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民政局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民政局>部门信息

有温度 有力度 有精度 有速度 ——2023年我区民政工作亮点回眸

发布日期:2024-02-02 11:11:52

市民点赞帅乡幸福食堂

江津区婚姻登记处到镇街为群众补办结婚证


2023年民政政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群众代表抢答问题


讲理坝上调解员、小组长、网格员合力为群众调解“家事”

通过数字化救助,提升救助透明性、时效性

西湖镇水庙村红白理事会组织村民开展移风易俗签名承诺

 在全市率先推动社区老年食堂、物业+养老、认知障碍床位、家庭养老床位等试点工作;用心用情抓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更加便捷高效……

 过去一年,江津民政部门筑牢政治底色、擦亮为民本色、提升幸福成色,一项项民生实事,犹如一道道温暖的阳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充满了亮光,有温度有力度有厚度的民生图景徐徐铺展。

 社会救助 筑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家住江津区李市镇的低保对象陈某,于2023年11月因患病入院,住院半个月共计花费医疗支出上万元,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此时正值开展全市民政政策宣传月活动,全区动员各镇街工作人员开展了大范围的救助政策宣传指导工作,经李市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排查走访,了解到对象住院情况,第一时间致电其家人,指导其家庭通过“重庆救助通”平台提交了临时救助申请,并获得区级临时救助金11763元,解除了其家庭因病返贫致贫的隐患。

 2023年4月,我区开始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居民申请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需要群众提交纸质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掌上办”后,符合条件的群众只需“线上求助”,无需亲自到场。不仅如此,申请人还能全程在手机上查看办理进程。社会救助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截至目前,通过“救助通”平台已帮助3733人申请低保、477人申请特困和5338人申请临时救助,在线签署核对授权书9628人,实现足不出户申请救助,办理流程线上全追踪。2023年,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4.8亿元,惠及各类困难群众8.8万人。

 老有所养 多举措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回锅肉、水煮鱼、炒苦瓜、炒油麦菜、紫菜蛋花汤,今天的菜可以,吃了不够还可以免费加。”2023年7月19日中午,珞璜镇碑亭社区养老服务站“帅乡幸福食堂”,几位老人正在添饭。

 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就住在附近,基本上天天来,不管是到店用餐还是打包回家,都很方便。特别是最近天气热,自己不用做饭,下趟楼就把吃饭问题解决了,而且价格很便宜。

“老有所养”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区民政局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工作“江津名片”更加闪亮。在全市率先推动社区老年食堂、物业+养老、认知障碍床位、家庭养老床位等试点工作,以“帅乡幸福食堂”建设为抓手,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一对一”送餐便民服务。全区已建成帅乡幸福食堂20家。同时,为解决认知障碍老年人养老难题,投入15万元在双福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30张认知障碍老人照料试点床位,明确居室、活动室设置要求以及运营照料管理规范,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此外,2023年我区10家养老服务机构被评为市级三星(叶)级机构,上榜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达100%;98家养老服务机构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覆盖率达100%。

 情暖童心 织牢儿童福利服务保障网

 小明今年10岁,父亲因违法犯罪入狱,母亲在她婴儿时便离开无联系,年幼的她长期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2022年,小明被救助到区社会福利院儿童部。如今,在福利院的小明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有了喜欢的玩具,福利院的叔叔阿姨每天接送上下学和辅导作业,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曾经的伤痛得到治愈。小明的健康成长,成为我区完善儿童福利制度、提升儿童福利、保障儿童权益的生动注解。

 情暖童心,为爱护航。江津区民政局将暖心政策化为具体行动,用心用情守护,让未成年人特别是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布局“二三三”工作法落实城乡留守儿童精准摸排和关爱保护,民政、妇联、教委三方发力,聚焦防性侵、防溺水、防心理疾病等安全教育,完善家庭、学校、政府三方监护支持。加强困境儿童精准保障、分类关护,向600余名孤困儿童发放生活保障金689.28万元,福彩助学金63万元。开展儿童主任赋能增效行动,组织专题培训16场,儿童主任年终述职率达到100%。统筹福彩公益金100余万元,开展了困境留守儿童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津童守护”安全宣传教育等社工项目;“童心房”“童心向党”等困境留守儿童帮扶项目,向困境儿童捐赠学习生活物资,帮助改善居住环境。开展“莎姐守未”专项行动,牵头推进涉未成年人环境整治工作;落实监护困境和生活困境儿童分类关护;实现“一人一策一专班”。

 基层治理 聚集基层治理力量

 协调推进“以党建为统领,以网格化为依托,民主协商自治”的基层治理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创新打造“三会”解决“三事”,不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切实丰富“有事多商量”的基层实践,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村居事务“四清单一目录”规范落实,清廉村居创建取得良好成效。先锋镇保坪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鼎山街道艾坪社区为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市级试点单位;几江街道大西门等7村(社区)为市和谐社区(村)示范创建培育单位。扎实开展“深化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活动,启动《记住乡愁—江津地名故事》,收集整理江津地名故事218余篇35.7万余字,深入挖掘江津辖区内的地名内在价值。

 彰显担当 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

 全年累计为11122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998万元,为16943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547万元,为襄渝铁路民工矽肺病及伤残人员404人发放救助金375万元;残疾人“福康工程”接受项目申报159人;在3个街道和5个镇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为所涉辖区内1509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全面实施“跨省通办”“全市通办”工作,总结婚姻登记、收养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全力做好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工作,全年办理婚姻登记12618件、收养登记5件,在线登记合格率100%。集中开展补领婚姻登记证工作,进驻镇街为102对有需要的当事人补领婚姻登记证。

 慈善发展方面,通过专业社工引领,围绕“慈善、社工、志愿”协同服务模式,将慈善力量扎根于社区土壤,将党、社、企、民串联起来,实现了“区—镇(街道)—社区”三级慈善网格布局。2023年在5个社区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募集资金32.8万元,累计受助群众0.7万人;利用“99公益日”网上募捐活动,全区建立141个战队,募得慈善捐款116.45万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4年,区民政局将以创一流、走前列的目标追求,以及惠民生、暖民心的使命担当,努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民政力量。民政为民砥砺行,民政爱民弦歌远。江津民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