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7-16 18:09:43 大 中 小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关于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的
公 示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关于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江津区拟推荐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业取得的5项成果申报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现对相关信息进行公示(见附件)。
公示期为2020年7月16日至2020年7月22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成果持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向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提出,逾期异议不予受理。联系电话:02347569102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附件:1.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2.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4.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5.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2020年7月16日
附件1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名称: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提名等级: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提名者: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项目简介:
近年来矿渣微粉作为一种质高价良的新型建筑材料在水泥工业广受欢迎。矿渣微粉主要生产原料是钢铁行业的生产废弃物--高炉矿渣,而立式辊磨由于其独有的占地面积小,噪音小、产量高、可操作性高,及烘干粉磨选粉于一身的特点,已成为矿渣微粉的主要加工设备广泛用于水泥、钢厂等企业。由于国内无论水泥行业还是钢铁行业,经过长期发展,产量巨大,因此作为立式辊磨中的关键设备立磨减速机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水泥、钢铁行业进几年的优化产能,矿渣立磨大型化、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日益显著,150万吨、200万吨的矿渣立磨已成主流。本项目重点研究了承载力更高、功率密度更大,高可靠,高效率的JLW系列大型矿渣立磨减速机的相关关键性技术研究。
JLW系列立磨减速机主要技术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大型立磨减速机多分流技术研究。针对产品大型化、规模化的趋势,该系列立减速机采用了多级行星功率分流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功率密度,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省、制造成本低等优点。JLW系列立磨减速机结构已获得专利《锥传动立式双行星减速器》,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机电装备绿色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级课题。
(2)基于流场分析的高承载动静压承载系统技术研究。JLW系列减速机运用了高稳定、高承载液压系统创新设计。减速机一级、二级行星采用独特的采用扇形可倾推力轴承支撑,降低了辊磨在研磨过程中的冲击及振动,提高了减速机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
(3)基于摩擦机理的双鼓双浮动联轴器设计技术研究。JLW系列减速机巧妙地运用双鼓双浮动联轴器实现动力传输。该联轴器太阳轮及内齿套均可自由浮动,能显著提高两轴间径向、轴向、角度等偏差的补偿能力,具有加工、装配要求低,应用范围广,传动可靠性高的特点。
(4)大型立磨减速机动态特性研究。对减速机进行振动模态有限元分析,对减速机齿轮的啮合频率与转动频率进行计算,对传动系统进行振动分析,避免减速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及可靠保证。
(5)关键零部件材料改性技术研究。通过对强化喷丸、氮化和中频淬火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使得这一系列热处理工艺在系列减速机得以广泛应用,大幅提高大型立磨减速器齿轮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
客观评价:
1.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JLW810大型立式双行星磨机减速机的鉴定意见 “该产品运用“锥齿轮+两级行星”与传统的“锥齿轮+平行+行星”的结构相比,有效减轻整机重量;该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较,其适应性更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中国机械工艺联合会对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桥式起重设备齿轮传动装置轻量化及降噪技术研究”课题验收会上的验收意见“课题围绕3兆瓦”以上立式磨机为代表的大型矿山设备的行星多分流齿轮传动装置开展了轻量化、降噪、结构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各项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3.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对减速器的加载试验及相关测试表明,其振动小、运转平稳,其主要技术及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应用情况:
应用以上技术成果,开发了JLW530--JLW810各规格共14个型号的立磨减速机。该类型减速机都经过出厂试验及现场带负荷试运行, JLW730经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检测,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运行效果良好。其中JLW730、JLW810通过了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持的新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产品均为国内首次设计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关键技术研究,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为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知识产权:
