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1-07 15:15:07 大 中 小
冬日暖阳下,贾嗣镇五福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里,金丝皇菊花开正艳,成片的菊花绵延数十米,宛如金色地毯铺遍田间。
“以前这些土地主要是撂荒地,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贾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后来经过摸索发现,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合种植菊花,于是便引进重庆花之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金丝皇菊。2018年开始试种植,近100亩金丝皇菊实现毛利润20多万元。通过技术革新,今年,该公司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98亩,种植金丝皇菊46万株,毛利润预计达100万元。
产业强起来,乡村富起来。近年来,贾嗣镇以特色效益产业为抓手,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突出乡土特色和本地特色,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农业稳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棵树,壮大产业优势
种桑树、采桑果、品桑酒、游桑园……随着桑酒入瓶包装,意味着贾嗣镇桑葚产业已初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贾嗣镇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非常适合种植桑葚,曾是江津著名的“万担茧蚕桑基地”,现种植果桑1200余亩,品种10余种。近年来,该镇围绕“桑渔之地”的定位,将桑葚产业确定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之一,采取“桑葚+农产品加工”“桑葚+旅游观光”的发展模式,实现桑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江津富硒果桑生产大镇。
昨日,记者走进重庆市江津区津予酒业有限公司厂房,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工作人员正在灌装线上忙着装瓶包装,一阵阵酒香伴随着桑葚的香气扑面而来。“‘贾嗣’富硒桑葚酒以贾嗣镇富硒桑葚为原料,每年收购农户桑葚100余吨,已成为最大的桑葚购买商,带动桑农增收致富。”该公司负责人丁象华介绍。
据了解,“贾嗣”富硒桑葚酒已获评2018年渝、湘、鄂、赣、闽、桂、滇、粤酒类质量检评金奖和江津区“十大富硒产品”,年产量达300吨。得益于桑葚丰收,贾嗣镇已连续6年举办桑葚采摘文化旅游节,每年吸引游客4万人,辐射带动综合收入逾800万元。
一条鱼,激活产业深水
在贾嗣镇崇兴村,润酷水产家庭农场养殖场内鱼头“攒动”,这些鱼正在清澈见底的活水中进行瘦身。作为该镇投产建成的农业产业项目之一,每年有约50吨瘦身鱼从这片养殖场“游向”城区农贸市场。
“鱼减去30%的重量,但市场价值翻了好几倍。”润酷水产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鱼苗在鱼塘里养大后,便运至井水瘦身池或网箱“减肥”2个月,其间不投饲料、不投鱼药,鱼肉更加结实、爽滑。2017年,贾嗣富硒生态瘦身鱼通过全国首批富硒产品认证,润酷水产家庭农场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贾嗣镇紧挨綦河,河流沿线绿荫环绕,镇域内水产丰富,尤以富硒鱼最为肥美。为做大做强水产养殖,贾嗣镇采取“合作社+养殖农场”模式,成立嗣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吸引78家水产养殖农场加入。据统计,嗣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已达2000亩,年产量2000吨,产值近2800万元,黄颡鱼、鲂鱼被确定为“重庆名牌产品”。
一朵花,丰富产业门类
昨日,记者刚走进贾嗣镇五福村菊花基地,一阵阵菊花香便扑面而来,只见一朵朵金黄色的金丝皇菊绽放枝头,游客驻足赏花拍照。不远处的厂房里,有工人正在将采下的菊花摆放阴干,等待着放入烘干机。
2018年底,贾嗣镇引进重庆花之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五福村打造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菊花产业。该镇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基地解决困难;联合基地引进直播等方式,扩宽销售渠道,补齐销售“短板”。
近年来,贾嗣镇立足菊花资源,大力发展观赏、采摘及菊花深加工产品,延长菊花产业链,实现菊花产业接二连三,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菊花产业渐成规模,反过来又促进了周边农户就业。”五福村党委书记石文洪介绍,菊花基地每年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扭住一根“藤”,收获一串“果”。如今,贾嗣镇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积极引进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青梅、李子、花椒、柑橘等产业多点开花。
下一步,贾嗣镇将围绕建设“三次产业融合镇”,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以融合促发展,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