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7 17:03:12 大 中 小
《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收官在即。重庆市在贯彻实施行动计划的三年间,政策引导与基层创新同频共振,绘出一幅“县强、镇富、村兴”的生动图景。从本地连锁商超下沉到田埂上的直播间,从传统作坊到跨境出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印证着:当政策的精准滴灌遇上建设的奋斗热忱,一片片县域“小阵地”就会迸发蓬勃动能,成为商业振兴的“大舞台”。
在江津区先锋镇,3000平方米的壹佳彗超市内,3万余种商品整齐陈列。这家由退役军人季光鹏创办的本土商超,如今已拥有14家门店,覆盖全区超50%的镇街。企业引入了专业商业管理系统与云服务器。“这套系统就像给超市装上了智慧大脑,从商品销售数据到供应链溯源,一切尽在掌握。”负责人杜皓说道。在政策支持下,该超市建立了透明可追溯的24小时响应售后体系,自建物流团队实现“镇到户”配送服务全覆盖,并引入社区食堂、亲子互动区等场景,丰富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场景从“买商品”升级为“享生活”。“连锁化+数字化+精准服务”模式也赢得村镇居民的认可和喜爱。
与此同时,綦江区中坝村村民的生活也在通过方寸屏幕悄然发生着改变。2021年,90后村支书蒋婷婷和村干部架起手机,在抖音直播间开始了吆喝。起初,直播间在线人数寥寥无几,在系统学习了视频策划和运营技巧后,今年3月新设的账号“村干部蒋婷婷”成功破圈。在池塘里摸爬滚打满身是泥,在田间地头表演网络热梗……凭借丰富有趣的剪辑手法和毫无包袱的剧情演绎,该账号已收获超16万平台粉丝。4月发布的“为了帮乡亲们带货出山也是拼了”的抖音视频已获32.8万点赞。看着自家生产的红薯淀粉上架不到1分钟就被抢空,村民周正华在镜头前笑得灿烂:“现在坐在家门口就能卖货,再也不用花两小时往城区跑了!”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是数字赋能下的“爆发力”,那么涪陵区“彭婆婆”榨菜的蜕变则是一场传统技艺的“重生记”。返乡船长彭荣贵以五代传承的“风脱水”古法为支点,将简陋作坊升级为现代企业。在区内相关部门支持下,通过两笔无息贷款,他购入先进的加工设备,使生产流程实现了规范化和规模化转型。而后,企业参与制定手工榨菜(鲜食榨菜)和古法榨菜(风脱水)全国行业标准,规划建设非遗榨菜研学基地、网红直播打卡基地,将传统农业转化为文商旅融合的体验式消费场景。企业还成功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巴渝风味登上世界餐桌。“首年对韩国出口额就达80万元。”彭荣贵说。
三位县域商业的耕耘者,三条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共享着同一组“成功密码”:政策精准扶持激发内生动力,基层探索突破创新瓶颈,两者的无间配合,共同写下县域商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2024年,重庆连锁商超下沉乡镇设立网点754个;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达493.55亿元,同比增长16.29%;龙头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超六成,逐步实现农产品流通数据全程覆盖。
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虽近终点,但重庆县域商业建设的“进行曲”远未落幕,政策与创新仍在续写县域经济的繁荣篇章。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