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3810093205456/2023-00115 | [ 发文字号 ] | 津农业农村委发〔2023〕44号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23-09-12 | [ 发布日期 ] | 2023-09-15 |
发布日期: 2023-09-15 11:47:48
区科教信息中心:
现将《江津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持续深化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9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项目
实施方案(2023年)
项目名称:重庆市江津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
项目实施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通讯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
邮政编码:401329
联 系 人:谢永红 职务/职称:研究员
办公电话:023-65769100
项目主管部门: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
联 系 人:曾宇 职务/职称:科长
办公电话:023-47559301
填制日期:2023年6月26日
一、项目所涉产业发展现状(或工作开展情况)
江津区花椒种植面积53万亩,产鲜椒30万吨,产值37亿元。江津花椒于200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1年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被批准创建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江津花椒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建制试点。2021年江津花椒被选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长期展示(全国仅有江津花椒、井岗红米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2021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江津花椒”品牌强度为841,品牌价值为62.69亿元。
通过花椒领域长期的院地实质性合作,总结形成了“一个良种、项目进村社,一个专家、成果进企业,一个团队、机构进园区”的科技合作推进模式,打通农业科技引领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取得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通过重庆市江津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项目,2022年工作内容和取得进展概述如下。
1.围绕江津农业科技现代化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江津区分管副区长为组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和各参与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江津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领导督查组。以江津花椒首席专家和各领域领衔的管理和技术专家,组建了工作实施推进团队。设置专职项目管理办公室,挂靠江津区农业科技教育中心。确保各项工作计划、实施、监管、协调、总结、评估有序开展。
2.明确江津花椒主导产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根据江津农业“一主两辅”发展布局,明确了江津花椒主导产业。围绕花椒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重点联合共建了7个部、市、区联动的创新服务平台。在品种资源方面,着力建成了江津花椒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重庆市花椒种质资源圃2个部、市级创新平台;在种源保供方面,建成了重庆市青花椒良种采种圃和江津花椒种苗繁育基地2个市、区级平台;在标准化生产与服务环节,落地了国家青花椒标准化区域服务推广平台、江津花椒首席专家创新团队2个部、区级平台;在精深加工领域,建成了江津花椒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3.立足江津花椒全产业链完成核心技术攻关。
(1)种质创新奠定育种基础。收集保存花椒种质资源312份,系统开展75份花椒种质资源表型鉴定与基因型鉴定,完成九叶青花椒全基因组测序、精细组装和功能基因注释,构建了花椒种质资源遗传信息数据库;发掘高麻素、特香型、无刺等优异性状资源5份,通过航天育种和辐射育种,创制了花椒多倍体育种材料4个,为花椒定向育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2)技术创新实施绿色生产。凝聚国内四个一流学科团队,开展花椒高品质绿色生产技术攻关。针对不同成土母质和花椒品种,利用纳米生物质碳和腐殖酸进行椒园酸化障碍及Cd钝化试验,优选获得花椒重金属低成本钝化技术方案;花椒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通过全国青花椒主产区150多个花椒黄花病样本和30个野生资源花椒黄花样本采集,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和嫁接传导试验,揭示了线虫传播病毒对花椒花器官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和关键调控路径,开发出花椒黄花病早期诊断试剂盒,获得有效的致病病毒生物防治方法和配套生物制剂产品;花椒黄花病早期防治率达到70%以上,当年树势恢复。
(3)机艺融合提升机械化率。探索宜机化椒园建设标准和新型种植模式;集成全自动播种育苗生产线、无人植保机、履带式拖拉机动力平台、旋耕机、开沟机、施肥机、田园运输机、单轨运输系统、索道运输系统、电动剪、物料周转箱、自动化烘干分选生产线、色选机、枝叶粉碎机、液压包装机等农机装备,实现花椒从育苗到种植、采收、运输、产地加工环节的机械化率达到70%。
