

7%

5.5%

#工业投资

8%

14.2%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

7.2%

#税收收入

7%

-22.3%

9.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提高1个百分点

提高1个百分点

10.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

13%

13%

11.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提高0.1个百分点

提高0.1个百分点

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

6.7%

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

5.7%

14.进出口总额

12%

2021年持平

15.实际利用外资

3.5亿美元

3.6亿美元

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1个百分点

提高1个百分点

17.城镇新增就业

2.4万人

3.6万人

18.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

300天以上

311

19.单位地区GDP能耗

下降3.5个百分点

下降4个百分点

20.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5.5%以内

——同城化先行区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同城互联互通,打通连接中心城区的重要通道,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段项目正式运营,日均客运1.3万人次,铁路枢纽东环线建成投用,渝昆高铁、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新增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居全市区县第2位;新增10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量居全市区县第1位;新增12个数字化车间和3个智能工厂,新增数量居全市区县第2位。

——防范化解各项风险有力有效。有效化解房地产风险。争取第一批专项借款资金9亿元,专班推动15个恒大、类恒大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完成“保交楼”任务2900套。主动对接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后续复工建设资金,恒大和类恒大项目保持基本稳定。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开展解债服务类非法金融风险、养老诈骗等系列整治行动,核查处置风险企业2家。有效防范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经营风险,规范地方金融放贷领域秩序,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全年化解到期债务17.8亿元,综合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

(一)着力扩大内需,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面落实“抓项目稳投资”要求,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扎实开展“千人服千企”重点项目帮扶工作,重点项目完成较好。益海嘉里中央厨房项目、和友年产50万吨光能材料项目建成投用,综保区片区开发建设项目、中医院住院综合楼、渝昆高铁江津段、合璧津高速(江津段)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区13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鹅公水库工程、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成功争取上级资金3.95亿元。发行新增政府债券23.8亿元。8个项目获得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支持,贷款需求2.2亿元。珞璜建司8亿元企业债券已发放到位。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引进投资300亿元的东旭光电显示新材料等项目180余个,协议引资115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有效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33.8亿元,增长5.5%,其中工业投资188.5亿元,增长14.2%

消费环境提档升级。大力打造消费品牌。稳步推进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新特色化商圈,双福爱琴海购物公园、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大型品牌购物中心相继建成开业,新增高端商业综合体50万平方米,吾悦广场被纳入重庆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引进星巴克、kkv、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孩子王等100余家江津首进品牌。商圈及周边街区、米兰小镇、祥瑞时光道等夜间经济聚集区夜间消费氛围浓厚,极大活跃了江津消费。“硒乡津味”餐饮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江津肉片、江津酸菜鱼、江津尖椒鸡等五道菜获评“重庆地标菜”,江津富硒特色美食融入重庆国际美食名城;四面山镇林海村入选2022年重庆市首批农家乐特色村落,阅山乡村酒店被认定为五星级乡村酒店。积极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十届美丽乡村休闲消费节暨第八届江津富硒美食文化节,统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线上线下消费促进活动。“江津首届烟火夜市节”“津城新耍市周年庆”“年中庆嗨购节”“消夏嘉年华夜巷美食节”“爱尚重庆”等各类主体消费促进活动40余场次,直接拉动消费近1亿元,有效提振消费活力和消费信心。发放政府消费券2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超1.3亿元,间接拉动消费达2.5亿元。

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出台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7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36条、促进消费恢复发展22条等系列措施,编印《稳企惠企政策汇编》两期,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推送稳企惠企政策,线上线下相结合确保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落实,全力保障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落实减免缓退税费24.3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1.7亿元;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个人新发放贷款98.6亿元,支小、支农再贷款投放金额分别居主城新区和全市第1;落实社保缓缴、失业保险降费、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稳企纾困政策,兑现各类稳企惠企补贴资金6592.3万元,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共计2.05亿元,稳岗17.4万人。

(二)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基础持续夯实稳固

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全面完成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建成全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获评全市首个山地丘陵智慧农机产业基地,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三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的区县。润通科技静音变频发电机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渝丰科技、益海嘉里获评全市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5亿元,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新升规企业45家,规上工业企业达56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803亿元,其中,消费品工业、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汽摩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36.1亿元、379.7亿元、365.2亿元、345.4亿元,分别增长6.1%24%-1.6%4.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较2021年提高1个百分点。