1、 一种立磨减速机,专利号:ZL2016 1 0689 014.8
2、 一种立磨减速机,专利号:ZL 2016 1 0694638.9
3、 锥齿轮立式双行星减速器 , 专利号:ZL2013 2 0644 549.5
4、 一种用于测量组合推力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装置,专利号:ZL2015 2 0821 675.2
5、 国防科技报告:大型立磨减速机降重减噪技术研究
6、 国防科技报告:大型立磨减速机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和高功率密度保证技术
7、 论文:多级齿轮传动系统耦合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8、 论文:立磨减速机斜齿轮副啮合性能分析及齿形优化
9、 论文:Analysis of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orsional Vibra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Dou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System
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 |
姓名 |
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行政职务 |
完成单位 |
本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
1 |
赵俊渝 |
高级工程师 |
重齿公司 |
主任 |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
本项目总负责人,负责产品进度协调,通过协调各方技术资源,解决了研究的各项重大技术难题,主要负责各创新技术点的把关,审核。 |
2 |
何东 |
高级工程师 |
重齿公司 |
副主任 |
本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产品进度协调,组织并指导减速器的各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协调各方技术资源,负责各创新技术点的把关,审核。 | |
3 |
林腾蛟 |
研究员 |
重庆大学 |
副主任 |
项目CAE设计负责人,负责产品动力学仿真、修形设计计算、振动测试等一系列CAE辅助设计及产品测试的把关。 | |
4 |
刘剑波 |
高级工程师 |
重齿公司 |
设计所所长 |
主要承担项目总体协调、各类技术会议组织,重点负责了项目设计关键技术评审把关,对总体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审核把关,项目相关专利、论文编写者。 | |
5 |
赵吕敬 |
高级工程师 |
重齿公司 |
设计所所长 |
项目设计具体工作负责人,主要承担项目方案设计、图纸设绘,校对、审核等工作。主要技术创新点方案设计、实施等;项目相关专利、论文编写者。 | |
6 |
何黎明 |
工程师 |
重齿公司 |
无 |
项目具体工作负责人,主要承担项目方案设计、图纸设绘等工作。主要技术创新点方案设计、实施、生产加工装配过程中内、外协调沟通等工作等;项目相关专利、论文编写者。 | |
7 |
王春梅 |
高级工程师 |
重齿公司 |
无 |
主要参加了项目审核、技术方案评审、图纸审核、技术改进,主要技术创新点方案设计、实施应用等;专利、论文编写参与者。 | |
8 |
葛亮 |
副研究员 |
重庆大学 |
无 |
产品CAE总负责人,负责产品动力学仿真、修形设计计算、振动测试等一系列CAE辅助设计及产品出厂测试等工作。 | |
9 |
吴雪泥 |
工程师 |
重齿公司 |
无 |
项目设计具体负责人,主要承担减速机详细方案设计、产品详细设计、零件图施工图设计;主要技术创新点方案实施应用等,专利参与者。 | |
10 |
杨金 |
重庆大学 |
无 |
产品CAE具体负责人,负责产品动力学仿真、修形设计计算、振动测试等一系列CAE辅助设计及产品出厂测试等工作。 |
主要完成单位及推广贡献
1、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完成单位,主要负责总体技术方案制定,技术内容分析、可行性研究、技术路线确定、技术优化和产品定型、加工,装配及最后完成试验等工作。为项目攻关提供了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解决了生产专用工装、实验台架建设等重要研制条件,为研究及产品系列化生产提供支持。
2、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项目攻关提供了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为项目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立了立磨减速机模型,对行星架、内齿圈、箱体等重要的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传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对高低压润滑管路进行流体仿真,优化减速机结构参数,提高整个系统可靠性。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项目完成人赵俊渝、何东、刘剑波、赵吕敬、何黎明、王春梅、吴雪泥均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林腾蛟、葛亮、杨金为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均与重齿有十多年的合作经历,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
完成人赵俊渝是本项目总负责人,作为重齿技术中心的主任,研究员级高工,为本项目的推进提供人力、物力及条件保障,在关键技术研究过程中优先保障资源及设备,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多次获得建材行业突出贡献奖和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奖励,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的第1完成人。
完成人何东也是本项目负责人,作为重齿技术中心的副主任,分管重型所、新能源所和通用所三个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牵头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并亲自参与了多个关键技术研究,申请专利多项,合著论文多篇。已经多次获得重庆市奖励,是重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的第2完成人。
