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专题专栏>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历史研究

江上几峰青——寻找手迹中的陈独秀 (第二期)

发布日期:2022-02-17 15:51:52

《江上几峰青》

——寻找手迹中的陈独秀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石钟扬  


百艺穷通偕世变  

——陈独秀手迹存毁录(1


陈独秀画像(丁聪)


罕见珍迹“文革”中差点被毁

“陈独秀真迹!”

人们在惊叹之余纷纷拥到那真迹前留影纪念。也有外地的朋友闻风而来,一睹为快。

这是“迟到的纪念: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书画展”中一幕。正因为有陈独秀真迹惊现,书画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陆与香港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次书画展。而《扬子晚报》(2011325日)则突出陈独秀真迹的故事。兹录于斯,以省笔墨。

由江苏省历史学会、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等共同主办的纪念陈独秀诞辰130 周年书画展,昨日在南京瞻园开幕,共展出80多件纪念性书画作品,  陈独秀的珍贵墨迹也同时亮相。

展览现场,一封陈独秀的手札颇为引人注目,上有胡小石题署“陈仲甫先生论韵遗墨”。原来,这是 1940329日陈独秀写给当时的中央大学教师黄粹伯的一封讨论音韵学的信札。据展览负责人石钟扬介绍,信札上有黄粹伯小楷释文、陈钟凡行书识语、胡小石行书题署,组成一幅精美艺术品。此条幅194811月装裱。“文革”中被抄并胡乱地堆塞在南京大学南园的一个楼道里,十几年无人过问,直到1980年被人发现并交南大校部,校部经中文系发还黄粹伯家属,黄氏家属又返赠中文系,遂成中文系镇系之宝。

194811月,黄粹伯将1940年与陈独秀讨论音韵学的信件装裱成条幅。(中下部位行草书乃陈独秀致中大教授黄粹伯的信,上部楷书为黄之释文,两侧行书为陈中凡之跋,右上角乃胡小石之题签。)

同样命运坎坷的还有一副陈独秀对联。一位藏家薛永福先生赶到现场,他打开一个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里面正是陈独秀的一副草书对联:“好书不厌百回读,嘉树新成十亩阴”。原来陈独秀当年与薛永福的爷爷薛太生同赶科考,遂成莫逆之交。陈独秀后来在南京坐牢,薛太生经常去探望陈独秀,并时不时送他酒水衣物。正因为这样的交情,陈独秀为他写下了这副墨气淋漓、笔力遒劲的草书对联。“文革”中,这副对联被抄走,正要焚烧之际,一位将军把它抢救下来,并交给薛永福嘱他好好保存。

陈独秀南京狱中书赠薛太生(现由薛太生之孙薛永福收藏)

其实画书展中还有一幅陈独秀的真迹,那就是安徽省望江县文物局提供的对联:金樽银烛销春雨,象管鸾笙护紫云。上款“毓卿先生之属”,下款署名“独秀”,钤阴文篆书“陈独秀印”。

陈独秀书赠吴毓卿联(现藏于安徽省望江县文物局)

此联首载《团结报》1988 57日副刊,据称为1983 年秋文物普查,在该县翠岭乡发现并征得。原收藏者介绍其祖父吴毓卿在辛亥革命期间结识陈独秀,且交情甚笃,故得陈以联相赠。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江上几峰青——寻找手迹中的陈独秀》经作者石钟扬先生和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授权,由江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官方独家网络连载。

本期刊载的所有文字、图片均为原创,访问者可将本期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文中内容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本文需征得本网站,以及作者同意并请注明出处:“作者:石钟扬,转载自江津独秀旧居陈列馆”字样,以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