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22 10:25:01 大 中 小
袁正刚委员:
您好!
关于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江津区高新技术产业建议”(第110号)提案收悉。区科技局与区财政局、江津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协同办理。将从研发投入、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育、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办理,具体答复如下。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江津区结合区内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加快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截止目前,江津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449家,2024年新增144家,总量位居全市第六。2023年拥有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35家,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79家、高技术服务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能源与节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8家、生物与新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7家。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持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搭建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共建设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一)强化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与各园区、镇街的联动,根据企业所需,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高效实施精准服务,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梯度培育创新主体,夯实科技创新根基
深入推进“双倍增”行动计划。健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链条,聚焦智能终端零部件制造、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等细分领域,引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存量企业挖掘力度,将发展好、潜力强的企业及时纳入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后备库。
(三)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创新支撑
高标准推进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研发机构、创新中心,大力推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鼓励区内科技企业自建、共建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四)深入发展未来产业,加强科技产业融合
依托“3+3+X”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全面梳理未来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未来产业规划,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在江津区的转化和应用。鼓励现有未来产业相关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支持相关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数智化改造等方面投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前沿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为高新技术产业良性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靶向引才聚才育才,优化科技创新服务
加快构建“人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破解区域高层次人才短缺瓶颈。高质量实施“津鹰计划”,做实“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活动,积极引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深入落实全市“一行动一计划”。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赋能农业产业,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科技创新热情
依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国家级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江津区2023年研发费加计扣除7亿元,2024年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抵减2亿元。充分利用国家减税降负政策,加大宣传讲解力度,让税收优惠惠及企业,提高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措施,从深化研发、创新企业、创新平台、创新成果、创新人才、政策激励六个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江津区产业提质增效。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祝您工作顺利、吉祥如意!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2日
(联系人:张穗敏,联系电话:13193274791)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