完成人林腾蛟是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拥有多年丰富的振动分析和现场测试经验,发表SCI、EI论文多篇,已获得发明专利5项,已获得多项重庆市或教育部项目奖励,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3完成人。
完成人刘剑波是本项目分管负责人,重齿技术中心重型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有着丰富的行业传动系统设计、调试经验,参与了本项目若干课题的研究,攥写了多篇论文,已经多次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4完成人。
完成人赵吕敬是重齿技术中心能源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系统设计经验,负责公司新能源行业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推广工作,牵头和负责本项目的课堂若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论文,已获得多项重庆市和行业科技奖励,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5完成人。
完成人何黎明是重齿技术中心工程师,具体负责矿渣行业传动系统技术研究工作,参与本项目课堂若干的研究,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6完成人。
完成人王春梅是重齿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具体负责矿渣行业传动系统技术研究总体工作,负责或参与本项目课堂若干的研究,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7完成人。
完成人葛亮是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拥参与本项目课堂若干的研究,有多年传动系统设计开发中的分析及整机振动预估技术,发表SCI、EI论文多篇,已获得多项重庆市或教育部项目奖励,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8完成人。
完成人吴雪泥是重齿技术中心工程师,具体负责矿渣行业传动系统技术研究工作,参与本项目课堂若干的研究,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9完成人。
完成人杨金是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拥参与本项目课堂若干的研究,有多年传动系统设计开发中的分析及整机振动预估技术,发表SCI、EI论文多篇,是“大型高可靠性矿渣立磨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10完成人。
附件2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项目名称
混合驱动智能假肢技术及应用。
二、主要完成让人
颜功兴,喻洪流,李佳玲,喻指权,杨鹏,彭军,李红立,曹武警、李长水
三、主要完成单位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重庆市现代假肢术中心、华北理工大学。
四、提名者及拟提名等级
江津区科技局拟提名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项目简介
该项目任务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民政部重点支持科研项目。项目聚焦目前下肢假肢大多数为被动式假肢,在穿戴者行走时不能提供动力,不能主动跨越楼梯和后退行走,完全依靠残肢带动假肢行走,全动力型假肢能够提供主动驱动力完成一些动作,但是受到能量消耗大的限制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且价格昂贵。本成果在所述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理论与技术成果,明确了通过液压回路进行膝踝关节的耦合与解耦,达到了膝踝耦合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相位以及膝踝耦合的下肢假肢状态控制方法;明确了人体在不同步态情况下步态相位的识别,以控制相应的电磁阀、切换液压回路,使得假肢以最合适的方式进行运动。设计了液压阻尼式驱动与电机主动式驱动的混合驱动假肢。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6篇,专著2部;获得科技奖励1项,获得优秀产品奖1项。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研究课题目录
[1]发明专利,用于智能膝关节的扇形口式流量调节阻尼缸结构,CN201710051871.X,魏小东、曹武警、赵伟亮、李文秀、霍金月、李新伟、喻洪流;
[2]发明专利,用于智能膝关节的正交式流量调节阻尼缸,CN201611166659.X,魏小东、曹武警、赵伟亮、李文秀 霍金月、李新伟、喻洪流;
[3]发明专利,用于智能膝关节的电控液压阻尼缸结构,CN201610222938.7,曹武警、赵伟亮、李瑨、王振平、喻洪流;
[4]发明专利,用于智能膝关节的直推板式流量调节阻尼缸,CN201611167188.4,曹武警、魏小东、李文秀、邵海存、黄小海、王峰、王孟、喻洪流;
[5]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假肢膝踝关节的控制方法,CN201310468892.3,杨鹏、王锟、耿艳利、陈玲玲、任海男;
[6]发明专利,一种假肢膝关节测试设备,CN201710822316.2,赵伟亮、李瑨、邓露露、徐垠焮、喻洪流;
[7]软件著作权混合智能假肢路况识别系统2020.06,颜功兴、李佳玲、李红立、彭军、喻指权;
[8]软件著作权混合智能假肢驱动控制系统2020.06,颜功兴、李佳玲、李红立、彭军、喻指权;
[9]软件著作权混合智能假肢信息分析决策软件2020.06,颜功兴、李佳玲、李红立、彭军、喻指权;
[10] Cao W*, Zhao W, Yu H*, et al. Maximum Swing Flexion or Gait Symmetry: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ontrol Targets on Metabolic Energy Expenditure of Amputee Using Intelligent Prosthetic Knee[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 28(11): 1-8.
[11] Cao W, Yu H*, Zhao W, et al. Target of physiological gait: Realization of speed adaptive control for a prosthetic knee during swing flexion[J].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2018, 26(1):133-144.
