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6 10:20:08 大 中 小
金秋九月,重庆市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天知椒基地内,女飞手马行娴熟操控着植保无人机,旋翼轰鸣间,药雾均匀洒落,短短十几分钟便高效完成了一片数十亩坡地的飞防作业。这幅科技感十足的农忙图景,是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精准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
从部队退役后,马行积极考取了国家民航局飞行标准司无人机教员执照。她不仅是江津区科技特派员,也是学院倾力培育的优秀人才代表。几年前,她敏锐察觉到传统农业的痛点:劳动力紧缺、机械化程度低、病虫害防治不规范、生产成本高。于是,引入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的想法应运而生。但这条“云端战场”的开拓之路并非坦途——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无人机角度稍偏便会漏喷、重喷;作物各异,飞防标准、药液品类与配比都有不同要求;更棘手的是,大多种植户年龄偏大,对无人机植保飞防认知少,不愿轻易改变传统作业方式,技术落地壁垒重重。
学院服务专员的入企宣传,让马行意识到这是解决所遇困难的契机,随即与学院建立联系。根据“四新农人”分类目录,经学院专家委员会研判分析,马行被评价认定为“农业科技人才”,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学院为“四新农人”提供专家对接等服务,依托强大的专家人才资源库,精准匹配西南大学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专家和市农科院农药领域专家,通过“共享实验室”“专家问诊”等创新服务模式,为马行团队搭建起坚实的技术攻关平台,使团队更快掌握了不同地形、作物、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参数和药液配比等应用操作,为无人机植保飞防推广普及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
学院的精准对接和资源整合,极大加速了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在江津山地丘陵场景的本地化、标准化进程,成功将“水土不服”转化为“精准适配”,显著提升了作业效能,为无人机植保飞防推广普及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
有了技术的积累,整个团队对于成功开辟这片“云端战场”信心十足。但村民们对传统防治方式较为依赖,不了解也不信任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担心效果较差、成本较高,实际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学院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邀请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与马行团队、学院专家就如何推广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进行座谈,研判分析各镇街地形条件、产业情况等,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推广方案,随后在11个镇街开展无人机植保飞防科普推广活动。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马行团队与学院专家通过口头讲解、成本分析、现场示范及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村民们逐渐接受了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学院人才服务专员以线上推广、线下收集的方式,将不断涌现的飞防需求推送给马行团队,让该技术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有效地推广。
如今,马行及团队深耕在农业一线,进行病虫害防治、播种、施肥、吊运等多种无人机飞防作业,每年开展社会化植保飞防服务20万余亩,平均每亩为农户节约成本约300元,形成“企业盈利、农户增收、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学院就像灯塔,帮我们照亮了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马行感慨道,“没有学院的帮助,我们很难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平原地区几年的技术积累,更难以如此高效地在农村地区打开局面。”
当一架架无人机掠过江津蜿蜒起伏的山丘,它们播撒的不只是科技种子,更是学院助推乡村创新创业人才扎根发展的生动实践。马行和她的学员们,从学院的沃土中起飞,成为托举乡村产业振兴未来的“低空先锋”。他们的航迹,清晰印证了学院作为乡村人才“强引擎”的核心价值——让乡村与人才在时代的热土上,实现同频共振的“双向奔赴”。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