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381MB1512876W/2023-00163 | [ 发文字号 ] | 津农业农村委发〔2023〕22号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23-05-08 | [ 发布日期 ] | 2023-05-08 |
发布日期: 2023-05-08 14:29:28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渝农发〔2023〕11号)要求,我委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江津区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5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江津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部署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以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为目标,坚持绿色导向和标准引领,以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全程质量控制农产品为重点,聚力优化生产布局、培育生产主体、严格认证管理、提升设施水平,扶持发展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做优做强生产供给体系,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争创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区县,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全区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个,形成以基地为核心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基地建设。聚焦花椒、茶叶、粮油、柑橘、水产等优势产业,创建全产业链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能力。以发展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全程质量控制农产品为重点,着力打造5类基地,即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富硒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突出精品定位,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和原料基地;突出生态环保,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特征品质,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基地;突出全程控制,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强化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加快产地环境、品种种质、生产技术、投入品管控、加工储运、包装标识、分等分级、产品追溯、信息采集、品牌营销等全过程标准研究制定,以花椒、柑橘为重点,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绿色、优质、营养方面的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30项以上。制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推动基地标准化建设。推进花椒营养品质认证体系建设,构建花椒品质核心指标体系,开展品质评价,制定质量分级标准。实施农业标准示范行动,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等经营模式,编制简明易懂的生产模式图、操作明白纸和风险管控手册。指导建立农事操作和生产资料档案,加强生产过程统一管理。
(三)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支持发展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推动富硒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加大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绿色模式,推广减肥减药、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产技术,支持应用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生资。加强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加快粮油、花椒、柑橘、蔬菜、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宣贯新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壮大内检员队伍,落实自控自检自律要求,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推动质量安全情况公示公开。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落实追溯“四挂钩”机制,加快追溯平台推广应用,推动信息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探索智慧监管模式,树立一批追溯示范标杆。严格认证管理,加强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风险监测和证后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深入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推动行刑衔接、联合惩戒,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常态化开展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和暗查暗访。
(五)提升基地辐射示范带动能力。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其参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精品品牌,支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推进优质优价机制建设。支持全程社会化服务建设,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委成立农产品“三品一标”推进小组,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聚合工作力量,细化方案,强化调度指导,全力推进基地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项目资金,可结合实际向农产品生产基地倾斜,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地产品申请富硒、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认证。强化金融扶持政策,鼓励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基地建设。
(三)加强科技支撑。持续推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制度,加强轻简化、清洁化、绿色化生产研究与指导。成立“三品一标”专家顾问团,强化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开展科技攻关,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推广。
(四)加强宣传引导。支持基地产品宣传推介和品牌推广。统筹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各类新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利用中国国际农交会、西部农交会、富硒产业大会等各类展会扩大展示推介,推动产销对接和市场培育。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重庆市江津区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
农产品品质提升是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部署要求,实施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对标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特色为目标,坚持标准引领和创新驱动,围绕优良品种、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品质评价、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聚集资源要素,强化科技支撑,突出集成示范,实施效益评估,不断创新技术模式和发展机制,建立完善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培优或推广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种1个,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或典型品种的特征品质指标体系5项,推广应用生产操作规程20项,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2项,建立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站1个,有效期内富硒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稳定在200个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培优区域特色品种。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抢救性保护野生大豆资源品种,挖掘传统品种优良基因,开展花椒、柑橘等特色品种提纯复壮,推进柑橘、茶叶、枳壳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评价。提升花椒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服务能力,推进中国(重庆)花椒产业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优化青花椒种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争培育花椒新品种1个。立足国家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优势,用好“重庆市柑橘品种测试与特性鉴定基地(江津)”,加强原种良种场建设,建设一批扩繁基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推进柑橘种苗繁育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开展红薯种质资源选育,推进高粱、豆类等特色粮油作物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繁育群体和良种生产供应体系,推进“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场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区农业良种化全覆盖,品种优质化率达到98%以上。
(二)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构建农业生产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全力推进江津花椒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高质高效试点建设。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集成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等技术,研发创制适宜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集成研发推广产地清洁、品种培优、节水灌溉、减肥减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以及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支持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绿色生产技术。
(三)编制区域性全产业链生产操作规程。以花椒、柑橘为重点,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一批绿色、优质、营养方面的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能力。修订《花椒》国家推荐标准1项,制定花椒、柑橘、“瘦身鱼”、富硒产品等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30项以上。加快花椒采后处理、分等分级、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环节标准研究制定。组织编印科普手册、明白纸、操作卡、挂图和风险防控手册,推动操作规程进企入户。加强标准化生产培训,提升按标生产意识和水平。
(四)推进品质提升集成示范。净化农业产地环境,落实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严格养殖污染监管,保护农业生产空间。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抓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加强兽用抗菌药科学使用宣传,推广安全绿色兽药。建设优质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站1个,加强技术性能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估。推进花椒营养品质认证体系建设,健全花椒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推动分等分级,统一包装标识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委成立农产品“三品一标”推进小组,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聚合工作力量,统筹项目资金,细化方案,强化调度指导,全力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加强创新推进。要按照农产品品质提升重点任务要求,事项化、清单化推进。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
