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第十七届五次会议第344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5-05-16 17:21:35

程庆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对江津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您在政协重庆市江津区第十七届委员会第次会议提出的344号提案《关于消费降级的境况下在市场竞争中引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建议》,我委收悉后高度重视,会同区商务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提案涉及问题进行研究办理。现就提案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区锚定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3+3+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及制造、消费品、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3500亿级产业集群,山地丘陵农机、现代医药等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4年,全年工业增加值6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工业税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1.6%

二、主要开展工作

(一)不断壮大主导产业

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587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实现工业税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1.6%。“3+3+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消费品、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三大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聚焦数智赋能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81个、智能工厂13个。抓好优质市场主体培育,培育市级“双百企业”25家,全市占比18%,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6户,累计318户,总量居全市第二。

(二)推动技术创新

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5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73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2家,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9家;市级设计驱动型企业24家。截至2024底,全区科技型企业入库总量2604家,居渝西地区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49家,居全市第六位。

(三)开展供需对接

举办泸永江产业协作推介会,我区与泸州、永川三地共同深入交流产业协作取得的成效、探讨下一步产业协作重点方向,三地领导进行产业推介,签约项目和合作协议10个,签约金额14.8亿元;发布泸永江产业配套合作供需清单,共527项,包括需求清单213项、供给清单314项,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条及细分领域,涉及企业280余家。

(四)做强产业软实力

聚焦工业设计提升产业竞争力。举办2024“泸永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我区润通科技、重汽(重庆)及永川泸州两地金皇后新能源汽车、雅迪科技等汽车及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参赛并获奖,有力助推泸州、永川、江津三地融合发展,推动川渝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聚焦中试检测提升产业软实力。梳理耐世特、新承航锐、华斯特、中德啤酒等中试相关平台,成功培育中冶赛迪装备有限公司高端冶金装备中试平台、重庆标能瑞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研发中试平台2市级中试平台。

(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2024年,争取工信部专项资金以及市级工信资金等5724万元,争取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资金5122万元全区239家先进制造业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政策,共抵扣税额2.59亿元。大力组织区内企业申报“两重两新”项目,积极享受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红利,今年上半年,共上报28个项目,涉及金额47.47亿元。

(六)坚持招才引智

我区围绕“1+10+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打造津鹰计划·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若干措施(2022-2026)》等系列文件。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来,全区已累计兑现人才专项资金约7000万元。深入实施“津鹰计划”,聚焦“3+3+X”现代制造业集群,启动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征集工作,面向全区用人主体收集引才需求,2025年累计收集到15家单位需求,共提供岗位18个,拟招聘76人。20251-3月累计引进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652人,其中民营企业人才491人,占比75%。鼓励企业人才到区内高校兼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已引进新西亚铝业、创精温锻等企业高端人才担任兼职教授。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速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抢抓释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围绕产业链做文章,持续壮大3+3+X现代制造业集群。深化产业链图谱分析,针对性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培育壮大链主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中试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及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积极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加快智转数改,分层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三)深化区域内产业供需对接

深化泸永江融合发展围绕各地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圈,不定期梳理供给能力与需求,通过各类活动推动三地企业供需精准对接。强化与合江等毗邻地区产业协作,加强两地企业交流来往,协同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制造基地,共同探索竹产业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继续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设计驱动型企业-区级工业设计中心-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线路开展梯度培育,持续实施《江津区工业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市级中试平台,梳理检验检测、工艺验证等中试产业相关资源,推动跨区域设计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

(五)加大政策争取支持力度

全力争取“两重两新”政策支持,重点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企业优化工艺、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增订单、扩销路。持续做好2025年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申报,用好用活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政策措施。积极谋划区内政策措施,推动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加力加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郑军燕主任审签。如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工业经济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承诺事项表

重庆市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516

联 系 人:蒋泽中

联系电话:18623669649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承诺落实时间

责任单位

1

会同泸州、永川等地,开展产业协同相关活动,推动三地产业供需对接。

2025年底前

区经济信息委

2

组织企业申报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市级中试平台。

2025年底前

区经济信息委

3

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提升亩均效益新路子。

长期坚持

区经济信息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文章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