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06 11:10:33 大 中 小
经济界别委员活动小组: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江津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你们在政协重庆市江津区第十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第263号提案《关于瞄准先进制造业加快打造样板集聚的建议》,我委收悉后高度重视,组织江津综保区管委会、德感工业园发展中心、白沙工业园发展中心、双福工业园发展中心就提案涉及问题进行研究办理。现就提案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全力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重庆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江津区是全市唯一拥有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食品·粮油加工、工业互联网)的区和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江津区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力构建“3+3+X”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体系: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消费品、先进材料3个主导产业,突出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个支柱产业,培育山地农机、智能家居、现代医药等X个“新星”产业。2023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53.3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完成工业投资209.5亿元,增长11.2%,技改投资占比达36.7%。
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粮油食品、酒水、绿色包装、智能家居、装备制造、汽摩、新材料、大数据智能8条重点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全区制造业供应链保持总体稳定,重点产业链链条进一步完善、优势进一步突出,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市乃至西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二、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
一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94家,全市第6位;科技型企业2264家,全市第10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5.3亿元,增长14.9%。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7个,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9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96个。建立首个科技成果库,专利密度突破20件/万人。培育技术经纪人179人,技术合同成交额23亿,同比增长近10倍,位列渝西地区第一名,综合创新竞争力主城新区第一。三是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引进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3支,引育优秀青年人才500多名。支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95家次2.08亿元,累计785家次,共计16.44亿元,放款总量全市区县第一。
(二)领军企业招引培育方面。
一是项目招引创造了新纪录。2023年,全区全面完成“1115”目标任务,新引进产业类项目132个,协议引资1088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的产业类项目20个,50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重大项目引进取得有史以来最好成绩。二是产业方向驶入了新赛道。聚焦3+3+X现代产业集群,精准引进3G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西南基地、飞轮储能系统西区总部基地、压缩空气储能设备生产基地等产业项目,加快推动江津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地区辨识度。三是综合成绩取得了新进步。市外项目正式合同额625亿元,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04%;市外项目资金到位额188亿元,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25.3%;新增市外项目开工50个。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同组排名第8,连续三年实现提升。
(三)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面。
一是主体培育“专”的领域在延伸。23家企业列入重庆市“双百企业”名单,润通控股、哈韦斯特铝获2023年重庆民营企业100强,威马农机成功上市,成为我区本土培育的首家上市企业,也是重庆市首家上市的农机装备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沿“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成长壮大,在库培育157家,新增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总量居全市区县第二。新增7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27家,总量居全市区县第二。二是数智转型“新”的动能在增强。全面开展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110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成熟度评估。组织智能制造专题沙龙活动2次、分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观摩学习活动4次,参与企业达131家,鼓励企业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5个,建成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15个,累计数字化车间70个、智能工厂12个,建成总量居全市第2位。益海嘉里被工信部公示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赛迪装备的冶金装备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全市4个项目之一参与了市级“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揭榜挂帅。三是绿色发展“优”的结构在显现。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推行绿色设计、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和绿色包装,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引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江津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完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创建累计11个,总量居全市第一;新增4个市级绿色工厂,累计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37家,总量居全市前列,玖龙纸业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重齿获评国家绿色供应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培优育强补短板。针对性帮扶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做强做大,对接好国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部署,争取更多市外优质企业重大生产力布局。实施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重点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共性领域加快部署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大手牵小手”供需对接行动、建设“一链一网一平台”、开展“整机+零部件”一体化攻关、组建联合体承担科技与产业专项等方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持续提升企业根植性。2024年,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以上。
二是产业发展谋新篇。对标落实“渝西跨越计划”,积极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着力构建“3+3+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消费品、先进材料3个主导产业集群支撑更加明显;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3个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更加迅速;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农机装备、智能家居、现代医药等新星产业集群体系逐渐壮大。
三是科技创新强内核。一是持续完善区级研发机构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修订区级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大力培育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梯次培育机制。二是围绕“3+3+X”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着力补齐行业研发机构短板。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剥离研发部门组建法人化独立研发公司。力争新引导30户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1个百分点,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四是亩均改革提效益。一是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力推进集约化发展,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严格执行差别化政策。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三是培树领跑者先进典型,通过机器换人法、品牌增值法、设计赋能法等,全面提升参评企业质效,力促亩均效益再提升。四是强化“五大倍增”支撑力度。持续开展“五大倍增”行动,不断加大存量企业挖潜增效力度,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24年整治高耗低效企业50家,腾退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培育50亿级领军企业5家、20亿级骨干企业12家、10亿级优质企业23家。
五是数智赋能加动能。大力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建立技术改造逐户“扫街”服务推动工作机制,搭建工业互联网平 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三方服务机构“展示窗”“资源池”,全面开展智能制造咨询诊断评估,引导企业针对性开展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智能制造单元占比。优化提升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推动企业发起或参与建设“行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和部署二级节点,构建“一链一网一平台+智能制造单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促进更多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开展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贯通试点,助力企业拓展市场。2024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0个,新开展技术改造项目150个以上,新建2个以上智能工厂和15个以上数字化车间,促进100家以上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
六是绿色发展亮底色。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专项行动,推动锅炉(窑炉)煤改电(气)、余热余压利用、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等节能改造,推广普及高效节能节水节材生产工艺装备和高效末端治理工艺技术装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物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水平。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打造再生金属利用等“静脉经济”产业链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2024年,新建5个以上绿色工厂。
七是要素保障强服务。一是强化问题办理。继续坚持落实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服务企业专员”等制度,强化企业走访调研;加大“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推广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精准服务、一线服务、全程服务,积极对接企业所需所盼,分类收集企业困难和问题,市区联动协调相关部门办理解决。二是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发挥产业政策引领作用,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模式,结合企业走访,及时宣传解读各类惠企政策。积极推荐支持企业申报上级资金项目,切实落实减税降负系列措施。积极推广“免申即享”,优化企业申报流程,确保政策红利得到最大释放,提升企业获得感。三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充分发挥企业优秀人才示范作用。开展好“优秀企业家”评选工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好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和素质。依托引才平台,帮助企业引进高精尖紧缺人才。四是抓好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动续贷周转资金服务企业工作,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票据贴现,支持企业股改挂牌融资。五是持续抓好要素保障。统筹抓好电、气协调保障,加强电力运行供需衔接。落实白名单制度,加大重点企业生产保障,确保企业平稳生产。
此复函已经郑军燕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你们对江津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为江津工业完善措施、谋划发展、改进工作献策出力。
附件:承诺事项表
重庆市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6日
联 系 人:郑岑
联系电话:47525490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
承诺落实时间 |
责任单位 |
1 |
加大产业链主要环节及薄弱缺失环节引育力度,全年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4个以上。 |
2024.12 |
区招商投资局 |
2 |
加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户以上。 |
2024.12 |
区经济信息委 |
3 |
大力培养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12个。 |
2024.12 |
区经济信息委 |
4 |
优化重点产业链区域布局,江津工业园区每个组团确定2-3个主导产业协同发展。 |
2024.12 |
区经济信息委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