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关于圣泉街道陈美志代表关于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合体的建议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2-05-27 10:56:11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关于圣泉街道陈美志代表关于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合体的建议的复函

尊敬的陈美志代表:

您关于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合体的建议收悉。我局非常重视,立即会同区经济信息委、区教委、区招商投资促进局、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合体的有关建议,事关江津未来高效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合力、为经济发展形成科技支撑力等方面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性和战略意义,也有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能够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也为江津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充分将您提出的有关建议采纳到了江津科技创新工作中去。

一、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江津区围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目标,着力建设“五地一城”,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建设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我区初步构建了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为核心,以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为环带,以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高端创新平台为支撑的“一核一圈多片多点”科技创新格局。

全区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31家和671家,聚集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17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74人,聚集大数据智能产业相关从业人员1500余人,院士工作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培育新升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5家,总量上升至1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总量达到285家,居全市第六位。新增科技型企业333家,总量达到1482家,居全市第八位。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

二、产学研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以创建重庆市第二批建设示范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总体目标,构建科学基础设施、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等四位一体的创新链,初步形成以大交通为方向、大数据为引领、大智造为目标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创新生态圈。目前《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注重加强成渝两地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对接、协作交流,举办先进表面处理主题沙龙活动,开展科研机构院所与川渝科技型企业项目对接活动,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川南·渝西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暨科技成果对接发布活动、省院省校科技创新市州行等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成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更好的服务于企业需求。

三是依托高校资源及产业优势,推进在津企业和高校“产学研”良性互动发展,打造了“蹇锡高院士专家工作站”、“周远院士工作站”、“江津区科创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和重庆东风小康汽车、重庆创精温锻成型、重庆渝丰线缆三个博士后工作站。持续加强聚焦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卡脖子”问题,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实施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提升攻克尖端技术的能力,已促成重齿公司等20余家企业与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重点高校开展项目对接。

四是区教委积极对接高校,开展“产学研”“政校企”合作。收集了各在津高校对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津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帮助交通大学、工程职院、能源职院、电讯职院等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与东风小康、潍柴发动机等5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和生产一线实习基地。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双福新区以及各个园区等协助院校成立孵化园,搭建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平台。双福新区为西意恩电梯和能源职业学院牵线搭桥,进行“政校企”合作,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

五是由区经信委牵头,区教委配合,积极与江津的企业对接,为在津高校和在津企业牵线搭桥,调整供需结构,助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推动共建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实训基地等;共建一批专业和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学校相关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践岗位;推进继续教育,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提供师资队伍,为在岗职工、下岗职工、社会待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由人社、企业、学校等部门共同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考场,加大新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推动创新创业方面,依托政府、学校、企业优势资源,校企联合指导,孵化优势项目参与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今年4月已经牵头13家企业走进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走访和座谈,后期将陆续开展相关活动。

六是区教委、区经信委、区人社局等政府部门目前正在联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成立江津区职业院校就业创业促进联盟,共同建设校企人才供需平台,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三、正在推进的工作

坚持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加快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功能。

一是以《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规划》为蓝本,深入推进“环交大创新生态圈”建设工作。以重庆交通大学桥梁隧道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组建一家线上线下桥梁隧道工程检测公司,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交通在线检测平台;依托重庆交通大学智能检测、交通材料、航空等学科优势梳理科研成果,举办成果发布、项目路演、技术对接活动。组建大交通产业联盟,积极申报市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围绕我区汽摩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势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才、学科、科研综合优势,共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高校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技人才向江津区转化落地。

二是重点围绕我区“4+1”产业和四个细分产业领域,集高校、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资源,布局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致力于创新赋能,强化在津企业新旧动能转换,落实“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持续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链条,建立科技企业梯队培育库。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存量企业创建国家和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力争到2026年,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500家和45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

三是成立全市第二家“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区高企协是区科技局牵头搭建的,现有会员单位约100家,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在津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沟通交流服务的重要平台。高企协会围绕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组织会员单位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精准走访企业,专题调研、行业论坛、技术供需活动等方式开展科技攻关。高企协会运行一年来,充分发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在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优势,当好科技创新排头兵、企业发展服务员、高校成果推广的宣传员,开创我区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四是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创新研发,共同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帮助在津高校从现有科技成果里优中选优,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务科技工作。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与在津高校展开紧密交流合作,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上一个新台阶。

五是培育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凭借区内外高校创新资源的综合优势,结合江津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新要求,以“校地共建、政府采购、开放共享”的方式,共建集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成果展示、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科技招商咨询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区高校、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服务,助推其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区创新生态。

六是区经济信息委将牵头联合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积极搭建政企行校产教融合沟通平台。借助四方力量,分批次组织高校和企业互访活动,遴选一批我区优质企业进高校,高校老师和学生代表进企业,让企业和高校互相了解,推进在产业研发、技术难题、产业升级改造等方面合作。

再次感谢代表对江津科技发展的关注与建议。此复函已经周勇局长审签。如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2022年5月20日

(联 系 人:伍洪燕;联系电话:182030200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