商贸服务业稳步增长。202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1亿元、增长1.9%,批发业商品销售额829.2亿元、增长11.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78.7亿元、增长6.3%。双福国际农贸城、英利国际五金机电城等专业市场实现流通额762亿元、增长1.7%。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外币存贷款余额2413.2亿元,增长11.2%,其中贷款余额增长10.4%。威马农机顺利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会议,渝丰科技上市工作稳步推进。文旅融合加快。新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0个、镇(街)数字文化舞台8个。江小白金色黄庄大地乐园开园运营,江津保坪村、太公山、白沙古镇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年粮食产量62.8万吨,蔬菜产量110.8万吨增长4%,生猪出栏84.4万头增长6.7%实现农业总产值189.7亿元、增长4%,富硒产业产值130亿元、增长12.1%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石门镇、石蟆镇获批市级农业产业强镇,丰源花椒有限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耕地保护有力创建耕地质量综合提升示范片1000亩,实施酸化土壤改良2.5万亩,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1.5万亩。兑现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2561万元、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大户补贴1.17亿元。花椒产业持续做强。建成全国最大花椒全自动烘干生产线5条,开展花椒带枝采收社会化服务1万余亩,椒农每亩增收节支1000元。江津花椒获评全面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与山东医科大学联合开展花椒医药中间体研究,镇痛疗效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进程加快

助推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聚焦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目标定位,着力实施“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切实提升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持续推进联系重庆中心城区通道建设,助力重庆主城都市区成为强能级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

深化落实川渝合作。双城经济圈研究院落户江津。助力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开通重庆江津至成都青白江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运班列,助力两地企业降本增效;深化与成都市郫都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干部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协同编制《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并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编制并印发《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组建泸永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泸永江口腔和卒中专科联盟、儿童自闭症康复联盟。推动产业体系互促共进,筹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专精特新”赋能大赛,积极推进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园建设。持续深化落实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和“川渝通办”事项。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显著提升

高标准打造创新平台。印发《重庆市江津区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规划》,环交大创新生态圈初具雏形。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建设。团结湖PPP项目全面启动,引进美智智能科技等大数据智能化项目15个,成立国科航、重庆梯联智能技术等院校合作企业11家,入驻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71家,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完成技改投资1.9亿元。区综合创新竞争力位居全市第7,主城新区第1。新增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3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兑现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项目资金3643.8万元,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人才(团队)资金110万元,落实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336万元。新增支持科技型企业110家(次)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5亿元。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新增科技型企业202家。全区开展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288家、增长3.6%,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7.5%,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1个百分点。

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区科学技术局成功获批重庆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加快打通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6人取得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颁发的中级经理人证书。重庆驼航有限公司依托北航技术资源支持,成功研发驼航驼峰600型无人机。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优势成立交通检测平台,交通检测领域发展加快。

(五)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大力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53项改革清单全面完成。区属国企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注销(或改制)存续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26户,吊销未注销类全民所有制企业清理注销310户。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润江公司与中石化合资合作,华信(集团)公司入股江记酒庄,四面山(集团)公司参与江津玉产业保护和开发利用。财税改革走深走实,614家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入驻,实现全区审批单位向大厅集结、审批服务向窗口集成、审批事项向网上集聚,打造24小时政务“云大厅”。切实优化服务,审批时限最高压减81%,行政许可全程网办比例达到92.2%,营商环境述职评议满意率达99.6%

开放能级全面提升。口岸功能加快完善,小南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珞璜港进境粮食中转码头建成投用,老挝仓储集拼中心成立运营,珞璜港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放通道建设提速,成功开行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中欧班列(回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到发536列、增长133%。开放经济持续发展。立足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产业,积极发展贸易新业态,全区进出口过亿企业超过3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

(六)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取得实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排查农户33.6万户,发现并解决问题91个。落实“一对一”精准帮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创新开展提高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改善住房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群众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农村户厕“四提三改”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13170元,增长17%2022年全区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7064元,较2021年增长2493元,增长17.1%、增幅居同组第1

