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9 09:18:51 大 中 小
近日,江津区2025年水稻机收培训暨新优品种观摩会在石门镇李家村、朱杨镇桥坪村举行。各镇街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水稻规模种植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表及区种子农药协会成员齐聚田间,共学先进技术共,绘丰收图景。
活动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水稻示范片进行实收测产。按照测产要求,专家组在示范片选取3个地块实测,经过严格丈量面积、收割脱粒、称重测算,平均亩产达697.66公斤,其中最高亩产714.47公斤。
“全程机械化操作不仅省工省力,更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潜力。”现场观摩的种植大户感叹道。
在朱杨镇桥坪村16亩展示田内,31个水稻新品种长势喜人。这片肥力中上、排灌便利的试验田,集中展示了7个两系杂交稻和24个三系杂交稻品种,均为2019年以来审定的“新面孔”,其中2024年审定品种占比达30%。
“不仅新,更要优!”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介绍,29个品种米质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三级以上标准,其中10个达一级米标准,煮饭清香松软;11个品种为重金属低积累类型,契合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要求。种植户们穿梭田间,仔细查看株高、穗型、抗倒伏性,不时向技术人员询问“这个品种抗病性如何”“亩产稳定吗”等问题,现场交流热烈。
“机收时割台高度保持30厘米,损失率可降低1.5个百分点。”培训现场,专家结合实操案例,详解机收减损技巧、再生稻头季机收关键参数,演示智能化收割机的精准作业模式。针对农户关心的政策,工作人员解读了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补助等惠农举措,同时作了农机安全培训并发放《水稻机收安全操作规程》手册200余份。
此次活动既展示了“良种+良法+良机”的融合成效,也为“管理部门推介、农民选用、企业营销”搭建了直通平台,通过看得见、学得会的现场教学,让好品种、好技术真正扎根田间,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持久动力。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