[12] Zhang Y, Cao W, Yu H*, et al. Pilot study of the microprocessor-controlled prosthetic knee with a novel hydraulic damper[J].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2020, 28(1): 93-97.
[13] Cao W*, Yu H*, Meng Q, et al. Plantar pressure analysis of above-knee amputee with a developed microprocessor-controlled prosthetic knee[J]. Acta of Bioengineering and Biomechanics, 2018, 20(4):33-40.
[14] Cao W, Yu H*, Zhao W, et al. The comparison of transfemoral amputees using mechanical and 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prosthetic knee under different walking speed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J].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2018, 26(4):581-592.
[15] Gongxing Yan,Changshui,Using One Strain Gauge Bridge to Detect Gait Events for a Robotic Prosthesis.Robotica:2019,3(10):124-135
[16] Gongxing Yan,Xiaorong Wang.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and Repair of Skull Maxilla and Dentition based on CT Scanning and Laser Sintering Technologi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part3. 2012
[17] Yan Gongxing, Tang Xianzhi, Yang Q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eterm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OP in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 and Psychology,,PART E,2019.51380-1387
[18] Yang, P., et al.. Impact of T1 slope on surgical and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Bryan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Ther Clin Risk Manag 2017,13: 1119-1125.
[19] Yang, P., et al. Applic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Spinal Cord Injury."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2017,7(5): 393-400.
[20]颜功兴,智能假肢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ISBN:978-7-5688-8835-6,延边大学出版社,2020
[21]喻洪流,假肢矫形器原理与应用,ISBN:978-7-5641-2648-3,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步态跟随式仿生智能假腿的动力学与控制方法研究,项目编号:61473193,喻洪流,曹武警,赵伟亮,李文秀,霍金月,李新伟
[23]民政部技术创新与发展项目:混合型智能假肢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编号:MZS16-A-15),颜功兴,李佳玲、喻洪流、李延军、喻指权,李红立,彭军
[24]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cstc2019jscx-msxmX0278):颜功兴、喻洪流、刘玉玺、彭军、王人才、唐显枝、杨清、喻指权。
附件3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推荐类别:科技进步奖
二、项目名称:高性能SUV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三、提名者及提名等级
1、提名者: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2、提名等级: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四、项目简介: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作为乘用车中最重要的车型之一,是近些年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以及国内外厂商研发的重点。我国SUV产量近1000万辆,居世界第一。国产品牌虽占据半壁江山,但占比不断下滑。在高端SUV领域,国外品牌牢牢占据九成以上份额。国产SUV已呈现“高端缺位,中端失守,低端混战”的严峻局面,亟待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全新产品。东风小康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历经6年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创新突破发动机、车身、车内噪声及整车安全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开发新一代高性能、低排放、高安全性系列SUV汽车,树立了国产SUV新标杆。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研制高能效低排放电喷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品。构建发动机“防护板-轴承支座”耦合热力学模型,提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发动机舱散热优化技术;建立发动机“活塞-曲轴-缸体”动力学分析模型,提出发动机动力性能匹配技术;协同优化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提出发动机高能效低排放设计技术,排放指标达到“国六”标准,综合油耗降低5%以上。
2、研发高耐久、低振动车身优化设计技术。提出“源-路径-响应”的振动激励源机理分析方法,研发基于时域及共振分析的车身结构优化技术;建立车身模态及灵敏度模型,提出基于阶次切片与隔振分析的车身振动特性优化技术;建立车身静平衡与载荷迭代模型,提出基于疲劳载荷谱处理的可靠耐久性优化技术,车身最大应力降低20%以上,平均振幅下降30%以上。
3、研发车内多频路噪声优化控制技术。阐明车内轰鸣噪声产生机理,基于车身结构优化与动力总成动力匹配调整策略,提出车内轰鸣噪声优化控制技术;揭示车内多种密封方式和车内噪声的复杂影响规律,提出基于抑制噪声泄露的车内噪声优化技术;基于声腔模态分析,提出大容积低频谐振腔设计方法,研发低频路轰鸣噪声控制技术,车内噪声峰值降低12.68%,整体噪声下降10dB。
4、开发高性能、高安全性系列SUV汽车。建立乘员侧MADYMO仿真模型,提出基于正面碰撞数据安全带限力等级、预紧器预紧力与安全气囊气袋刚度多参数优化技术;提出基于改进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提升技术;基于25%偏置碰撞变形和入侵量分析,提出传力路径和乘员舱结构强度集成优化技术。自主研发新一代高性能、高安全性系列SUV汽车,安全性能达到C-NCAP碰撞测试五星评价要求。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87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6篇。自主研制的高性能、低排放、高安全性系列SUV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NVH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对比国内外竞品车型具有显著优势。由重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组织的专家鉴定组认为,项目具有首创性,成果总体处于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开发车型上市后在与市场同类产品竞争中具有领先地位,进入中国SUV销量榜单前十名。目前已累计销售45万余台,新增销售收入265亿元、利税37亿元。
