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第五次会议第218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1-06-07 09:05:00

尊敬的李洪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我区粮食生产及种粮政策等方面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建议。您在政协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种粮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我委历来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领导亲自督办,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概略介绍我区粮油生产及人均稻谷占有量,一是种植生产情况:农作物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25万亩左右、粮食播种面积在144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在66万亩左右、油料作物在14.3万亩左右、玉米31万亩左右、薯芋类26.7万亩左右、高粱1.1万亩左右,稻谷总产量在35万吨左右、油料作物中油菜籽在1.8万吨左右、玉米在13.4万吨左右、薯芋类在11万吨左右、高粱在0.35万吨左右。二是人均稻谷占有量:我区居民口粮主要为稻米,如果按水稻年均产量35万吨、户籍人口149万人计算,人均稻谷在234公斤左右,折算稻米140公斤左右,平均一天0.75斤左右,自给有余。三是粮油生产定位:虽然我区是全国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国家粮食生产定位仍为自求平衡,属自给自足范畴,因此稻谷进入流通领域的量并不大,而食用菜籽油同样是种植农户自食用为主,并不具备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稳定提供稻谷和油菜籽加工的条件。

您在提案中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

建议一:精选、优选粮食种植品种的建议。

目前在我区市场上通过国家和市级审定,具有合法销售资格的水稻、玉米“两杂”品种,大概各有500个左右,这些品种完全能满足农民在不同条件下的需求,保证生产需要,但也因品种过多过杂、造成农民选用种的困惑。为此,市农业主管部门,每年发布一次主导品种公告,指导农民按需购种。我委农技中心根据富硒产业的发展及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要,近十年来在低海拔、山区分别安排了优质富硒稻谷品种的筛选试验,筛选出部分适应性强、稳产丰产性好、抗逆性突出的品种,如宜香2117、神9优28、雅7优2117渝香203等优质水稻品种以供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种植农户选择。同时我委与市农科院水稻所、市农科院特作所以及西南大学等研究部门开展长期合作,在育种、栽培和农机具使用等多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力争筛选出更多适合我区富硒产业发展、在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品种、栽培技术以及适宜的农机具,带动富硒产业的良性发展。当然,与科研部门合作力度还应该加大、横向联系还应该加宽、面向种植农户的纵向推广极需加强。

建议二:工业赋能稻谷、玉米、土豆、红苕等主产品的建议。

国家为重庆粮食生产定位为自需平衡,这是由于地理条

件、耕地与人口面积、农业生产水平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我区亦如此。一是稻谷全年生产总量在35万吨左右,主要满足本地人口作为主粮消费,进入加工领域数量有限;二是玉米总产量13.4万吨左右,薯芋类总产11.7万吨(其中红苕10.8万吨、土豆0.9万吨),这两类粮食除土豆和鲜食玉米作为蔬菜和市民改善食品结构的鲜食使用外,其它基本作为饲料用粮。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花椒为代表的多经作物快速扩张,其实种粮面积是在减少,粮食总产也在下降。

综上述,我区虽然是种粮大县,但并非粮食输出大县。近几年,德感工业园聚集了益海嘉里、中粮集团、鲁花集团、重粮集团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但由于本地原材料难以稳定和足量的提供,基本是外输入为主,因此在粮油加工这方面,我区主要体现富硒特色,走精品路线,一是发展一批小型特色粮油加工企业。这部分企业主要分布在全区粮食主产区域,如野田农业、桦华华生、三观粮油专业合作社、硒浦农业等,这批小企业,建在生产基地附近,拉近了与种植农户的距离,生产与加工结合相对更紧密,更能把握市场需求,具备生产有较高附加值的特色粮油产品条件,提高了当地稻谷收购价格,如柏林镇东胜村、中山太和村这几年的定单稻谷收购价均在每公斤3.6元以上,比其它区域普通稻每公斤高1-1.2元。二是推动粮食差异化生产。通过试验示范,在永兴、白沙等镇立万亩级酿酒高粱生产基地,为江小白酒业提供优质糯高粱;在中山、白沙、石蟆等镇示范稻-鱼、稻-鸭种养模式,提高种植效益;在支坪、白沙建立早熟糯玉米生产基地,在柏林、四屏等镇发展山区糯玉米,满足市民和游客需求;在永兴、嘉平等镇与西南大学合作,试验示范和筛选优质鲜食和加工红苕新品种,满足市场和红苕深加工需求。总之,我委在加工这块的指导方针就是引进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优势的企业,以生产特色农产品为主,满足市场农产品差异化需求,为市民提供优质富硒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由于种植业效益低,除了扩大农产品加工外,还应大力推行现代种植技术、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农业提质增效的效果。

建议三:畅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的建议。

一是品牌建设方面。富硒农业是我区特色农业主要发展方向,稻米已有福音、寿香缘、硒浦、石蟆硒、朱院士、华桦、硒客来等富硒大米品牌,这些品牌以实体店销售为主,部分也在线上销售。

二是特色玉米生产方面。玉米产业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富硒产品,但因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干籽粒玉米品质差,目前还没有条件改变这一再状,难以生产出优质食用籽粒玉米。鲜食玉米生产具有较好的条件,目前我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1.5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的珞璜、支坪、白沙、先锋以及四面山旅游区周边的柏林、四屏、蔡家等镇,鲜穗总产在600万公斤左右,上市时间在5月下旬至10月上旬,保证了市区居民及旅游区游客的需求。但因气温等环境因素影响,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到在4月至5月上旬上市销售鲜食玉米。在鲜食玉米生产方面,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除支坪和珞璜有较集中面积的种植外,其它区域均分散种植为主,体现为大而散,没有体现出规模化、常态化的生产基地,同时随着珞璜、支坪城市化的加快,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在这一块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在城市周边建立鲜食玉米基地1万亩左右,保证城市居民的消费;在四面山旅游区周边山区建立5千至1万亩的高品质鲜食玉米基地,满足游客及市不同季节消费需求,同时在主要基地周边建立1-2个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保障生产空档时段的需求和调节规模化生产后因可能生产过量造成的烂市和滞销的风险。

三是线上销售方面。线上电商平台销售是发展方向,也是品牌宣传的主要导向,我委高度重视,目前已搭建了“江津区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分析平台”,同时以益农信息社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对象,借助江津区邮政公司现有的冷链物流优势,组织我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体申报农业农村部2020年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试点,全区共立项40个(涉及14个镇街)88座,项目总投资达到5404万元,全区保鲜仓储量预计提升9890.8吨。2020年,全区电子商务企业1730家,网络销售经营主体13306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8.55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5.25%,涌现出“60后网红”周鸿、“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何春梅、“江津区十大农村电商带头人”董雪梅等。2021年,我区将开展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试点县申报工作,摸清全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进一步为电商发展压实基础。

建议四:富硒餐饮着力开发“大市货”精品的建议。

开发富硒精品餐饮产业,的确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需要,但要完成这些特色产品,除要生产出能用于加工的优质原材料外,更需要工商、商贸、科研和媒体等各方面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目的。

建议五:奖补政策更精准的建议。

种粮奖补政策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我们也赞同补助资金投向种植环节。涉及我委的奖补资金仍是以种粮农民、专业户和合作社为主,如政策性极强的耕地地力保护资金主要按承包地面积补助给有承保地的农民和种粮大户,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补助给实施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农庭农场等企业,农业产业资金大部分也是投向种植环节等。2021年,我委将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加大对粮油生产的奖励补助支持力度。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6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