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广播电视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政策文件>政策解读

重庆市“十四五”广播电视 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12-06 10:56:34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

2021年7月

1


...............................................6

第一章 发展背景......................................7

一、发展基础........................................7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就........................7

(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问题........................14

二、发展趋势........................................18

(一)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是舆论阵地建设的核心任务...........18

(二)内容创新能力建设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19

(三)深化融合成为全市广电文旅行业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19

(四)智慧广电是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20

(五)大数据、智能化是行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20

(六)科学管理是广电视听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21

第二章 发展思路.....................................21

一、指导思想.......................................21

二、基本原则.......................................22

三、发展目标........................................23

(一)总体目标.....................................23

(二)主要目标.....................................24

(三)主要指标.....................................26

第三章主要任务及发展项目..............................27

一、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28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推动精品建设和品牌创新建设32

三、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升级.....34

四、持续推动广电和网络视听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39

五、强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全市广电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44

六、强化新技术应用,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技术体系创新发展..49

第四章保障措施......................................57

一、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落实.........................58

(一)完善领导机制..................................58

(二)强化责任机制..................................58

(三)健全监督机制..................................58

二、深化机制创新,推动科学发展.........................58

(一)创新媒体建设管理机制...........................59

(二)创新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导机制.................59

(三)创新行业主体效能评估机制........................59

三、强化政策引导,确保优质发展.........................60

(一)制定实施深化文旅广电融合发展的指导政策............60

(二)制定实施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转型发展政策.....60

(三)制定实施传媒机构深化改革指导政策.................61

(四)制定实施广电产业转型发展政策....................61

(五)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政策....................62

(六)创新完善媒体管理和技术管理政策..................62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62

(一)创新人才管理理念..............................62

(二)创新人才成长机制..............................63

(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63

五、完善法制体系,坚持依法行政.........................64

(一)推进行业地方管理法规建设.......................64

(二)整合规章标准健全执行机制.......................6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两地“ 两高”“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布局,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实现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重庆市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深化融合发展,实现全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1


第一章 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就

——舆论传播引导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流媒体坚持新闻立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重庆卫视、重庆之声、华龙网等为龙头、以市级和区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平台为骨干,着力构建主流舆论矩阵。通过媒体融合发展和内容创新,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庆祝国庆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实施双晒等系列重大文旅宣传活动,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重庆卫视覆盖人口达11.06亿,同比增长0.24亿。重庆卫视、华龙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各省市同类媒体中上游,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增强。

——舆论阵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媒体融合取得突出成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和媒体集群化改革,组建重庆卫视集群、融媒体新闻集群、现代广播媒体集群、影视制作集群、生活服务集群、新媒体数字内容集群等媒体集群;“第1眼”“逗听FM”“视界网”为龙头的移动端融媒体平台和PC端融媒体播出平台建成投用。“逗听FM”“巴渝和事佬”等入驻“第1眼”,形成以“第1眼”为核心的新媒体矩阵。截至2020年9月底,“第1眼”APP下载量达到800万,“第1眼”矩阵粉丝3000万,全网点击量30亿。“逗听FM”实现市级6个频率的移动互联网音频同步直播,下载量和注册用户均超过20万;以视界网为主体的PC端融媒体平台和互联网生态圈,日均访问者人数超80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近700万,同比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基本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市级新型媒体矩阵。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潼南融媒体中心获“影响中国传媒年度创新机构”,中宣部对其经验予以肯定推广。全市39个区县融媒体中心基本完成组建,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主流网络视听媒体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各类网络视听节目网站达到97家,各类主流媒体和党政信息平台的视听类移动客户端(APP)达到208个、微信公众号196个、微博140个(其中,广电系统开办网站60个,移动客户(APP)端98个,微信公众号135个,微博账号96个,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帐号4个),基本形成主流网络视听媒体集群。三是文旅融合信息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中国广电重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有线”)巴渝文旅云全新上线;全域重庆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文旅广电云重庆影视拍摄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为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信息平台支持。

——内容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市广播电视机构按照精品化、专业化要求,持续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新创优扶持工作,内容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年均制作播出广播节目20.1142万小时、电视节目31.513万小时,同比增长19.75%和6.60%。截至2020年6月底,审查发行电视剧29部966集,动画片9部2454分钟。备案的原创网络视听节目、栏目2143个,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年均增速超过10000%。

十三五期间,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栏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中央领导、市委领导批示表扬,并在中央电视台展播。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绝命后卫师》等5部广播电视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毛泽东》等7部电视剧分获飞天奖金鹰奖,各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累计获国家级奖81项,同比增长32.1%。获重庆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作品172部,扶持资金5379万元。37个优秀栏目获重庆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扶持,扶持资金375万元,35件公益广告作品获国家广电总局公益广告扶持,共获扶持资金160万元。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17个区县建成应急广播系统,19个实施建设。在50座发射台实施12套中央及3套重庆本地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施50座高山无线发射台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持续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98.93万套,为300多万偏远地区农村群众免费提供100余套广播电视节目。14个贫困区县完成广播电视制播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42%,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51%,同比分别增长0.56%和0.34%,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606.32万,高清和超高清用户接近400万,智能终端用户199.44万,同比增长22.16%。有线双向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407.02万,同比大幅增长231.12%,高清超高清视频点播用户248.34万。全市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471.82万。

——广电产业转型初见成效。2019年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实际创收54.1487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7.02%。其中,广告收入10.40亿元,同比负增长7.94%。新媒体业务,智慧广电业务、三网融合业务等有线电视增值服务等新业态收入12.9616亿元,同比增长19.6%;内容服务、文创服务等新广电服务业创收16.90亿元,同比增长58.23%。新业态创收能力增强,成为广电产业新增长点。

媒体服务业加快转型,“媒体+服务”“节目+服务”的媒体业态融合初见成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都市、文体娱乐、公共农村、交通广播、都市广播、经济广播等频率频道,以及56%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立了与节目平台联动的移动端APP电商服务平台;万州、潼南、永川、綦江、荣昌等播出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线下媒体服务平台,部分建立了服务品牌,开展媒体电商、媒体活动、媒体文创、媒体会展、媒体培训等多种线上线下媒体服务,促进了媒体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并在2019年—2020年期间和“双晒”活动及抗疫助农,直播带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重庆有线为主体的传输服务业,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生活、智慧文旅等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输服务产业由内容提供为主向综合信息运营服务为主转型。2019年重庆有线TV+信息与服务等新业态收入13亿元,同比十二五末增长约65%(2015年TV+信息与服务营收4.5亿元),年增长率达13%。2020年,重庆有线与中国广电发起并组建中国广电重庆公司,高质量完成全国有线网络整合。

内容产业不断发展。十三五期间影视节目销售收入11.50亿元,同比增长53.19%。《风云年代》《特勤精英》等27部电视剧分别登陆央视或省级卫视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连续举办4届西部动漫节,开展五大类160余项主题活动,吸引100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动漫企业、院校、科创企业、衍生品企业和动漫机构参展参会,累计观展人次100余万,累计签约285.3亿元,展期累计销售收入1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动漫节展。内容产业主体不断壮大,重视传媒影视内容生产基地、渝北两江影视城、江津白沙重庆影视城、荣昌万灵、武隆仙女山、黔江濯水古镇等重庆特色影视基地初具规模。影视拍摄服务产业开始兴起,《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火锅英雄》《时空来电》《少年的你》《玫瑰行者》《迷雾追踪》《刺杀小说家》《通天塔》等数百部影视作品在渝拍摄,使重庆成为全国重要影视取景地的同时,拉动了影视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效拉动了重庆城市旅游,提升了重庆城市的知名度、关注度、美誉度。