(4)工艺创新推动精深加工。利用天然药物筛选平台优选青花椒核心药用物质10个;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建立了花椒抗炎、镇痛、血管修复、肿瘤抑制等可视化定量药理和效价、安全性评价模型5个,阐明了花椒传统药效的科学原理和作用机制;根据羟基-α-山椒素、芳樟醇、D-柠檬烯、青椒素、茵芋碱等花椒主效药用物质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特征,研究建立超临界CO2萃取、短程分子蒸馏分离、液相层析、超临界色谱纯化等提取分离工艺,开发高纯度花椒生物医药中间体4个;分析测试花椒籽叶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黄酮、挥发组分、微量元素含量,通过肉鸡、生猪动物营养学评价,明确了花椒籽、叶副产物的畜禽营养和免疫效价,开发出无抗饲料添加剂产品配方3个。
4.通过智联物流一体化凝聚花椒现代产业集群。
根据花椒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在江津区花椒主产乡镇进行16个地面观测站的遥感测绘、气象观测、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苗情监测,实现椒园基础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存贮和预警;通过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智慧花椒生产系统、生产端溯源体系、农资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应用系统配套建设,统一制定花椒种植信息采集数据标准,通过椒农赋码和企业注册,实现花椒业主信息、品种信息、基地信息、种植过程信息、采收信息、产量信息、品质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应用,打造智慧椒园运行模式;通过花椒加工原料与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测,花椒产品及库存信息监控、冷库环境参数和能耗实时监测预警,椒农端和企业端花椒交易系统运行,将大型冷库和花椒产地加工营销企业建成花椒银行;以可视化大屏,对花椒基地信息、产业经济信息、种植环境信息、花椒银行信息和花椒指数信息等进行可视化展示,建成花椒大数据展示中心。通过花椒的全域地面观测、物联网智慧种植、花椒银行系统的应用,实现花椒产业链种植、采收、加工、仓贮、营销及服务环节的信息实时采集、共享和决策应用,构建产加销融合的智联物流一体化技术。凝聚了2家科研机构、8家龙头企业、12个村级专业合作社、2万多户农户和5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江津花椒现代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江津花椒的行业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二、项目任务计划
(一)项目任务来由(背景)
项目来源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公布重庆市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共建名单的通知(渝农发[2022]85号)”的共建区县江津区,对口技术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本项目以提升江津花椒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国际竞争性产业为总体目标,院地联合开展花椒专业化品种定向培育、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和花椒新功能拓展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二)建设地点及规模
建设地点:江津区先锋镇、白沙镇、慈云镇、吴滩镇。
建设规模: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推广应用面积50000亩。
(三)项目内容
在白沙、慈云、李市、先锋、吴滩五个镇街,落实核心试验示范基地5个和推广应用基地。
2.持续开展良种创新研究
完善江津花椒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化花椒表型组学鉴定平台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平台;利用发掘的优异资源,开展花椒辐射诱变与分子辅助育种研究,创制花椒多倍体育种材料20份;以高麻素、高精油、特香型作为育种目标,开展花椒医药化工专用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完成2个花椒医药化工专用良种市级认定。实现江津花椒品种专业化和多元化。
3.提升花椒良种保供能力
建设市级花椒良种采种圃200亩,布局九叶青、早熟九叶青、关岭藤椒、洪雅藤椒、云南大麻椒、特香型花椒等6个花椒良种采种基地;引进花椒芽苗全自动穴盘育苗生产线,建立花椒良种种苗工厂化育苗技术标准,并进行产业化示范,花椒良种保供率达到98%以上。
4.实施绿色高效种植示范
(1)新增前沿技术产品研发
针对江津花椒农残、品质等问题,重点开展4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与产品研发,以期实现江津花椒减灾、高产、优质和零农残目标。
①花椒光催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引进石墨烯介孔-纳米钛光催化材料,开展花椒光催化病虫害绿色长效预防与品质提升技术研究。
②花椒枝条抗病性保水剂产品开发:利用花椒枝条副产物,利用超微粉碎和核辐射交联技术,研发微晶纤维素天然保水剂材料,结合内吸性生物农药,开发花椒抗病性保水剂新产品。
③花椒智能肥料产品研发:在花椒优化施肥、重金属钝化的基础上,围绕花椒品质、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等指标,开展花椒智能肥料配方、工艺与施用技术研究,开发花椒智能肥料产品。
④山地椒园便携式除草机具研制:针对山地椒园除草难题,从高速直流电机、大功率锂电池,高压燃烧喷头、醇基燃料两条技术路径,研制轻便型电动割草机和火焰灭草机2套。
(2)集成花椒绿色种植标准:在现行花椒轻简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集成花椒Cd阻控、黄花病生物防治、机艺融合和配套机具、社会化服务等,制定花椒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标准和各生育期农事操作要点。实现花椒种植采收全程有标准,每个农事节点有参数。
