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专题专栏>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历史研究

不觉辛苦乱离中——探寻陈独秀在江津足迹(第二期)

发布日期:2022-02-17 16:02:26

今天为大家推出第二期:《探寻陈独秀在江津足迹之延年医院》。

▲民国江津县城图,红点处为延年医院,蓝点处为通泰门

193883日,陈独秀与潘兰珍到达通泰门码头。此时正值烈日当空,陈独秀雇了两个上船揽活的脚夫,挑上行李,前往此行目的地——延年医院。

延年医院位于江津县城黄荆街83号(即今江津中学旧址对面)。唐宋时期,几江半岛西段高阔地带有一个荔枝园,每到荔枝成熟之际,不时有人入园偷摘,主人深感无奈,特意搬来黄荆树围园种植。随着世事变迁,荔枝园逐渐荒废,但是街沿每年都会生长出许多青色黄荆条,百姓将黄荆条割下来编筐织篓,很是受用。于是,当地百姓就将此街称为黄荆街。

乾隆时期,黄荆街曾建有川主庙、养济院、福圣宫等建筑,此后又建有太子寺、官立江津中学堂等,人来人往,热闹无比。

▲清代江津老城图,红线处为黄荆街

延年医院是江津有名的私立医院之一。它是一座带小院的楼房,分为前后两进,前院为诊所,后院为居住区。它的创立者,是安徽籍名医邓初。

▲延年医院

邓初(1888-1959),字仲纯,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二叔,也是陈独秀的同乡好友。早年,曾与陈独秀一起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国立青岛(山东)大学校医主任。1917年,邓初赴北京开办诊所,并为一些社会名流担任保健医生。

▲邓初

“七七事变”后,邓初到江津避难,在江津望族邓蟾秋、邓燮康叔侄的资助下,租房开办了延年医院,因邓初医术高明,求医问药者众多。

1938年,陈独秀出狱辗转到重庆,邓初多次前往探望,并真诚邀请陈独秀夫妇来延年医院与自己同住,陈独秀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于是,才有了此次江津之行。

然而,让陈独秀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延年医院的门口,他竟结结实实地吃了一个“闭门羹”。

原来,陈独秀来江津之前,考虑到邓初此前已多次诚恳邀请,便没有事先通知。83日当天,陈独秀夫妇到达医院时,恰逢邓初出诊在外,邓初的妻子早前对陈独秀就颇有不满,又看不惯老夫少妻,遂闭门谢客。

陈独秀一时进退两难,两个脚夫目睹陈独秀这位外乡人投亲无门的无奈,心生同情,听得陈独秀口音像是下江人(长江下游人),便告诉他,老街前面的鞍子街口,也有一个从重庆来的下江人,口音同陈独秀差不多。经过仔细交谈,陈独秀得知脚夫所说的这个人便是自己的同乡方孝远,得知老友在此,陈独秀喜出望外。在方孝远的帮助下,陈独秀夫妇临时租住在客栈。

9日,他给三子陈松年写信,感慨道:“……不但用具全无,屋也没有了……倘非携带行李多件,次日即再回到重庆矣。……出门之难如此,幸祖母未同来也。……”

陈独秀写给三儿子陈松年的信(193889日)

邓初回到家中,得知陈独秀被闭门谢客,深感愧疚。他反复劝说,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又再三向陈独秀道歉并极力邀请,19391月陈独秀夫妇终于住进了延年医院。

▲素描画《入住延年医院》

在延年医院居住期间,陈独秀夫妇与邓妻常发生矛盾,生活不尽如人意。然而,生活的艰难不止于此。322日,陈独秀的养母谢氏去世,使他无比悲痛,身体也因此每况愈下。在给友人杨鹏升的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先母抚我之恩等于生母,心丧何止三年……遭丧以后,心绪不佳,血压高涨,两耳日夜轰鸣……倘长久如此,则百事俱废矣……”

19395月陈独秀给杨鹏升的回信

因与邓妻的矛盾无法调和,19395月,陈独秀夫妇最终离开了延年医院。但陈独秀的大病小疾仍由邓初免费问诊。同时,陈独秀的书信往来、报刊、稿费等通讯地址仍为江津黄荆街83号,延年医院成为了他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通讯处”。

▲陈独秀的通讯地址均为江津黄荆街83

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邓初受聘返校工作,延年医院也随着他的离开而关闭。

▲延年医院原址今貌

如今,随着城市的建设,延年医院已被高楼所代替。但是,陈独秀与邓初之间的友谊依然被人们铭记。

撰稿人:赵永芳   倪禧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