五、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授权号 |
权利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发明专利 |
一种消音器及汽车 |
ZL201810614762.9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机械式刚柔换挡装置 |
ZL201710212985.8 |
重庆大学 |
有效 |
发明专利 |
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中位标定方法 |
ZL201510354921.2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柔性换挡装置 |
ZL201610599603.7 |
重庆大学 |
有效 |
发明专利 |
发动机水泵密封结构总成 |
ZL201310627001.4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发明专利 |
汽车悬架用自适应可变阻尼液压橡胶隔振装置 |
ZL201410465981.7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发明专利 |
发动机排气制动蝶阀 |
ZL201310627416.1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发明专利 |
活塞连杆链接总成 |
ZL201310627491.8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发明专利 |
具有双重密封结构发动机水泵 |
ZL201310738061.3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发明专利 |
转动惯量可变的飞轮 |
ZL201310625757.5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有效 |
六、主要完成人及完成单位
1、主要完成人:
许林,第一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主要完成了发动机舱散热优化技术、车身结构耐久和振动特性优化技术、车内轰鸣噪声机理分析和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对创新点1、2、3作出了主要贡献。
周林,第二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主要完成了车身结构耐久和振动特性优化技术、基于改进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技术、传力路径与乘员舱结构强度集成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2、4作出了主要贡献。
刘昌东,第三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主要完成了基于改进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技术、传力路径与乘员舱结构强度集成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4作出了主要贡献。
李聪波,第四完成人,完成单位:重庆大学,工作单位:重庆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完成了发动机动力性能匹配技术、发动机高能效低排放设计技术、车身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1、2作出了主要贡献。
张敬,第五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车身结构耐久和振动特性优化技术、基于改进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技术、传力路径与乘员舱结构强度集成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2、4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行政,第六完成人,完成单位:重庆大学,工作单位:西南大学。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发动机动力性能匹配技术研究,对创新点1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西,第七完成人,完成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工作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车身结构耐久和振动特性优化技术、车内轰鸣噪声机理分析和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对创新点2、3作出了重要贡献。
颜伏伍,第八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车身结构耐久和振动特性优化技术、车内轰鸣噪声机理分析和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对创新点2、3作出了重要贡献。
吕岩,第九完成人,完成单位:重庆大学,工作单位:重庆大学。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车身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2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博,第十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基于改进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技术、传力路径与乘员舱结构强度集成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4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远志,第十一完成人,完成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工作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整车碰撞安全性能优化提升技术研发,对创新点4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鹏,第十二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车身结构耐久和振动特性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2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立海,第十三完成人,完成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工作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整车碰撞安全CAE仿真分析与多学科优化设计研究,对创新点4作出了重要贡献。
肖涛,第十四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发动机舱散热优化技术、发动机高能效低排放设计技术,对创新点1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伟,第十五完成人,完成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工作单位: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主要贡献:参与完成了基于改进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技术、传力路径与乘员舱结构强度集成优化技术研究,对创新点4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主要完成单位: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第一完成单位。主要负责高性能SUV汽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创新研究。对创新点1高性能低排放电喷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品,创新点2高耐久、低振动车身优化设计技术,创新点3车内多频路噪声优化控制技术,创新点4高性能、高安全性系列SUV汽车作出了主要贡献。对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
