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9-02 19:00:19 大 中 小
今年,我区森林高火险期比去年提前17天,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江津250万亩森林资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烤”验。
宁可千日无火,不可一日不防。区林业局通过“人防+技防+物防”模式,积极构建森林防灭火支撑保障体系,齐抓共管打造森林防火坚固堡垒。
三级林长织密“人防”网络
8月23日19时30分,在珞璜镇同福村,气温仍逼近40摄氏度,炙热的天气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凉意。
我区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作用,将森林防火力量全部充实到最前端。全区408名各级林长共同发力,带头深入林区一线开展巡林护林,督促落实森林防火“最后一米”责任。同时,牢牢抓住“护林员是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这个关键,森林高火险期间,在980名巡护人员的基础上增配护林员300余名开展“白天防”和“夜晚巡”;组建守护国有林场绿色屏障的“尖刀铁拳”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配备灭火机具、防护装备、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和野外营宿等装备,队伍长期驻扎在国有林场营地,开展带装巡护、应急演练、应急值守,时刻处于临战状态。
智慧林业提升“技防”水平
“大圆洞林场孔子庙管护站花海、云雾坪农爱水库、森服中心八挂尖云台……”8月25日16时,在区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大屏前,全区重点林区实时监控画面尽收眼底。
区林业局森林火灾预防与安全科负责人介绍,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集火情监测、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全区安装视频监控206个,其中视频监控云台74个、卡口视频监控132个,实现重点林区全天候24小时密切监控;6架无人机搭载喊话器每天巡护林区,可及时发现火情和精准定位;配备对讲机237台,实时了解巡护人员巡林动态,及时将火情回传到指挥中心。目前,我区已形成“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调度”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过去,一到森林防火关键期,只有靠人24小时巡山防护守卡。现在,森林防火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优势,设立智能语音宣传杆200余根,自动感应播放森林防火宣传语音提示;全区217个森林防火检查站(哨卡)推广使用全国森林和草原“防火码”,实现扫码进山入林管理全链条、火点火因可追溯。
下一步,我区还将利用前沿科技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监测预防体系,确保火情预判更加精准,处置效率大幅提高,推动“智慧林业”建设。
设施建设强化“物防”保障
“你好,请下车登记,扫防火码,出示健康码和通信行程卡。”8月24日,在德感街道红豆村森林防火检查站,一辆小轿车被护林员拦下,例行登记检查。
记者看到,以白色为底色、桔红色为主色的森林防火检查站上挂着“中国森林防火”标识,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森林防火宣传语,广播里同时播放着区政府森林防火令,屋内摆放着油锯、铁扫把等防火工具。
据了解,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外观、统一配备装备“四个统一”的标准,全区已建成标准化检查站43个,具有宣传教育、守卡值守、火源管控等综合防治能力。
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森林防火离不开“物防”的支撑,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灭火物资储备,目前已建成瞭望塔16座、森林消防水池555个,设置防火哨卡174个,营造生物阻隔带157公里、林区巡护道路170余公里、防火公路460余公里、固定宣传设施600余处。30个镇街和3个国有林场均建有森林防火物资库,储备防火服、新型消防水泵、风力灭火机等专业灭火物资,确保火情发生时拿得出、用得上、起作用。(2022年8月30日 江津融媒体中心记者 阮瑞雪 实习记者 杨勋月 通讯员 任敏)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