——技术建设提档升级。一是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两江云”融合媒体云平台建成投用,并获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度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一等奖。初步实现重庆广电媒体资源统筹管理和流通运营,形成“一云”(两江云)“两网”(有线无线、互联物联网)“三用”(政用、商用、民用)的大规模、高并发、跨地域的平台服务能力和“媒体+服务”的业态融合技术能力。38%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启动实施“融媒体采编制播系统”建设;69%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成新媒体架构下的互动传播系统。二是重大技术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工建设全市各类无线转播发射台达60座。重庆有线“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融合网络试验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改造市级有线电视光纤干线4632公里,建设完成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分组传输网(PTN)、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等主流技术的基础网络,全市光纤干线总长达到6602.40 公里。主城干线波分系统承载能力达到3T,市级骨干网波分系统承载能力达到3.6T;有线网络双向化率达到95%;三是智慧广电建设加速推进,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重庆有线智慧广电数据中心启动建设,重庆成为中国广电5G实验的16个城市之一,重庆有线开展700M5G网络实验和物联网平台建设,为全面实施智慧广电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高清电视建设迈上新台阶。重庆广电集团(总台)11个公共电视频道全部实现高清播出,全面超额完成“十三五”高清建设计划;重庆卫视高清频道覆盖人口达4.66亿,同比增长1.97亿。重庆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平台传输标清、高清及4K电视、数字音频广播227套,直播频道高清率达到36%32个区县电视台(新闻中心)制作系统实现高清化,7个区县自办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播, 重庆卫视高清频道登陆全国直播卫星平台。20194月,市经济信息委、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联合出台《重庆市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启动4K超高清电视频道建设,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部分频道节目实现4K拍摄、制作。

——管理指导不断深化。一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完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立法研究》,建立并试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率频道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及评价机制;建立应急广播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和抗洪救灾中发挥重大作用。二是引导扶持更加科学。完善重庆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机制,制定《重庆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引导扶持办法》《重庆市繁荣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指导意见》,建立优秀新闻节目月评推荐制度;持续组织开展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栏目评选扶持,公益广告评选扶持,视听作品大赛(微视频大赛),以及各类专业研讨和培训活动80余项。三是指导服务更加精准。建立重庆市广播电视和重点网络影视剧服务办公室,筹建重庆市影视拍摄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完善影视服务能力,优化影视服务营商环境,整合发挥文化旅游影视资源优势,助力文化旅游影视深度融合。四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举办全市广播电视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在全国率先取得获奖选手职称评定优惠政策,技术人才成长渠道更加宽广。参加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获得一等奖等重大突破,创下重庆参赛25届以来最好成绩。全市广电行业专业技术人员9222人,增长16%,中高级占比23%。新增广电领军人物25人,青年创新人才50人。

——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安全播出态势持续向好,全市共发生449起停播事故,总停播时长425.18小时,其中,重大停播事故23起,安全播出事件1起,同比“十二五”末,总停播次数、总停播时长、重大停播次数、安全播出事件次数分别下降77.71%、93.41%、91.79%、99.08%,十三五期间,各年度事故次数、重大事故次数、事件次数均在较小范围浮动,已连续8年实现安全播出主要指标持续下降。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庆祝国庆70周年等254天重保期保障任务,全市广播电视重要节目、重点时段、重要频道全面实现安全优质播出,市文化旅游委先后两次被国家广电总局通报表彰。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高清电视信号监测系统;新建覆盖全市95个播出传输发射台(站),涵盖有线数字电视、调频、中波、开路电视、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播控信号源的4000余套广播电视节目监测系统,广播电视广告智能监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39个区县文化旅游委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网,实现市区(县)两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互联互通。

(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同类地区平均水平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优质发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舆论引导水平与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引导方式的变革要求不相适应。一是融合媒体建设水平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二是舆论引导模式与互联网时代舆论传导即时、互动、多元、精准的要求不相适应。传播理念、引导机制、审查监管方式僵化,时效性、针对性差。三是是主流融合媒体舆论平台建设滞后。广电新媒体平台内容制作、服务功能、应用终端开发不足,用户体验差,对用户的吸附能力较弱。四是传播引导方式和话语体系陈旧,内容形态呆板,传播姿态居高临下,宣传报道方式生硬,缺乏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内容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与融合媒体内容创新的总要求存在差距。一是内容生产方式与融合媒体内容创新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媒体机构融合后,媒体业务融合滞后,融合媒体内容创新未形成规模,全市广电媒体80%以上的节目模式依然较为陈旧,融媒体的新瓶装传统媒体旧酒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融媒体内容精品创作生产能力与不断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跟不上受众需求步伐。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媒体和栏目节目。三是播出机构媒体平台顶层设计不足,内容体系与媒体定位脱节;区县融媒体中心受上级媒体机构条块分割和行政化布局的影响,新媒体矩阵重复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四是融合媒体的内容形态创新与业态融合亟待深化,媒体在线服务渠道建设滞后,媒体内容与服务渠道和传播渠道融合度低,内容与服务两张皮问题突出,影响媒体产业转型升级。

——媒体融合水平和发展方式与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存在差距。一是融媒体机构管理体制与国家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媒体运行规律不相适应。人事、薪酬等关键管理机制缺乏制度性创新,管理机制僵化,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制约融媒体机构四力建设。二是广电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与文旅融合的总体要求存在差距,顶层设计不足,常态化融合机制设计滞后;文旅融合媒体平台、内容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乏文旅广电深度融合指导政策和引导性、示范性、支撑性项目。现有部分项目设计重宣传,轻实效,缺乏可持续性。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产业总量与先进地区差距日益拉大。2019年,湖南广电创收超过300亿元,浙江广电创收133.2亿元,江苏广电创收97.69亿元,而重庆广电创收为54.1487亿元,不仅与上述省市差距扩大,与深圳、湖北、四川等省市也存在差距。二是产业转型仍较为缓慢。媒体服务产业由广告营销为主向媒体内容+服务业态为主的转型尚未取得突出实效。传输产业营收中新业态收入占比有待提高。内容产业主体不强,业态单一、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支撑,创收能力低下的情况仍然缺乏明显改善。广电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建设明显滞后。

——广播电视技术建设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广播电视全媒体、全业态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是传输覆盖体系的建设及更新改造跟不上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有线电视视频平台网络覆盖和云网承载能力、智能化城乡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均有待提高。二是广播电视融合媒体技术建设滞后。60%以上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尚未建立融媒体技术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市级平台、媒资与版权交易大数据系统尚在筹建。三是全市融合媒体制作传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广电大数据体系建设应用水平均与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其他行业的广泛应用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广播电视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与互联网时代媒体内容消费跨网跨域、多屏互动、多终端承载的技术特性不相适应;与信息服务碎片化、精准化、智能化、多元化的传播需求不相适应。现有广播电视技术体系不能完全支撑综合信息服务的新业态需求,其支撑综合信息服务的云、管、端、边能力亟待提升和加强。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服务体系与互联网传播生态下终端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和多屏融合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与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调整,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应急广播系统等广电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建设尚需完善;广播电视政务、民生、三农、文旅等广电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三是广电公共服务水平与文旅广电融合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广电文旅公共服务资源融合缺乏顶层设计,服务平台融合度不高,现有平台用户体验和服务效能不佳。四是公共服务体系缺乏政府宏观政策支持和保障,经常性财政投入不足,常态化、制度化的运维保障政策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管理需求不相适应。一是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不适应行业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影响甚至制约行业发展。二是管理资源和管理机制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政府规章、行业标准、管理制度缺乏整合,系统性、体系化执行机制欠缺。三是监管技术和监管机制滞后于行业发展。缺乏全媒体、全业务、全业态、智能化、高效率的媒体综合效能监测管理调度指挥体系,难以适应多媒体形态、多渠道传播、多终端服务,多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分众化、碎片化、直播化传播环境的监管要求。四是政府指导服务缺乏强有力的系统性政策制度保障,除现有精品建设的扶持政策外,缺乏支持包括智慧广电建设在内的媒体产业、传输产业、内容产业的系统性扶持政策、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的扶持政策、深化广电与文旅融合的指导扶持政策等。政府主管部门指导服务的调控手段不足,与文化、旅游行业的政策建设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一)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是舆论阵地建设的核心任务