(三)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在实施地标保护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强镇等项目工作中,对农产品品质提升给予支持。
(四)加强应用推广。组织有关技术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创新研究,加快选育突破性品种,创新绿色生产技术装备,通过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品质提升。
重庆市江津区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行动
实施方案
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是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部署要求,实施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举办标志性活动,建强营销渠道,全产业链拓展增值增效空间,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让农产品“三品一标”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成为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
二、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全面叫响农产品“三品一标”,持续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持续打造公益宣传平台,持续开展标志性宣贯活动,不断提升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全面融入“巴味渝珍”公用品牌建设,建成富硒产业研究院和富硒产品展销中心,打造“一江津彩”绿色优质农产品电商平台,平台入驻企业达到60家以上,平台农产品数量达到300个以上。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专区2个,商超专柜5个,培养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广专员50名。
三、实施重点
(一)加快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服务指导,促进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加快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打造以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镇、村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指导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全面融入“巴味渝珍”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做响“一江津彩”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生态硒城”地域品牌,做大 “江津花椒”“江津枳壳”“江津甜橙”“江津石蟆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示范村、脱贫村加快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设立绿色通道,提供技术指导,支持打造一批镇、村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深入开展标志性宣贯活动。强化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建设和市场理念,举办“一江津彩”富硒农产品推介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富硒美食文化节、千米长宴、猫山茶旅文化节,组织参加举办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会,展示推介绿色优质农产品,促进农产品产销无缝衔接,推动农业企业和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多形式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协会,举办花椒贸洽会、晚熟柑橘采摘节,组织参与绿色食品宣传月、地标农品中国行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等活动,引导支持农批、商超、电商、餐饮、集采等采购商单位对接绿色优质农产品,广泛邀请政产学研企参加行业性活动。运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进一步强化产销对接。参加市场信息交流服务、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推介和农产品出口对接洽谈等活动,促进厂商合作。
(四)强化专业化推广渠道建设。建设富硒产品展销中心,优化江津数字农业展示中心、“出村进城”电商平台服务功能,设立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区。积极融入“巴味渝珍”电商平台,支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有关营销企业建设电商平台,引导绿色优质农产品入驻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超、批发市场设立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加强优质农产品推广队伍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富硒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广专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委成立农产品“三品一标”推进小组,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聚合工作力量,细化方案,强化调度指导,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创新工作机制。要按照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要求和重点任务,事项化、清单化推进。要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建立激励机制,推动相关工作。要抓住传统节日、节庆假日和网络消费热点时机,因地制宜组织各类农产品消费促进活动。加强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和信用管理,创新农安治理新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典型模式、发展成效和工作成效,研究典型案例,组织交流学习,凝炼工作机制。鼓励引导广播电视、报纸及各类新媒体,广泛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政策措施公益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四)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标专展、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
重庆市江津区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
实施方案
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是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中一项管长远的制度创新,已经上升为法定制度。为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市农业农村委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部署要求,实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和农产品“三品一标”总体部署,以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提高社会认知度为目标,通过全员联动、全程推动、携手拉动、展示互动等举措,引导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树牢“不合格、不上市”理念,让承诺达标合格证真正成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信用证、达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身份证。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基层网格“全员联动”。 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加强科学用药宣传培训,指导生产者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等安全生产要求和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区、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能力,健全农产品便捷、快速检测服务机制,推广常规农药快速检测方法应用,设立区域或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点,开设自助快检、自助开证等服务。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共享农产品快检设备,带动周边农户加强自控自检。
(二)健全从产到销“全程推动”。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确保应开尽开,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指导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在收购农产品时收取并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混装或者分装后销售的,按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积极推动学校食堂、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企业等建立食用农产品采购追溯管理制度,督促其查验、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提升销售者主动亮证积极性。推动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有效衔接,推进全过程带证销售。
(三)创新线上线下“携手拉动”。强化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将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管理信息联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逐步实现线上开证、线上查询、线上亮证等。加快适应农产品线上销售新业态的要求,主动与生鲜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沟通协作,将承诺达标合格证在门户网站、APP、小程序、直播平台等农产品营销宣传页上醒目亮证。充分利用云开具、云交易、云展览等方式,推动实现带证农产品全流程、全场景线上推介,结合线下生产销售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提振消费信心。
(四)组织社会力量“展示互动”。积极创新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活动形式,组织各类媒体开展亮证宣传报道。在绿色食品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等重大宣传活动中“亮证”展示,组织消费者进基地、进市场,营造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应用良好氛围。拓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应用场景,扫描合格证二维码可查询生产记录、追溯、信用等级以及产品认证等信息,进一步体现达标内涵,凸显承诺要义,探索承诺达标合格证附带品牌宣传、产地直销、社会监督评价等功能。展示各类主体“亮证”成果,宣传推介一批样式新颖、信息详实、口碑人气俱佳的典型事例。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责任落实。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人员和职责,将实施“亮证”行动作为推广普及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亮证”与参加展示展销,参评各类品牌、奖项和项目支持等相挂钩。
(二)开展系列活动。要协同推进,主动与市场监管、教育、商务等相关部门,电商、物流、市场等平台及各类媒体加强合作,组织开展达标合格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活动。鼓励各区域、各镇街强化交流互动,联合推动承诺达标合格证跨区域“亮证”。
(三)强化宣传推广。要持续扩大“亮证”覆盖范围,提升“亮证”行动影响力,总结典型经验、宣传亮点做法,形成工作简报和总结材料,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样板做法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为全面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营造良好氛围。
(四)凝练长效机制。要全面总结“亮证”行动中的有效做法,联合协会、市场主体等,共同建立健全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快检服务、农产品入市收取查看承诺达标合格证、网络销售产地直销农产品“亮证”等长效机制。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