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人民政府>部门信息

文明之花绽津城 同心共绘幸福卷 ——江津区常态长效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区建设

发布日期:2025-08-29 16:32:47

          长江之畔,鼎山脚下,一座城市的文明蝶变正在悄然书写。2021年,江津成功拿到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的“入场券”,百万帅乡儿女同心协力、奋勇争先,将“首创首成”的誓言化作沉甸甸的文明勋章,不仅刻录下“敢为人先”的江津速度,彰显了“众志成城”的江津力量,更生动诠释了这片热土“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精神内核。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江津的文明创建之路,始终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让每一项举措都饱含温度,每一份成果都惠及群众。这背后,是区委区政府的科学谋划,是各镇街各部门的协同攻坚,更是全体150万江津人民的同心协力——他们用汗水浇灌文明之花,用真情编织幸福图景,共同谱写了一曲“共建共享”的动人乐章。

顶层设计筑根基:以系统思维绘就文明蓝图

    清晨的鼎山街道东门社区,市民李本芳带着孙女在新建的口袋公园里散步,20余种绿植环绕的小天地里,几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旁谈笑风生。“从前这里是块荒地,现在成了我们的‘幸福角’。”李本芳的话语里满是欣慰。这处占地仅数百平方米的空间变迁,正是江津文明创建“顶层设计+民生导向”的生动缩影。
交通出行的变化让群众感受尤为真切。20余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205路、206路等重点线路高峰发班间隔缩至10分钟以内,城区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达100%;新增停车位3万余个、限时停车位8000余个,4座过街天桥架起安全通道;机动车礼让行人守法率提升至95%,电动车头盔佩戴率超80%……几江街道西关社区居民陈德琴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现在出门,公交方便,停车不难,车辆让行,心里踏实!”

……

    更加高效的治理、更加合理的规划、更加暖心的服务、更加和谐的生态……随着创建活动不断推进,一张张“城市名片”被擦亮,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质显著增强。
精神引领聚合力:以榜样之光点亮文明征程

崇德,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基准;善良,是文明与野蛮的根本区别。

    江津坚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时代新人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善行义举社会正能量,激发群众向上向善向美,点亮城市文明灯塔。
长江江津段的江面上,刘鸿带领“鸿鹄护渔队”操控无人机巡护,十年间清理垃圾超百吨,推动长江鲟等珍稀物种回归。如今,这支队伍已发展出“护渔联盟”和“小小护渔队”,50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一个人做不如一群人做,守护长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刘鸿的话朴实而有力。

    在江津,这样的榜样故事俯拾皆是。90多岁的丁文启一家四代30余人坚持7年义务升旗,如今已发展为900余人参与的“红色家风”品牌;“中国好人”张超、张芯语夫妻放弃高薪,在四面山发现5个新物种,开展昆虫科普活动200余场;社区民警赵佳扎根基层18年,组建“海惠义警巡逻队”,年均化解矛盾40余起……截至目前,江津已有5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9人获评“中国好人”、14人获评市级道德模范,他们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城市的文明星河。

    为让榜样力量广泛传播,江津创新推出全链条培育机制。在发现环节,依托“民呼我为”平台和文明实践日活动,发动群众挖掘身边好人,评选出村级“清洁户”“星级文明户”1.2万余户;在培育环节,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优待政策,为模范人物保驾护航;在传播环节,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出《护渔人刘鸿的12小时》等作品,播放量突破500万次,“云端宣讲”“直播访谈”让故事传遍城乡。

    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标杆;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从个体到群体,从精神到行动,榜样力量已融入城市血脉,形成“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影响一城”的生动局面。

共建共享谱新篇:以全民之力筑牢文明根基

    凝聚群众、共建共享,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江津全民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磁场”潜移默化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勾勒出一幅城市文明发展的华美篇章。

    “以前小区脏乱差没人管,现在有了党员楼栋长,大事小事都有人操心。”这是鼎山街道长风社区群众的共同感受。在江津,1000余名“党员楼栋长”认领服务岗位,带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这正是全民参与创建的生动写照。

    志愿服务是群众参与的重要方式。江津构建起“1+8+30+301”志愿服务队伍体系,15.09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开展活动11.7万余场次,服务时长497.7万小时。

    抗旱保电、山火扑救、长江守护……红马甲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嘉许办法》的出台,让优秀志愿者享受康养、旅游等奖励,更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蓝色卫士”“鸿鹄护渔”等品牌项目,让志愿服务成为江津最亮丽的风景线。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凝聚群众的重要平台。全区建成1个实践中心、30个实践所、301个实践站、100余个特色实践点,形成“1+30+301+N”矩阵。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阵地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模式,年均开展活动超2万场次。在几江街道,图书馆里亲子阅读的温馨场景常态化上演;在慈云镇,“三下乡”活动把科技、文化、卫生送到田间地头;在德感街道,社区文化节上居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赢得满堂彩……这些活动让文明实践既有“烟火气”,又有“向心力”。
城乡融合让文明之花全域绽放。36个文明单位与23个市级以上文明村结对帮扶,76个村镇实现基础设施同网同规;41个文化分馆、49个图书分馆覆盖城乡,年均送文化下乡700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山区孩子也能感受科学魅力……从城市到乡村,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每一个角落。正如吴滩镇郎家村村民所说:“城里有的好设施、好活动,我们现在也有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文明接力向未来:以长效机制守护幸福成果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江津的文明创建之路,是一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发展史,更是一曲凝聚全民力量的交响乐。第三方调查显示,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支持率、满意度高达99.5%,这份认可背后,是城市功能的完善、环境的改善、服务的提升,更是群众文明素养的升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江津的实践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生动回应——通过存量提质增效,让老城区焕发新生;通过公共服务升级,让群众共享成果;通过精神文明建设,让城市更有温度。

    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不是“一阵风”,而是“日日新”的马拉松。江津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坚持巩固成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江津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江津人没有停下脚步,正以更大力度拧紧文明城市建设责任链条,以更实举措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以更严标准强化文明城市建设精细管理。

    长江奔流不息,文明代代相传。在江津这片热土上,150万帅乡儿女将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再攀“文明高峰”,为加快建设“一枢纽三高地”、全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