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的回复

发布日期:2021-06-10 17:35:00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关于

政协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六届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第115号提案回复

民建界别小组委员们

收悉贵小组在政协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建议》(第115号提案)。作为区级重点提案,区委副书记邹云生同志亲自安排部署,李远杰副主席亲自督办,区科技局与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协等相关部门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协同办理。现对照提案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议

一是在环交大创新生态圈建设方面。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区科技局负责牵头环交大创新生态圈建设规划编制。经数度收集重庆交通大学、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的科创资源、发展优势以及发展需求。多次召开建设规划的研讨和征求意见会。在充分比较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目前已编制好规划初稿。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大交通科学园”建设,构建政、产、学、研、用、介、资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工程设计、智能交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大产业方向,推动科学城江津园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一城多园”建设模式的核心园区之一,为科学城集聚大装置、大院所、大产业提供协同创新能力支撑。

二是在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建设好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是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具体行动,对提升我区产业发展能级、科技创新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区科技局等部门主动担当,真抓实干,将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作为工作重中之重,集中主要力量,系统梳理科学城江津园区科技创新各类要素,统揽科学城江津园区所有科创资源,结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科学设置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下一步将着力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聚集、创新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全力推动,努力将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打造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创中心,切实提升我区在国家创新中心的实力和地位。

三是在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合作方面。我区与泸州市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合作,先后签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2020年行动计划》、《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泸州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科技合作协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泸州-江津”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合作文件多个部门开展了相互考察和工作对接,科技创新活动交流频繁。双方不仅在“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上沟通研讨,谋划推进川南渝西科技创新协同。两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载体、众创空间联盟也正式启动了深度合作。下一步,双方将围绕科技合作的协议框架,将合作内容细化分解责任单位,加强督办力度,强力推动各项合作项目,努力实现科技合作的目标及效果。

二、关于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

一是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我区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传统与新兴并行,立足各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基地,充分发挥孵化载体作用,不断催生基础好、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培育发展创新主体。2020年新增科技型企业43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3家,同比分别增长60.4%42.4%下一步将加大培育以智能制造、物联网产品研发、区块链等领域为主导的新型创新主体。实施创新主体成长工程,围绕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汽摩产业、材料以智能产业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各自形成一批市场创新主体核心集群,发挥集群效应,提升科技需求,促进自主转型,支撑产业发展。

二是在强化关健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区先后引进6院士工作团队和11个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创新主体,先后建成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及重齿集团、江增船舶、重庆水轮机厂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我区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汇聚优秀人才与资源奠定一定的基础。下一步将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自建或与高校共建的形式建设创新平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扶持已建成的研发中心提档升级为市级、国家级创新平台。争取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布局和各类科学装置建设。

三是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方面。我区积极与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复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和产学研合作对接,引进SGS集团与重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设“储能检测中心”、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产业基地项目、中科院喀斯玛科创中心等科技招商项目10余个。下一步将密切在津院校与川渝知名院校、企业等的合作,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高校参与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产学研综合体。升级在津高校创新联盟,把各大高校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校与地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利用川渝毗邻地区(江津区与泸州市)生态、气候、中药材资源等优势,鼓励支持两地科研院所、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深化交流,融合发展。

三、关于着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建议

我区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十三五”以来,江津区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2项),区级财政资金对获得奖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170万元以上的奖补。我区发明专利数量得到较大提升,截止202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86件,较2019年增高18%新增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

下一步我区将认真贯彻实施《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创新转化机制,引进培育转化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畅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吸引成渝地区科技成果在津落地,形成面向成渝双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争取有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脱颖而出。

四、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议

一是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方面。2017年以来,区政府先后出台《江津区科技创新激励扶持办法(试行)》和《江津区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10条激励政策》,重点针对研发投入、研发平台、院士专家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撑以及专利运营保障等方面进行激励,形成比较完善的创新激励政策体系。政策实行以来,我区共计兑现五批科技激励资金1.8亿元,较好地激励、提升了全区的科技实力,“十三五”末,江津科技竞争力已位列主城新区的前列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江津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建立健全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方面。区先后推出了创业种子投资基金、专利质押融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支科技金融产品,实现了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目前,已累计支持440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82亿元,引导商业贷款12.03亿元,贷款总量及增量均居全市第一位。下一步,将持续发挥科技金融效能,通过用好创业种子基金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江津区属国有企业和中科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重庆市江津区国科联动股权投资基金。瞄准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和江津区转型升级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高端制造、创新消费、农业技术等领域,发挥基金市场配置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优质项目在江津实现落地转化,加速形成科创产业集聚效应。

三是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我区大力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环境,激活创新创业创造潜能。创新孵化载体,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开展双创品牌活动,累计创建众创空间11个、星创天地2重庆西部食谷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培训、项目对接等活动102场次。下一步将继续支持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空间,支持以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联合高科技企业打造国家级和市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打造以“资源融合、投资驱动、创业新业态、多元服务、产业协同”为核心的全新创新微生态。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创新发展的理念广泛深入人心,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上升。江津区的政协领导和政协委员们都非常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政协领导多次专门带队对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政协委员尤其是科技界别的29名政协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为科技创新工作出谋划策,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意见,为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将在不断总结经验,守正创新,奋力开拓的同时,积极支持政协委员们的工作,充分吸纳你们的建议意见,形成努力方向和具体行动,让科技创新推动江津高质量发展

非常感谢各位委员的建议,恳请你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江津科技创新工作。若对以上答复你们还有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委员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20215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