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部门信息

青春铸军魂 家风传薪火——邓无恙入伍两年立三等功 彰显家国担当

发布日期:2025-11-07 11:34:21

近日,从内蒙古某部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江津区几江街道三五三九社区干部吴洪军与江津电力公司员工邓仕玖之子邓无恙,在“胡杨尖兵——2025”群众性练兵暨创破纪录活动中,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斩获个人全能第二名,荣立三等功。这张亮眼的“成绩单”,是这位年轻军人入伍仅两年交出的精彩答卷,而成绩背后,是父母用言传身教筑牢的家风根基,是军人家庭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收到喜报的第一时间,江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几江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专程上门,将这份饱含分量的喜报送至邓无恙父母手中,那鲜艳夺目的喜报映照出一家人的喜悦与荣光,同时也彰显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关怀与牵挂。

邓无恙的军旅梦,始于父亲邓仕玖的红色记忆。今年56岁的邓仕玖,19岁服役于解放军某部,曾奔赴云南老山对越防御作战前线,在战壕中用热血诠释军人担当。退役后,他成为江津电力公司一线员工,排查故障、保电护航,将“在岗即尽责”化作守护千家万户光明的实际行动。如果说父亲的军装故事点燃了邓无恙的报国志,母亲吴洪军的日常言行则滋养了他的品格底色。作为社区医保负责人,她常对邓无恙说“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办”。生活里,她对家中老人的照顾也格外细心,对邓无恙年近百岁的外婆,无论是梳头洗衣,还是聊天解闷,她都亲力亲为;对远在四川的邓无恙祖父母,她则会和丈夫一起,定期寄去生活费、返乡探望。“做人要知孝、做事要尽心”。母亲的行动比话语更有力量,不知不觉间,“责任”与“共情”成了他性格里的重要部分。

在这样的家风浸润下,“从军报国”从梦想变成邓无恙的坚定选择。18岁那年,他考入重庆陆军勤务学院,临行前,父亲把珍藏的旧军装徽章交给她,母亲则塞了本笔记本,扉页写着“守好岗位,就是守好家国”。

进入部队后,邓无恙把家风里的韧劲带进训练场,风沙里的五公里越野、磨破膝盖的战术训练、高强度的装备操作,他从没想过退缩——就像父亲曾在战壕里坚守,母亲曾在岗位上攻坚。一次装备考核前,他因训练过度导致手腕酸痛,夜里给母亲打电话时却只字未提,直到母亲从视频里看到他贴满膏药的手腕,哽咽着叮嘱“别硬扛”,他反而安慰道:“我是一名军人,这点疼算什么!”

此次“胡杨尖兵——2025”赛事,邓无恙将家风里的“细致” 与“坚韧”发挥到极致。武装越野时,他牢记母亲“稳扎稳打”的叮嘱,保持节奏超越对手;专业技能考核中,他像父亲排查电路故障般精准操作装备;体能极限测试时,他用“扛住就是胜利” 鼓励自己。邓无恙表示,“拿到奖章时,我最先想到的是爸妈,是他们从小教会我,无论穿军装还是穿便装,都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邓无恙的成长,还藏在一个温暖细节里:他服役期间,同学们常主动上门看望吴洪军夫妇,陪老人聊天、帮忙做家务。“无恙上学时就总帮同学解答难题,现在他保家卫国,我们来搭把手是应该的。”同学们的话,恰是邓无恙优良品格的最好佐证——这份品格,源自父母用一言一行筑起的家风堡垒。

从邓仕玖在前线守护山河,到邓无恙在赛场续写荣光;从吴洪军用孝与责滋养家风,到年轻军人用青春践行使命——这个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同构”的深刻内涵。邓无恙胸前的三等功奖章,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优良家风的生动见证,是新时代青年军人担当精神的鲜活体现。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上,有无数像邓无恙这样的青年,正带着家庭的期盼、祖国的重托,用青春与热血守护“山河无恙”,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家国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