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坚持点上示范、区域带动、全域推动,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院落30个,打造美丽乡村5个、美丽宜居村庄15个,鹤山坪农业公园、江小白金色黄庄初显形象。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造农村户厕2103户,新建农村入户道路156公里。积极推动农村数字化建设,打造慈云凉河村、珞璜合解村、吴滩郎家村等“110村”数字化试点,新建花椒和水稻农业物联网基地2个。

宜居城市进程加快。印发《江津区宜居城市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改造老旧小区62万平方米、棚户区200户,新(改)建城市绿地74.9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36.3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27.4平方公里。投入资金32.3亿元,建成江津区滨江体育公园、篆山坪儿童公园、江津廉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加快打造有品质、有颜值、有情怀、有温度的现代化高品质宜居城市。

(七)强化节能降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加快编制《江津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碳达峰行动计划》等实施方案,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2+6+N政策体系。印发《江津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任务清单》《贯彻落实重庆市“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等系列文件,全力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认真做好能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完成武骏、和友等2个项目的玻璃产能听证,完成山东道恩高分子新材料西南总部基地项目等6个项目节能报告审查。全力做好能效水平高、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的项目和重大项目用能要素保障,全区单位地区GDP能耗下降4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印发《江津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统筹推进2022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蓝天保卫战稳步推进。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均未出现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同比增加20天。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科学合理调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力实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规范化建设与综合整治,推进城市集中式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净土保卫战硕果累累。建成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圆满完成“3.16”、“7.21”和“10.10突发新冠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等工作。“无废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制定《重庆市江津区重金属污染防控实施方案(2022-2025年)》,落实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公布江津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41家单位纳入管理。

(八)办好民生实事,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20件重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实际投入资金6.2亿元,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2549户城镇低保户安装燃气安全装置。完成20个居民小区供电设施安全改造,消除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242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20户。建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0公里、农村公路100公里、村社入户便道156公里。建成“劳动者港湾”示范点10座、“渝馨家园”6个、镇养老服务中心7个,新增婴幼儿照护托位831个。完成助餐1.4万余次、助浴1100余次、为576位失能老人开展上门助医300余次,开展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各1.6万人。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严格执行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好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全年发放低保金、供养金和护理补贴、临时救助等资金4.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7734元、25537元,分别增长5.7%6.7%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出台《江津区全面深化新时代校地合作促进校地协同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江津中学滨江校区建成投用,双福六小、双福九小、双福二中新建工程以及德感小学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新增3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990个。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义务阶段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疫情防控精准高效,处置本地疫情7起,全年有序组织开展扩面核酸检测2900余万人份,其中“10.15疫情为全市应对农村地区疫情提供首战经验,双福农贸城疫情防控措施在全国推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区第二人民医院挂牌重庆市人民医院江津分院,区中医院与重庆市中医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三甲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区中心医院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区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二、2023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一)2023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振信心,持续扩大内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确保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江津开好局、起好步。

(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全国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从重庆看,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三个作用”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举措,将进一步释放重庆发展活力潜力。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经济实力、科教实力、城市综合实力、生态文明水平、社会治理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五年目标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进增效、清险除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为未来5年及2023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有效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居民消费、文旅消费尚未完全恢复,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偏弱,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依然存在不少短板。从全区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建设,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的加快实施及国家、全市为恢复经济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将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江津高质量发展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市场利好。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锚定“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总体”要求,大力建设“五地一城”目标,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为江津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委十五届四次全会进一步细化2027年目标任务和2023年发展目标任务及工作举措,都将有力推动江津经济社会向好发展。同时,也要认识到,全区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招商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宏观形势,紧紧围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按照全区“十四五”规划拟定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对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指标考核等要求,初步拟定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20项,体现发展综合质量效益的指标8项,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含农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粮食产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含工业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含税收收入);体现创新发展的指标3项,分别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体现协调发展的指标1项,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2项,分别为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单位地区GDP能耗;体现开放发展的指标2项,分别为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体现共享发展的指标4项,分别为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详见表2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能耗强度目标“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虑。预期目标设置是对标对表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体要求,更好统筹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速度与质量、总量与结构,主要考虑:一是切实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年,承载着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担负着开好局起好步的重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拟定GDP增长6.5%以上是与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全市经济增长6%以上目标相衔接,与我区过去两年平均增速相衔接,与“十四五”规划、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也是向全社会释放积极信号,更加有效地提振社会信心,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社会预期、企业预期。二是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从工业看,消费品、装备、汽摩、材料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可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金融、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蓬勃发展,专业市场、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稳步恢复,将有力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可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从建筑业看,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加之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快发展,将推动建筑业总体保持稳定,预计建筑业增加值增长6%,可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从农业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4.5%,可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三是充分考虑基数效应。2022年全区GDP增长3.2%,较低的基数,有利于2023年实现较快的增长。同时,消费增长、有效投资扩大、市场主体恢复、开放进程加快等积极因素,都将有效支撑全区GDP增长6.5%以上。

