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第十七届三次会议第07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4-06-12 15:47:15

A

全文公开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次会议079提案的

  

姜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艺术设计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文化旅游相关工作的关心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江津区紧密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及中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示精神,把“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想方设法加速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作为近两年示范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重庆市江津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提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工程”项目建设,各镇(街)结合城市闲置空间、城市园林、老旧小区、老旧厂区、闲置村(社区)办公地等改造,新增文化驿站、文化培训中心、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并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2021年新增44个,2022年新增35个,2023年新增31个,截至目前共计110个。

2.繁荣乡村文化活动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创作一批反映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承办了“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重庆市乡村村晚大联欢、“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3重庆市广场舞市级集中展演等市级品牌活动10余场;持续永兴镇金色黄庄菜花旅游文化节、贾嗣镇桑葚采摘文化旅游节蔡家镇“吃新文化旅游节”等“一镇一品”文旅活动35场,在展示农业成果的同时,分享收获喜悦,展望美好未来;开展免费开放活动1423场次,服务群众160余万人次;开展流动文化服务700场次,服务群众58.5万人次建成以“1个图书馆+11个特色主题分馆(乡村图书馆)+30个镇街分馆+282个基层服务点+1辆流动图书车”为模式的“三级”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基于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的川渝借阅“一卡通”继续推进全区图书建设向乡村延伸服务。

(二)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落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指导全区一镇一品文旅活动30场,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着重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黄庄嘉年华、乡村文化乐园等项目建设,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升级。龙华镇燕坝村四面山镇林海村获评为重庆市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借助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春季发布会的良好平台,对江小白金色黄庄、石门美樱花海、蓝色精灵紫藤长廊、猫山樱博园、杜市太公山等江津区的赏花目的地进行推介,推出2条春季特色旅游线路,3条乡村游线路,参加乡村好时节,渝鲁共此时等展会活动,向广大市民游客推介江津乡村旅游线路。实施农村广播终端改造提升项目,在农村信号覆盖盲区安装169处应急广播终端,预计12月中旬完成安装调试,该项目已纳入江津区10件主题教育民生实事。举办2023年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春季)活动,通过开展文旅惠民集市、文旅消费场景推介、发放惠民消费券等,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消费内生动力,拉动文旅消费超5000万元。

(三)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2023年完成了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防项目,吴滩聂帅故居保护修缮、塘河硐寨村廷重祠保护修缮、鼎山钟云舫旧居保护修缮工程;真武场三宫一房保护修缮设计通过了重庆市文物局审批;正在开展江津中学旧址保护修缮方案编制前期工作;持续开展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保护利用项目,石佛寺遗址公园项目概念性设计方案工作,白沙抗战遗址群保护修缮等一系列工作。杜绝发生文物火灾和违法拆除、迁移、损毁乡村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

)协助民俗特色文旅活动开发

江津区有针对性地结合特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人文掌故整理。组织区、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创作推出了具有鲜明乡风民俗文化特色的“米花香”“椒麻啦”“永兴吆喝”等反映乡俗村貌文化生活的原创文艺精品。在文化底蕴厚重的塘河古镇,恢复了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塘河婚俗的实景展示。并以此为契机,协助推进打连枪、猴子爬杆、灯夹戏、修灵房、塘河祭祀、塘河民间故事、塘河水竹席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此聚集。同步带动传统节日舞龙灯、逗车灯、扭秧歌、龙舟竞渡、赶庙会、舞龙狮、放孔明灯等民风民俗在此集中展示传承,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就此脱颖而出。

)促进职教提质培优

江津是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已形成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互补,中、高等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出台《江津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9个,每年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财政、税务、金融、教育、人力社保等部门加强联动,推进“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落地落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庆“1+2+4+N”布局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建成国家“双高计划”高职2所,市级高水平中职、“双优”项目A类建设单位2所,36个重点(特色)专业,有力助推“江津制造”走向“江津智造”“精品制造”。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协作,促进职业院校与45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成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3个,双向赋能经济发展学校利用产教融合基地、产学研服务平台,加强生产性实训,年生产性实训人次达2.5万以上,创造产值3000万元以上。

)打造乡村新型文化服务空间

一是建设有乡村主题的图书分馆。根据乡村资源特点和当地群众需求,从中提炼适合群众现实需求的“主题”,因地制宜地把“主题分馆”建在乡里、村上,如“楹联文化分馆”“陋室茗分馆”“艺点儿分馆”“红山果分馆”“风马牛书吧分馆”“四叶草乡村书屋”“白鹤书屋”“未来星分馆”“四屏融创分馆”等,这些分馆因贴近群众需求而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建设有乡土特色的“小而美”空间。注重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建立以呈现独特文化元素为特色的“小而美”新空间。如“几江广场舞特色分馆”“塘河婚俗特色分馆”“李市山歌特色分馆”“永兴吆喝特色分馆”。各特色分馆有底气、接地气、聚人气,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也不断吸引各路游客。三是按照群众意愿建设文化“新空间”。以先锋镇“鹤山坪乡情馆”为例,先锋镇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利用闲置空间,建造了“乡愁”浓浓的“鹤山坪乡情馆”。鹤山坪是长江和笋溪河分水岭,是独立而又险峻的军事要塞,也是江津著名古战场,有“天下第一坪”的美称,是当地群众“文化自信”的源泉。“鹤山坪乡情馆”内设“一序三厅一廊”,展示勇敢善良的古老传说、吃苦耐劳的农耕文化,崇文尚教的乡风民情,以及花椒栽培、豆腐制作、手工红薯粉制作、纯高粱酒酿制等传统技艺,为村民和归乡之人,留下浓浓乡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持续开展“文润津邑”、“文旅轻骑 乡恋几水”品牌活动,通过“一镇一品”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依托区镇村三级文化阵地的免费开放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持续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阅览、送展览等多形式的流动文化下乡,全年每个行政村送流动文化服务不低于4场,其中演出不低于2让优质的文艺资源惠及更多乡村群众,以文化振兴乡村二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农业+旅游”战略,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乡村旅游景区,把新农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景点,不断拓展城市旅游新空间,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跨界融合发展,文旅产品和业态更加丰富,产业布局更加完善。三是加大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利用无人机、测距仪、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化设备,对四面山镇、白沙镇、中山镇分布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类别(文化景观)等20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测量、绘图、拍照、资料登记,通过实地走访,向当地村干部和村民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做好文物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

复函已经李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果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再次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612

联 系 人: 何慧敏

联系电话: 13640577168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承诺落实时间

责任单位

1

持续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润津邑”、“文旅轻骑 乡恋几水”品牌活动,“一镇一品”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等

202412月前

区文化旅游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