重庆大学:第二完成单位。主要参与高性能SUV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对创新点1高性能低排放电喷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品,创新点2高耐久、低振动车身优化设计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协助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理工大学:第三完成单位。主要参与高性能SUV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研究。对创新点4安全带限力等级、预紧器预紧力与安全气囊气袋刚度多参数优化技术,传力路径和乘员舱结构强度集成优化技术,基于改进次级能量吸收结构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提升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项目的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附件4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项目名称
“网络神经电缆”及其安全状态监测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主要完成人
曾令果、蒋卫恒、李志均、唐夲、冯文江、李济、万勤、
周翔、余长江、蒋大伟
三、主要完成单位
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锦禹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圳市迅捷光通科技有限公司
四、提名者及拟提名等级
江津区科技局拟提名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项目简介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因电缆故障导致的安全责任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设计高可靠电缆并实现电缆安全状态实时感知、故障预警与精准定位,是长期困扰供用电企业的关键共性难题。本成果依托重庆市智能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历时10年,攻克了上述难题,首次提出了以光纤复合电缆本体为基础,融合光纤传感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神经电缆”这一系统性创新解决方案。
1、主要技术内容
(1)高可靠电缆本体设计制造与工艺优化;(2)“网络神经电缆”安全状态感知机理研究及感知信息与电缆安全状态映射关系分析;(3)“网络神经电缆”全缆安全状态实时感知与故障诊断数据处理方法;(4)分布式电缆状态感知设备传输与分层组网技术;(5)电缆状态监测与可视化精准定位系统研制。
2、技术创新点
(1)针对电缆大规模应用中急需安全状态监测但传统电缆缺乏安全状态感知功能问题,提出了高可靠光纤复合电缆本体结构设计方法,发明了“网络神经电缆”。为支持“网络神经电缆”制造,对现有电缆生产线进行改造并研制了双放线组件成缆机和异型多层缆芯绞合成缆机。(2)运用布里渊效应,建立了“网络神经电缆”分布式感知数据与其安全工作状态间映射关系,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基于多分类器集成的故障诊断方法,研制了电缆安全状态感知设备,形成了可视化电缆安全状态监测系统性解决方案。(3)针对电力电缆大规模分布式部署与运行环境复杂等特点,以电缆状态感知设备为终端、监测中心为汇聚节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和电力线载波有线通信双备份传输和“一主多从”分层组网策略,实现了电缆状态数据的高效汇聚与可靠传输。
3、知识产权
成果已获美国专利3项、欧洲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SCI高水平论文3篇。“超大载流能力高压电缆”等17项成果产品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并获重庆市技术创新专项产业化资助。
4、应用推广和效益
成果已在国家电网多家省级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66061部队等国防单位以及柬埔寨、科威特与意大利电力企业等国内外50余家军民单位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0.06亿元。该成果是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结晶,是民营企业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等号召的示范性成果,通过在东南亚、中东与欧洲等地推广应用践行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研究课题目录
[1]美国发明专利,Indefectible cabl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US009997277B1,曾令果、李志均;
[2]美国发明专利,Stable and easy-to-install and remove multi-conductive core cable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US009934886B1,曾令果、李志均;
[3]美国发明专利,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slave cable anti-theft monitoring system,US10169966B1,曾令果、李志均、杨周全;
[4]荷兰发明专利,Anti-tensile cable,2020900,曾令果、李志均;
[5]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耐弯折光电复合缆,ZL201910333674 .6,曾令果,李志均,李济,乔娜,蔡钢磊;
[6]发明专利,认知无线影子网络的组网方法和终端接入方法,ZL201110322201.X,冯文江、衡玉龙、张丽、唐丹丹、蒋卫恒、蒋颖、贾年龙;
[7]发明专利,认知无线MESH网络的接入方法和控制方法,ZL200910190884.0,冯文江、李思序、蒋卫恒、蒋阳、陈倩、韩庆文、夏育才;
[8]实用新型专利,监测电缆,ZL201720608678.7,曾令果、李志均、杨周全、杨永新、李天元;
[9]实用新型专利,可进行断点检测的电缆及其检测系统,ZL201720609576.7,曾令果、杨永新、李志均、李天元、杨周全;
[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网络神经线缆安全预警系统V1.0,2018SR957669,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无锡亚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附件5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一、项目名称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二、提名者及提名等级
提名者: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局
提名等级:企业技术创新奖二等奖
三、企业简介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是装配式集成房屋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从2015年开始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机电设计研究院联合成立西部智能智造研发中心、热能技术研发中心、设计产能为100万平米装配式集成房屋示范总部基地。
项目在技术改造和攻关初期,联合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机电设计研究院组成企业技术改造联合攻关项目组,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处理,联合开发出系列集成房屋关键材料,现已拥有十几项发明专利和规模化生产线设备技术,并生产出系列化集成房屋并成功投放市场。生产线及产品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可大幅提高传统建筑的工期,节能环保,实现了资源有效综合利用和房屋的工业化生产。
