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6 11:54:12 大 中 小
2024年,江津区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聚焦全区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群体,以“养老不离家”为目标推进服务升级。截至目前,本项目累计为近2000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超5.5万次,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并推动养老服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
在几江街道石墙村的一处农家院落里,68岁的残疾老人邱奶奶,用“家里变安全了,有人管了”的朴实话语,道出了这一民生工程带来的改变。
邱奶奶家是村里典型的经济困难家庭,年纯收入仅3万余元,生计主要依靠低保、残疾补贴及女儿有限的赡养费。此前,失去自理能力的邱奶奶全靠老伴刘爷爷照料,“给她翻身要攒足劲,洗澡前得先把防滑垫铺好,还总怕两个人都摔着。”刘爷爷说道。刘爷爷今年也年事已高,女儿远在城区工作无法常伴左右,老两口的照护难题曾是全家最大的牵挂。
这样的困境案例,在江津区并非个例。作为重庆市唯一的“长寿之乡”,江津区60岁以上老人高达34万人,占比25.01%,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针对“居家照护难、社区支持弱”的民生痛点,江津区自2024年6月启动国家级试点项目,总投资890万元,覆盖30个镇街,通过“一户一策”的入户评估,为像邱奶奶这样的困难家庭定制服务方案。
项目组入户评估后,迅速为邱奶奶家实施了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设备安装:卫生间加装扶手和防滑垫,床边配置紧急呼叫器,厨房和主要活动区域安装可移动监控设备,邱奶奶常坐的轮椅旁也添置了便携坐便椅。除了硬件改造,专业的养老护理服务也同步跟进。定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每周上门两至三次,为特定的老年人群体提供个人清洁、康复按摩、用药指导等服务,有时还帮忙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物资。
这一切的背后,是江津区系统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的决心。江津区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作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强化组织保障与政策引领,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惠及于民。全区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了《江津区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江津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构建起从对象认定、设备采购、服务对接到监督回访的全流程机制。同时,建立资金使用监管机制,通过服务对象满意度回访、项目进度公示等方式,确保专款专用、精准高效,切实惠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养老服务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从适老化改造的“小细节”,到政策保障的“大格局”,江津区正以实干作答,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静好中感受城市温度。未来,江津区将继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深化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增加助医陪诊、心理关怀等个性化服务内容,推动智慧适老设备走进家庭、文化娱乐服务覆盖日常。同时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体系,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乐趣、有依靠的晚年生活,让“夕阳红” 成为城市发展中更具烟火气的温暖风景。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