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人民政府>部门信息

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双新村《地名百科》

发布日期:2024-11-19 10:12:19

《地名百科》图文百科
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双新村
概况综述 双新村位于夏坝镇北部,东邻杜市镇龙凤村,南邻大坪村,西邻贾嗣镇五福村,北邻杜市镇永隆村,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915人,常住人口837人,有中共党员51人,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推广社会化服务。
中文名 双新村 电话区号 023
别名
邮政编码 402267
行政区类别 气候条件
行政区划代码 500116119204 人口数量 1915
所属地区 重庆市江津区 著名景点
面积 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2593.96
主要民族 方言 重庆方言
(一)地名故事 2001年新立村与革新村合并,因两村村名中都有“新”字,故取名双新。
(二)发展历史 2001年8月将新立村与革新村组建成立为双新村,隶属夏坝镇,至今。
(三)民族文化 汉族文化
(四)传统习俗
(五)姓氏宗族 贺氏:贺文道,原住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时因当地兵荒马乱,于公元1644年迁入遵义县平水里金星庄。不久,遵义的伪逆复起,寇盗满盈,比孝感乡混乱,贺文道见势不可久居,则返回故乡孝感乡。途经江津县杜里三都五甲鸡婆函(原五福乡道德7队、团结1队与新立4队交界处),偶遇艾姓亲友,对方盛情挽留,故落业于此,因姓,命名住址为贺家边。为此,贺文道是贺家边开基祖,是入江津夏坝镇第一代始祖。
(六)名人事迹
(七)轶事传说 四楞碑:1986年出版的《五岔乡志》33页记载,“四楞碑,距场(五岔场)十里,五福至高歇大路边修有一大石碑,四面楞角突出,故名。革新小学、村办公室皆设于此。”四楞碑到底是个什么碑?原来四楞碑这地方是清代和国民时期两条官道的山间交会的垭口处。往上走可去杜市场,往下行可去民福寺场;往左走可去五岔场,往右走则是去高歇场。清代和国民初直至抗战前,杜市场和高歇场没有修通川黔公路,百姓外出多是走这条经过四楞碑的路,到五岔场后再走綦河水路外出。桅子山西半坡上的这一垭口,自然成了过往行人和抬夫走卒以及马帮等赶路人歇气、换轿的必经幺店子。旧社会民不聊生,国家对社会公共管理极差,因而这所谓的官道是泥泞不堪。在清后期,有当地乡贤杨维翰、杨维城兄弟,除自己捐资外,还组织群众捐资献谷,终将这两条泥泞山路修成了石板路,方便了百姓。百姓都说杨氏兄弟等人做发一件善事。经官府同意,百姓在此处立碑存记,以表彰杨氏等人修路之事。当地群众说“四楞碑立于这十字路口旁边,因四个角楞非常突出,所以叫四楞碑。碑高约3米、宽约1.2米、厚约25公分。有碑坐和碑帽。碑上记的全是修路出钱捐资人的姓名……”其实,这四楞碑是旧时代的一个功德碑。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常有立于野外路口等处的各种石碑,这些碑又分德政碑、功德碑、节孝碑、忠烈碑、贞烈碑等。百多年过去了,四楞碑的碑没有了,但这地名没变,这四楞碑的故事仍在民间流传。
(八)风景名胜
(九)名产名物
(十)荣誉称号
图片素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