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七届一次会议第33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2-05-19 17:05:00

郑少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化经济产业的建议》(第33号)收悉。首先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经我委会同区经信委、区招商局、区人社局等单位认真研究,深入到各园区、各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初步厘清了相关思路,现答复如下:

一、您提出的问题客观存在,建议十分中肯

我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确实存在存量企业提质不足、新增企业增长乏力、缺乏融资保障等政策、缺乏数字人才等问题。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引导和推动现有企业产业升级发展、引进先进的智能化产业企业、引进科技金融企业、引进先进人才等四个建议十分中肯。我区数字经济存在的相关问题是制约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你提出的建议将对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及区发改委(大数据发展局)的相关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针对提案建议所做工作

收悉该提案以来,我委高度重视,分管领导牵头对提案办理方式作了安排部署,并安排专人统筹办理。针对提出的相关建议,所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针对“引导和推动现有企业产业升级发展”所开展的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2021年,江津区新增市级智能工厂6个,新增数字化车间14个,新增数量排全市第二位,全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累计达51个,总量排全市第三位;江小白产供销一体化平台作为全市唯一项目入选工信部2020年上云典型案例,重齿公司获全市2021年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全区新认定通过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数量达83个,位列全市首位;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7个,超过前5年贯标企业数量总和。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鼓励创新示范。全年新增市级智能化赋能工程试点示范项目5个,区级遴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试点项目4个。

三是加强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政策扶持,减轻企业资金压力。27个项目获得市级工业和信息化资金共计1867万;24个项目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300万元;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第一批支持项目52个,发放奖励资金约2500万元。

(二)针对“引进先进智能化产业企业”所开展的工作

根据区委、区政府全力将团结湖打造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要求,近年来,我区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为载体,不断引进相关智能产业自建园以来,累计引进了鸵航无人机、自行者科技、路晟科技、测微科技、承一科技、富视康、中科新材料、中科北影、玄武岩、力耘科技等58个项目。在细化四个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后,又新签约了宇燕无人机整机项目。以玄武岩材料引用为基础的国阳新材料5G通讯杆项目已形成合同,即将签约。目前,还有蜂巢无人机、精石科技无人机整机、武讯科技储存芯片、康佳生态伺服机器人、银鑫汇机器人、美顺科技控制芯片、智慧城市(合肥)研究院、高光谱相机(北航)、赛可智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10余个重点在谈项目。

(三)针对“引进科技金融企业”所开展的工作

2020年起,我区就在谋划设立相关基金公司,为相关智能化企业提供融资保障。目前已设立了“重庆市江津区国科联动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企业),并于20201231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基金产品备案。本基金组织形式为有限合伙企业,经营期限为合伙企业成立之日起10年,基金规模10亿元,合伙人7个(有限合伙人6个、普通合伙人1个)。截至2022331日,基金已完成第一期出资的实缴,并完成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目前已有3个项目已通过投决会,正在投资协议谈判过程中,项目包括:麻爪爪(新工厂建在江津区)、吉态来博、开始喝茶。

(四)针对“引进先进人才”所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区人力社保局大力实施“津鹰计划”,加快打造“近悦远来”人才集聚地。截至2021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19.71万人,为江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坚持以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为统揽,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评价、服务机制6方面出台48项措施,形成以《江津区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为总纲,以《江津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江津区人才伯乐评选实施细则》《江津区企业人才激励七条》等为支撑的1+6+N人才政策体系设立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全区人才引进和培育,2017年来累计兑现政策奖补6000余万元。

二是深化评价机制改革以区级高层次人才评价为突破口,大胆创新高层次人才评价制度,坚持“破四维”与“立新标”并举,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引入多元评价主体,优化人才评价流程,注重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评价人才,探索形成了聚焦能力实绩、分层分类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和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先后评选出各级各类区级高层次人才633名,其中企业人才89人。积极落实“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等市级人才项目,开展专题政策宣讲、计划申报辅导,成功推荐35名人才入选“鸿雁计划”21名人才(团队)入选“重庆英才计划”,其中企业人才49人。

三是持续优化服务环境。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通党员区领导联系专家“直通车”,畅通人才诉求反馈渠道。建立“平台专员+部门服务专员+引才单位联络员”三级服务队伍,确定106名各级人才服务工作人员,组织优秀服务专员参加2021重庆英才大会“最美英才服务者”技能比武大赛,荣获优胜奖。多维度开展住房保障服务,目前全区已建成投用人才公寓589套,在滨江新城、双福新区、白沙镇打造青年人才驿站3家,为人才提供免费住宿、交流交友、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每年可接待青年人才2100余人次。2021累计提供子女入学、住房保障、人才项目申报、咨询解答等服务4593人次,服务总量位居全市第三

三、存在问题

一是智能制造基础较薄弱,多数企业仍处于普及自动化装备“补课”阶段,部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存在偏差,企业在自动化生产装备等“硬件”方面投入较多,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等“软件”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将全流程融入智能制造的意识和路径谋划。二是部分企业对智能化改造还持犹豫态度。由于智能化改造硬件投入大,未来市场不确定,部分龙头企业都还对智能化改造持谨慎态度,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的意愿不足,大量中小企业更是处于观望状态。三是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区缺少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的供应企业,缺少平台服务商和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缺少相应的高技术人才,智能制造的“链群”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数字经济人才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虽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渐加强,但本地高职院校留存率还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推动现有产业升级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5个,新增重庆市数字化车间5个、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广泛推广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免费上云产品,新增上云企业100家以上; 二是持续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争至2022年年底,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入驻企业超过80家; 三是引导“重庆市江津区国科联动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企业)持续为我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融资保障;四是协调区人社局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出台更多具有更强针对性、更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助力优秀人才落户江津、定居江津。

此复函已经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彭远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512

(联系人:肖永毅,联系电话150869185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

关注公众号
江津发布