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4 09:37:42 大 中 小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舟载服务团队”走进双福街道津福社区,以“艺术素养彩”为主题,通过民族服饰与传统建筑两大元素的巧妙结合,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
活动伊始,“民族服饰件件美”互动问答环节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
“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呀?”
“我知道,56个民族。”
志愿者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随着蒙古族、藏族、苗族等民族服饰图片一一呈现,孩子们的目光被服饰上精美的刺绣和独特的纹样深深吸引。志愿者们娓娓道来,讲述苗族银饰的吉祥寓意、蒙古族长袍的实用智慧以及维吾尔族花帽的纹样奥秘。小朋友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熏陶中,领略了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
在“指尖上的中国建筑”环节,志愿者现场示范如何用彩泥捏制传统建筑。小朋友们纷纷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小手不自觉地跟着比划模仿。搓、团、粘、切、捏……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塑造飞檐、斗拱等建筑细节的技巧。
“我会捏方形墙体啦!”
“你捏的这个造型真好看,像极了故宫角楼!”
孩子们化身“小小建筑师”,用稚嫩的双手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将一块块普通彩泥塑造成古老神秘的城楼、古朴典雅的凉亭、精致可爱的木屋……每一件作品都独具童趣与想象,既承载着孩子们对传统建筑的理解,更满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文化的浸润。民族服饰的绚丽与传统建筑的厚重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参与更多类似的文化体验。
据悉,暑期伊始,重庆交通大学、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等5所辖区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已在街道各社区开展了10余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双福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联动高校资源,强化“街道+高校”合作模式,为青少年打造更多浸润式文化体验平台,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薪火相传,让艺术之美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