(3)开展重点区域示范:在白沙、慈云、李市、先锋、吴滩五个核心试验基地,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机械化落地实施和社会化服务,严格执行花椒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标准和各生育期农事操作要点,开展花椒绿色高效种植示范1000亩。形成江津花椒全域标准化生产的借鉴模板,实现大面积花椒节本生产、高效产出和绿色食品与出口产品认证。
5.注重数字椒园建设
(1)开发花椒智慧管理平台:依托江津花椒大数据平台,利用GIS、云计算技术建立数字地块模型和花椒智慧生产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开发花椒智慧管理平台。
(2)开发椒园多功能机器人:引进微型履带式机器人动力平台,开发花椒打药、运输、除草、旋耕、施肥智能机器人。
(3)开展数字椒园示范:完善椒园基础设施改造,利用开发的花椒智慧管理平台和椒园多功能机器人,进行数字化椒园示范,探索花椒智能化生产管理。
6.提升花椒加工水平
(1)智能化产地加工示范:在现行花椒带枝烘干分选技术和自动化装备基础上,开发花椒带枝烘干温湿度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建立花椒带枝烘干智能控制模型,提升花椒产地加工智能化水平。围绕牌坊村、小园村、黄桷村、五台村、双溪村五个村级加工中心,通过花椒产地加工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开展花椒产地智能加工示范与社会化服务,实现江津精品花椒量质同步提升。
(2)花椒精深加工中试生产:利用天然药物筛选平台优选生物医药用途的主要花椒药用物质种类,明确各自药理、药效;根据羟基-α-山椒素、芳樟醇、D-柠檬烯、青椒素、茵芋碱等花椒主效药用物质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特征,研究建立超临界CO2萃取、短程分子蒸馏分离、超临界色谱纯化等提取分离工艺;研发花椒精深加工关键设备,集成中试生产线,开展高纯度花椒生物医药中间体和大健康产品中试生产。实现花椒调味品产业向医药化工领域的应用拓展。
(3)花椒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示范:在花椒籽、花椒叶物质含量分析和畜禽营养与保健功能评价试验的基础上,围绕花椒副产物畜禽无抗饲料添加剂优化配方,集成花椒副产物无抗饲料添加剂自动化生产线,开发花椒无抗饲料添加剂产品并进行规模化畜禽健康养殖示范。实现花椒资源全值化高效利用。
7.广泛技术普及
(1)通过花椒标准综合体的规划实施,将现行先进技术转化成为技术标准,优先制定完善10项花椒全产业链紧缺技术标准,建立花椒现代标准体系,实现全域按标生产。
(2)通过试验示范基地成果宣传标牌、现场展示、宣传报道、访问交流,加快技术普及推广。
(2)通过花椒品种、栽培、加工环节的技术指导、专题技术培训和网络咨询,培育领军龙头企业、培养乡村技能人才,提升椒农技能水平。
(四)建设进度
时间 |
实施计划 |
实现的技术和具体指标 |
2023.07- 09 |
开展产业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 |
签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白沙、慈云、先锋、吴滩等核心研发示范推广基地。 |
2023.10- 12 |
1.开展花椒多倍体材料创制与分子辅助育种,进行花椒医药化工专用品种品比区试试验; 2.开展花椒采种圃建设和种苗工厂化繁育示范; 3.开展花椒光催化剂、抗病性保水剂、智能肥料、便携式割草机产品研发与对比试验。 |
选育花椒新品种2个;建成市级花椒良种采种圃,良种保供率达到98%;研发花椒绿色高效种植新技术、新产品4个。 |
2024.01-02 |
1.开发花椒智慧管理平台与椒园多功能机器人; 2、开展数字椒园智能化种植示范。 |
研发花椒智能化种植技术1项,花椒多功能管理智能机器人1套,建成数字化椒园示范基地50亩。 |
2024.03-05 |
1.花椒绿色种植标准制定与花椒标准化种植示范推广; 2.花椒带枝烘干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与产地加工示范与社会化服务; 3.芳香精油回收分离工艺改进与花椒精深加工示范推广; 4.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和网络咨询。 |
完成花椒科技示范1000亩,推广应用50000亩;改造智能化加工生产线5条;指导培育市级及以上产业龙头企业5家;技术培训、技术指导5次,电话、网络咨询5次。 |
2024.06-07 |
1.开展花椒生物医药中间体和大健康产品中试示范; 2.开展花椒无抗饲料添加剂生产与规模化畜禽健康养殖示范; 3.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和网络咨询。 |
开发花椒生物医药中间体、大健康产品、花椒副产物无抗饲料添加剂新产品3个;技术培训、技术指导5次,电话、网络咨询5次。 |
2024.8 |
项目总结验收 |
专家组测评 |
(五)项目推进及管理措施
1.实行项目主持人责任制。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的统筹实施、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2.实行招标制。项目按重庆市招投标相关要求,组织项目物质、设备及技术服务采购招投标,确定招标机构、组织等,以利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3.实行专款专用制度: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管理。
4.完善工作制度。包括工作汇报制度、检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等内容。
(六)项目绩效目标(含项目带动能力,直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1.项目总体目标
以提升江津花椒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国际竞争性产业为总体目标;院地联合开展花椒专业化品种定向培育、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和花椒新功能拓展技术研究。
2.考核指标
