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17 16:47:44 大 中 小
2024年,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区司法局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化解土地流转纠纷 服务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重庆唯一案例入选司法部第一批“法律明白人”典型案例库并将向全国发布,我区被列为重庆市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区县。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区上统筹发力。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牵头制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方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并召开专题学习会专题学习。二是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制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述法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并将述法测评结果纳入综合考核。采用书面加实地督察相结合方式对各镇街、区级各部门2024年全面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督察。三是推行基层法治观测点和法治观察员工作制度。设立法治观测点3个,选聘法治观察员7名,在全区各基层司法所设置法治意见收集箱30个。
(二)严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能,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强化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依法制定2024年区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目录并公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公职律师工作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作用的通知》,实现全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化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二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编制并公布2024年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立项计划,开展规范性文件管理专题培训,报送备案区政府规范性文件11件。开展涉收费、罚款、摊派文件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5次,决定废止区政府规范性文件27件、修改1件。三是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面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2024年新收行政复议案件445件,审结384件,结案率86.29%。完善区行政复议委员会,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咨询11件。深化“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制发复议意见书1份,直接纠错44件,纠错率11.45%。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达89.84%。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三)稳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高效执法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7+1”综合执法队伍构建完成,执法队伍精简率45%。区级14个赋权部门执法人员下沉镇街,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培训8次。二是全面梳理执法事项。编制形成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共计172项,并向社会公布。各行政执法单位认领行政执法事项9306项,七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初步认领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共计6201项,992项区级部门间执法事项划转到位。三是提升执法监管质效。建立健全争议协调、执法协作、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实施“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督”平台与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现贯通,积极探索设置“中小幼校园安全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四是深化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情况通报、过错追究、机关内部人员干预插手案件办理等制度机制。实施泸永江联合执法监督,实行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联动。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自评案卷2354件,集中评查案卷235件。
(四)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法治服务能力。
一是探索构建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举措。建立商会便企服务点10个,全年新收涉企行政复议案件256件,办结213件,调解结案55件,纠错12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688余万元。收集筛选编辑涉企案例,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一批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二是不断优化法治法律服务环境。持续巩固深化“万所联万会”工作机制,切实开展“法律服务进园区”“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成立江津区涉外法律服务团队,组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法治法律一体化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法治法律服务。三是持续推进“法援惠民生·关爱特殊群体”系列品牌建设。探索援调对接,建立与人民调解双向互动工作模式,推动便民减证,227余名受援人通过个人诚信承诺方式申请法律援助。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法律咨询9096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89份,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78件,办结法律援助案件984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1737.38万余元。四是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推荐5名正高级职称司法鉴定人、1名副高职称公证员入泸州市职称评审专家库。组织召开“泸永江”律师行业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持续深化律所党组织负责人与律所决策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大力推进把业务骨干培养为共产党员、把党员律师培养为业务骨干的“双向培养”工程。
(五)突出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环境。
一是持续完善大调解体系。全年通过“321矛盾纠纷闭环管控”机制区大调解中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34件。切实推动“诉源治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分流涉诉矛盾纠纷1966件,调解成功305件。建立2267个调解小组,更新30个镇街和331个基层人民调委会的备案。启动星级评定工作,同时推动江津区人民调解协会的登记注册。“一站式”智慧调解室建设完成进入试用阶段。全区基层排查社会矛盾纠纷57431件,化解率99.9%。二是强化重点人群管控。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人员风险排查和研判处置的通知》,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开展督促指导,完善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帮教、排查评估、风险研判等工作。率先在全市开展“黄丝带”帮教工作,泸永江三地签署社区矫正合作框架协议,社区矫正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地落实。
(六)树牢法治观念,提升普法和依法治理宣传实效。
一是认真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新提任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打造江津普法品牌“津津普法”,累计开展“津津普法云课堂”83期,发布“津津微普法”502期,以案释法栏目“津津说法”112期。二是开展青少年精准普法专项行动。会同区委政法共同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在校学生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的通知》,整合全区政法系统法治力量,采取点对点的模式精准普法,推动法治宣传进校园全覆盖。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520户,培育“法律明白人”1558人,累计上传服务档案11187份,线上解答17512次,累计积分达240万余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不平衡。二是行政应诉案件交叉管辖数量大幅增加,行政应诉逐渐难度增大。三是安置帮教责任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重点人群管控压力大。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开创依法治区工作新局面。推动年度述法走深走实,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持续优化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落实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制度。
二是坚持统筹发展安全,打造社会共治新格局。推动江津区人民调解员协会成立,探索智能调解模式以及强化诉调对接案件的制度建设等措施;加强对镇街和司法所刑释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指导,推动落实安置帮教政策和工作措施;以“八五”普法终期评估验收作为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和覆盖面的重要契机,教育引领群众知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是坚持完善法律服务,迈出公共法律服务新步伐。稳步推进律师调解市场化改革试点,构建律师多元调解新格局。强化法律援助承办人的普法责任,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通报及培训。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