2 江津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表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2023年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GDP

预期性

6.5%以上

#农业增加值

预期性

4.5%

#服务业增加值

预期性

6.5%

2.规上工业增加值

预期性

8.5%

3.批发业销售额

预期性

15%

4.零售业销售额

预期性

10%

5.粮食产量

预期性

64.1万吨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期性

8%

7.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性

10%

#工业投资

预期性

12%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1%

#税收收入

预期性

23.5%

9.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预期性

提高2个百分点

10.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

预期性

1.7万家

11.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预期性

12%以上

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7%

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6.5%

14.进出口总额

预期性

5%

15.外商直接投资

预期性

4600万美元

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提高1.5个百分点

17.城镇新增就业

预期性

3万人

18.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

约束性

300天以上

19.单位地区GDP能耗

约束性

下降3.5个百分点

20.城镇调查失业率

约束性

5.5%以内

(四)2023年重点工作举措

一是全力助企纾困,切实提振市场信心。紧扣市场主体急需,严格落实各级政策,全力抓好助企纾困、融资输血、服务保障等工作,更好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促进经济社会较快恢复发展。推动市场主体恢复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全面承接各级货币金融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精特新”信用贷款等支持力度。缓缴水电气费,对受本轮疫情影响,未能及时缴费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继续实行水、电、气“欠费不停供”。强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鼓励开展线上验收,保障款项及时支付。加快恢复市场需求。常态化开展“江津富硒美食文化节”、不夜生活节等消费促进活动,引导服务业行业采取发放惠民消费券、打折、满减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推动遗爱池商圈1期开业运营,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特色夜间经济聚集区,带动夜经济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抓好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的调度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江津综保区片区开发、团结湖大数据产业园、先锋食品特色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做好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的项目储备和资金争取。稳住房地产投资,进一步缩短前期开发、拿地、开工、销售全流程时间,加快督促已供地项目加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好重点群体帮扶措施,确保我区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100%就业。培育更多江津特色工种和新职业工种,做好技能培训。加快推动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村)。

二是携手共建经济圈,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落实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及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对标《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联合泸州市、永川区制定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制定江津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2023年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建设。及早印发《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编制《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协同编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办好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联合办公室会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专精特新”赋能大赛。加快建设朱杨川渝荔枝产业合作示范园、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园。推动江泸北线高速、渝赤叙高速江津段、渝昆高铁江津段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提升内联外通水平,积极融入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三是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落实“环交大创新生态圈”建设,加快推进团结湖大数据产业园、重庆能源校科技园、中天元智能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战略科技力量落地,大力引进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入驻江津。深化产学研合作,紧紧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做优做强创新主体,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建立梯次培育库,制定成长路线图,一企一策,推动企业成长发展,扶持一批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持续优化创新环境,积极开展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激情;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及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力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7%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效能,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统筹做好数字经济政策支持、企业服务,大力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核心产业,做优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新增规上数字经济企业30家,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建设5G基站750个以上。全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打造一批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智慧应用,力争将江津区“城市大脑”打造为全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亮点模板。全面推动“渝快政”应用,学习“浙政钉”先进经验,将“渝快政”与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结合,创新“渝快政”示范运用,努力将“渝快政”打造成为江津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政务工作平台。

