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23 09:45:08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牢牢把握依法行政工作的政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关于环境执法的工作部署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与日常执法相结合,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
重学习强党性 打造过硬队伍
重视能力提升。组织开展多次培训,组织开展了无人机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实操、考试,提升了执法人员使用新装备的能力。“八一”建军节当天开展了执法人员队列训练活动,展现了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的优良精神风貌。积极参与练兵活动,两件作品获“学用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主题摄影比赛二等奖,一位参赛选手获“学用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三等奖。
强化装备保障。投入50余万元执法和应急能力建设资金,进一步充实优化基层应急管理执法装备,为提升执法能力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执法装备配备已达指导标准要求,并已完成执法车辆、办公场所及执法装备统一标识。
提高科技赋能。持续强化移动执法应用水平,实现移动执法系统应用覆盖率、执法机构月度活跃度、执法人员季度活跃度均达100%。截至10月,移动执法系统人均上报记录数、在编在岗持证人员录入移动执法系统比例均达考核要求。充分发挥自动监(测)控平台效能。通过邀请专家多次开展线上及现场集中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实现在线考核企业的数据传输率99.51%,数据有效率99.29%,数据传输有效率98.91%。
开展队列训练
重规范强执行 夯实日常监管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根据新出台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并印发了《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相关工作制度的通知》,及时修订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流程以及案件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严格执法责任、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截至本月,立案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51件,其中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件,移送公安涉污染环境犯罪案件1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44件(其中不予处罚13件),罚款575.5522万元。
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开展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机动车销售企业、第三方检查监测机构、一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双随机、一公开”,共抽查了37家市场主体,计划完成率、抽查结果公开率均达到100%。聚焦重点领域、区域、时段,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开展了医疗机构固体废物与污水处理监督执法、企业自行监测现场检查行动、2023年泸永江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联合工作等专项行动。
开展执法检查
重实战强技能 持续向违法亮剑
积极参与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实战练兵”,以实战提升工作能力,苦练过硬本领,今年以来选派执法骨干力量3人参与大气监督帮扶,完成帮扶任务并发现环境问题;两位执法人员报送的“我的帮扶故事”材料被中国环境宣传发布。强化无人机、走航系统运用,联合区林业行政执法支队开展了无人机技能比武,充分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执法效能,多渠道、多措施开拓执法方式。
严厉打击重点领域环境违法,联合区公安局、区人民检察院印发了《江津区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津环发〔2023〕24号),加大联动合作,共同查办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线索,同时开展了2020年以来移送的“两打”案件开展“回头看”等工作。截至本月,已立案查处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件。
重服务强帮扶 解群众急难愁盼
实施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清单式调度,形成问题接收、核查、督办、销号、复查闭环,实现环境污染问题及时、精准、科学、有效管控。坚持查处与教育培训结合,引导企业自觉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切实解决区域内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查处群众关心、关注问题,提升全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感知度。
推进柔性执法,对发现的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实施差异化监管,对纳入正面清单的28家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切实“松绑减负”;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的规定,今年已作出不予处罚决定13件。
变“来访咨询”为“主动上门”,局领导带队共计6批次入园区进企业开展调研帮扶工作,现场帮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普法宣传,在“江津生态环境”公众号宣传执法活动、展现执法人员风采;承办了“发言人来了——环境微宣讲进园区”走进江津区珞璜工业园区活动,为现场企业代表面对面答疑解惑,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质效。
下一步,重庆市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提升人员和机构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持续做好生态环境安全工作,不忘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