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尖锐,广电视听行业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肩负着国家舆论阵地建设,主流舆论引导和主流文化传播、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以融合媒体的体系建设为核心,优化融合媒体机构的媒体矩阵,加快推进四全媒体为核心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构建满足互联网时代舆论传导和主流文化传播需要,形态多样、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反应敏捷的全媒体内容体系和传播覆盖体系,巩固和强化广播电视和主流网络视听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传播核心价值,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美好生活,是未来五年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舆论阵地建设的核心任务。

(二)内容创新能力建设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日益多元。进一步强化内容为王的发展观念,发挥广电媒体内容优势,推动融合媒体的内容形态与服务业态融合创新的能力再造,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流媒体实现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基本共识。进一步强化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融合媒体节目形态的开发研究,提升内容生产的资本、媒资、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融合媒体内容体系的研发水平和生产水平,打造特色鲜明、质量精良、定位精准、形态多样、业态多元的内容精品和品牌节目,是提升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三)深化融合成为全市广电文旅行业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改革进入全面推进的深水区,全面深化融合媒体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媒体平台融合、渠道融合、内容融合、服务融合、经营融合、管理融合,提升融合水平,推动广电视听行业发展模式、传播理念、传播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改革和转型升级;强化广电文旅融合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推动全市广电视听行业与文旅行业的资源共享、互补、共生、共建,实现广电文旅跨行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未来五年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四)智慧广电是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国家广电总局智慧广电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出台,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手段,也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建立跨领域、跨行业、跨系统的传播服务生态提供了重要契机。建立以媒体+”“TV+”“节目+为代表的,集内容供给、信息服务与实体服务为一体的融合媒体服务新业态;建立云网融合传输网络为基础的跨行业、全业务、多媒介、多渠道、多终端广电信息产业服务网络和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生活等全业态智慧广电信息服务产业体系成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五)大数据、智能化是行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

随着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持续实施,重庆市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主要内容的多个重大新基建项目在全市实施建设,各项新技术在各相关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宽带网络和数据库系统将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持的全媒体采集、分样态制作生产和多渠道精准传播智能化全媒体采编制播系统;建设满足我市全业态智慧广电综合信息服务和运营服务的新型广播电视宽带传输网络和在线服务系统,为推动全市广电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是全市广播电视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

(六)科学管理是广电视听管理体系改革建设的基本要求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和融合媒体机构的逐步建立,媒体传播形态、内容形态、服务业态必将日益融合化、多元化。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职责清晰、相互协同、科学高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建设适应多元化、分众化、碎片化的传播环境,集自动监测、研判、处置于一体的全媒体、全业务、全业态的智慧型监测调度指挥体系,实现对各类广电视音频媒体全流程、全业务的综合监管;创新行业建设管理机制,建立融合媒体和网络视听媒体机构建设运行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指导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完善政府行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优扶持办法,提升政府指导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管理监督更加科学规范、引导扶持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体系,是我市广电及网络视听行业管理体系改革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及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围绕两点定位,两地”“两高”“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心工作,强化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总局《规划》)《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的重大部署以及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重庆市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举措》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主动把握智慧广电建设的新趋势,充分发挥文旅广电融合的体制优势,加强政策指导,着力提高全行业舆论引导能力、融合发展能力、内容生产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创优能力、产业发展能力,推动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文旅广电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治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舆论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切实把做强我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人民群众的能力。

(二)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优质发展主动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切实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传播理念创新、内容形态创新、服务业态创新、科技应用创新;创新推动智慧广电建设,深化融合发展,促进全行业各领域的转型升级,创新推进广电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创新驱动下的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优质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需求导向,处理好前瞻性与可持续性;创新性与可行性;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深化改革与因地制宜、勇于探索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科学制定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促进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当前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全市人民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新需求、新期待,全面推进全行业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末,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广电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

——舆论引导能力和引导水平明显增强。以两办《意见》为指导,深化媒体融合,创新媒体融合体制机制和融合媒体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强化融合媒体和网络视听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内容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以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广电融媒体云平台建设运营,提升政府融合媒体智能化监管水平,提高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

——内容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内容是根本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内容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广播电视与网络精品和品牌建设模式,创新精品和品牌扶持政策;着力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内容精品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的主流媒体品牌、节目品牌、影视产品品牌、城市影视文旅形象品牌。

——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总局《规划》部署,推动实施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系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传播资源,构建网络、平台和终端贯通,固移融合的传输服务网络和互动化、智能化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覆盖水平、服务水平;创新完善服务政策,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户户通向的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的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出成效。以《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为指导,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以深化媒体融合发展能力、内容创新能力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推动媒体产业、内容产业、传输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使我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在全市文化产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文旅广电深度融合取得实质进展。深度整合全市文旅广电资源和影视服务资源,构建资源互补、共生共建的文旅广电深度融合机制和发展机制,创新重庆文旅形象建设方式和传播方式,在推动全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打造一批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新业态、新品牌,构建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城市美誉度提升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智慧广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指导,以实现智慧广电人人通为目标,深入实施智慧广电战略,全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超高清电视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新技术在融合媒体内容生产传播,公共服务、新型网络体系等重要基础设施、产业运营服务和转型发展、安全管理及治理体系中的应用水平,推动全市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与融合传播体系迭代重构。为创新媒体舆论引导方式和生产传播方式,创新媒体业态和服务业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建设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创新建设、指导扶持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管理机制适应新业务、新业态的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智能化、一体化的全业务、全业态内容监管、技术监管系统和新型安全播出调度指挥平台,播出传输服务机构智能化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治理体系应对新技术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能力显著提升。

(三)主要指标

十四五广播电视主要发展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项

指标值

指标特征

1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9.5%

约束性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99.6%

约束性

2

应急广播城乡综合覆盖率

87%

预期性

3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节目高清化率

100%

约束性

4

广电5G重点区域高性能网络覆盖率

100%

预期性

5

行政村光纤通达率

100%

预期性

6

重点区域大带宽(1G)接入占比

100%

预期性

7

市级广电媒体品牌频率频道建设*

2-3个

预期性

8

区县广播电视品牌频率频道建设*

6-7个

预期性

9

新建市级4K超高清电视频道

3-4个

预期性

10

新建区县4K超高清频道

1-2个

11

区县融媒体中心电视频道高清化率

100%

预期性

12

有线电视传输4K超高清节目

20个

约束性

13

IPTV内容高清化率

90%

预期性

14

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动漫除外)制作总量

60万小时

预期性

15

高清节目制作总量

5万小时

预期性

16

电视剧、网络影视剧产量

100部

预期性

17

纪录片年产量

30000分钟

预期性

18

动画片产量

5000分钟

预期性

19

扶持创新创优节目

30个

约束性

2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新增

300家

预期性

21

十四五期末广播电视行业年总收入

65亿元

预期性

22

十四五期末广电传输信息产业年均收入

35亿元

预期性

第三章主要任务及发展项目

按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结合重庆实际,以政府政策性项目为引导,以行业主体项目为支撑,组织实施六大系列建设工程,形成重点相对突出,布局相对均衡的十四五行业主要发展任务体系和配套项目体系,落实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

