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26 14:31:34 大 中 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0月的江津,刚刚经历了金秋丰收的喜悦,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又如火如荼开始了秋种,播下来年的希望。
这里有144万亩粮食播种,有以粮油、蔬菜、花椒、茶叶、柑橘、水产品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30余个全国或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总产值多年保持全市第一,还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年8月,我区又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农业改革的“试验田”,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在点上突围并带动面上整体推进意义重大。我区是怎样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全面提档升级迈上国家级农业现代化新台阶的呢?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着眼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按照数字化赋能、设施化提升、融合化发展、绿色化转型发展路径,探索实施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大产业”带“小农户”发展模式、山地智慧农机产学研用一体发展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增收链、提升价值链。
数字化赋能方面,我区建成花椒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生产基地、智能化管理服务等数字化平台,累计服务椒农28万户。
设施化提升方面,建成大小拱棚、水肥一体化等设施2.76万亩;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节水灌溉面积20.5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4.1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88万亩;完成冷库设施建设210座,整体容积提升8.94万立方米。
融合化发展方面,我区充分发挥二产、三产联农带农、提质增效作用,保坪村、太公山、白沙古镇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区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1035.8万人次,综合收入达52.96亿元。今年以来,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8家、增至65家。今年1至9月,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222.16亿元。
绿色化转型方面,全面推行“花椒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花椒副产物综合利用中试”“猪——沼——椒(粮、果)”种养等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农药化肥施用强度降至每亩11公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5%以上。
在“四化”同步的推进下,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画卷正在江津大地上徐徐展开。接下来,我区将更加积极探索具有江津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模式、新路径,着力构建“一二四”立体发展格局,即建好智慧农业一张网,发展智慧粮油产业带和数字花椒产业带,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加工智造创新区、数字商贸集聚区、智慧农旅体验区,到2024年全面完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任务。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