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14 15:27:46 大 中 小
A类
全文公开
郭乾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基层文化服务结构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9年3月,重庆市江津区以西部领先的成绩荣获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授予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2023江津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成绩排名西部前3,获优秀档次。区文化旅游委紧密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及中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示精神,毫不松懈地推进相关工作。
一、构建服务网络,城乡一体发展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江津区城区拥有“四馆两中心”,包括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切实践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30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均符合建设标准,利用阵地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网络体系,还以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为抓手,优化布局网络服务,拥有文化分馆43个;形成以“1个图书馆+13个社会分馆+30个镇街分馆+282个基层服务点+1辆流动图书车”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基于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的川渝借阅“一卡通”,努力解决最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提高乡村基层均衡布局
对全区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进行提升优化,创新实施“区建总分馆、镇设总分站、村设总分点”。一是区文化馆潜心研究村(院)特色文脉、特色风情、特色非遗、特色技艺、特色产品等,打造文旅融合型产品;二是区图书馆“以书为媒”,构建“城乡阅共体”,组建“乡村阅读兴趣小组”“乡村阅读俱乐部”,推出贴近乡村群众的“乡村夜读”“乡村共读”;三是对规模较大、范围较广、人员众多、需求迫切的乡镇(街道),与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分站,形成了“一总一分”“一总两分”“一总三分”格局;四是在全区建立281个文化大院(中心户),基层村(社区)图书服务点282个,形成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总点”,各社(组)文化服务场所为“分点”的服务网络,这些分点从行政村村部延伸到村民组或“院”,拾遗补缺提高乡村基层均衡布局。
(二)构建新型文化治理网格
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治理网格化与当地特有的“村-院-户”独特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大网格以行政村为单元、中网格以“院”(几十户或近百户相对集中居住的地块)为单元、小网格直接到“户”(村民家庭),同步拿出“选贤任能设‘院长’”“院规家训成铁律”“文化大事公开议”“文明签约到‘户主’”等高招。在全市率先尝试聘请文化艺术知名人士担任“文化村长”,为乡村文化增添动力和活力,公共文化资源由分散、分割向整合、一体转变,“文化网格”让基层群众唱主角,通过“小网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大体系”。
二、创新经验做法,激活服务功能
(一)打造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巩固和深化区“文图总分馆”制建设,拓展延伸功能多元的公共文化空间,鼓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现有文化分馆13个,面积共计18171.33㎡,现有图分馆13个,面积共计4030㎡,坚持让总馆处于核心地位,让分馆成为总馆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基层服务点成为分馆的延伸或补充的服务方式,努力解决最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各镇(街)结合城市闲置空间、城市园林、老旧小区、老旧厂区、闲置村(社区)办公地等改造,新增文化驿站、文化培训中心、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2021年新增44个,2022年新增35个,2023年新增31个,截至目前共110个,面积共计17750.82㎡,2022年吴滩镇荣获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比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和网络人气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旨在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努力实现新型文化活动空间的量和质的提升。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一是按要求开展流动文化进村活动,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容与手段,充分发挥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辐射功能,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3年全区共计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培训讲座等流动文化进村活动700场,服务群众48.9万人次;二是依托品牌项目开展活动,推进“课外拾光”、“文旅轻骑·乡恋几水”“文润津邑”等品牌活动81场,服务群众15.6万人次,持续开展“网络书香·阅见美好”春节传统文化专题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16场,服务群众3.1万人次;三是推出特色品牌活动,以品牌文化活动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原则,各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年开展“第七届端午龙舟文化旅游节”“清源宫川主庙会文化节”“吃新文化旅游节”等“一镇一品”地方特色文化活动30余场,服务群众7.8万人次。
(三)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一是依靠村集体和村民自身的力量建设总分点。例如,江津区珞璜镇合解村,通过村社自筹资金、村民投工投劳、与农业业主共建等方式,实现全村13个文化大院免费开放全覆盖。二是在村级文化总分点设置中重点加强“总”对“分”的管理以求“分”而不“散”。由各社群众选举产生文化大院院长,院长负责文化大院日常管理工作;村与社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每年院长和社干部进行“捆绑式”量化考核。三是发挥村民自主管理的主体性,如合解村村民自主制定“八个一”文化惠民工程,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保证全村公共文化活动日常开展。
三、整合公共资源,凸显地方特色
江津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工程建设,不仅健全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而且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考虑了人口数量、分布情况、服务需求等因素,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基层重心下沉、服务下移的要求。在人口众多、辖区面积大的镇(街)和村(社)建分馆、分站或分点,扩大了服务范围,有利于群众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基层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并注重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所建分馆均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如:几江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群众文化资源,设立为广场舞特色分馆;塘河镇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塘河婚俗等民俗文服务化,设立为民俗文化特色分馆;李市镇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山歌,设立为山歌特色分站。各特色分馆接地气、显特色,深受群众喜爱,传承和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活力。
此答复函已经李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5月9日
联 系 人: 何慧敏
联系电话: 13640577168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
承诺落实时间 |
责任单位 |
1 |
2024年免开资金4.6万元 |
2024年5月前拨付完毕 |
区文化旅游委 |
|
|
|
|
|
|
|
|
|
|
|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