以两办《意见》为指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提升新时代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构建新时代网上网下一体化舆论引导创新体系的部署和《纲要》关于建立健全现代传媒体系要求,在十三五末媒体融合建设工作基础上,针对我市广电和网络视听融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补短板,强实效。以融合媒体四力建设和四全媒体建设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抓手,组织实施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系列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补齐我市融媒体建设运行机制、内容体系、服务能力、新技术应用以及全媒体监管能力方面的短板,提升全市广电和视听媒体践行四力的能力。主要任务如下:

专栏1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

1全市融合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创新工程

配合融合媒体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全市融合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创新工程,通过对融合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制度体系的创新研发,建立健全扶持引导机制。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在重庆卫视集群、融媒体新闻集群,现代广播媒体集群、新媒体数字内容集群等媒体集群实施融合媒体改革建设和融媒体舆论引导和传播体制的创新改革;支持万州、涪陵、黔江等区域中心城市和潼南、江津、开州、綦江等区县融媒体中心开展融合媒体引导传播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建立市、区县两级融合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创新示范平台。广泛开展融合媒体引导机制和传播机制的专项研究探索试点工作,引导全市融媒体机构创新舆论引导理念和引导方式,全面推进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和话语体系创新,适应融媒体新闻实时化、直播化、互动化、分众化、精准化的报道需要;适应新传播环境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多样化要求,整合优化市级新媒体机构在区县的客户端,切实解决市级新媒体条块分割给区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建设带来的困扰,支持区县融媒体中心在自身网络视听媒体许可证机制下,建立独立新媒体发布平台,提高传播效能和服务效能。提升融合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实现主流舆论传播效能的最大化,更好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2融合媒体内容体系及媒体业态创新工程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创新融合媒体内容生产理念和内容生产体系,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推进融合媒体内容创新与媒体业态的创新融合,建立和完善融合媒体节目形态创新和业态创新的鼓励扶持机制。强化前期扶持引导;强化业态创新的技术保障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统一的媒体服务机构和服务品牌。提升全市主流网络视听媒体的内容发布、短视频、直播与多频道网络产品(MCN)带货服务等新业态的支撑能力。处理好移动优先与传统媒体内容创新和媒体业态融合创新的关系,在市、区两级媒体机构建立非新闻类节目形态创新示范媒体和示范栏目;建立节目+党建”“节目+政务”“节目+电商”“节目+文创”“节目+旅游”“节目+演艺”“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社区服务”“节目+三农服务”“节目+健康服务”“节目+教育服务”“节目+节会活动等各种节目内容与线上线下媒体服务深度融合的服务类节目创新示范平台,切实解决内容与服务两张皮问题。力争在十四五后期,在全市市区两级融媒体机构全面普及非新闻类节目的形态创新和服务类节目的业态创新,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全市融合媒体智能化、IP化汇聚分发系统建设工程

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整合全市融合媒体资源,以两江云平台为基础,实施重庆市融合媒体智能化、IP化汇聚分发系统建设工程,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以流媒体分发为基础,开发建设集全市融合媒体、文旅服务及综合服务信息资源的汇集、融合、生产、刊发为一体的智能化、IP化融合媒体媒资管理系统,为全市融合媒体创新传播引导体制、创新内容形态和服务业态、完善融媒体生产体系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4全市IPTV智能媒体生态建设工程

按“一云多屏”的新媒体技术架构,实施“重庆市IPTV智能媒体生态建设工程”,打造重庆IPTV智能媒体生态系统。一是全面做好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强化内容安全和网络安全、打造安全、可控、适应多网络多终端的全媒体、全业态、全IP化的综合集成播控平台。开发丰富适应各类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应用与服务业务;形成4K+HDR的高质量节目提供能力,建立完善OTT互联网电视平台,强化多屏融合互动能力,实现IPTV媒体服务的智能化、高清化、多元化、精准化、互动化;二是改造完善内容生产和存储平台,全面展开多渠道内容运营合作,打造适应移动化、互动化、精细化、分众化内容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新型内容生产平台和存储平台;三是进一步推进学习强国和行业版平台建设,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强化网络融合、媒体融合、业态融合,构建学习强国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行业定制服务中心。四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为核心,构建适应业务发展的IPTV运营支撑系统,适应超高清4K/8K、5G、媒体融合、IPV6等技术应用和相关业务运营要求。五是打造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推进多屏连用通用,通过“IPTV+5G”实现智慧应用向移动端延展,培育智慧应用云网生态体系。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推动精品建设和品牌创新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实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精品建设和品牌建设工程。以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和火热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方向,健全完善创新创优引导扶持政策,推出一批导向正确,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特色鲜明的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节目和影视剧作品,打造优质内容品牌和服务品牌。主要任务如下:

专栏2 精品建设和品牌创新建设

1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百佳精品建设工程

主动对接总局《规划》新时代精品工程提出的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网络视听节目提升工程、纪录片产业和动画片提升工程等系列内容建设工程,结合重庆实际,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百佳精品建设工程,制定《重庆市十四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建设五年实施计划和十年规划》,优化完善精品创作的指导扶持政策,为十四五期间精品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深入挖掘三峡文化、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重庆特色现代都市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精神内涵,切实强化渝版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都市文化题材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纪录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栏目及文艺作品的创作指导。力争十四五末,推出20部左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电视剧作品,30个市级优秀栏目(节目),3个国家级优秀栏目、50—55部(个)优秀原创网络影视剧或其他网络视听作品。

2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品牌建设

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品牌建设工程,制定《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品牌建设的组织领导、创建范围、创建机制、遴选标准和方法、实施计划、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等,为品牌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建立媒体品牌建设指导机制。按照重点突破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针,着力打造以重庆卫视”“第1眼等为龙头的广电媒体品牌;纪录片之都等重庆特色城市影视文化形象品牌和全域媒体服务品牌;打造系列品牌建设示范项目,指导和推动品牌建设。力争十四五末,推出1—2个市级影视形象品牌、2—3个市级品牌频率频道;3—5个区县品牌频率频道。10个市级品牌栏目、15—20个区县品牌栏目。3—4个媒体服务品牌。

三、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升级

贯彻落实总局《规划》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实现智慧广电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的部署,以服务全市人民,满足全市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基本目标,以《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为指引,以智慧广电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全市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全市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结合融合媒体建设、内容体系建设、文旅广电融合服务机制建设,构建符合重庆实际的覆盖完善、城乡均等、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主要任务如下:

专栏3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优化升级

1重庆市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全面实施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我市广播电视IP化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广电+社会服务+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基础网络、信息化支撑系统及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市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系统工程建设。

