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381745301123X/2024-00004 | [ 发文字号 ] | 几江办发〔2024〕5号 |
[ 主题分类 ] | 应急管理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江津区几江街道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24-02-26 | [ 发布日期 ] | 2024-03-07 |
发布日期: 2024-03-07 15:30:53
各村(社区)、机关各科室(部门):
为了做好我街道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山洪灾害的损失,结合上年度山洪灾害工作,现将《江津区几江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
2024年2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一、 总 则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2.经过批准的国家、市、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3.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本预案适用于江津区几江街道区域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所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实施指挥决策和防御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本预案由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审批,并报重庆市江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二、基本情况
几江地区处于长江沿岸,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无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1座(巨宝水库)、山坪塘185口。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年内各季降水量分配为:春季(3-5月)占26%,夏季(6-8月)占43%,秋季(9-11月)冬季(12-2)占6%。全年降雨量集中于5-9月,为多发期。主要暴雨天气发生在7-8月。几江地区除城区修建的防洪堤工程外,其余的防洪能力还相对较弱,急待提高。
三、工作原则和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河道沿岸有居民居住和人口集中活动场所作为防御重点。
坚持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把工作延伸至最基层,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调动全社会防灾的积极性。
坚持标本兼治,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预测、预报、预防山洪灾害的能力。
坚持科学防洪、依法防治、合理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遇一般洪水,群众重要财产(现金、贵重物品等)不受损失。
遇已知历史最大以下洪水,确保全街道不因山洪灾害而造成人员死亡。
四、组织指挥体系
根据《水法》,防汛、抗洪、抢险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由街道防汛抗旱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防山洪、抢险、救灾的总体工作。
组 长:李官元
副组长:杨文利、陈家伦、刘雪莲
成 员:罗永福、李燕、刘通、高静、舒周茂、伍志敏、殷胜
领导小组根据需要,下设办公室、监测信息组、转移调度组、保障组和应急抢险队+个组。各工作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保证必要时能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办公室:主要由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民政与社区事务办组成,由副指挥长杨文利担任主任,成员:李燕、罗永福、刘通。主要负责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水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所涉及行政村及各有关单位;严密监视洪水动向,直到河道主要控制站的洪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
监测信息组:主要由农业服务中心、规资所、规建办、所涉及行政村以及各山洪灾害监测点监测员组成。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监测信息组组长:杨文利,成员:舒周茂、郑旋宇、蓝瑜、朱旭。
转移安置组:主要由派出所、应急办、供电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所涉及行政村等组成。主要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转移安置组组长:陈家伦。成员:殷胜、黄平、赖元刚。
保障组:主要由民政与社区事务办、财政办、供电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涉及行政村等组成。主要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负责为抢险救灾提供通讯支持;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保障组组长:刘雪莲,成员:刘通、李燕、伍志敏。
应急抢险队:主要由街道民兵应急分队组成。主要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根据指挥部的指令,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负责供水、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抢修工作;负责帮助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负责组织进行落水或受困人员的抢救转移。转移安置组组长:陈家伦。成员:顾先伟。
1.预警方式
(1)电话、手机短信、传真预警;
(2)口头通知。
2.警报方式
(1)无线语音广播报警;
(2)手摇报警器;
(3)铜锣报警;
(4)口头通知。
3.预警程序
预警程序包括一般情况下预警流程和紧急情况下预警流程
4.预警发布及响应
根据需要,几江街道预警级别分为三级:三级(注意观测)预警、二级(准备转移)预警、一级(立即转移)报警。接到水文、气象、地灾等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将有暴雨发生以及发布的三级(注意观测)预警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几江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所涉及行政村发出三级(注意观测)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当接到三级(注意观测)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接到水文、气象、地灾等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二级(准备转移)预警或所涉及行政村山洪灾害监测点发出的准备转移预警时,或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河流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发布二级(准备转移)预警,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几江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二级(准备转移)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及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和应急抢险队主要成员发布二级(准备转移)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有关所涉及行政村在接到二级准备转移)预警后,通过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准备转移)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接到水文、气象、地灾等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一级(立即转移)报警或所涉及行政村山洪灾害监测点发出的立即转移报警时,或当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发布一级(立即转移)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一级(立即转移)报警, 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所涉及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及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和应急抢险队主要成员发布一级(立即转移)报警,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六、转移安置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事先拟定好转移路线,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确定新的转移线路。根据调查,拟定以下转移安置路线
几江街道山洪灾害危险区群众转移安置路线表 | |||||||
序号 |
所涉及行政村 |
社 |
总人口(人) |
计划转移人口(人) |
安置地点 |
转移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1 |
石墙 |
2 |
2 |
2 |
五举小学 |
周兴贵 |
13883797806 |
2 |
五举 |
5 |
26 |
26 |
村办公楼 |
周福洪 |
13637867412 |
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由转移责任人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借助广播、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全部转移到位、安置到位。
七、保障措施
汛前,对所辖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增强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
2.在交通要道口及隐患处设立警示牌。
3.组织对所涉及行政村责任人、预警人员、抢险队员等进行培训,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技能。
4.每年组织群众进行演练,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各部门要做到: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3.水、雨情报告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及时,指挥果断;
4.暴雨天气时街道主要负责人及包村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5.严格执行水库塘堰控制蓄水,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
6.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