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24 09:42:40 大 中 小
A类
全文公开
袁园 、程庆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议 》(第021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大意义。委员提出的建议我们深受启发,我委积极与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沟通协商,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工作。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建立非遗保护工作机构
区文化旅游委下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区文化馆,在2011年8月加挂“重庆市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增加编制3名,开展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
法规制度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非遗传承发展的“四梁八柱”。近年来,我国不断夯实相关法律保护基础,不断完善非遗名录制度、评估制度,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提供了保障。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通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通过明确的法律程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法律及行政层面;2021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201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2014年12月,市文化委和市财政局制定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并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6000元,用于从事传习活动;2023年10月,市文化和旅游委下发《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对非遗保护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区文化旅游委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要求,切实提升非遗保护水平,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
(三)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保存
2021年,开展了我区第三次非遗资源普查, 按项目类别分批开展,共收集到非遗线索51条,其中传统医药类线索28条,并逐项开展田野类调查,其中有6个医药类项目被列入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接下来将适时启动全区第四次非遗资源普查。
(四)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
2023年,开展第八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有37个项目被列入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目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有13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项,力争健全国家、市、区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2022年3月,区文化旅游委开展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重新认定工作,调整认定39家单位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确定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工作职责,加强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保护措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加强人才培养
积极搭建平台,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多渠道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推荐我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巴渝乡村工匠”评选,2024年3月,“传统实用雕刻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昭亮获“重庆市级乡村工匠名师”称号,“江津传统花椒栽培与加工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国林获“重庆市级乡村工匠名师”称号,“阳照山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开宇获“重庆市级乡村工匠”称号。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共同研究确定了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认定名单,我区传统实用雕刻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昭亮榜上有名,获评国家首批乡村工匠。
(二)多渠道开展传承培训
一是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以非遗项目为载体,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提高青少年劳动技能,促进馆校共建出成效,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区文化馆持续开展非遗传承培训进校园活动,近三年,累计开展非遗传承培训进校园110余场次,2022年6月,江津区鹅公小学校《杂耍技艺进校园》荣获2022年度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二是为提升我区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加强基层非遗保护队伍业务能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4月开展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各镇街非遗保护工作人员、部分非遗传承人等60余人参加,通过此次培训,让从事非遗保护传承的相关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把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在给予非遗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有更多的思考。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一)利用新媒体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子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非遗的宣传展示,2024年3月区文化馆以区级非遗项目“千米长宴”拍摄的短视频,“赏民俗遗韵 聚千米长宴”继2021年“江津小彩龙”、2022年“虎啸风生步步高,非遗邀您过大年”短视频之后再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集中展播。
(二)持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打造“文旅轻骑·乡恋几水”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志愿者服务活动品牌,开展非遗图文展、非遗文创作品展、非遗互动展演、非遗传承培训、宣传资料发放等。至2020年起,区文化馆组织志愿者,开展非遗图文展宣传展示、讲解、发放非遗宣传资料40余场次;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互动体验、非遗文创作品展20余场;开展非遗传承培训进校园110余场次;涉及全区30个镇街,参与活动3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我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一)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
一是为满足游客文旅消费需求,推出多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如:江津古镇民俗文化旅游线(津西线),拥有市级非遗项目10项,区级非遗项目26项;2023年8月,江津举办首届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携手泸州、宜宾,以三地非遗酿造技艺为特色,推出“千年巴蜀酿 醉美津泸宜”巴蜀非遗酿造技艺主题线路,进一步加深川渝两地交流合作,协同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深挖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的非遗资源,拓展其深度与广度,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工业旅游,如:重庆市江津区驴溪酒厂、重庆韩氏瓦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地,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三是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针对各镇街非遗资源及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传统节庆、民俗展演、非遗展示等,活态利用当地非遗资源,将其转化为游客可感受、可体验的旅游产品,打造喜闻乐见的非遗节庆活动,并逐渐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更是“非遗+节庆”融合的基础,由此打造的白沙“闹元宵”、塘河龙舟赛、慈云镇生态年猪民俗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更是成为吸引游客的“打卡地”。
(二)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提高传承人群技艺水平,提升再创造能力。组织传承人群同行或跨行切磋互鉴,提高传承人群技艺水平,提升再创造能力。2023年3月3日区文化旅游委组织召开川渝携手·合作共赢非遗交流座谈会。交流座谈会上,泸州蝴蝶画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王世宏从蝴蝶画传统制作工艺发展与我区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交流、切磋互鉴,为我区非遗传承人群在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上提供宝贵经验。二是注重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再挖掘”与“再创作”,将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有机结合起来,为非遗“活态”传承,赋予生命力。2021年,开办“文津堂”文创工作室,开发系列文创产品,赋予产品更深度文化精神,既延伸了中华传统技艺之美,又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及文化的认同。如:以“钟云舫民间故事”为创作对象制作的联圣摆件等,参加了首届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暨第五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深受消费者欢迎;以“传统实用雕刻技艺”创作的江津玉雕产品获2022“重庆优质文旅商品”。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突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引导相关事业单位聚焦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发展需要,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遴选、商调、三支一扶招募、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加大非遗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全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二是稳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各镇(街道)保持文化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进一步细化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文化人才队伍专业性、稳定性。
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一是区文化旅游委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项目的策划和包装,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市级彩票公益金支持区县社会公益项目资金等上级专项资金;二是区财政认真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统筹使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给予大力支持,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接下来,我委将会同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等相关单位立足职能,共商共建,在各项非遗保护工作中共同研究、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合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最后,非常感谢你们对区文化旅游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此复函已经李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5月21日
联 系 人: 张瀚月
联系电话:15310291161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
承诺落实时间 |
责任单位 |
1 |
持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开展第八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 |
2024年12月底 |
区文化旅游委 |
— 1—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