一是以智慧广电+社会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为重点,创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和业务承载形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实现文化、旅游、医疗、教育、康养、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由功能型向智慧型转变,提升智慧广电综合信息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二是以网络能力为基础,媒体融合为导向,通过实施普覆盖、广连接”“去标清化”“智慧社区与智慧乡村建设”“超高清视频传输”“交互式视频发展等创新型业务,强化基层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智能化、互动化、移动化水平,在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广播电视内容服务的同时,提供智慧文旅、智慧生活、智慧教育、智慧远程医疗、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多元化公共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实施广播电视智慧运维工程建设。依托智慧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媒体等技术系统的智慧化运行维护水平,提高技术系统故障判断、故障分析、应急处置、技术巡检、远程调控等运行维护工作的效能,有效减轻基层运行维护压力,推动一线技术人员更快适应新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推进在无线等领域开展智慧运维新技术典型试点示范,推动建立更智能、更高效、更顺畅的智慧运维体系,为巩固和强化新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2重庆市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程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为全民提供应急广播服务,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有效覆盖的要求和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十三五区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基础上,实施市级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资源,建设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效果监测评估系统、接收终端,实现与国家级平台和区县应急广播平台的互联互通;同时,加强与应急、气象、地震、水利、规资等部门应急信息的对接,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

3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惠民工程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统一部署,进一步推进实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实施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为8个老少边穷区县建设应急广播平台,健全传输覆盖网络,布置应急广播终端,为当地群众及时、有效地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政务信息发布和政策宣讲等服务,满足基层应急和宣传需要,进一步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民族地区有线高清互动机顶盒推广普及项目,将民族地区有线电视用户的机顶盒升级为高清交互机顶盒或集成了高清交互功能的智能终端,以满足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和信息服务新期待。

4重庆市高清超高清电视系统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超高清电视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和重庆市经信委等三部门超高清电视系统建设发展计划,以构建我市超高清电视系统,推动超高清电视服务产业发展,助推电视消费提档升级为目标,以4K高清电视节目体系、制播体系、传输保障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我市超高清电视系统工程建设;完成市级超高清节目制播体系建设,开办3—4个市级4K超高清电视频道,1—2个区县4K超高清频道,有线电视传输20套以上4K超高清电视节目,实验传输1套8K超高清节目。建设初具规模的超高清节目生产传播和服务体系,为推动全市电视消费市场的提档升级,满足市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提升我市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保障。加快推进区县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力争十四五期间各区县电视频道基本实现高清播出。

5重庆广播电视发射塔新塔建设工程

十三五末重庆广播电视发射新塔动工建设基础上,继续推进该项工程建设,十四五前期完成房屋、道路等附属设施建设,力争实施重庆广播电视发射新塔项目二期建设,为改善我市无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骨干基础设施面貌奠定基础。

6重庆市高速公路市级公共广播调频覆盖工程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为有效解决我市主要高速公路市级公共广播覆盖严重不足问题,回应市民多年对高速公路沿线市级公共广播信息服务的期待。实施重庆市域高速公路市级公共广播节目覆盖工程,以沿线高山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为主体,以沿线小功率无人覆盖基站为补充,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市级公共广播节目覆盖网,使我市各主要高速公路沿线市级公共广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市域骨干高速公路沿线市级广播覆盖问题。

7重庆市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程

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改办实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这一文化领域国家级新基建项目的总体部署,实施重庆市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工程建设。围绕三库、三体验、一网、一平台、一生产线的建设目标,前期重点开展项目总体规划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建立重庆文化大数据资源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组建工作团队,开展重庆文化大数据资源采集;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统一标准,规划建设重庆文化大数据基础网络、开展数字化采集系统、存储系统、云平台、体验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庆文化大数据资源平台与国家文化大数据库的入库对接;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完成重庆文化大数据的分类、存储、传输、使用、延伸开发等运行管理体系的软硬件系统开发建设;深度挖掘重庆地区文化资源价值,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互联网+特性的数字文化产品生产机构, 推动创造更多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文化消费产品。后期重点围绕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应用端开展项目的体系建设工作。

四、持续推动广电和网络视听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以总局《规划》和《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为指导,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以深化媒体融合发展能力、内容创新能力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依托,着力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新型产业主体,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充分发挥广电行业内容优势和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优势推进媒体产业、内容产业和传输服务产业的业态创新和业态融合;创新扶持政策,优化市场环境,培育新消费模式,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主要任务如下:

专栏4 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1媒体产业转型发展系列工程

适应国网整合后广电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和智慧广电建设的新趋势,实施媒体产业转型发展系列工程,发挥广电内容优势,推动内容创新与业态融合,推动媒体服务业由传统广告营销为主,向媒体+服务的内容与服务业态融合发展为主的方向转型发展。

一是以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集群化改革为契机,支持集团(总台)强化媒体产业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转型发展的管理运营机制,建立支撑媒体产业转型发展的媒体+服务的内容产业开发平台和运营服务平台。

二是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打造非新闻类服务节目的媒体品牌和相对统一的媒体服务品牌。按照品牌定位统一媒体和服务业务的包装,构建集团统一的媒体服务产业品牌形象。

三是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以重庆卫视集群、现代广播集群,影视制作集群,生活服务集群,新媒体数字内容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为基础,打造媒体服务产业主体。协助集团(总台)推进重视传媒影视基地和影视服务中心建设,全媒体营销运营中心建设,重数传媒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转型升级和全媒体互动平台及5G云网服务平台建设,媒资版权交易中心建设等重大产业服务主体的改造建设。

四是鼓励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推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交通、经济、都市等服务类广播媒体和重庆电视台都市、时尚、公共农村、科教、文体娱乐等服务类电视媒体的内容体系与服务业态的创新融合。

五是推动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主要服务类媒体与区县融媒体中心在内容服务新业态方面的合作开发与联合运营。

六是鼓励支持市、区县两级广电媒体与重庆有线在内容服务资源联合开发营销,服务体系共建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媒体产业与传输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

2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转型发展系列工程

国网整合为契机,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以与公共服务、媒体产业、内容产业融合发展为依托,实施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转型发展系列工程。推动重庆有线为主体的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产业的转型发展,将重庆有线打造成为具有重庆特色的智慧广电网络运营商、数字生活服务商及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一是支持重庆有线建设基于云网融合IP化分发网络的海量内容信息综合集成传播平台,将重庆有线打造成覆盖西南的内容和综合服务信息集成传播服务主体,实现从传统有线电视网络内容提供服务,向跨媒体、跨终端的IP化、智能化、分众化、精准化综合内容和信息供给服务的转型。

二是支持重庆有线建设以智慧广电为核心的全业态信息服务平台和产业运营平台,建立内容+市场+服务+运维智慧运营体系,将重庆有线打造成政用、民用、商用结合,集融媒体传播、智慧广电承载、智能物联、移动通讯运营、公共文化服务等为一体的智慧广电网络运营商、数字生活服务商。推动重庆有线向全业态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

三是支持重庆有线以智慧广电建设为基础,建设重庆市文旅资源数字化、产业化集成服务平台,利用重庆有线云网融合的IP化新型传输网络和数据运营服务优势,整合我市文旅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构建文旅信息资源汇集、存贮、分发及开发运营的文旅综合信息运营服务平台。

四是支持重庆有线利用新型传输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优势,建立与全市媒体机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机构、内容产业服务机构、文旅机构的融合发展平台和合作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和文旅广电产业融合发展。

3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产业转型发展系列工程

创新内容产业发展方式,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产业转型发展系列工程。以骨干企业和骨干内容产业基地的多业态创新发展为引领,推进全市内容产业由内容生产和基础资源供给为主,向内容生产与文旅融合综合产业运营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型发展。

