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人民政府>部门信息

珞璜镇《地名百科》

发布日期:2024-06-21 11:22:01

《地名百科》图文百科
( )省(重庆)市(江津)县/市/区(珞璜)镇
概况综述 珞璜镇地处江津区东部,坐落在江津区长江流域南岸,是一个工业重镇。东面与巴南区莲花街道、鱼洞街道、一品街道接壤,南连江津区的杜市镇、贾嗣镇,西与江津区支坪镇和九龙坡区铜罐驿镇为邻,北与大渡口区跳蹬镇隔江相望。 截至2023年12月,珞璜镇下辖7个社区、5个行政村。珞璜镇处于重庆绕城高速以内,拥有集深水良港、高速公路、干线铁路和轨道交通(规划)于一体的独特多式联运立体交通优势。自北向南设有华能港、珞璜港和玖龙港三个国家级深水良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珞璜段设有珞璜、珞璜西、支坪三个互通。川黔铁路、渝贵铁路、重庆铁路东环线汇集于此,设有珞璜南站和珞璜东站站点。境内拥有国家级铁路物流中心—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是中欧班列(重庆)新起点,长江经济带上的“水公铁”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境内拥有国家级开放平台—江津综合保税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江津珞璜工业园,是江津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产业发展主战场。总体规划面积约68平方公里(含拓展区6.8平方公里),主要在发展消费品产业、材料产业、装备产业、汽摩产业上重点发展智能家居、纸制及包装等细分领域。截止2023年底,已入驻玖龙纸业、杜拉维特、敏华家居、海亮铜业、威马农机、德邦物流等企业超过一千家,规上工业企业达174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632.8亿元。
中文名 珞璜镇 电话区号 023
别名 邮政编码 402283
行政区类别 重庆市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 500116116000 人口数量 7.88万(截止2023年末户籍人口)
所属地区 江津区 著名景点 猫儿峡、寨子洞、白沙沱长江大桥
面积 149.71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 50211亩
主要民族 汉族 方言 重庆话
(一)地名故事 一个双双带玉的“珞璜”之名, 有何来由呢?珞璜,追溯到从前叫“落皇石”,相传明朝时期,明宪宗钦赐江津的工部尚书江渊一玉石碑,船至猫儿峡口倾覆,“皇石”落于江中,便有了“落皇石”这个地名,意为皇帝的玉石落水之处,后为避讳改为珞璜石,简称珞璜。
(二)发展历史 明洪武四年(1371年),珞璜镇境域属保安乡。
清初,珞璜镇境域属杜市里。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珞璜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珞璜乡属第五督导区。
1949年12月,江津县划为10区,珞璜乡属七区。
1952年12月,江津县划为19区,珞璜乡属第十一区(仁沱)。
1953年12月,属第十二区。
1956年2月,第十一区、十二区合并成立仁沱区,珞璜乡属之。
1958年9月,珞璜乡改为珞璜公社。
1984年3月,珞璜公社改为珞璜乡。
1985年9月,由珞璜乡改为珞璜镇。
1993年12月,小岚垭乡并入珞璜镇。
1998年11月,顺江镇并入珞璜镇。
2001年5月,马宗镇、和平镇并入珞璜镇。
(三)民族文化
(四)传统习俗 遵从汉族传统习俗,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典型的江津民俗特色,民众群体热情好客。
(五)姓氏宗族
(六)名人事迹 钟汝梅,1902年生于和平乡普安大队墙巷子(现在的珞璜镇和平社区普安墙巷子)。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与聂荣臻为同班同学。在校期间,钟汝梅经受“五四”爱国运动洗礼,思想发生巨大飞跃,与聂荣臻、戴坤忠、傅汝霖同为江津民主革命运动先驱。1919年秋钟汝梅与聂荣臻等同志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他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他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解放了上海。1927年5月,他被叛徒出卖被捕,同年7月,被反对派枪杀于上海枫林桥畔,死时还未满25岁。 余伯维,和平乡广化村(现在的珞璜镇真武村)人。建国初期,他积极投身革命,任和平乡征粮委员。负责催收地主豪绅欠粮,他工作认真,不畏权势,被地主恶霸势力视为眼中钉。1950年5月余伯维家中遭到土匪洗劫,他勇敢与土匪搏斗,寡不敌众,被匪徒杀害,时年35岁。1950年,江津县人民政府追认余伯维委烈士。 穆丰国,1963年4月生于珞璜矿山村。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曾多次救起落水人员。1997年4月,为了救一名不慎落入长江的小学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民政部1998年2月批准穆丰国为革命烈士;重庆市政府、警备区授予他“舍己救人好民兵”称号。
(七)轶事传说 猫儿峡——《太平广记》载,西汉咸阳人、大茅君茅盈在此修道,飞升成仙,此地得名大茅峡。后人就把茅君修炼的山洞称作栖真洞,而这条江峡就称作大茅峡。世异时移,清朝时期,“大茅峡”被当地人改称为“猫儿峡”,有人推测“大茅”变“大猫”可能是口口相传时的误读。 寨子洞——据说,洞里曾立有一块石碑,不少村民仍然记得上面的内容。说是明朝崇祯十七年六月,“八大王”张献忠率部顺长江进入江津城的官道进入重庆。在逼近珞璜时,沿途杀人无数。当地一代姓大户人家为逃避杀戮,躲进深山,找到这个天然溶洞,命数十名家丁连夜垒筑起两人多高的石墙,封洞防御。后来张献忠率部队离开了,代姓人家还心有余悸,为防反贼杀回马枪,买来数门火炮 ,火枪无数 ,架在洞口,以好抵御外敌侵扰。寨子洞因地势的隐蔽性,建筑工事的完整性和坚固性,后来屡屡成为土匪巢穴。宿老们回忆说,重庆解放那年,数量多得“牵起线线”的解放军进山剿匪,土匪躲进洞子不敢出来。解放军在洞外架机枪朝里打,又往洞里甩手榴弹炸,最终歼灭了悍匪。如今,石墙上还残留着无数弹孔,当地村民和旅客都曾在此发现过生锈的弹壳。
(八)风景名胜 猫儿峡——万里长江流经山多坡陡的重庆境内,气势磅礴向东而去时,冲开一道道险阻,形成了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古称“巴渝小三峡”。小三峡第一峡——猫儿峡,全长3公里左右,处处皆景。北岸是壁立千仞、刀壁斧削的金剑山,南岸则是怪石横江,形如层层堆积的书本,人称“万卷书”。 寨子洞——从龙登山沿綦江口的一条沟槽 ,下行到珞璜一个叫矿山村的隐蔽小村落,绕其后,可见山坳里有一个古老神秘的巨大洞穴,人们通常叫它“寨子洞”,走近一看,又见寨门上方一条石上赫然刻有“节孝*”三个字,只是第三个字因石头风化脱落,大体看得出是“洞”字。这个洞的外观不似传统寨子,与其说是洞,不如说是一处顺洞而筑的军事防御工事。宽约20米,高达30多米,洞门极为矮小,更显得此洞严密的封闭性。墙体为石,约在2米厚,上面措落分布着不规则的小洞口3个,类似于观察孔,另有不少呈品字形分布碗口大小的射击孔。
(九)名产名物 重庆远洋花生、燕尾山茶叶、燕尾山乌皮樱桃、江津花椒、金马白酒
(十)荣誉称号 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党委、重庆市级中心镇、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镇、重庆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镇、重庆市“百镇工程”镇、第四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第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镇
图片素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