2023年度,培育花椒主导产业1个,选育特香型、高麻素花椒良种2个,研发示范花椒光催化病虫害绿色防控、花椒智能化种植、大健康产品开发、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新技术10项,推广花椒全产业链智联物流一体化新模式1项,科技示范1000亩,推广应用50000亩;改造花椒智能化加工生产线5条;研发花椒多功能智能机器人、花椒大健康产品等新产品新装备3个;打造江津花椒地理标志公共品牌1个,重庆市知名产品品牌5个;建设市级、区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2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5个,引育市级及以上产业龙头企业5家;争创省部级平台1个;举办全国花椒产业论坛1场,培育农民200人;示范区综合机械化率达60%,花椒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80%。
3.预期目标
至2026年,江津花椒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以上,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花椒智能化加工装备比例达到70%以上,产地加工率达到9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花椒绿色、有机和出口认证率分别达到40%、10%、10%,花椒总产值超过50亿元。农民接受高素质培训和农村科技人才比例提高50%。
(七)其它
无
三、资金投入概算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市级财政资金100万元。
(二)资金具体用途和投资标准
项目总预算支出10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支出100万元。
资金用途: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江津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建设用材料费63万元,燃料动力费2万元,测试化验加工费2万元,会议/差旅费10万元,出版信息费3万元,劳务费12万元,专家咨询费3万元,管理费5万元。
资金使用环节:项目经费全部用于江津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建设。
(三)申请市级项目资金及资金使用环节
申请市级财政资金:100万元;
市级财政资金使用环节:财政资金全部支持江津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建设。
财政资金具体补助标准和预算科目如下。
1.材料费:63万元。主要用于开展花椒良种选育、良种保供,购买、研发自动育苗生产等材料费8万元;开展数字椒园建设的多功能花椒管理机器人研发等材料费26万元;开展花椒绿色高效种植示范,购买光催化剂、直流电机、微晶纤维素等材料8.5万元;开展花椒大健康产品开发与精深加工中试示范生产,购买试验药品试剂等费用8万元;开展花椒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示范购买无抗饲料原料等材料费3.5万元;实施科技示范基地日常管护生物农药、肥料等费用6万元。
2.燃料动力费:2万元。主要用于花椒种质资源圃和科技示范基地日常管护的农机设备用油、用电费用。
3.分析测试费:2万元。主要用于花椒品种选育、花椒精深加工中试产品测试和花椒品质认证委托检测费用。
4.会议/差旅费:10万元。主要用于项目执行中项目启动、学术讨论、工作会议、结题验收等会议费用4万元;委托第三方开展技术培训费用2万元;项目试验基地开展田试验、项目会议、花椒主产区调研、行业会议等差旅费4万元。
5.出版信息费:3万元。主要用于项目资料、试验数据打印、装订费用1.0万元,试验室和数字椒园设备运行通讯费1.0万元,试验基地宣传牌制作1.0万元。
6.劳务费:12万元。主要用于聘请研究生开展实验室实验,花椒种质资源圃和科技示范基地日常管护、田间试验、样品采集等聘请劳务工人费用。
7.专家咨询费:3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启动、实施方案编制、标准编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临时问题咨询、项目结题验收等聘请专家费用。
8.管理费:5万元。按项目经费5%提取,用于日常办公费用支出。
(四)其它
无
四、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江津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共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市农科院分管院长担任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委、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资源、推动实施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先行区具体工作事宜。
(二)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区政府、市农科院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组织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建立“首席专家+技术团队+试验站”的农业科学技术研发、推广服务模式。加强项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资源整合,定期协商工作推进事项,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探索出台相关政策,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技术推广等提供保障。
(三)做好宣传推广。及时总结共建工作中的成效和亮点,并多渠道、多方式对路径和机制进行宣传和推广。强化典型带动,及时总结本地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典型事迹与人物的宣传报道,形成示范效应。
五、项目实施单位情况