一是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重视传媒集团等国有内容生产骨干企业健全和完善内容生产基地和纪录片产业基地,建立影视拍摄服务中心;建立影视演员剧团,形成影视作品与舞台剧作品融合开发的剧目生产体系;发掘利用内容生产基地资源和文创资源,创建影视文旅体验基地;建立影视文旅项目开发中心,创建广电机构、文旅机构、影视院校联合开发文旅广电影视项目的合作组织。通过多业态开发,构建以内容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内容服务业态。

二是支持各相关区县建立和完善以影视拍摄服务和文旅影视融合服务为主的影视创意园区、影视拍摄基地,着力打造渝中区长江影视产业园、江津白沙重庆影视城、两江影视城、北培老北川铁路天府煤矿文旅影视基地等重点影视基地,强化骨干影视基地和骨干旅游景区的拍摄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文旅影视融合的影视服务产业链,提升影视拍摄服务产业的综合营收能力。

三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影视制作机构发展影视拍摄服务业务和影视基地运营服务业务。重点支持骨干影视制作企业向影视拍摄服务、影视文创服务、对外影视文化交流等多业态方向转型发展。

四是鼓励支持广电影视行业组织建立内容产业机构、高校影视传媒院系与文旅机构的合作发展组织,为广电内容产业机构深度参与文旅影视融合发展提供合作平台和青年双创平台。

五是充分依托现有版权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强化广电和网络视听内容版权保护,打造内容产业交易、交流平台,提升行业内容资源和资产的转化能力。

五、强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全市广电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强化广电文旅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以智慧广电建设为基础,以全市文旅广电资源为依托,以影视文旅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塑造重庆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美誉度为目标,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市文旅广电融合的体制优势及资源互补优势。着力推动文旅广电深度融合的体系建设和系列工程建设,打造重庆影视文旅的城市形象,构建机制化、品牌化、平台化、体系化的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主要任务如下:

专栏5广电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1重庆纪录片之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工程

发挥重庆纪录片制作资源优势和文旅广电体制优势,充分利用纪录片纪录历史、关照现实、传承文明的艺术特性及其在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塑造方面的独特作用,实施重庆纪录片之都城市品牌建设工程

一是制定《重庆市纪录片之都城市形象品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指导方针、建设目标、建设任务、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建设计划、扶持政策等,为项目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是以重庆市、区县两级广电及网络视听传媒机构、重庆各高校影视传媒院系、骨干社会影视制作机构为主体,分别打造广电、高校、影视机构纪录片开发制作传播骨干集群和骨干基地,形成纪录片之都的生产传播的骨干力量。

三是充分发挥重庆市纪录片社会组织的专业作用,建立重庆市纪录片创作传播合作组织,广泛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交媒体力量参与网络纪录片、微纪录片的创作传播,形成纪录片之都建设传播的群众力量。

四是打造市级骨干融合媒体纪录片传播平台和电视纪录片专业频道、在骨干网络媒体开始纪录片设立重庆纪录片专业平台,构建纪录片之都的核心媒体矩阵。

五是争取国家广电总局支持在重庆设立西部纪录片艺术节”“青年纪录片艺术节”“西部网络纪录片大赛等重大节赛活动,形成纪录片传播交流、版权交易、创新研讨、合作开发、即拍互动的节会平台,打造纪录片之都的文化品牌。

六是开发打造以纪录片之旅”“微视频之旅为核心元素的系列特色品牌旅游产品,为全国纪录片爱好者和网络视频爱好者提供专业化的定制影视旅游服务。

十四五末,初步形成以纪录片节会品牌为引导、专业媒体为支撑、专业机构为骨干,社会力量为基础、特色旅游产品为补充的纪录片之都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服务体系,为重庆纪录片之都城市文旅品牌建设提供体系支撑。

2重庆市文旅影视深度融合城市美誉度提升工程

发挥重庆全国影视作品重要拍摄取景地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重庆文旅广电融合的体制优势,整合全市文旅影视资源,实施文旅影视深度融合城市美誉度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新业态、新基建、新品牌。构建重庆影视之都、文旅之都的文化形象,更好地服务重庆城市形象建设,提升城市美誉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一是建立健全文旅影视融合机制,建立文旅影视融合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文旅影视机构融合发展合作组织,着力打造文旅影视融合的骨干影视服务产业主体;

二是深度整合文旅广电影视资源,建立文旅影视融合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行业主体和公众提供资源互补、合作互建、互动交流与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文旅影视综合信息服务,优化影视文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体系;

三是充分整合全市文旅广电机构的媒体资源、内容资源、服务资源、传输网络资源,打造文旅影视融合的专业媒体平台,构建形态多样、内容丰富、互动充分的文旅影视新型传播体系和内容体系。

四是加强以重庆城市和山水景观为背景,具备城市形象营销价值的当代重庆现实生活题材影视作品的专项扶持,推出一批有较高艺术质量,充分体现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优秀当代影视作品;持续开展双晒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等文旅影视融合的城市形象营销活动。

五是完善城市影视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影视文化旅游服务产业主体;推出一批影视IP授权为基础、融入沉浸式体验的文创产品,打造拉动文旅消费,提升人均消费水平的创新业态。

3国家文化走出去西部影视对外传播译制中心建设

充分利用重庆市独有的对外影视文化传播资源,争取国家广电总局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以部市共建的方式,实施国家文化走出去西部影视对外传播译制中心建设工程,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影视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一是以重庆市在南美经营多年的文化传媒体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其在南美诸国深厚的政商关系,与南美诸国国家广播电视台建立中国影视作品合作播映机制,打造国家影视文化进南美的桥头堡,传播中国影视文化,增进人文交流,促进经贸交流。

二是整合我市文化传媒机构对外交流资源、内容生产资源、技术服务资源和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等高校的科研开发资源,建立重庆市国家文化走出去西部传播译制中心,构建影视作品对外传播和译制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化对外文旅影视交流平台,打造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相适应的西部对外文化交流新基地。

三是加强以重庆城市和山水景观为背景的当代重庆现实生活题材的影视作品生产,为我市影视文化走出去提供本土内容支撑。

四是加强成渝影视机构在影视译制和对外传播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合作机制和资源优势,提升对外影视文化传播的能力和水平。

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传播译制中心,实现40部以上国产电视剧在南美诸国电视台的播出;基本形成电视剧西语译制能力,完成3—4部国产电视剧的西语译制工作。

4文旅广电融合媒体平台建设

结合广播电视媒体品牌化建设的部署,配合重庆纪录片之都影视文旅之都建设工程,实施文旅融合媒体平台建设工程

一是在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电视媒体矩阵中调整设立纪录片专业频道和文旅专业频道,在广播媒体矩阵中设立文旅频率或调整现有广播节目平台定位,增加文旅内容定位;在集团新媒体矩阵中设立纪录片和文旅内容平台。

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立新媒体文旅内容平台。

三是支持鼓励各级广电媒体和融合媒体开设纪录片和文旅专业栏目。

四是在创新创优扶持机制中建全和强化纪录片和文旅专题节目的创新扶持政策。

五是整合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机构的内容开发力量和全市相关高校的科研力量,广泛开展纪录片和文旅专题片的创作研讨和项目研发工作。基本形成文旅融合的两级媒体矩阵和内容生产传播及项目研发体系。

