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9-08 10:25:00 大 中 小
昨日,笔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66.65万亩,比去年增加0.15万亩。目前,我区绝大部分地区水稻已经完成收获,亩产基本与去年持平。区农业农村委正指导水稻种植户蓄留、管护再生稻。预计全年水稻总产量35.23万吨,同比增产800吨。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江津是全市农业大区,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抓好水稻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今年以来,我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区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扣“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千方百计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着力固根基、增优势、补短板,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村劳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确保水稻稳产丰收,今年初,区农业农村委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制定从种子农资储备,到插秧、管护、收割全流程各环节保障措施。早春时节,在备齐备足种子、农资的同时,区农业农村委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购买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为了确保农机具在生产中“不趴窝”,该委还组织专业维修队伍,分组负责全区各个维修网点,全面开展农机具检修、保养工作,并向广大农户传授农机具田间操作技术、使用调整、故障排除、安全生产等知识,水稻栽种收割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水稻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7月,我区水稻逐渐进入抽穗期,这是保障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区农业农村委持续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监测调查,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一方面采取发送监测预报预警、宣传咨询、流动广播等形式,宣传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一方面派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范水稻病虫害的能力,当好66.65万亩水稻田间“保姆”,为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从8月初开始,我区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为了应对高温、旱情不利影响,区农业农村委启动农作物旱情日调度机制,分区域统计受灾情况,实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组建粮油等技术指导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稻种植户采取合理方式抗旱,引导农户开展水稻机械化收割,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8月中旬,白沙镇土地村4组,连片的稻田里稻谷金黄飘香,收割机来回忙碌地穿梭着,收割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机械化收割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幅节约了成本,每亩机收只需要100元左右,一台机器半天就能收20多亩。”白沙镇土地村贺硒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树恒说。今年,该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600余亩,服务周边农户近200户,从水稻耕地、插秧到最后的收割和烘干,全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每亩地可节约成本500元左右。
机械化大规模收割的场景也出现在石蟆镇。石蟆镇是农业大镇,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10%左右。今年,石蟆镇种植水稻6.5万亩,机收面积达95%,有效实现了节本增效。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