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1年江津区智能制造和
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津府办发〔2021〕7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2021年江津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2021年江津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
创新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渝府发〔2018〕15号)、《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渝府发〔2018〕56号)等文件精神,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发展,全区拟建设2021年江津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试点,通过试点示范引领的方式,鼓励广大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充分发挥5G、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赋能作用,推进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具体方案如下:
一、试点项目方向
围绕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应用、企业上云、企业内网改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应用、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方向,遴选10个左右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试点项目,打造重庆乃至西南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助推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试点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主体为在江津区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规上工业企业;
(二)申报主体属于工业企业高质量分类评价A、B、C类企业;
(三)申报项目需事前进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备案;
(四)申报项目必须为符合《2021年江津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试点支持方向》(见附件)的新建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12个月。项目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项目投资包括软件、网络设备、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云服务、实施费等费用,不包括生产设备费用。
(五)申报企业同意将项目成果在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向辖区企业公开示范展示。
三、申报流程
(一)企业申请。
申报单位组织编写试点项目策划方案并填写项目申报书,同一项目只能申报一个试点方向,试点工作每半年申报一次,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纸质文件一式两份,胶装成册)经辖区管理单位盖章后报送至区经济信息委310办公室。
(二)专家评审。
由区经济信息委组织行业专家按照试点工作各支持方向相应的技术要求,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示范带动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确定拟支持试点项目名单,单个企业最多支持打造一个示范应用试点。
(三)合同审查。
区经济信息委委托第三方软件造价评估单位按市场价对服务合同价格进行认定,根据认定金额确定拟补助金额并向社会公示。
(四)项目验收。
项目按期结束后,申报主体负责将项目整体实施情况、绩效情况书面报送区经济信息委,由区经济信息委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四、试点项目补助
试点项目验收合格后,按项目认定投资的40%一次性进行补助,单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150万元。补助资金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其他要求
(一)试点项目应按照项目申报书积极组织实施,按季度报送项目进展。对未按照项目建设方案按期开展建设的项目,实行试点淘汰制度。
(二)各镇街、园区要强化项目管理,积极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强化示范推广。区经济信息委要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模式的应用力度,创新应用场景,提高示范水平。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区经济信息委组织实施。
附件:2021年江津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试点支持方向
附件
2021年江津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
创新示范应用试点支持方向
一、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应用
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不少于3个应用场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5G内网、工业高清视觉质检、工业AR/VR、数字孪生、AGV智能运输、智能人机物协同、边云协同、大数据辅助决策、生产线动态智能调度、生产装备智能物联等单个场景的应用,以及以上多个场景的集成应用。
二、企业上云
支持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设备物联、质量管控、研发设计、产业协同等方面应用成熟云服务产品,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持企业将现有信息系统迁移上云,降低企业信息系统运维成本。
三、企业内网改造
通过设备更新、二次开发、网关部署等方式对工业现场设备进行网络化能力升级,对支持不同工业网络协议的工业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采用OPC统一架构(OPC UA)、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等技术,实现工业设备、系统、仪器仪表的多元数据采集汇聚处理。
通过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工业无源光网络(PON)、IPv6等一种或多种新型工业互联网技术,或者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等成熟技术的规模应用,建设全连接工厂,改造企业内网络,实现生产设备/设施、仪表仪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工厂应用系统等关键要素的泛在互联互通。
基于企业内网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现工业设计、产品研发、排产调度、加工装配、质量检测、安防监控、生产控制、产线巡检、仓储物流、设备监控等多个环节优化提升或创新突破。
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对机器、产品、零部件等物理资源以及工艺、算法、数据等虚拟资源的身份进行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重点在产品防伪溯源、供应链优化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运维管理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
五、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
支持工业企业应用5G网络技术,实现生产设备/设施、仪表仪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工业应用系统等关键设备联网,打造5G+远程操控、5G+设备协同、5G+辅助装配、5G+质量检测、5G+故障检测、5G+智能物流、5G+远程运维、5G+行为监测、5G+无人巡检、5G+环境监测等示范应用场景,单个项目应用示范应用场景不少于2个。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