六、强化新技术应用,推动广电和网络视听技术体系创新发展

贯彻落实总局《规划》智慧广电和各项重大技术建设部署,以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体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目标。整合全市广电和网络视听技术资源,全面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打造功能强大的新型媒体融合生产、内容传播、新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的多媒体形态、多服务业态、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呈现的全业务模式转型。构建适应新型融合媒体和新型广播电视网络体系及多元化传播环境安全管理要求的全媒体、全业务、全业态的智能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管理调度指挥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主要任务如下:

专栏6技术体系创新建设

1重庆市融合媒体智能化制播系统建设工程

为推动全市融合媒体制播体系智能化建设,适应融合媒体传播环境对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新需要。以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两江云平台资源及其网络渠道为基础,创新实施重庆市融合媒体智能化制播系统建设工程,为各级融媒体中心海量媒资数据的存储管理、内容自动化生成和快速精准分发投送及效能分析提供智能化技术系统支持。

一是建立对各区县融媒体中心海量素材的智能化编目标签处理、结构化数据存储,进行语音文字自动识别、图像人脸识别、自动技审,快速完成智能字幕生成、音轨主动校对匹配的智能化后台支撑系统。

二是建立对市、区县融合媒体重大新闻、体育、综艺等直播视频制播的快速智能拆条、智能包装、智能播音、快编快发,虚拟主播定制等智能化制播支撑系统。

三是建立融合媒体的不同用户、不同终端传播效能智能大数据分析、数据生成和分析数据定向推送的智能化传播效能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上述系统建设,构建市、区县两级融合媒体多元化、碎片化,分众化、精细化内容投送和制播系统去中心化背景下的智能化内容生产传播及效能管理系统。

2新型广播电视基础网络建设

以IP 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为方向,以5G+AICDE新技术为驱动、重构广播电视基础网络、推动广播电视网络云、网、端、边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融通共享和智能协同,构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集约高效、安全可信的新型广播电视网络体系。

2.1全IP视频能力平台建设项目

全IP视频能力平台是广电新型网络体系业务支撑的核心平台之一,是广电网络重构的最重要突破方向之一,是广播电视IP化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IP技术发展和低成本大带宽网络的规模建设,基于IP的视频可以灵活支撑以视频为主的媒体融合发展,在高速宽带保证视频流实时传输的前提下,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项目以信源4K/8K化、直播IP化为目标,优化前端信源系统。建设开放的全IP融合视频服务能力平台,统一承载、统一管理直播、点播等各类视频业务。推动全IP视频能力平台、CDN、终端解耦。调整优化CDN网络架构和布局,按需推进CDN节点下沉,提升网络承载效率。

2.2 智能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项目

依托于5G、物联网提供多协议类型的物联网设备连接管理中台,通过与既有的业务运营支撑平台构建端到端的物联网业务及业务运营体系,实现对物联网业务的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开放平台、大数据四大功能的支撑,为物联网创新业务形态提供核心能力支持,为垂直行业应用提供横向的基础能力支撑,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平台提供两级计算和存储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为物联网业务提供增值数据服务;通过流式计算和先进的数据可视化平台挖掘物联数据的价值;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物联网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智能业务支撑。

2.3 区块链可信计算与存储建设项目

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集成的可信计算及可信存储平台,结合物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尝试构建区块链网络,为第三方业务平台提供可信的智能合约和可信任计算与存储平台,结合云计算平台及其云化安全产品,为各类交易业务提供可追溯、可信任的综合信息安全计算和存储解决方案。

2.4智慧广电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按照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思路,建立智慧广电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化驱动智慧广电业务运营,实现以数据驱动智慧广电传输服务企业数据化转型。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建模,挖掘数据资源,围绕市场营销、网络运维、内容运营、内容管理等运营支撑体系,为数据赋能注智,为企业智慧广电业务提供前瞻性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支撑能力,提升企业数据运营效能。

2.5 广电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内容优势和5G的支撑能力,将广电5G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差异化运营、安全可控的移动超高清融合媒体传播网、智慧物联网、基础战略资源网。

根据中国广电5G网络建设实施进度要求和统筹安排,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采用独立组网(SA)方案,构建重庆地区广电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初期覆盖业务开展核心区域,中期完成重庆主城区及区县城区覆盖,最终实现重庆全域5G普覆盖。

2.6 传输承载网建设项目

推进市干OTN、主城城域波分传输网的优化,并统筹考虑5G网络的带宽需求,以大容量、统一传输、架构安全为原则调整网络结构,实现光层资源灵活调度,适时推动传输节点的下沉。推进市干光缆的质量、路由的优化,满足长期发展需求的同时保障关键网络节点路由安全。

重构承载网网络架构,实现统一架构的IP城域网,构造安全高效的组播专网,搭建面向未来的5G承载网。积极引入SDN/NFV,推动承载网络云化,形成面向未来、高效统一、集约可行的适应业务长远发展需要的新型承载网架构。

2.7 全光接入网建设项目

完成农村行政村光缆通达,推进接入网更新换代。超高带宽方面,通过10G PON和WIFI6等技术实现千兆家庭、万兆楼宇和T级园区,探索部署50G PON接入技术;全光联接方面,光纤业务边界延伸到每个房间、每个桌面、每台机器,实现每平方公里10万级连接数覆盖;极致体验方面,实现微秒级时延、0丢包率、99.999%可用率。打造大带宽、全场景统一接入、高可靠性组网的绿色、安全、稳定、智简的全光全IP综合接入网,适应VR/AR、4K/8K超高清视频等超高带宽业务发展。

3 智慧广电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推进位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产业园的重庆有线智慧广电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约2万平方米,将建成容纳约1500个机架的国家标准A级数据中心(国际标准T3+)和约5000平方米的生产研发楼,定位为智慧广电西南数据中心、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西部枢纽基地、大数据开发与应用中心、智慧互联研发中心及业务展示中心、产业链创新孵化中心、巴渝文化云创意文化中心等6大智慧广电基地功能区。

4 云服务能力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管理集约、云网协同、智能安全的云服务能力平台,提供IaaS、PaaS、SaaS服务,支撑智慧广电转型。

构建对内对外三朵云即IT云、CT云、媒体云,实现业务系统全部云化,网络功能逐步软件化,业务可全网统一调度;引进公有云组建混合云并建立混合云管平台,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跨数据中心访问,逐渐引进SDN/NFV、容器技术、分布式数据库、GPU视频处理等新技术,提升云服务能力。

5IT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项目

结合5G、物联网等新业务,在技术能力层面,具备敏捷开发、弹性扩展、自动化智能化能力,按平台+应用的分布式云化架构,构建企业中台能力,实现业务的快速迭代和弹性扩展,在业务能力层面,实现客户融合、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和智慧营销以及能够快速、标准化的构建生态应用,具备全渠道、全客户、全业务以及灵活的营销活动支撑能力,以支撑5G、物联网、智慧广电等业务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专栏7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体系建设

1全市全媒体智能监测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工程

为适应全市广电和网络视听融合媒体监管的新形势和调度指挥的新需求,切实提高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监管能力和调度指挥能力,结合重庆广播电视监测台搬迁工程,实施“重庆市全媒体智能监测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工程”,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依托,以人工智能为重点,开发建设智能化全媒体、全业务、全业态的监测调度指挥系统,形成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媒体内容和服务业务分类识别,研判、处置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智能监测调度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全媒体智能监管系统”)。同时,实施《区县融媒体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工程》,以市级全媒体智能监管系统建设为支撑,出台建设规范和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全市各区县融媒体监测管理工程建设,构建市、区县两级智能化全媒体智能监管体系。