四是致力开放引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推动江津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形成联动周边、对接外埠、面向世界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提升通道运行能级。不断拓展西南向(泛亚通道)、东向(沿江通道)、西北向(中欧班列通道)等多式多向物流货运大通道。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增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开行数量,力争2023年开行1000列以上。加快完善枢纽开放功能。加快推进珞璜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确保珞璜港改扩建工程完工,推动周边集装箱货物通过多式联运在珞璜港实现集疏运,力争2023年实现重庆水运口岸扩大开放珞璜港。推动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贸合作机遇,大力拓展保税+、“贸易+物流”、贸易双循环等产业资源,壮大保税加工业态,培育外贸新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发展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等新业态。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5%,外商直接投资4600万美元。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围绕“4+1产业集群,瞄准符合江津产业定位的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等优质企业,紧盯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全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产业链条长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产业类项目协议引资100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五是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实施“五大倍增”行动,升级壮大消费品、装备制造、汽摩、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引进发展新兴产业、战新产业,逐步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大唐燃机项目、重汽轻型汽车F平台技术改造项目、义利北冰洋重庆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2%。持续开展“领导干部遍访规上工业企业行动”,以“倍增”企业、领军(链主)企业、“双百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重点,逐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装备、生产线、车间和工厂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推进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夯实绿色发展园区载体,提升主导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更好促进节能降碳协同增效。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六是推动城乡融合,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5万亩,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45万亩、64万吨以上。推进沿江早菜、高山蔬菜、设施蔬菜建设,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确保蔬菜产量稳定108万吨、生猪出栏85万头以上。实施丘陵山区智慧农机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绿色生产技术。加快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江津园区建设,积极推动中国(重庆)中试城、先锋国际花椒产业城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实施富硒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建成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劳动教育基地,实现富硒综合产值146亿元。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持续开展“四提三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实施农村户厕改造2000户。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提升先锋鹤山坪农业公园、鲁能美丽乡村品质。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数字乡村”等项目建设,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入户便道100公里。深化农村改革,扩面“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5%

七是彰显山水特色,加快建设休闲旅游胜地。坚持生态优先、特色优先、质量优先、赋能优先,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多元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休闲旅游胜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重污染天气防范、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实施仙草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确保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城市及“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确保55项建设指标全面达到设定目标,持续强化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环境监管,推动开展新污染物治理,严控重金属环境风险,不断加强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及早印发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及十四五碳达峰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江津区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农光互补光伏建设项目建设。擦亮“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名片。坚持生态优先、特色优先、质量优先、赋能优先,实施“科学规划引领”“产品开发提质”“品牌形象提升”“宣传营销提振”“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市场主体培育”“区域协同发展”八大工程,全力推进休闲旅游胜地建设。以四面山景区为依托,办好“七夕东方爱情节”“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等品牌活动。以响水湖四面山生态博物馆为核心,联动响水滩、云山小镇、阅山、双胞胎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点及动物植物园,让游客玩得开心。围绕四面山“1条四面山高山冷水鱼、1块四面山老腊肉、1碗四面山泉水豆花、1把四面山野菜”四道特色美味,让游客吃得放心。

八是提升内涵品质,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景、出门进园”,逐步提高城市宜居性。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滚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圣泉寺至鼎山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市老旧功能片区更新改造,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加快公租房分配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实施南华小区、公租房燃气等重点项目,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加快实施中山镇市级美丽宜居示范镇建设项目,逐步将白沙建设成产业深度融合、风貌独具特色、功能复合多元的“文化教育”特色小镇。常态化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切实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房屋质量和品质

九是聚焦民生改善,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有序促进人员流动,帮助企业稳定和争取订单,全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努力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降到最低。做好群众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做好特殊群体、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抓好粮食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政策性粮食出入库必检项目,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政策性储备。全面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积极引导建立社会责任储备,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加工能力,确保粮油市场稳定。全力以赴抓好军粮供应,保障驻军需要。抓好能源安全保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大用户、重要部门用能情况监测,科学研判用能形势,尤其是做好迎峰度夏度冬等重要时期的煤炭、天然气、电力供应保障;持续开展油气管道电力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区能源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