(一)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项目实施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属正厅级全民所有制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下设果树、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蔬菜、水稻等15个专业研究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隶属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管理。现有研究员54人、副研究员75人,博士33人、硕士5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选3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后备人选10人。建有国家和部、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3个;一直从事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改良、果蔬及农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农产品贮藏加工等领域的研究;有粮油、果蔬、花椒、农业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优势学科。近十年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部、市级重大科技项目360余项;近五年获科技成果奖105项,出版专著30部,申请专利75项,制定技术标准60多项,育成新品种80余个。
(二)财务收支和资产状况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22年收入合计30806.0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9504.15万元,事业收入7956.51万元,其他收入3345.38万元;支出30158.3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3824.25万元,项目支出16334.08万元。
(三)有无不良记录
项目实施单位无不良记录。
(四)申报实施该项目现有条件
项目团队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花椒创新团队、江津区农业主管部门、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花椒加工业协会以及江津花椒龙头企业联合实施,团队成员结构合理。
项目团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主持承担了“花椒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花椒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链一体化示范”等国家和市级重大项目20余项。建成了花椒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重庆市花椒良种采种圃,完成了花椒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优异材料的创制,具备花椒良种选育与良种种苗繁育的前期基础。围绕花椒全产业链,制定实施了花椒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标准、产地加工技术标准、社会化服务等标准20余项,建立了花椒精深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方案,完成了花椒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验证。具备全域全产业链示范推广的工作基础。
项目团队具备良好的平台条件。建有重庆市江津花椒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配备了超临界萃取仪、分子蒸馏仪、超临界流体色谱仪、GC-MAS、LC-MAS等先进的试验设备30多套;建成了花椒村级加工中心5个,花椒自动化加工生产线15条。
六、相关单位情况及参与事项
无
附件:项目主要人员与任务分工
附件:
项目主要人员与任务分工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项目任务分工 |
备注 |
谢永红 |
男 |
54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员 |
项目负责人 |
|
程玥晴 |
女 |
40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高级农业师 |
遗传育种研究 |
|
张义刚 |
男 |
43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副研 究员 |
绿色低碳技术研究 |
|
陈霞 |
女 |
41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副研 究员 |
精深加工研究 |
|
曾宇 |
男 |
36 |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科教信息中心 |
农艺师 |
项目协调管理 |
|
罗瑞雪 |
女 |
44 |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科教信息中心 |
农艺师 |
项目协调管理 |
|
叶莲 |
女 |
41 |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科教信息中心 |
农艺师 |
项目协调管理 |
|
周於强 |
男 |
35 |
重庆市江津区乡村发展服务中心 |
兽医师/助理会计师 |
精深加工示范推广 |
|
欧文 |
男 |
42 |
重庆田之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农民高级技师 |
绿色低碳技术研究 |
|
杨彬 |
男 |
56 |
重庆吴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
农艺师 |
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
|
陈秀强 |
男 |
57 |
重庆市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 |
农民高级技师 |
绿色高效种植试验 |
|
聂果 |
男 |
52 |
重庆骄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高级经营管理师 |
精深加工试验 |
|
周洪 |
男 |
41 |
重庆俊博食品有限公司 |
助理工程师 |
精深加工示范推广 |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