2 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指示精神,主动适应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智慧广电发展战略要求,按照总局《规划》智慧广电安防工程建设部署,以构建新型广电融合媒体内容信息安全和新型传输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为目标,实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广电和网络视听信息安全体系研究试验基地,探索研究内容安全与技术安全融合,面向未来、自主可控的广播电视视听信息安全运营、安全服务、安全监管体系的技术路径和实践方法,开发适应新型融合媒体内容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适应固移融合的5G、全IP化、云化、智能化的新型广电网络传输服务信息安全的技术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为全面建立全市融合媒体内容生产信息安全系统和新型广电传输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立足重庆,面向西南,为广电行业提供视听信息安全的全面解决方案。

二是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与区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在市级融媒体平台和区县融媒体中心开展融合媒体内容生产信息安全试点工程建设,为全面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内容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积累经验。

三是支持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建设固移融合的5G、全IP化、云化、智能化的新型广电网络的同时,推动适应新型传输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和运营管理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系统,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视听内容管控平台,构建满足传输网络安全、终端系统安全、信息环境安全的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动态防御、主动防御、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控、联防联控的综合网络安全防护监控体系。为全市新型传输网络的内容信息和服务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安全保障。支持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重庆有线与相关网络安全专业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构建重庆新型广电网络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切实保障我市广电网络信息安全。

四是以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试验基地为依托,建立新型融合媒体及新型传输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培养适应新型融合媒体和传输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队伍,打造基于广电传媒行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培训、认证)基地,形成产学研联合的广电传媒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打造广电传媒网络安全攻防能力检验与产品审查中心,提供针对媒体网络信息安全人员的培训和实战比赛,提高媒体网络安全人员的实战水平。为新型融合媒体和传输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落实

充分认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在舆论引导、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宣传文化系统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规划落实的组织领导,完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为《规划》落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完善领导机制

健全完善党管媒体和政府依法行政的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主管部门落实规划的责任机制,切实强化和落实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规划的主体责任。

(二)强化责任机制

建立健全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责任机制和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机构落实规划的责任,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考核体系,为规划落实提供机制保障。各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和落实措施,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和建设项目得到有效落实。

(三)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落实《规划》的监督评估机制,强化《规划》监督执行,定期开展中期评估,把握《规划》实施的工作进度,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严格实施《规划》终期评价,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实现。

二、深化机制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全市融合媒体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文旅广电深度融合机制建设、广电及网络视听产业转型升级等各项改革,切实加强与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建设。

(一)创新媒体建设管理机制

以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为抓手,以巩固和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做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为根本目标,争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制定出台《重庆市全面深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机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指导意见》,通过系统性顶层设计,切实解决当前困扰媒体融合发展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全面创新媒体建设管理方式,切实推进重庆市融合媒体标准化建设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新型主流媒体运行规律的媒体运营管理机制。

(二)创新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导机制

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设立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导机构,统筹全市广电文旅深度融合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行业主体的项目开发及实施工作。联合相关高校、广电集团(总台)等骨干行业主体成立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组织,开展广电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创新改革和重大项目研究及评估,为广电文旅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创新行业主体效能评估机制

创新完善国有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主体的效能评估机制建,建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传播效能与服务效能的综合评价体系,明确并细化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传播效能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效能指标体系,建立综合效能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切实组织实施,提高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服务竞争能力评估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促进科学发展。

三、强化政策引导,确保优质发展

以推动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优质发展、科学发展为核心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力推动政策创新,制定出台促进广电行业转型升级和深化文旅广电融合的系列指导政策。为全行业优质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一)制定实施深化文旅广电融合发展的指导政策

贯彻落实两办《意见》,以文旅深度融合系列建设项目为基础,切实强化文旅广电深度融合的顶层机制设计,适时出台《重庆市推动文旅广电深度融合发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文旅广电深度融合的组织领导,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文旅广电资源互补融合的基本路径,扶持政策以及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重大融合发展项目的规划建设等,为探索文旅广电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途径提供行动指南。

(二)制定实施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转型发展政策

切实推进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转型发展的机制创新,出台《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转型发展方向和鼓励扶持政策。以智慧广电建设为主导,推动媒体产业由广告营销为主,向媒体+多元化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型;内容产业由单一的内容制作发行向综合内容服务产业方向转型;传输产业由内容提供为主,向综合信息和社会服务为主转型发展。

(三)制定实施传媒机构深化改革指导政策

加强与财政、机构编制、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切实以强化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建设为根本目标,支持全市广播电视和国有网络视听媒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相关部门联合出台《重庆市深化国有传媒单位深化机构、人员及薪酬体制的指导意见》,改革当前严重制约国有传媒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和薪酬管理体制,改革制约国有传媒单位媒体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制度。为建立符合媒体运行规律的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薪酬体制和媒体服务运营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四)制定实施广电产业转型发展政策

推动国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广播电视产业扶持政策,借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做法,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扶持广电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定出台《重庆市支持国有传媒单位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国有传媒单位贯彻落实智慧广电建设要求,推动产业转型提供政策指导;为媒体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重要产业技术系统建设、产业转型基地建设等给予土地、扶持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对重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工程、文旅广电深度融合系统工程,政府倡导的重大题材影视剧(网络影视剧)、原创动画、原创影视节目的生产制作、发行播映给予资金、贴息和税收优惠。

(五)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政策

要强化各级政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投入保障职责,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实现各级财政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投入的稳定增长。明确区县融媒体中心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媒体机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应建立公共广播电视节目的政府采购项目,保障广播电视公共节目的数量和质量。

(六)创新完善媒体管理和技术管理政策

要创新完善媒体管理和技术管理政策,围绕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建设这一核心目标,创新改革制约五力建设的媒体资源管理政策和技术管理政策,高度重视支持文旅广电深度融合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媒体和技术管理政策制度创新,为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的媒体资源整合,传播渠道融合和技术系统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创新队伍建设模式,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规划》执行提供人才保障。

(一)创新人才管理理念

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切实树立政治导向、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相统一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选人用人导向。建立符合行业特殊需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职业资格管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二)创新人才成长机制

遵循媒体运行规律,紧跟广电及网络视听行业发展趋势,挖掘、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人才,建立广电和网络视听从业人员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和年训制度。发挥市级骨干媒体和重庆高校传媒院系的人才优势,积极推进台校合作、校企合作、深化业界与学界人才交流,在传媒机构和传媒院校广泛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传媒项目研发基地、项目合作共建中心等,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人才成长和项目共建联合体集群。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研讨调研、上挂学习、下派锻炼、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

(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薪酬、岗位、荣誉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组织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和青年创新人才工程,着力培养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杰出人才。鼓励广电和网络视听单位推进实施总监负责制、首席负责制、项目负责制、制片人制、工作室制、人才股份制等各类优秀人才激励制度,切实将竞争上岗、团队竞聘等作为人才队伍管理的基本制度,为优秀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建立健全与任务指标、考核结果相结合的薪酬动态调整机制,与岗位职责管理相适应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健全的人才效能评估体系。

五、完善法制体系,坚持依法行政

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法制建设,为落实《规划》提供法治保障。

(一)推进行业地方管理法规建设

结合国家《广播电视法》的出台,争取市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推动《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办法》等立法工作,进一步理顺行业管理机制,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业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责任和权力,明确管理流程与程序,明确配套政策和相关标准。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法制保障。

(二)整合规章标准健全执行机制

推动整合相对分散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部门规章和相关标准,相对集中的部门规章和行业标准贯彻落实指导政策和评估办法,形成配套完善、操作性强的广播电视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执行机制,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建设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