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27 17:16:05 大 中 小
重庆市江津中学滨江校区校园远眺图
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第四届名师课博会在江津举办
江津区举行“大概念统领的活力课堂”课例观摩,骨干教师齐上阵一展风采
全国象棋校际联赛重庆赛区比赛在朱杨小学举行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比赛在重庆工商学校举行
核心提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几代江津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2018年12月重庆市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我区紧随改革春风,乘势而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教育诗篇。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如今,基础教育始终与时代发展的大潮同行,江津各类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强基固本效应持续增强,高中教育高奏凯歌,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现实。
勇立潮头,继往开来。我区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放松,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首批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上榜全国“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连续两年获重庆市政府督查激励,16项教学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1项教学成果获评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位居全市前列。未来,江津教育必将在新时代创造教育新辉煌!
以“强基建”为支撑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走进江津区朱杨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教学楼,它设计简约大方,布局规整合理,教室里采光充足、宽敞明亮。校内配备了功能完备的音乐室、美术室、劳动实践室和计算机室,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
“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窗明几净的教学大楼,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在教育一线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师们感慨万千。
近年来,江津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学统筹规划学校布局,聚焦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近五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24.56%,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增长18.56%,位列全市第四。
校园硬件设施“大升级”,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据统计,2019年以来我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运动场面积分别达到15.75平方米、9.45平方米,分别增长11.56%、21.54%,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实现100%覆盖。
聚焦高质量均衡发展,全面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8.2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6%,集团化办学占比达66.9%,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学校毛入学率保持98.7%。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提升到了9.97万人,位于全市前列。
如今,全区城乡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真正实现了“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教育美好画卷。
以“惠民生”为导向 着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着、嬉闹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如同朵朵盛开的鲜花,向人们诉说着江津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展示着青春的美好和希望。
强基础,增供给,不断扩优城区学位。近五年,全区投入15.58亿元资金,新、扩建各级各类学校18所,新增学位1.76万个,江津中学滨江校区、双福九小等一批群众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建成投用。
找差距,补短板,健全学生资助保障。我区年均投入约1.42亿元,实施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13个资助项目,惠及资助学生25.85万余人次,实现了“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筑牢教育根基。
抓改善,强驱动,成功打造职教品牌。建成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2所,建成市级高水平中职、“双优”中职学校2所,建成全市唯一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并实体化运行。近五年,我区中职毕业生规模达3.5万人,为全区支柱产业贡献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中职学校国赛获28金64银41铜佳绩,金牌数和奖牌数连续10年位居全市前列。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坚持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牵头组建全国首个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江津区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区县代表,在国家级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江津成功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促改革”为突破 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评价改革破局而立,育人向新而生。江津把牢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方向,以教育履责评价夯实政府兴教责任,以学校考核功能转变扭转“五唯”评价导向,对违反“十不得一严禁”行为开展常态化监测。我区案例获评全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特等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广泛共识。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对此,区教委坚持靶向破题、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真抓实管,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实施以来,江津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62所,压减率达100%;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率达100%;通过转型、停办等方式,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全面清零;推进中小学“5+2”课后服务模式,解决学生放学无人照顾问题。
开放交流走深走实。我区发起成立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双城古道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在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等方面先行先试,牵头建设共同体优质资源库、举办川南渝西党建品牌展示和名师课博会等获广泛赞誉。与四川都江堰等8地签署教育合作协议,组织教育人才“组团式”援助西藏芒康。
值得一提的是,江津还在全市率先推进“入学一件事”改革项目,让适龄儿童、少年的监护人线上即可完成入学申报、结果查验等,服务1.9万人次,实现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率100%,该项目获评“2023民生示范工程”案例。
以“抓队伍”为关键 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为此,江津以课改实验区项目为抓手,持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队伍管理改革、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教育人才“后备军”人才济济。
近年来,我区通过统筹实施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五名”工作室建设、领军型人才建设三大工程,建成各级名师工作室123个,入选市级“三名”工作室主持人9名,“川南渝西”工作室8个。2018年以来,入选市级精品课(优课)325节、部级精品课(优课)98节,教师现场赛课获市级奖182个、国家级奖16个。
以教促改,以改致学。我区“三空间活力课堂助推学科教学改革升级”入选“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成果荣获“全国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以“三心三强三领”助推“三名”工程人才建设》被《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大型图书文献收录。
锐意进取,蓬勃向上。江津区作业育人案例亮相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精品作业设计大赛获奖连续两年稳居全市前茅,作业展评成为江津教育一大品牌。全区教育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展望未来 风好正扬帆
未来,江津还将进一步优化教育强区“15811”体系架构——
“1”即以“建设教育强区,办好江津人民满意教育”一个总目标。
“5”是锚定“基础教育高质发展、教科人才一体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教育改革纵深推进、西部职教开放门户”五个领域全市领先定位。
“8”是推进立德树人固本铸魂、基础教育公平优质、高等教育服务提档、职业教育提质领跑、教师队伍强基培优、数字教育赋能牵引、终身教育特色发展、教育改革集成攻坚八大行动。
“11”是实施“津师先锋·创新变革”党建引领示范工程、“津彩思政·厚道江津”育人品牌建设工程、“津英荟萃·一体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津师英才·强基铸魂”教师成长培养工程、“津心护航·阳光成长”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学前教育普惠新优质工程、义务教育强基新领雁工程、普通高中优质新卓越工程、职业教育出海新融合工程、数字赋能教育新应用工程、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提升工程十一项标志工程。
风起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江津必将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江津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