智酷智造和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机电设计研究院在联合攻关的过程中,开发出独有的闭孔微泡一体墙材技术,智能化生产设备、接进式工艺流程,体验式市场推广,推进校企合作平台,架构了智酷智造专属集成体系,目前企业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装配式集成建筑供应商,为“乡村振兴”打造成住建部示范试验基地。
四、核心创新团队成员
姓名 |
排名 |
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贡献 |
吴华东 |
1 |
其他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负责项目组织、管理、督察,把握整体运营方向。并参与研发了多种设备,参与发明专利和 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在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开展高效率、高效益的科技创新活动。规范公司技术管理,推进资源和知识共享,充分提升资源效益,保证公司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检测试验、标准、技术管理等领域科技创新与管理活动的高效实施。 |
黄大荣 |
2 |
教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一种放线架安装方法、放线架、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墙板专用运输小推车、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连接框体、一种测量坡度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一种用于测量坡度的调节装置6项发明专利和一种装配式建筑钢件连接结构、一种墙板模具用插管机、一种建筑用内墙板、一种可折叠脚手架、一种可调整高度和长度的预制楼梯、一种砂浆搅拌辊压一体操作台、一种防水集成房屋、一种砂浆搅拌操作装置、一种新型墙板模具、折叠可拆卸脚手架10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研究。 |
陈晖 |
3 |
高级工程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帮助该装配式项目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改善提升装备设备相关产品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改造。通过机电一体化研究产生了先进的机械设计加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有生产设备的优化。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方面形成了最佳流程的固化。 |
米波 |
4 |
副教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参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方面,通过企业的知识产权拥有量证明企业的创新能力,以此获取客 户信任,树立企业品牌,极大地增强了公司实力,提高客户认可度。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更好的保护了本公司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并且能更好的利用知识产权来鼓励员工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防止竞争对手窃取研发成果、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知识产权保护的至高点,从而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
吴磊 |
5 |
讲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把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和人才引进三方面作为重中之重,以形成一个具有超前思维,较强开 拓能力和较高专业知识的团队。并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并以创新设计与创新服务为理念引导管理和科研人员展开相关工作,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满足特定领域需要的产品,配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要求,开拓出具有极好前景的产品,并以此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谢曙光 |
6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帮助该装配式项目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产品质量监管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改造。通过机电一体化研究产生了先进的机械设计加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有生产设备的优化。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方面形成了最佳流程的固化。 |
赵玲 |
7 |
副教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负责对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按不同情况安排学习实践,使其与企业共同发展和提高。还以创 新设计与创新服务为理念引导管理和科研人员开展工作,不断开发出适应市需求的、满足特定领域需要的产品,同时负责提高各位员工的自身管理素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张振源 |
8 |
讲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参与企业战略定位,在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开展高效率、高效益的科技创新活动 ,为规范公司技术管理,推进资源和知识共享,充分提升资源效益,保证公司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检测试验、标准、技术管理等领域科技创新与管理活动的高效实施。 |
周杰 |
9 |
副教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负责制定出企业战略目标,主要有:(1)成本领先战略,即在产品别具一格的基础上,价格 低于其他厂商,且经济效益高于平均水平。(2)差异化战略,即当成本差距难以进一步扩大时,生产出比其他厂商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有独特的技术、外观、客户服务、经销网络等。(3)聚焦战略,即企业集中使用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并将业务专一化,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为狭窄的细分市场服务,从而超越在较广阔范围内的其他厂商。 |
黄梅 |
10 |
工程师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帮助该装配式项目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改善提升装备设备相关产品的工艺技术、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改造。通过机电一体化研究产生了先进的机械设计加工能力、推进现有生产设备的优化。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方面形成了最佳流程的固化。 |
梁曦 |
11 |
其他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负责企业创新绩效,为了激发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制定了《科技创新激励管理办办 法),对于技术含量高、科技创新程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在公司实施转化后,对于科技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公司员工积极创新,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并对研发人员培养和素质提升方面进行指导。 |
王友邦 |
12 |
其他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负责公司核心设计团队建设,负责团队对工程项目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指导在建项目进行施工,设计部分装配式建筑优化构件。对拟建项目进行结构分解,优化设计图纸,监督现场施工方式及质量把控。负责团队设计屋面系统,实现屋顶结构的地面预制,节约施工时间,降低高空作业时间,减少一定的施工作业风险;负责团队改进墙板安装工艺,研发墙板安装器,优化安装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
温济鑫 |
13 |
其他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参与研发放线架、设计装配式建筑用墙板专用运输小推车、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墙体的框体、一种 放线架安装方法。参与设计工厂生产流水线的布置与应用,使流水线高效流转,利用科学的流水节拍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肖雄 |
14 |
其他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对工程项目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指导在建项目进行施工,设计部分装配式建筑优化构件。对拟建 项目进行结构分解,优化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管理人员交底,并监督现场施工方式及质量把控。设计了卫生间免沉降一体箱,成功解决了卫生间单独沉降的技术难度,增加了楼层面的整体结构力,节省施工建筑材料成本以及减少工程施工作业难度;参与设计屋面系统,实现屋顶结构的地面预制,节约施工时间,降低高空作业时间,减少一定的施工作业风险;参与改进墙板安装工艺,研发墙板安装器,优化安装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
樊业豪 |
15 |
其他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主要负责搜集相关资料和相关准备工作,并对讨论中的企业战略定位与创新制度、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绩效的方案进行归纳整理,对确定的方案进行整理归档。并负责联络产学研合作方 ,和领导沟通,及时汇报工作进度。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负责填写资料、整理资料及报送材料,以及后期的沟通。 |
五、企业创新能力
以“产学研用”为基础核心,深化校企院所的合作,企业在长期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过程中,从双方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基于建筑保温一体装配式就基于建筑保温一体装配式建筑及设备领域开展合作。致力于建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战略合作,EPC装配式项目的整体运营效率得到提升,运营成本得到降低,装备设备相关产品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能力得到提高。
企业的知识产权拥有量能够强有力地证明企业的创新能力,以此获取客户信任,树立企业品牌,同时也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直接的体现 。自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以来,校企院所联合攻关项目组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不断利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先后获授权一种放线架安装方法、放线架、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墙板专用运输小推车、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连接框体、一种测量坡度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一种用于测量坡度的调节装置等6项国家发明专利,企业方及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将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技术与众多国内外装配式精致建造技术、材料及建筑供应商、需求单位开展合作和供货,为客户单位提供稳定可靠的精致建造技术方案以及精致建筑,极大地增强了公司实力,提高客户认可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更好的保护了本公司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并且能更好的利用知识产权来鼓励员工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防止竞争对手窃取研发成果、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知识产权保护的至高点,从而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从成立之初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工作,尤其是把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和人才引进三方面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以形成一个具有超前思维,较强开拓能力和较高专业知识的团队。公司现有员工22人,其中科技人员5人,占职工总体人数的22%,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公司以创新设计与创新服务为理念引导管理和科研人员展开相关工作,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满足特定领域需要的产品,配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要求,开拓出具有极好前景的产品,并以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管理人员团队建设以及科技人员搭建、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公司特别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作为重要工作,以形成一个具有超前思维、较强开拓能力和较高专业知识的团队。公司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管理和科研人员按不同情况安排学习实践,与企业共同发展和提高。还以创新设计与创新服务为理念引导管理和科研人员开展工作,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满足特定领域需要的产品,符合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要求,同时公司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并对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六、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
单位名称 |
排名 |
创新推广贡献 |
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1 |
全面负责和组织、协调项目研究工作,配套科研经费,主持项目实施及成果评审、鉴定、报奖、推广等工作。主导系统的技术设计、开发与建造、安装、调试;负责项目方案的验证测试、现场大规模应用及项目推广。 |
重庆交通大学 |
2 |
建筑保温一体装配式建筑及设备研发 |
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 |
3 |
建筑保温一体装配式建筑及设备研发流程的固化、先进制造技术战略的规划设计 |
七、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2015年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